跳至內容

奈萊塢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奈萊塢[6]英語Nollywood),又譯作瑙萊塢羅里活諾萊塢尼萊塢,用來稱呼尼日利亞電影產業,類似於美國好萊塢印度寶萊塢,這個詞的使用源自2002年《紐約時報》派駐記者大西哲光的一篇文章。奈及利亞電影產量為世界第二大,僅次於印度寶萊塢。

來源

[編輯]

「瑙萊塢」這一詞的來源目前還不確定。喬納森·海恩斯將其追溯到馬特·斯坦格拉斯於2002年發表在《紐約時報》上的一篇文章,在其中作者用它來形容尼日利亞的電影業。此後,「瑙萊塢」一詞一直沿用至今,在媒體中專門指代尼日利亞的電影產業,人們也逐漸地將其視作「尼日利亞(Nigeria)」與「好萊塢(Hollywood)」的合成詞。

人們對於什麼樣的電影能被稱為「瑙萊塢」一直爭論不休。亞力克斯(Alex Eyengho)將它定義為「尼日利亞電影產業中所有活動的總稱。它們可以是英語的電影作品,也可以是超過300種尼日利亞語言的任何一種,例如約魯巴語 (Yoruba)、豪薩語(Hausa)、伊博語(Igbo)等。」他進一步解釋道「『瑙萊塢』的歷史產生於尼日利亞獨立前後,受到了一些熱愛電影和戲劇的領袖的影響,其中包括休伯特(Hubert Ogunde)、阿瑪塔(Amata)、巴巴·沙拉(Baba Sala)等人」。

近些年來,「瑙萊塢」一詞也被用於指代一些其他的相關電影產業,比如加納的英語電影產業,他們經常與尼日利亞的電影業合作或是尋求尼日利亞的電影公司發行自己的電影。此外,一些零零散散的與尼日利亞或非洲相關的電影,或者是以尼日利亞觀眾為特定目標觀眾的電影也被成為「瑙萊塢」的產品。人們在使用「瑙萊塢」一詞時,其實已經不僅僅局限於尼日利亞的電影,其中的界限已經模糊。鑑於這個詞一開始由一個外國人提出,被認為是另一種帝國主義的表現, 一些相關人士對於這個詞一直存在分歧。有些人還認為這種叫法是對已經存在的「好萊塢」或是「寶萊塢」的模仿,而不是一種對非洲文化特性的肯定。

分支

[編輯]

尼日利亞電影業

[編輯]

尼日利亞的製片業按照不同地區進行劃分,也有少數按照民族和宗教劃分。這樣形成的各具特色的電影業,都尋求表達不同文化和民族的訴求。但是於此同時,也存在一個以英語為主的電影業,可以融合大多數地區文化的電影產業。

以豪薩語為主的電影業,也被稱作「卡萊塢」(Kannywood)。雜誌記者蘇努西·謝胡在1999年發明了「卡萊塢」一詞,隨之在電影界慢慢被大家廣為使用。它是瑙萊塢的一個分支,主要分布在卡諾地區。卡萊塢慢慢從 20世紀的卡杜納無線電電視和電台產品發展而來,形成了尼日利亞北部最大的電影製造業。一些像巴瓦(Dalhatu Bawa )和耶羅(Kasimu Yero)一樣擁有豐富製作經驗的人開拓了這裡的電視劇產業,並且廣受北方觀眾的歡迎。20世紀90年代見證了尼日利亞北部電影業的飛速發展,電影製片商急切地希望能吸引青睞寶萊塢影片的豪薩觀眾。而卡萊塢正是這種融合了印度和豪薩文化的電影合成物,並逐漸在尼日利亞北部逐漸流行起來。人們通常認為產生於1990年的一部名為《畫作》(《Turmin Danya》 )的電影是第一部卡萊塢在商業上獲得成功的片子。它的模式很快被後來的一些電影爭相效仿。截至到2012年,有超過2000家電影公司在卡諾電影協會登記註冊。

瑙萊塢的20周年風波

[編輯]

在2012年,瑙萊塢宣布要慶祝其誕生20周年。這一年標誌着以錄影帶首映的電影《活在束縛中》(Living in Bondage)發布20周年,它的誕生標誌着電視電影業時代的到來。瑙萊塢最終於2013年6月進行了慶祝。

但是這一慶祝活動隨後被指是一小部分業界代表的決定,並不被全體一致同意。活動由電視影片製作人組成的「製片人協會(AMP)」主辦。從2012年宣布伊始到2013年最終進行,這個活動引來了很多業界人士的爭議。這些人認為瑙萊塢的歷史遠長於20年。因為「瑙萊塢」一直被用於形容尼日利亞的整個電影業,業界一直對以《活在束縛中》的發布為起始慶祝瑙萊塢誕生20周年爭論不斷。他們認為這部電影實際上既不是首個尼日利亞電視電影,也不是首個獲得「成功」的尼日利亞電視電影,更不是首部尼日利亞電影。

這一富有爭議的慶祝活動同時也引出了一篇報道。根據這篇報道,尼日利亞的另一個電影業分支「尼日利亞電影藝術實踐者協會(ANTP)」正在計劃對瑙萊塢重新命名,以囊括整個尼日利亞的電影歷史。雖然在支持者看來,這個活動真正慶祝的是瑙萊塢這個品牌,而不是尼日利亞電影業誕生20年,但是反對的聲音認為「瑙萊塢」一詞在21世紀初才出現,所以需要進一步解釋瑙萊塢作為一個品牌是怎樣追溯到1992年的,為什麼不追溯到第一部尼日利亞電影誕生的那一年。

相關條目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薛峰; 徐春昕. 非洲人是自娱自乐高手:音乐贯穿整个生活. 環球時報. 2006-10-29 [2023-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30) –透過新浪網. 
  2. ^ 王偉英.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拍电影最多的国家. 中國新聞網. 2009-05-06 [2023-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30). 
  3. ^ 曹凱. 尼日利亚最大港市拉各斯风情照. 新華社. 2010-03-01 [2023-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30) –透過搜狐新聞. 
  4. ^ 張勇; 李文剛. 瑙莱坞.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 2023-05-26 [2023-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30). 
  5. ^ 第三十三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完全日程 3月27日. 網易娛樂. 2009-03-17 [2023-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31). 
  6. ^ 林君純. 拍出非洲人憧憬 「奈萊塢」電影紅遍全非. 商業周刊. 2012-08-02 [2023-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