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灣式停靠站
外觀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d/Zh_conversion_icon_m.svg/35px-Zh_conversion_icon_m.svg.png)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9年12月1日) |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f/f8/Bus_layby_diagram.svg/200px-Bus_layby_diagram.svg.png)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9/92/Zderazsk%C3%A1%2C_zast%C3%A1vka_sm%C4%9Br_n%C3%A1dra%C5%BE%C3%AD.jpg/200px-Zderazsk%C3%A1%2C_zast%C3%A1vka_sm%C4%9Br_n%C3%A1dra%C5%BE%C3%AD.jpg)
港灣式停靠站(英語:bus turnout / bus pullout / bus bay / bus lay-by / off-line bus stop)是道路一側公交車或有軌電車可以離開車流上落客的地點。它通常會縮進人行道或其他行人區域。[1]某種意義上,港灣式停靠站與凸出式站台(bus bulb)相反。使用凸出式站台的目的是節省公交車駛離和駛回交通流所需的時間,但會在停車時暫時阻塞交通。對於港灣式停靠站來說,其目標是在公交車停站時不阻塞交通,但要以重新匯合入交通流所需的時間為代價。因此,與凸出式站台相比,港灣式通常會延長停車時間。
停站時間可以通過交通法規來減少。例如在捷克共和國,行車道上的駕駛員有義務使公交車能夠駛離車站,但該義務僅適用於建成區。1970年代和1990年代的捷克技術標準(ČSN73 6425)傾向於在所有類型的道路上建造港灣式停靠站,2007年的新版本ČSN73 6425-1更傾向於在交通寧靜化的理念下將公交站布置在路內。在較高等級的道路上,必須使用港灣式停靠站或公交專用道。
參考文獻
[編輯]- ^ Bus Handbook, Sharing the road, Municipal bus bays. Ministry of Transportation, Ontario. August 27, 2013 [Mar 18,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