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豪豬螈屬
外觀
扁豪豬螈屬 | |
---|---|
扁豪豬螈復原圖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目: | †離片椎目 Temnospondyli |
科: | †雙頂螈科 Dissorophidae |
屬: | †扁豪豬螈屬 Platyhystrix Williston, 1911 |
模式種 | |
† 褶皺扁豪豬螈 Platyhystrix rugosus Case, 1910
|
扁豪豬螈(學名:Platyhystrix,意為「扁平的豪豬」)又名帆螈。是一種具有獨特背帆的離片椎類兩棲動物,類似於與其無親緣關係的一些合弓綱動物,如基龍屬和異齒龍屬等。生存於石炭紀末至二疊紀早期的現今德克薩斯州地區。
古生物學
[編輯]扁豪豬螈可能是其他大型離片椎類(如引螈屬)或大型肉食性爬行動物的獵物,他們在乾旱的二疊紀更為常見。扁豪豬螈具有龐大且強壯的頭骨,緊湊的身體包括尾巴約長1米(3.3英尺),四肢短而堅固,表明他們可能主要在陸上生活[1]
扁豪豬螈相當獨特,其背部的脊椎骨大幅度延長,形成了由皮膚覆蓋的背帆。該結構可能用於調節體溫,類似其他具有相似外觀的動物,如盤龍目(基龍屬和異齒龍屬等)。背部也被堅硬的厚骨板覆蓋,與其近親巨頭螈類似[1]
獨特的背帆
[編輯]扁豪豬螈背部的背帆最初被認為是延長的神經棘(類似盤龍目等),這些背帆顯示出了與現存具有皮內成骨的鱉或角蛙類似的礦化纖維與類膠合板組織的皮膚痕跡。其背帆與椎骨的融合表面,這種獨特的背帆可能與其他關係較近的二疊紀雙頂螈類的皮內成骨同源。推測其背帆發育可能是由其皮膚骨化及纖維性結締組織(連接背帆的韌帶)的組織化生共同產生的。扁豪豬螈可能是已知史上最早發生皮內成骨與椎骨中,皮膚軟骨共同骨化的古生代四足動物。[2]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Palmer, D. (編). The Marshall Illustrated Encyclopedia of Dinosaurs and Prehistoric Animals. London: Marshall Editions. 1999: 52. ISBN 1-84028-152-9.
- ^ Neven Bowler; Stuart S. Sumida; Adam K. Huttenlocker. Histological evidence for dermal-endochondral co-ossification of the dorsal blades in the late Paleozoic amphibian Platyhystrix rugosus (Temnospondyli: Dissorophidae).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2022 [2023-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