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津 (明朝)
外觀
張津 | |
---|---|
大明戶部右侍郎兼左僉都御史巡撫蘇松等處 | |
籍貫 | 廣東惠州府博羅縣軍籍 |
出生 | 天順八年甲申正月二十二日 |
逝世 | 正德十三年五月 |
配偶 | 娶曾氏 |
出身 | |
|
張津(1464年—1518年),字廣漢,廣東承宣布政使司惠州府博羅縣(今廣東省博羅縣)人,明朝戶部侍郎。
生平
[編輯]成化二十二年丙午科廣東鄉試第五十八名舉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中式丁未科會試第八十七名,三甲第八十一名進士[1][2]。授建陽縣知縣。升貴州道監察御史。弘治十四年,吏部尚書職位缺,廷臣推馬文升、閔珪,而張津與同官文森、曾大有請用致仕尚書周經、兩廣總督劉大夏等,忤逆旨意而下詔獄。後言官論救得以釋放。明武宗繼位後,巡按廣西,彈劾總鎮中官韋經擅移官帑。之後出任泉州府知府,正德三年(1508年)九月被革職為民。劉瑾被誅後,起用為寧波府知府,七年(1512年)四月升升山東左參政,八年正月升南京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提督操江。十年十一月晉為右副都御史,巡撫蘇松等處兼總理糧儲。十二年十月加升戶部右侍郎,仍巡撫應天蘇松。十三年五月去世,死後贈南京戶部尚書[3][4]。
家族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明)張朝瑞. 《皇明贡举考》卷五. 《續修四庫全書》史部第828冊.
- ^ 魯小俊,江俊偉著. 贡举志五种 上.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9: 256–258. ISBN 978-7-307-07043-1.
- ^ 《明史》(卷186):張津,字廣漢,博羅人。成化末進士,除建陽知縣。築城郭,遏礦盜,建朱熹、蔡元定諸賢祠,置祭田畀其子孫。憂歸,補大治,征授御史。弘治十四年冬,吏部缺尚書,廷臣推馬文升、閔珪,而津偕同官文森、曾大有請用致仕尚書周經、兩廣總督劉大夏。忤旨下詔獄。給事御史論救,得釋。已,言:「陛下延訪大臣,而庶官不預,非所以明目達聰也。乞命卿佐侍從及考滿朝覲諸外僚,鹹得以時進見,通達下情。」武宗初,巡按廣西,劾總鎮中官韋經擅移官帑。預平富賀賊,被賚,出為泉州知府。坐嘗舉泰,勒為民。劉瑾敗,起寧波知府,遷山東左參政,擢右僉都御史,提督操江。進右副都御史,巡撫應天諸府。所部水旱,請停織造。車駕北巡,疏諫,不報。浙孝豐奸民據深山拒捕,積二十年莫能制。津托別事赴浙,悉縛之。加戶部右侍郎,巡撫如故。帝自宣府還,復欲北幸,津疏切諫,不報。卒,贈南京戶部尚書。
- ^ 《廣東通志》(卷46)
- ^ 龔延明主編. 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 登科录 点校本. 寧波: 寧波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526-2320-8.
《天一閣藏明代科舉錄選刊.登科錄》之《成化二十三年進士登科錄》
官銜 | ||
---|---|---|
前任: 包溥 |
泉州府知府 正德三年-正德四年 |
繼任: 程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