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帕夫·切科夫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帕夫·切科夫
星艦奇航記角色
沃爾特·凱尼格英語Walter Koenig扮演的契可夫
飾演沃爾特·凱尼格
安東·葉爾欽2009年-2016年
角色設定資料
種族人類
性別男性
出生2245年
地球
隸屬星際艦隊
履歷聯邦星艦進取號
聯邦星艦進取號-A
軍階中尉(無限太空
指揮官(可汗之怒
艦長(人與神)

帕夫·契可夫(俄語:Павел Андреевич Чехов),俄裔星艦軍官,是星際旅行系列中的一個角色。在星際旅行:初代、前七部電影和第十一部電影中均有登場。星際旅行:初代和前七部電影中由沃爾特·凱尼格扮演,而在2009年的星際爭霸戰中則改為安東·葉爾欽扮演。

人物起源

[編輯]

星際旅行》之父吉恩·羅登伯里一直很想加入一個年輕的角色,以吸引年輕一代的觀眾。當星際旅行第二季拍攝時,在導演約瑟夫·佩夫尼的推薦下,羅登伯里對凱尼格進行了一次面試。[1]面試結束後,羅登伯里立刻給真理報的主編米克海爾·辛亞寧寫了一封信[1],信中告知辛亞寧星際旅行將引入一個俄羅斯裔角色。[2][3]但凱尼格卻稱增加契可夫這個角色是因為當時美國門基樂隊十分流行,而契可夫的髮型與外觀都與門基樂隊的主唱戴維·瓊斯極為相似[4][5][1]。契可夫在星際旅行第二季的第一集「Amok Time」中首次登場。但由於預算問題,契可夫並沒有在星際旅行動畫系列中出現[1]

人物描述

[編輯]

契可夫是一個年少且天真的少尉,他作為企業號的領航員首次出現在星際旅行第二季第一集中。但是為了讓可汗之怒的劇情不出現矛盾,契可夫後來被設定為早在第一季就被派到企業號服役。[6]可汗之怒中,按照之前的設定可汗·努尼恩·辛格本不應該認識契可夫,但他在電影中卻認出了契可夫,這也被稱為「星際旅行系列的一個BUG」。[7] 契可夫也曾被戲稱為Mudd女人,這是因為他在「I, Mudd」這集中沒有認出Mudd種族。

在必要的時候,契可夫會代替史波克的科學官職務。在星際旅行:無限太空中,契可夫從少尉晉升為了中尉。而在星際旅行II:可汗怒吼中,契可夫則升任為宇宙飛船「USS Reliant」的指揮官和執行官。在這部電影中,可汗用一種半人馬星蟲子控制了USS Reliant的艦長和契可夫,使二人聽命於可汗。但最終契可夫克服了蟲子的控制,在最後關頭幫助大家打敗了可汗。

星際旅行III:石破天驚中,契可夫跟隨艦長詹姆斯·T·柯克一同違背星盟規章,駕駛企業號飛往創世星營救史波克。在星際旅行IV:搶救未來中,檢方收回了契可夫以及企業號其他船員的指控。在星際旅行V:終極先鋒星際旅行VI:未來之城中,則契可夫作為聯邦星艦進取號-A的領航員。契可夫最後一次在電影中出場則是在星際旅行VII:日換星移中,他作為訪客登上了企業號-B。星際旅行小說則將契可夫的職業生涯延續了下去,在小說中,契可夫先是成為了一名上將,最後晉升為星際艦隊的總司令。

平行宇宙

[編輯]
安東·葉爾欽在星際旅行11扮演的契可夫

星際旅行:初代的第33集「Mirror, Mirror」發生在另一個平行宇宙中,契可夫在這個平行宇宙是一個陰險狡詐的野心家,他糾集了幾名機組成員,一同策劃暗殺柯克艦長的陰謀。但契可夫的一名下屬背叛了他,這也讓契可夫被處以酷刑。

同人劇集

[編輯]

2007年,在沃爾特·凱尼格扮演契可夫12周年之際,契可夫這一角色在星旅迷自製的星際旅行短片中再次登場了。這部由星旅迷自製的短片名為星際旅行:神與人,在這部短片中,契可夫成為了一名艦長。

2009年電影

[編輯]

在2009年上映的第十一部系列電影《星際爭霸戰》中,契可夫由安東·葉爾欽扮演。由於該電影把時間軸拉到柯克帶領企業號的初期,那時的契可夫還是一個17歲的俄羅斯天才少年,與其他演員不同,葉爾欽決定繼承沃爾特·凱尼格發音的方式,將「v」發音成「w」;儘管他與艾布拉姆斯都覺得這種發音更常見於波蘭的口音,而不是俄羅斯的。[8]他認為,契可夫是一個古怪的角色,是在「冷戰中期」[9]被加進電視劇里的俄羅斯人。[10]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1.3 Herbert Solow; Robert Justman. Inside Star Trek The Real Story. Simon & Schuster. 1997: 345. ISBN 0-671-00974-5. 
  2. ^ Barbara and David P. Mikkelson. Russian Crewlette. Urban Legends Reference Pages. 2005-04-11 [2011-08-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08). 
  3. ^ Paul A. Cantor. Gilligan Unbound: Popular Culture in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 Rowman & Littlefield. 2001: 222. ISBN 0742507793. 
  4. ^ Source: The Making of Star Trek, by Stephen E. Whitfield and Gene Roddenberry, (c) 1968 Ballantine Books, pps 249-250
  5. ^ Source: TV Guide, September 4–10, 1993 p 20
  6. ^ Las Vegas 2004: Thursday's Highlights. www.startrek.com. 30 July 2009 [2009-1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3-11). 
  7. ^ See p. 180. It is also noted as a typical continuity error in the sociological study of television Textual Poachers: Television Fans and Participitory Culture by Henry Jenkins p. 104 as well as being flagged as major in the trivia-oriented book Oops!: Movie Mistakes That Made the Cut by Matteo Molinari, Jim Kamm p. 196
  8. ^ JJ Abrams on the new Star Trek trailer. 帝國在線. [2008-1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5). 
  9. ^ 原文:「in the middle of the Cold War.」
  10. ^ Cindy White. Young Chekov Talks Trek. IGN. 2008-01-28 [2008-0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1-31). scene where they're talking to Apollo [who says], 'I am Apollo.' And Chekov is like, 'And I am the czar of all Russias.' They gave him these lines. I mean he really is the weirdest, weirdest charac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