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蟻
巨蟻屬 化石時期:始新世
| |
---|---|
巨蟻(T. gigantea)模式化石,樣本編號 SMFMEI00998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
綱: | 昆蟲綱 Insecta |
目: | 膜翅目 Hymenoptera |
科: | 蟻科 Formicidae |
亞科: | †古山蟻亞科 Formiciinae |
族: | †古山蟻族 Formiciini |
屬: | †泰坦蟻屬 Titanomyrma Archibald et al., 2011 |
種 | |
|
巨蟻(學名:Titanomyrma),又稱為泰坦蟻,是已發現體型最大的蟻,但現已滅絕。它們生存在始新世的德國與北美洲[1]。2011 年所發表的 T. lubei 來自一具 49.5 百萬年前美國懷俄明州體型相當於一隻蜂鳥的蟻后化石,為最早於西半球發現的巨型螞蟻[2]。而 T. gigantea 則是目前已知世界上體型最大的螞蟻。巨蟻為目前已知最早能夠橫跨歐美的昆蟲族群[2]。
發現
[編輯]Titanomyrma lubei 的正模標本化石由 Louis Lube 發現於美國懷俄明州甘霖縣綠河組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編號784地點的古代湖沉積物中[3][4]。該化石由 Louis Lube 捐贈至 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並且在儲藏櫃中被阿奇博多(Bruce Archibald)和博物館館長馬修斯(Rolf Mathewes)發現[2],樣本僅包含有一隻蟻后,沒有任何工蟻。
在發表 Titanomyrma lubei 之後,Formicium gigantea 與 Formicium simillima 兩種巨蟻也被重新分類至本屬之下。
T. giganteum 與 T. simillima 的完整化石發現於德國美茵河畔法蘭克福南方 30 公里處黑森梅瑟爾的梅塞爾坑[5]。在附近的艾克菲德馬爾( Eckfeld Maar)也有發現尚未發表的近似物種[6]。
語源學
[編輯]巨蟻的學名 Titanomyrma 來自於希臘語的 Τιτάν (Titan),意思為「巨大的體型、力量,或是偉大的成就[7]」,或是暗指希臘神話中的泰坦;希臘語的 μύρμηξ (myrmex) 則是「螞蟻」的意思[8],詞性為陰性。T. lubei 的種加詞則是為了紀念正模標本的發現者 Louis Lube[3]。
分類學
[編輯]阿奇博多(Bruce Archibald)於 2011 年建立新屬 Titanomyrma並發表了新種 Titanomyrma lubei 且將 T. gigantea(原先為Formicium giganteum Lutz, 1986)與 T. simillima(原先為F. simillimum Lutz, 1986)納入本屬之下,T. gigantea被視為是巨蟻屬的模式種[3][9]。
巨蟻屬與蟻科最大的特徵差異在於其具有形狀多變的腹垂節,三種已知的種類其腹垂節外型從卵圓形、細卵圓形至圓柱形。A5 腹節寬度相對於其他腹垂節為多變的,A3–A7 腹節長度也為多變的[3]。
巨蟻屬三種蟻后的外型可以由其腹垂節外型來進行分辨,其腹垂節長寬比分別為 T. lubei – 2.14、T. gigantea – 1.40 與 T. simillima – 1.50[3]。T. lubei 蟻后的腹垂節中後段為圓柱形而另外兩種則為卵圓形,最寬處落在 A5 腹節。A3 腹節長度大約為寬度的 ,另外兩種則約為 。A4 腹節長度為 A3 腹節的三倍長,另外兩種則不超過兩倍。A5–A6 腹節長度為寬度的 ,另外兩種則為 。A3 腹節在腹柄節關節處不具弧度[3]。
T. gigantea 為目前已知體型最大的螞蟻,大於現存棲息於中非及東非,體長5公分(2.0英寸)的矛蟻兵蟻[2][4]。其化石顯示雄蟻體長可達 3公分(1.2英寸),蟻后則能達到 6公分(2.4英寸),翼幅達 15公分(5.9英寸)[6]
古生態學
[編輯]T. gigantea 為本屬最早發現的物種,其化石保存十分完整。巨蟻不具有螫針和嗉囊,推測牠們可能主要透過噴灑蟻酸自衛,而食物則主要以新鮮食物為主,類似現存的切葉蟻(切葉蟻只食用蟻窩內栽培的真菌),或者為肉食性。現存的近親為矛蟻屬。巨蟻可能和行軍蟻一樣到處移動並狩獵大型動物[5]。
T. lubei 與同地層年代在德國和英格蘭南部的懷特島郡上所發現的巨蟻為近親,在這之前北美洲存有巨型螞蟻的唯一證據為始新世時期田納西州所發現的螞蟻翼化石。這代表著在始新世(56 - 34 百萬年前)時期可能具有較高的氣溫及陸橋讓生活在熱帶地區的巨蟻、昆蟲與其他物種可以自歐洲遷移至北美洲,例如河馬屬、熱帶浮游生物及棕櫚科花粉[2][3][4]。
大眾文化
[編輯]參考
[編輯]- ^ Herbert Lutz. Eine neue Unterfamilie der Formicidae (Insecta: Hymenoptera) aus dem mittel-eozänen Olschiefer der “Grube Messel” bei Darmstadt (Deutschland, S-Hessen) (PDF). Senckenbergiana lethaea. 1986, 67 (1/4): 177–218 [2009-12-0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3-04).
- ^ 2.0 2.1 2.2 2.3 2.4 Susan Milius. Giant ants once roamed Wyoming. Science News. May 4, 2011 [May 6,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23).
- ^ 3.0 3.1 3.2 3.3 3.4 3.5 3.6 S. Bruce Archibald, Kirk R. Johnson, Rolf W. Mathewes & David R. Greenwood. Intercontinental dispersal of giant thermophilic ants across the Arctic during early Eocene hyperthermals (PDF).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2011, 278 (1725): 3679–3686 [2019-04-14]. PMC 3203508 . PMID 21543354. doi:10.1098/rspb.2011.072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12-21).
- ^ 4.0 4.1 4.2 Richard Black. Giant ants spread in warm climes. BBC News. 3 May 2011 [10 May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3).
- ^ 5.0 5.1 Giant ant Formicium giganteum. Wildfacts (Science and Nature:Animals) of BBC Home. bbc.co.uk. July 2008 [17 May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1 February 2003).
- ^ 6.0 6.1 Stephan Schaal. Messel. eLS. 27 Jan 2006. doi:10.1038/npg.els.0004143.
- ^ Titan. (n.d.)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Fourth Edition. (2003). Retrieved May 9, 2011 from The Free Dictionar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Myrmex. Greek Myth Index. www.mythindex.com. 2007 [10 May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2-20).
- ^ †Titanomyrma Archibald et al. 2011 (ant). Paleobiology Database. Paleodb.org. [10 May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1).
外部連結
[編輯]- 維基共享資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Titanomyrma
- 維基物種上的相關資訊:Titanomyr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