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門
外觀
宣德門是汴梁皇城的正南門,由主城門、兩個朵樓和兩闕組成,呈「凹」 字形。宣德門今已不存,唯可從宋徽宗《瑞鶴圖》和北宋大晟府銅鐘上看出一些端倪。[1]
歷史
[編輯]宣德門本為唐汴州城的鼓角門,是州衙府的正門。按唐制,應有兩個門洞。在後梁汴州成為開封府,州衙府也擴建成了皇城,此時的宣德門稱為建國門。後周廣順元年(951年)六月,改稱明德門。但由於五代時期社會動盪,明德門「制度極庳陋」。[1]
直到宋太祖趙匡胤統一中國之後,明德門的擴建才正式開始。梁周翰曾獻給趙匡胤一首《五鳳樓賦》,歌頌明德門的壯麗,稱其「去地百丈,高入半空,上有五鳳翹翼」。其名則在太平興國三年改為丹鳳門,大中祥符八年改為正陽門,明道二年始稱宣德門。據《宋史·太宗本紀》,丹鳳門在雍熙元年秋七月還曾改為乾元門。[1]
日本僧人成尋在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年)十二月來到汴梁,稱「皇城南門宣德之門,七間門樓也。左右有二樓...如日本朱雀門」。其城門洞有三個,到蔡京時改為五個,並一度在政和八年(1118年)十月六日改稱太極門。[1]
北宋亡後,宣德門未遭破壞。金改稱其為承天門。之後其記載消失,可能是在元代被拆除。明朝的周王府的午門是在其基礎上建立的。[1]
作用
[編輯]在城門僅有三個門洞時,其正門一般僅供皇帝出入。改成五個門洞之後,中門左右的兩扇門通常也不開啟,只有得賜旌節的臣子才能走這兩扇門。宋朝的皇帝還會在此:[2]
- 舉行宣赦儀式。
- 受獻:「九年春正月辛未,禦明德門,見李煜於樓下,不用獻俘儀」
- 鹵簿儀仗:「遇大禮年,預於兩月前教車象。自宣德門至南薰門外,往來一遭。」
- 觀燈、賜酺等節慶活動。
節慶
[編輯]依《東京夢華錄》,冬至後宣德門前會放置「燈山」,朝向宣德門的方向會掛上彩帛,兩側放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像。燈山和宣德門之間還有「棘盆」,其中有伶人奏樂。元宵節時,宣德門前的御街滿是表演奇術、百戲的人,宋徽宗會在城樓上觀看。這是一年中宣德門最熱鬧的時候。[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