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安國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安國墓前神道石馬
無錫市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無錫市錫山區
時代
編號C1-78
認定時間2003年

安國墓,位於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膠山翠屏峰北麓,背山面北[1],始建於明朝嘉靖年間[2],為明朝豪商巨賈、南京戶部員外郎安國[3]及其部分親屬的墓地。1966年,毀於「文化大革命[4]。2003年6月2日,歷經風雨後安國墓前僅存的神道與一對青石馬以「安國墓前神道石馬」的名稱由無錫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無錫市文物保護單位[5]

簡介

[編輯]

安國卒於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三月十八日,並於嘉靖十四年入葬子嗣為其建造的大型墓園。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安國後人曾出資修葺過安國墓,安國之孫安希范撰有《修奉直府君墓記》以記錄此事[2]。安國墓由墓門、牌坊、墓道、華表、碑亭、享堂、石馬、石獅、石橋等組成。其中僅用做製作石馬等墓構件的青石,小則數千斤,大則上萬斤[6]。鼎盛時整座墓園曾占地180畝(約合12萬平方米)。明朝時的安國墓便已是無錫一大名勝。根據撰寫於清代的《膠東山水志》記載,每當清明時節,「四方士女來游者萬計。多數日,少亦五日,花茵草藉,紅裙如雲霓彩布。」[7]如今歲月變遷,歷經滄桑的安國墓只剩下一對護陵石馬[6]

結構

[編輯]

安國逝世時正值其家族鼎盛,安國本人早已富可敵國,而其長子安如山亦在朝為官,故而墓園初建時規模宏大盡顯奢華,另有唐順之秦金嚴世蕃以及王廷相四位朝廷高官為安國書寫墓志銘[2]

嘉靖年間

[編輯]

墓園的外門為三楹結構,洞門由礱磚砌成且輔以高垣。經過外門之後便是墓前神道,兩旁有礱石材質的亭子巋然聳立,外觀精瑩亮麗,此外還有望柱一對,因為有聖旨放在其中,所以望柱上面刻有蟠龍。再往前走則有一個四柱牌坊,以及石馬一對,頗為壯麗。牌坊後為月池,中間有一座石橋,過橋之後便是廣庭。正前方有石獅一對,庭中古松五株,其中三株大俱合抱,聳蓋干霄。沿着台階向上,便到了中門,依然是三楹結構,經過中門再走幾步以後又是一個廣庭。庭中有碑亭四隻,雙雙對立於神道兩側,碑亭底座為石贔屓,中豎石碑,墓志銘分別由王廷相、秦金、唐順之、嚴世蕃撰寫。廣庭兩側,種植了梧、松、杉、檜等樹木,每棵樹都亭亭百尺。再往前走,則有享堂五楹,享堂前豎石牌坊,高五六米,上刻圖案,牌坊兩邊為石欄凳。其前便是墓墩,墩下正中豎立墓碑,墓墩北及東西兩側,均用青石排築,墓墩的背面有石刻神像[8]。墓前立有牌坊一座,書有「高義卓行」。[9]

萬曆年間

[編輯]

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秋,安氏子孫曾擇吉日修葺安國墓,移享堂於中門,前拓軒三楹,前庭重立門戶,建旁屋五楹,增創二院,中設櫺門,繚以周垣,庭中古松喬木五株,蔚然挺立,益增勝概[8]

現狀

[編輯]

2013年,經無錫當地民間文保人士錢玉鑫向新聞媒體反應,安國墓前神道上僅存的一對石馬歷經風吹日曬,已出現多處裂痕,甚至有坍塌的可能。隨後,無錫市錫山區文管辦為石馬搭建了木質結構的保護棚,並表示有復原安國墓的計劃[6]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孫海; 藺新建. 《中国考古集成: 宋元明清》.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6: 705. 
  2. ^ 2.0 2.1 2.2 安榮光; 安宗愈. 《膠山安黃氏宗譜》. 民國十一年(1922年). 
  3. ^ 錢存訓. 《回顧集: 钱存训世纪文选》.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86. 
  4. ^ 國家文物局. 《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 12. 廣東省地圖出版社. 1989: 320. 
  5. ^ 張月. 《“文保爱好者”寻找古迹神韵 热衷文物保护,访古成了人生乐趣》. 《江南晚報》. 2018-08-15 [2021-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11). 
  6. ^ 6.0 6.1 6.2 唐奕. 《荒草半人高 “围困”安国墓前石马》. 《現代快報》. 2013-05-07 [2021-03-07]. 
  7. ^ 戴華明; 鄭馨. 《锡山人文之二:安国 江南三豪富 安镇安氏家族》. 鳳凰網. 2018-11-26 [2021-03-07]. 
  8. ^ 8.0 8.1 安希范. 《修奉直府君墓记》. 
  9. ^ 在胶山不得不说安国 (PDF). 錫山旅遊. 2017: 22 [2023-04-3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3-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