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守城錄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守城錄》是寫於南宋的一部軍事著作,共四卷。由不同的人寫成於三個不同的時期,所以分三部分。

  1. 第一部分《〈靖康朝野僉言〉後序》共一卷,為陳規所著。卷末署「紹興十年五月日陳規序」,說明正好寫於「順昌之戰」之時,但內容是關於夏少曾記錄「靖康之難」的著作的評論,主要是為避免「靖康之難」之重演而提出的禦敵之策。此卷被徐夢莘收錄進了《三朝北盟會編》。
  2. 第二部分《守城機要》共一卷,為陳規所著。是陳規記述自己守德安府時的戰略、戰術。此卷在《宋史》和《遂初堂書目》中被稱為《德安守城錄》。
  3. 第三部分《建炎德安守御錄》共上、下兩卷,這不是陳規所著,而是湯璹淳熙十四年(1187年)以後追記的陳規守德安府的事跡。

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南宋朝廷將《守城機要》一卷作為參考書頒發給各地將領。紹熙四年(1193年)湯璹將《建炎德安守御錄》上呈朝廷。後來宋寧宗下旨將這三部分各自獨立的書籍匯編為《守城錄》四卷。

內容

[編輯]

管形火器

[編輯]

本書記載了陳規於紹興二年(1132年)研製成長竹竿火槍20餘支及其在守城作戰[1]。最早的火槍是五代時期的敦煌壁畫中的管形火器,五代的火槍在科技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到了南宋有明確記載的戰場使用,雖然作用不大。

其他

[編輯]

另外,本書具體闡述了砲在守城中的新使用方法,即由原來的配置城頭變為暗設在城裡不讓攻城者看到,這樣更加安全。砲擊時則由城上觀察目標,糾正射向和彈着點。

本書提出「善守城者」不可只守無攻,而要「守中有攻」注意城內外道路以便隨時乘隙出擊。它主張改革舊城廓,如收縮易受砲擊的四方城角,由原來的一城一壕加建成為多重的「重城重壕」,以增強城邑防禦能力。

注釋

[編輯]
  1. ^ 德安守禦錄下》:「又以火炮藥造下長竹竿火槍二十餘條,撞槍、鉤鎌各數條,皆用兩人共持一條,準備天橋近城,於戰棚上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