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森·威爾斯
- Afrikaans
- Aragonés
- العربية
- مصرى
- Asturianu
- Azərbaycanca
- تۆرکجه
- Беларуская
- Беларуская (тарашкевіца)
- Български
- भोजपुरी
- বাংলা
- Brezhoneg
- Bosanski
- Català
- کوردی
- Čeština
- Cymraeg
- Dansk
- Deutsch
- Zazaki
- Ελληνικά
- English
- Esperanto
- Español
- Eesti
- Euskara
- فارسی
- Suomi
- Français
- Gaeilge
- Galego
- עברית
- हिन्दी
- Hrvatski
- Kreyòl ayisyen
- Magyar
- Հայերեն
- Bahasa Indonesia
- Ido
- Íslenska
- Italiano
- 日本語
- ქართული
- Kabɩyɛ
- Қазақша
- 한국어
- Latina
- Lëtzebuergesch
- Lietuvių
- Latviešu
- Malagasy
- മലയാളം
- Bahasa Melayu
- Nederlands
- Norsk nynorsk
- Norsk bokmål
- Occitan
- ਪੰਜਾਬੀ
- Polski
- Português
- Runa Simi
- Română
- Русский
- Sicilianu
- Srpskohrvatski / 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
- Simple English
- Slovenčina
- Slovenščina
- Shqip
- Српски / srpski
- Svenska
- Kiswahili
- Тоҷикӣ
- ไทย
- Türkçe
- Українська
- اردو
- Tiếng Việt
- Volapük
- Winaray
- 吴语
- Vahcuengh
- 粵語
外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奧森·威爾斯 Orson Welles | |||||||||||||||||||
---|---|---|---|---|---|---|---|---|---|---|---|---|---|---|---|---|---|---|---|
男演員 | |||||||||||||||||||
出生 | George Orson Welles (1915-05-06)1915年5月6日 | ||||||||||||||||||
逝世 | 1985年10月10日(1985歲—10—10)(70歲) | ||||||||||||||||||
母校 | Todd Seminary for Boys(英語:Todd Seminary for Boys) | ||||||||||||||||||
配偶 | 弗吉尼亞·尼科爾森(Virginia Nicolson) (1934年結婚—1940年結束) 麗塔‧海華斯 (1943年結婚—1947年結束) Paola Mori(英語:Paola Mori) (1955年結婚—1985年結束) | ||||||||||||||||||
兒女 | 克里斯托弗·威爾斯(Christopher Welles Feder) 麗貝卡·威爾斯(Rebecca Welles Manning) 比阿特麗斯·威爾斯(英語:Beatrice Welles) | ||||||||||||||||||
父母 | Richard Hodgdon Head Welles Beatrice Ives Welles | ||||||||||||||||||
簽名 | |||||||||||||||||||
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資訊 | |||||||||||||||||||
|
奧森·韋爾斯(英語:Orson Welles,1915年5月6日—1985年10月10日),原名喬治·奧森·韋爾斯(George Orson Welles),是美國電影導演、編劇和演員。他最著名的有三套作品,分別是1937年的《凱撒(英語:Caesar (Mercury Theatre))》,改編自威廉·莎士比亞的凱撒大帝的百老匯舞台劇,1938年《世界大戰》的電台廣播劇,以及1941年的電影《大國民》,被一致排名為史上最偉大電影之一。1999年,他被美國電影學會選為百年來最偉大的男演員第16名。
早期生涯
[編輯]奧森·韋爾斯出生於美國威斯康星州的基諾沙(後移居芝加哥)。父親為一名富裕的發明人,母親是一名曾經舉辦過演奏會的鋼琴家。有兄長一名。精通莎士比亞作品。從學校畢業後,曾短暫赴愛爾蘭演戲。其演出生涯開始於位於愛爾蘭首都都柏林的蓋特劇院(英語:Gate Theatre)。返回美國後與約翰·赫斯曼(英語:John Houseman)組建水星劇團(英語:Mercury Theatre),從事舞台劇和廣播劇的演出。1938年萬聖節憑藉根據英國小說家H·G·威爾斯的同名小說改編的CBS廣播劇《世界大戰》一炮而紅。後被當時的著名電影公司雷電華(RKO)發掘而進入好萊塢。
主要作品
[編輯]- 1941年:《公民凱恩》(Citizen Kane)
- 1942年:《安培遜大族》(The Magnificent Ambersons )
- 1943年:《簡·愛(英語:Jane Eyre (1943 film))》(Jane Eyre)-演員,監製(未掛名)
- 1946年:《陌生人》(The Stranger)
- 提名金獅獎
- 1947年:《上海小姐》(The Lady from Shanghai)
- 1948年:《馬克白(英語:Macbeth (1948 film))》(Macbeth)
- 1949年:《黑獄亡魂》(The Third Man)-演員
- 1952年:《奧賽羅(英語:Othello (1952 film))》(Othello)
- 1955年:《阿卡丁先生》(Mr. Arkadin )
- 1958年:《歷劫佳人(英語:Touch of Evil)》(Touch of Evil)
- 1962年:《審判(英語:The Trial (1962 film))》(The Trial)
- 1965年:《夜半鐘聲》(Chimes at Midnight)
- 1966年:《良相佐國》(A Man for All Seasons)-演員
- 1967年:《皇家夜總會》(Casino Royale)
- 1970年:《滑鐵盧(英語:Waterloo (1970 film))》(Waterloo)-演員
- 1973年:《贗品(英語:F for Fake)》
- 2018年:《風的另一頭(英語:The Other Side of the Wind)》
- 第75屆威尼斯影展非競賽單元特別放映
參考資料
[編輯]外部連結
[編輯]- 奧森·威爾斯在互聯網電影資料庫(IMDb)上的資料(英文)
- 奧森·威爾斯在豆瓣上的資料(簡體中文)
- 互聯網百老匯資料庫(IBDB)上奧森·威爾斯的資料(英文)
- TCM電影資料庫上奧森·威爾斯的資料(英文)
- 爛蕃茄上的Orson Welles
- 網同「大國民」--奧森·韋爾斯紀念館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分類:
隱藏分類:
- 自2015年2月缺少來源的條目
- 自2010年3月擴充中的條目
- 含有英語的條目
- 含有hCards的條目
- 本地相關圖片與維基數據不同
- 維基共享資源分類鏈接使用了維基數據上的匹配項
- 含有IBDb連結的條目
- 包含FAST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ISNI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VIA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WorldCat實體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BIBSYS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BNE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BN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BNFdat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CANTIC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GN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ICCU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J9U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LCC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Libris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LNB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NDL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NK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NL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NLG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NLK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NSK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NT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PLWAB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Portugal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CINII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Grammy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MusicBrainz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MoM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RKDartists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ULA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Deutsche Synchronkartei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DTBIO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Trove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CONOR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NAR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SNAC-I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SUDO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