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塔爾寺

座標36°28′53.18″N 101°35′57.09″E / 36.4814389°N 101.5991917°E / 36.4814389; 101.5991917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36°28′53.18″N 101°35′57.09″E / 36.4814389°N 101.5991917°E / 36.4814389; 101.5991917

塔爾寺
塔爾寺八個塔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地址青海省湟中縣
分類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
時代
編號1-111
認定時間1961年
塔爾寺八塔

塔爾寺藏語སྐུ་འབུམ་བྱམས་པ་གླིང་威利轉寫sku-'bum byams-pa gling),位於中國青海省西寧市西南25公里的湟中縣魯沙爾鎮。始建於明代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是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的誕生地。塔爾寺位於藏族稱為安多的文化地區。

1949年因國共內戰,馬步芳曾遷成吉思汗八白室至塔爾寺。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將八白室遷回內蒙古伊金霍洛旗

寺院概況

[編輯]
塔爾寺印經院

塔爾寺藏語稱為「貢本噶丹賢巴林」,位於雪域東部宗曲(湟水)之濱湟中縣魯沙爾鎮的宗喀蓮花山中,是被佛教界譽為「第二佛陀、雪域高原智者莊嚴頂飾」的格魯派宗師至尊宗喀巴大師的誕生聖地。因在誕生地奇蹟般長出一棵每片葉上各顯一尊獅子吼佛像的菩提樹,又被讚譽為「第二藍毗尼園」。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著名叢林之一。自藏曆土羊年(1379年)建聖塔,巳經歷了六百多年的滄桑,藏曆金猴年(1560年)建成的賢巴林(彌勒佛殿)也有四百多年的歷史。之後逐步建成占地面積45萬平方米的一組龐大的建築群,以供奉菩提大銀塔的大金瓦殿為中心,依山傍塬、藏漢結合,由大經堂、彌勒殿、九間殿、花寺、小金瓦寺、居巴扎倉、丁科扎倉、曼巴扎倉、大拉浪、大廚房、如意寶塔等9300餘間組成。

塔爾寺四周群山環抱,狀似八瓣蓮花,視地觀天,陵澗起伏,狀如八輻法輪。祥光照射下的梵宇佛寺獨具風格,宮殿式建築與平頂式建築依山就勢,巧妙布局。巧奪天工的雄偉建築,恢宏壯觀,氣勢磅礴。體現了藏漢文化交匯融合的特色和風格。佛殿、經堂內供奉的佛、菩薩、阿羅漢、神像等不同質料的塑像造型精美。

塔爾寺除宏偉壯麗的建築群外,還是一座文物精品薈萃,異彩紛呈的文化藝術寶庫。寺院佛教文化包涵在藏族傳統文化「大小五明」學科之內。其中內明學(佛學)是寺院文化的核心和精髓。浩如煙海的佛教經典是佛教文化的集大成者,塔爾寺佛教文化與藏區其他格魯派寺剎一樣,也是通過札倉這個學術機構來傳播的。貢本賢巴林的四大札含(學院)可以說是雪域佛教文化學苑的一個縮影。念經、學經、講經、辯經是學習研宄彿學的不同實踐活動。各種佛事活動、法事儀軌是寺院佛教文化的另一種具體表現形式。寺院建築及文化,包括木雕、磚離、石雕、尺度技藝;佛像、佛塔、佛經、僧裝服飾的製作工藝;壁畫、堆繡、酥油花「三絕」藝術皆屬五明學的工巧明(工藝學)學科。醫學和歷算學也聞名遐邇。寺院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古往今來,引起國內外一些專家學者的極大興趣,研究成果斐然。

活佛

[編輯]
塔爾寺內,準備辯經活動的喇嘛們。

塔爾寺的活佛系統甚多,據說共有72個活佛系統。每個活佛系統都有自己的「尕哇」(府邸),有管家及服侍喇嘛。其中主要活佛系統及現世活佛有:[1][2]

外部連結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