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印度尼西亞工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印度尼西亞工黨
Partai Buruh Indonesia
主席斯地亞齊印度尼西亞語setyadjit soegondo
成立1945年9月15日 (1945-09-15)
解散1948年
併入印度尼西亞共產黨
婦女翼勞工婦女陣線英語Working Women's Front
黨員
(1946年)
1,000
國內組織人民民主陣線
印度尼西亞政治
政黨 · 選舉

印度尼西亞工黨(印尼語:Partai Buruh Indonesia,PBI),是印尼的一個政黨。

印尼勞工陣線

[編輯]

印度尼西亞工黨前身為印尼的工會組織印度尼西亞勞工陣線。1945年9月15日,印度尼西亞勞工陣線召開大會,轉型為政黨,改名為「印度尼西亞工黨」。[1][2]

轉型政黨後

[編輯]

最初,印度尼西亞工黨,在日佔時期與日本人合作。然而,1946年,斯地亞齊印度尼西亞語setyadjit soegondo結束在荷蘭的流亡生活,回到印尼,隨後成為印度尼西亞工黨的黨主席。在斯地亞齊的領導下,日本人合作者失去對黨的控制。 出於恐懼「無政府工團主義」在印度尼西亞工黨之中蔓延,蘇卡諾支持斯地亞齊控制印度尼西亞工黨。在斯地亞齊執政的第一年和半年時間裡,該黨與規模更大的社會黨保持着密切的聯繫。[2][3][4]

在印度尼西亞勞工陣線(BBI)轉變成印度尼西亞工黨(PBI)的過程中並非沒有異音。1945年12月31日,一支想專心發展工會的組織離開工黨,重新創立了印度尼西亞勞工陣線(BBI),並於稍後改名為Gasbi。[1][5]

聯合內閣

[編輯]

印度尼西亞工黨加入1946年5月成立的聯盟Konsenstrasi Nasional bloc[譯名請求][6] 1946年10月,政府納入數個政治力量的領導人。印度尼西亞工黨、社會黨印度尼西亞社會主義青年英語Indonesian Socialist Youth印度尼西亞共產黨等黨派組成新的左翼聯合內閣,支持與荷蘭林牙耶蒂協議英語Linggadjati Agreement[7]

1947年3月,中央印尼民族委員會英語Central Indonesian National Committee的席位從200席擴大到514席。印度尼西亞工黨的席次從6席增加到35席。[8][9]

1948年1月,印度尼西亞工黨和左翼內閣遭到反對。在接下來的一個月里,左翼內閣變成人民民主陣線 ,而印度尼西亞工黨為人民民主陣線的成員之一。 [10]

婦女組織

[編輯]

勞工婦女陣線英語Working Women's Front(BBW)是該黨的婦女組織。領導 BBW 的是S.K.Trimurti,印尼首任勞動部長,於1947至1948年間,在阿米爾·謝里夫丁內閣任職。Trimurtii也是印度尼西亞工黨執行委員會的成員。[5][11][12]

解散

[編輯]

1948年8月底,印度尼西亞工黨宣布併入印尼共產黨。 斯地亞齊公開宣稱自己是一名長期的共產主義者。[3][13]

1949年12月,印度尼西亞工黨一部分拒絕與共產黨合併的成員,成立勞工黨英語Labour Party (Indonesia, 1949),由印度尼西亞社會黨英語Socialist Party of Indonesia前領導人 Iskandar Tedjasukmana領導。[3][14]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Ensiklopedi umum.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Yogyakarta: Yayasan Kanisius, 1977. p. 133
  2. ^ 2.0 2.1 Kahin, George McTurnan. Nationalism and Revolution in Indonesi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Studies on Southeast Asia, 35. Ithaca, NY: Cornell Southeast Asia Program, 2003. p. 161
  3. ^ 3.0 3.1 3.2 Rose, Saul. Socialism in Southern Asia.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9. pp. 152-153
  4. ^ Klinken, Geert Arend van. Minorities, Modernity and the Emerging Nation: Christians in Indonesia, a Biographical Approach.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Verhandelingen van het Koninklijk Instituut voor Taal-, Land- en Volkenkunde, 199. Leiden: KITLV Press, 2003. p. 193
  5. ^ 5.0 5.1 Archived copy (PDF). [2006-08-2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06-08-29). 
  6. ^ Rose, Saul. Socialism in Southern Asia.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9. p. 147
  7. ^ Rose, Saul. Socialism in Southern Asia.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9. p. 148
  8. ^ Swift, Ann. The road to Madiun: the Indonesian communist uprising of 1948.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Cornell Modern Indonesia Project publications, 69. 1989. p. 6
  9. ^ Mrázek, Rudolf. Sjahrir: Politics and Exile in Indonesia. Studies on Southeast Asia, no. 14. Ithaca, N.Y.: Southeast Asia Program, Cornell University, 1994. p. 325
  10. ^ Cribb, R. B.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Indonesia. Asian historical dictionaries, no. 9. Metuchen, N.J.: Scarecrow Press, 1992. pp. 489-490
  11. ^ Ford, Michele, and Lyn Parker. Women and Work in Indonesi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London: Routledge, 2008. p. 121
  12. ^ Blackburn, Susan. Women and the State in Modern Indonesia. Cambridge [u.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p. 176
  13. ^ Swift, Ann. The road to Madiun: the Indonesian communist uprising of 1948.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Cornell Modern Indonesia Project publications, 69. 1989. p. 57
  14. ^ Feith, Herbert. The Decline of Constitutional Democracy in Indonesi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n Equinox classic Indonesia book. Jakarta [u.a.]: Equinox, 2007. p.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