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 (中共中央統戰部)
劉春(1912年11月—2002年3月11日)原名劉伯文,筆名柳丹、李林、荒者、劉火,江西吉水縣人。1930年代中國左翼文學運動成員,中國共產黨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級官員。[1]
生平
[編輯]劉春在一二·九運動時期在北平參加革命。1936年2月,他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北方部,不久加入北平中國左翼文化總同盟。1936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6年4月,和其他左聯成員在北平成立《忘川》文藝社和《榴火文藝》社。該時期,他參加左翼文學運動,學習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從事抗日活動,贊成「國防文學」口號。[1]曾使用李華、柳丹等名字做掩護。1937年初,因身份暴露,中共北方局和北平市委安排他去延安,在西安同中共中央交通局秘密交通姚昕接上頭後,商量化名時,建議劉姓不改,萬一碰到熟人不易出錯,名字可取「城春草木深」中的「春」字,於是劉伯文改名劉春,並一直沿用下來。[2]
抗日戰爭時期,他歷任中共中央組織部幹事,中共中央西北工作委員會民族問題研究室負責人,中共中央宣傳部編審委員,抗大、陝公、中央黨校教員,回民文化促進會和蒙古文化促進會常務理事,中共中央西北局民族工作委員會委員、研究室主任,中央調查研究局第四分局(延安)民族研究室主任,延安民族學院教授、研究部部長、副院長、院長,延安大學校務委員,東方各民族反法西斯大同盟發起人、主席團成員、執委。[3]
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他歷任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常委、秘書長,內蒙古自治政府委員、民族委員會委員長,內蒙古軍政幹部學校政委,中共內蒙古工委組織部部長、副書記。[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歷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內蒙古自治區代表、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務委員會委員,中共內蒙古分局委員、副書記、東部(東蒙)區黨委書記,中央民族學院副院長(主持工作),燕京大學兼職教授,少數民族語文研究指導委員會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1961年以後主持工作)兼中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中央政法小組成員,國務院科學規劃委員會少數民族研究組副組長,中國科學院民族研究所所長、學術委員,少數民族歷史研究指導委員會主任,中央民族學院院長。[1]
文化大革命期間,劉春受到迫害,被長期監護審查。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他被分配到中國科學院,任常務副秘書長、黨組成員、直屬黨委第一書記、紀委書記、院顧問等職務,1991年離休。[1]
他是中共八大代表,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委員會委員。[1]
2002年3月11日,劉春在北京病逝,享年90歲。[1]
著作
[編輯]- 劉春,現階段中國文學必然之傾向,忘川第1期,1936年4月15日[1]
- 劉春,過澄江橋就是橋頭,大學文藝第1卷第1號,1936年5月1日[1]
- 劉春,女兒夢,大學文藝第1卷第2號,1936年6月1日[1]
- 劉春,古城一夜,聯合文學第2期,1937年1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