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中國水災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國水災史,中國水災頻仍。其中黃河水災為烈,江淮水災之次。黃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每年從黃土高原帶走16億噸黃沙。因此黃河有「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之說。1194年至1855年間黃河以淮河的河道作出海口,史稱「黃河奪淮」。公元前602年,「黃河第一次決口」於今滑縣東北,河道向東遷移80公里,由今黃驊入渤海,史稱漢志河。

先秦

[編輯]

時間回推至在位的年代,當時洪水泛濫,民不聊生,堯便任命治理黃河的洪水,但鯀的治水方法是在岸邊設置河堤,水卻愈淹愈高,歷時九年未能平息,反而使洪水更加泛濫。

後來即位後,洪水問題還在,但鯀已死,只好找鯀的兒子來治水。而禹採用與父親截然不同的治水法,獲得一些成果,才有後來大禹治水的美名。

時間來到商朝,商朝的五次遷都均為水患所致。

漢朝

[編輯]

元狩三年(前120年),關東大雨,百姓飢乏,武帝「徙貧民於關西,及充朔方以南新秦中七十餘萬口」(《史記·平準書》)。

公元11年,「黃河第二次決口」於今濮陽西北,河道向東遷移40公里,由今利津注入渤海,史稱東漢河。

延光元年(122年),黃河水患。

晉朝

[編輯]

西晉永嘉四年(310年)四月,江東大水,李淳風認為「時王導等潛懷翼戴之計,陰氣盛也」[1]

東晉成帝咸和五年(330年)五月發生大水,在於「是時嗣主幼沖,母后稱制,庾亮以元舅決事禁中,陰勝陽故也」[2]

南北朝

[編輯]

梁武帝天監十四年(515年)三月,梁軍截斷淮河,以水倒灌壽陽城。四月,堰成而復潰,「乃伐樹為井幹,填以巨石,加土其上」,導致「沿淮百里內岡陵木石無巨細畢盡,負擔者肩穿。夏日疾疫,死者相枕,蠅蟲晝夜聲合」。疫災大起,「是冬,寒甚,淮泗盡凍,浮山堰士卒死者什七八」,次年「夏四月,淮堰成,長九里,下廣一百四十丈,上廣四十五丈,高二十丈,樹以杞柳,軍壘列居其上」,到「九月丁丑,淮水暴漲,堰壞,其聲如雷,聞三百里,緣淮城戍村落十餘萬口皆漂入海」[3]

隋朝

[編輯]

開皇十八年(598年),河南諸州大水,則被認為「是時獨孤皇后干預政事,濫殺宮人,放黜宰相。楊素頗專。水陰氣,臣妾盛強之應也」[4]

仁壽二年(602年)九月,「壬辰,河南、北諸州大水,遣工部尚書楊達賑恤之。」[5]

隋煬帝大業七年(611年),秋,「大水,山東、河南漂沒三十餘郡,民相賣為奴婢。」[6]

唐朝

[編輯]

元和七年(812年)五月庚申,憲宗對宰相說:「卿被輩屢言淮、浙去歲水旱,近有御史自彼還,言不至為災,事竟如何?」李絳回覆:「臣按淮南、浙西、浙東奏狀,皆云水旱,人多流亡,求設法招撫,其意似恐朝廷罪之者,豈肯無災而妄稱有災邪!此蓋御史欲為奸諛以悅上意耳,願得其主名,按致其法。」[7]

大曆十二年(777年)秋,大雨成災,農作損失慘重。御史巡覆,回奏諸縣凡損三萬一千一百九十五頃。皇帝又命御史朱敖再檢,渭南損田三千餘頃。皇帝告訴朱敖曰:「縣令職在字人,不損猶宜稱損,損而不問,豈有恤隱之意耶!」[8]

宋朝

[編輯]

宋慶曆八年(1048年),「黃河第三次決口」於今濮陽東昌湖集,河道西遷80公里,河水分兩股分流,由今天津入渤海。

金世宗大定六年(1166年),「黃河第四次決口」於今原武,至徐州入泗水匯集淮河注入黃海。

《祥符縣志》、《開封黃河志》載:大定二十年(1180年)黃河在開封縣境決口。

明朝

[編輯]

明朝時,黃河決溢143次,如1410年黃河氾濫事件。崇禎元年至十四年,有11年黃河發生決口,史不絕書。

清朝

[編輯]

順治十年大雨成災,「直隸被水諸處,萬民流離,扶老攜幼,就食山東。但逃人法嚴,不敢收留,流民啼號轉徙」[9]魏裔介作《哀流民歌》:「田廬水沒無乾處,流民紛紛向南去。豈意南州不敢留,白晝閉戶應蹲踞。檐前不許稍踟躕,恐有東人不我恕。上見滄浪之天,下顧黃口小兒,命也如何!……彼蒼者天,哀此黎庶。」[10]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與四十八年,桐鄉相繼有旱澇之災,汪文桂「設粥廠,立藥局」,救濟饑民。

雍正四年(1726年)浙西遇水災,汪文桂首倡賑濟,「以食饑民」[11]

嘉慶九年(1804年)浙西水災,巡撫阮元實行平糶、賑濟、借種子等辦法渡荒[12]

道光三年(1823年)直隸大水,受災州縣120個,總督蔣攸銛請出帑銀180萬,修治永定河[13]

光緒九年(1883年)順天府水災,順天府尹周家楣奏准在各鄉鎮及京城六門外設立粥廠。光緒十三年(1887),黃河決口,順天府水災,震鈞《天咫偶聞》載:「京東大水,通州水幾冒城,自是無歲不水」。光緒十六年(1890)順天府又大水,時京中「無舍不漏,無牆不傾」,「人皆張傘為臥處」,「市中百物騰貴,且不易致,蔬菜尤艱,誠奇災也」。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7月26日,芝罘水災。市區東河(今煙臺解放路路面下)與西河套(今煙臺芝罘區西南河) 頃刻間變為激流,河堤倒塌,民房與大量人員與牲畜直接被沖入海中。芝罘俱樂部張裕公司內積水深數尺,並有激流盤旋。許多人和牲畜的屍體甚至直接掛在樹上。本次災害造成民房倒塌3000餘間,死亡人數600餘人(當時芝罘商埠總人口僅3萬人)。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西江水災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

[編輯]
1931年8月,江淮水災中等待國際紅十字會救濟的難民
1939年天津水災時的天津日租界旭街

本列表旨在記錄單次重大洪澇災害,以因災死亡人口數量和財產損失嚴重程度為依據,單次災害須有特定區域和特定時間;不適用於某一年份大範圍、連續的洪澇災害統計。

水災 時間 水系 死亡人數 備註
乙卯洪水 1915年 珠江 10000 死亡人數為不完全統計。廣東受災人口378萬人,死、傷、疫病受災人口達10餘萬[14][15][16][17]。廣東、廣西受災人口600萬人,廣州市區被淹7日[14][18]
江淮大水 1921年 江淮 25000 受災人口766萬餘人[19]
江淮水災 1931年 江淮 數十萬至數百萬 歷史上最致命洪水之一武漢南京高郵上海等地受災,受災人口5127萬人[18][20][21][22]
松花江大水 1932年 松花江 20000 受淹農田190萬公頃,哈爾濱市區受淹長達一月之久[18]
黃河水災 1933年 黃河 12700 受淹面積6600平方公里,受災273萬人[18][23]
長江洪水 1935年 長江 142000 受災人口1000餘萬人[18]
花園口決堤 1938年 黃河 1938年6月9日,八年抗戰期間,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為阻止日軍西進,決定在河南鄭州花園口掘堤放水淹日軍,因洪水直接死亡人數未知[24]。而據各方估計,1938年至1947年間,該事件在河南、安徽江蘇等地直接或間接造成了30-80餘萬中國人死亡[24][25][26]。除了溺死外,更多人是因疾病或饑荒而死,統計數據包括了1939年水災1942年蝗災、甚至1943年旱災中的死者[25][26][27]。此外,日方亦有傷亡[24][26]
天津水災 1939年 海河 13300 連續暴雨、日軍扒開河堤,天津市區80%被洪水所淹,超過10萬間房屋被沖毀,800多萬人受災,65萬天津及其周邊居民成為災民,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約法幣6億元[18]

中華人民共和國

[編輯]
1975年8月河南「75·8」水庫潰壩洪水淹沒範圍
武漢防汛紀念碑,紀念1954年長江洪水
長江堤岸的一塊指示牌,記載了此處1998年中國水災的最高水位

重大單次洪澇災害

[編輯]

本列表旨在記錄單次重大洪澇災害,以因災死亡人口數量和財產損失嚴重程度為依據。單次災害須有特定區域和特定時間,不適用於某一年份大範圍、連續的洪澇災害統計。

水災 時間 水系 死亡人數 備註
遼河大水 1951年 遼河 6213 遼寧吉林兩省受災[18][28]
長江洪水 1954年 長江淮河 33000[29] 受災人口1888萬人[18]
黃河洪水 1958年 黃河 淹沒村莊1708個,受災人口達74.08萬人[30]
東江洪水 1959年 珠江 78[31]
海河特大洪災 1963年 海河 5154[32] 嚴重影響了北京(35死)及河北(5119死;包括天津[32][33]
長江洪水 1969年 長江 1603[22] 部分水庫潰壩或失事。71萬間房屋倒塌。
河南「75·8」水庫潰壩 1975年 淮河 240000 世界最重大技術災難之一,包括板橋水庫在內的62座水庫潰壩。
西枝江洪水 1979年 珠江 151[31]
四川特大洪水 1981年 長江 888 受災人口2000萬人[34]
北江大洪水 1982年 珠江 493[31] 其中清遠特大洪災導致206人死亡,失蹤16人[35]
黃河洪水 1982年 黃河 共淹沒灘區村莊1303個,受災人口93.27萬[23]
安康特大洪災 1983年 長江 870 上游水庫泄洪未及時通報、人員撤離滯後[36]
粵東大洪水 1986年 沿海諸河 261[31]
溝後水庫潰壩 1993年 328[37]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溝後水庫發生垮壩事故。
西江、北江大洪水 1994年 珠江 480[31] 其中6月份的洪水導致371人死亡、7月份109人死亡[31]。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西、北兩江最大的一場洪水,也是兩江20世紀第二大洪水[31][38]
夏季洪水 1998年 長江松花江嫩江 3656[39] 1998年全國全年因洪澇災害死亡4150人[40]。數據存爭議[41]
沙蘭鎮洪災 2005年 松花江 117 山洪泥石流
濟南特大暴雨 2007年 黃河 25 另有4人失蹤。
盧氏縣特大洪災 2007年 黃河 78 另有18人失蹤。
安康洪災 2007年 長江 19[42] 另有37人失蹤。
深圳6·13特大暴雨 2008年 珠江 6 市區暴雨。另有1人失蹤,全市共出現1000處不同程度內澇
盧氏縣特大洪澇災害 2010年 黃河 3 倒塌房屋5589間,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2.9億元。
舟曲泥石流災害 2010年 長江 1557 暴雨導致泥石流,並出現堰塞湖。另有284人失蹤。
北京強降雨 2011年 海河 - 造成了北京城內嚴重內澇
北京特大暴雨 2012年 海河 79 受災人數160.2萬人,經濟損失116.4億元。
撫順特大洪災 2013年 渾河 76[43] 另有至少88人失蹤。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7億元,共損毀房屋6.17萬間,倒塌房屋1274戶3314間。 農作物受災面積30.79千公頃,成災面積21.76千公頃,絕收面積9.75千公頃。
寧波水患 2013年 甬江 1 經濟損失超過333億元,受災人口達到248萬人。
邢臺水災 2016年 海河 130 另有110人失蹤。
新疆射月溝水庫潰壩事件 2018年 20 另有8人失蹤。
壽光洪災 2018年 彌河 13 另有3人失蹤。
河南特大水災 2021年 黃河淮河 398 另有50人失蹤。
京津冀暴雨 2023年 海河 62 另有34人失蹤。
珠江三角洲地區暴雨 2023年 珠江 15 死亡人數涵蓋香港廣西壯族自治區
湖南資興特大暴雨 2024年 長江珠江 50 另有15人失蹤[44]

按年份分布

[編輯]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公布的數據,以下表格為自1950年至今的洪澇災害傷亡統計,詳見:[40][45]

死亡人數紀錄

[編輯]
因災死亡至少5000人的年份
年份 官方公布洪澇災害死亡人口[40] 參見
1951 7819 1951年遼河大水
1954 42447 1954年長江洪水
1956 10676
1960 6033
1961 5074
1963 10441 1963年海河特大洪災
1975 29653 河南「75·8」水庫潰壩
1981 5832 1981年四川特大洪水
1982 5323 「82.5」北江大洪水1982年黃河洪水
1983 7238 安康特大洪災
1991 5113 1991年華東水災
1994 5340 1994年西江、北江大洪水
1996 5840

2000年代

[編輯]
年份 官方公布洪澇災害死亡人口[40] 參見
2000 1942
2001 1605
2002 1819
2003 1551
2004 1282
2005 1660 2005年沙蘭鎮洪災
2006 2276 2006年中國南方水災
2007 1230 2007年濟南特大暴雨2007年盧氏縣特大洪災2007年安康洪災
2008 633 2008年中國南方水災深圳6·13特大暴雨
2009 538

2010年代

[編輯]
年份 官方公布洪澇災害死亡人口[40] 參見
2010 3222 2010年中國水災2010年舟曲泥石流災害2010年盧氏縣特大洪澇災害
2011 519 2011年中國南方水災2011年中國秋季洪澇災害2011年6月23日北京強降雨
2012 673 2012年中國多地區強降雨2012年北京特大暴雨
2013 775 2013年5月澳門暴雨(華南地區)、2013年中國西南特大暴雨2013年寧波水患遼寧撫順「8·16」特大洪災
2014 486
2015 319 2015年中國洪災
2016 686 2016年中國南方水災2016年邢臺洪災
2017 316
2018 187 2018年中國西部特大暴雨新疆射月溝水庫潰壩事件2018年壽光洪災
2019 573

2020年代

[編輯]
2020年中國南方水災期間被淹沒的銅陵市大通古鎮
年份 官方公布洪澇災害死亡人口 參見
2020 230[45] 2020年中國南方水災
2021 512[46] 2021年7月河南水災2021年中國大陸洪災
2022 142[47]
2023 2023年京津冀暴雨2023年9月珠江三角洲地區暴雨
2024 2024年廣東暴雨湖南資興特大暴雨8‧20葫蘆島暴雨
2025
2026
2027
2028
2029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晉書》卷二十七,〈五行志上〉,頁 815
  2. ^ 《晉書》卷二十七,〈五行志上〉,頁 815。
  3. ^ 資治通鑑》卷148《梁紀‧高祖武皇帝四》
  4. ^ 《隋書》卷二十二,〈五行志上〉,頁 622
  5. ^ 《隋書》卷二,〈高祖紀下〉,頁 47。
  6. ^ 《隋書》卷四,〈煬帝紀下〉,頁 83。
  7. ^ 《資治通鑑》卷238。
  8. ^ 《舊唐書》卷129《韓滉傳》
  9. ^ 《清世祖實錄》卷七十七
  10. ^ 魏裔介《兼濟堂詩集選》卷十七
  11. ^ 清稗類鈔·廉儉類》
  12. ^ 阮元《硤川煮賑圖後跋》,見《清經世文編》卷四十二
  13. ^ 《繩枻齋年譜》、《清史列傳》卷三十四
  14. ^ 14.0 14.1 重大洪水警示录——“乙卯洪水”. 廣東省水利廳. 2020-05-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6) (中文). 
  15. ^ ‘乙卯水灾’百年祭”致广州市民公开信. 廣州市水務局. 2015-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6) (中文). 
  16. ^ 夏漢平. 论长江与珠江流域的水灾、水土流失及植被生态恢复工程 (PDF). 《熱帶地理》. 1999-06, 19 (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7-26). 
  17. ^ 鄭澤隆. 外国人眼中“前所未有的洪灾”. 中國檔案諮詢網. 《中國檔案報》. 2018-08-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29) (中文). 
  18. ^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我国近百年有哪些大的洪水灾害?. 鳳凰網. 新華網. 2007-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5) (中文). 
  19. ^ 姜濤. 1921年高邮洪灾照片首次露面 汛期开启归海坝 里下河积水成灾(组图). 搜狐. 《揚州晚報》. 2016-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2) (中文). 
  20. ^ 崔乃夫. 关于今年救灾情况的汇报.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1991-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5) (中文). 
  21. ^ 華中洪災,1931. DisasterHistory.org.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13) (中文). 
  22. ^ 22.0 22.1 門可佩. 高建國. 重大灾害链及其防御 (PDF). 《地球物理學進展》. 2008-02, 23 (1): 270-27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7-26). 
  23. ^ 23.0 23.1 新闻分析:做好黄河防汛工作为何不能掉以轻心?.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新華社. 2007-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5) (中文). 
  24. ^ 24.0 24.1 24.2 1938年花园口惨案:死亡人数达南京大屠杀三倍 (4). 中國社會科學院. 環球網. 2015-06-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9) (中文). 
  25. ^ 25.0 25.1 MICAH MUSCOLINO. 黄河大洪灾,1938-47. DisasterHistory.org.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5) (中文). 
  26. ^ 26.0 26.1 26.2 花园口决堤事件:很客观. 抗日戰爭紀念網. 2017-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9) (中文). 
  27. ^ 姚小鷗(中國傳媒大學教授). 抗战时期黄河花园口决堤事件. 科學網. 2011-1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9) (中文). 
  28. ^ 穆連萍(遼寧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 辽宁省洪水灾害分析与减灾措施. 《水土保持研究》. 2007年, (3) [2021-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8). 1951 年 8 月, 遼河幹流發生創歷史記錄特大洪災。暴雨中心在西豐開原一帶。重災在台安、盤山等縣, 災區平地水深 2 m 左右, 最深達 3 m 以上。受災 33 個縣, 死亡 6213人, 受災面積 49. 3 萬 hm2。沈山、長大線鐵路沖斷停運。 
  29. ^ 溫家寶. 关于当前全国抗洪抢险情况的报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1998-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9) (中文). 
  30. ^ 馬國福. 1958年黄河大水灾纪实. 大河網. 《河南法制報》. 2009-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03) (中文). 
  31. ^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練江帆. 梁必騏. 广东致洪特大暴雨的综合分析 (PDF). 《熱帶氣象學報》. 1999-08, 15 (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7-25). 
  32. ^ 32.0 32.1 1963年京城最后一次大洪水:城内外上万房屋倒塌. 鳳凰網. 《北京日報》. 2007-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4) (中文). 直到9月下旬,圍困天津的水位才全部回落。天津保住了,但河北省中部和南部遭受嚴重損失,104個縣受災,受災人口2246萬,被淹耕地5438萬畝,山區的許多梯田被沖光,顆粒無收。災區總共淹死5119人,受傷43318人,災後有130萬人染病。 
  33. ^ 張行南,羅健,陳雷,李紅. 中国洪水灾害危险程度区划. 《水利學報》. 2000年3月, (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4). 
  34. ^ 李貴平. 1981年 四川滂沱大雨持续6天. 新浪. 《華西都市報》. 2018-07-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12) (中文). 
  35. ^ 军民齐心抗洪魔彰显“清远精神”. 南方報網. 《南方日報》. 2008-1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4) (中文). 
  36. ^ 丁三. 【追记】大水为何难以避免 1983年安康洪灾. 鳳凰網. 《生活》雜誌. 2007-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01) (中文). 
  37. ^ 青海省共和县沟后水库“ 8· 27”特大垮坝. 安全管理網. 2008-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22). 
  38. ^ 鄒鷹; 程建華. 典型人类活动对洪水特性的影响 (PDF). 《水利水運工程學報》. 2010年, (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4-07-14). 
  39. ^ 守候微光. 我们曾拍摄九八抗洪. 《中青在線》. 2018-08-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7) (中文). 
  40. ^ 40.0 40.1 40.2 40.3 40.4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 《中国水旱灾害防御公报2019》(附表2-1 1950—2019年全国洪涝灾情统计) (PDF).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 第62–63頁. 2021-0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7-25) (中文). 
  41. ^ 鮑戈. 一九九八年中国洪灾真相. 《中國報道周刊》. 2002-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25) (中文). 
  42. ^ 陕西安康洪灾死亡人数升至19人失踪人数升至37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新華社. 2007-08-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5) (中文). 
  43. ^ 辽宁抚顺“8·16”特大洪灾重灾区南口前镇回访.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新華社. 2013-1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5) (中文). 
  44. ^ 湖南资兴特大暴雨灾害已致50人遇难15人失踪. 中國新聞網. 2024-08-19 (中文). 
  45. ^ 45.0 45.1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 《中国水旱灾害防御公报2020》(附表2-1 1950-2020年全国洪涝灾情统计表) (PDF).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 第71–73頁. 2021-12-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01-05) (中文). 
  46. ^ 《2021中国水旱灾害防御公报》(附录 1950-2021年全国水旱灾情统计).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 第134頁. 2023-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0) (中文). 
  47. ^ 《2022中国水旱灾害防御公报》(附录 1950-2022年全国水旱灾情统计).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 第118頁. 2023-11-08 (中文). 

相關閱讀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