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東方世界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現今「東方世界」經常指涉的範圍,包括東亞(綠色)、東南亞(藍色)以及南亞(橘色),與日語韓語所稱的「東洋」相同

東方世界(英語:Eastern world),亦簡稱作東方the East)或東洋Orient),是一個針對亞歐大陸東側的各種文化或社會結構、國家和哲學體系的總稱,其含義根據具體情況而有所不同。該詞的指代範圍通常囊蓋了亞洲地中海地區以及阿拉伯世界,特別是在歷史(前現代)以及現代東方主義背景下[1]。「東方世界」一詞常被視為西方世界的對稱。

該術語所包含的各個地區均不相同,並且彼此之間不存在一個共同的文化來源,故而難以一概而論。 儘管東方世界的各個部分之間有許多共同點,尤其是處於「全球南方」的地區,但它們在歷史上從未將自己同其他「東方地區」定義成一個整體。該術語最初具有字面地理含義,指的是舊世界的東部,將亞洲的文化和文明與歐洲(或西方世界)進行對比,這種語境下的「東方世界」一詞傳統上包括中亞東亞南亞東南亞西亞

從概念上講,東西方之間的邊界更多地是文化意義上的而非地理上的,因此作為英國殖民者的殖民地而誕生的澳大利亞新西蘭儘管在地理上更接近東方世界,但通常被歸為西方世界。而作為前蘇聯加盟國的中亞五國,儘管受到來自西方的強烈影響力,也仍然被歸類為「東方國家」[2]。除了亞洲和非洲的大部分地區外,由於殖民者對這些地區的殖民化改造,歐洲幾乎將大洋洲北亞美洲的全部地帶都吸收進了西方世界[3][4]

菲律賓等地處東方世界的國家[5][6],由於受到美國和歐洲的移民和歷史文化影響,其社會、文化和政治的某些方面可能被認為是西化的。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Thompson, William; Joseph Hickey. Society in Focus. Boston: Pearson plc. 2005. 0-205-41365-X. 
  2. ^ Meštrovic, Stjepan. Balkanization of the West: The Confluence of Postmodernism and Postcommunism. Routledge. 1994: 61. ISBN 0-203-34464-2. 
  3. ^ Embassy of Brazil – Ottawa. Brasembottawa.org. [2011-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4-29). 
  4. ^ Falcoff, Mark. Chile Moves On. AEI. [2011-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4-17). 
  5. ^ Heydarian, Richard. Philippines' Shallow Capitalism: Westernization Without Prosperity. The Huffington Post. 2015-01-12 [19 November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05). 
  6. ^ Hunt, Chester L. The 'Americanization' Process in the Philippines. India Quarterly. 1956, 12 (2): 117–130 [July 5, 2022]. JSTOR 45071116. S2CID 152671922. doi:10.1177/097492845601200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