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雪国
外观
雪国属于维基百科艺术主题的基础条目扩展。请勇于更新页面以及改进条目。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
|||||||||||||||||
---|---|---|---|---|---|---|---|---|---|---|---|---|---|---|---|---|---|
|
雪国曾于2006年9月9日通过新条目推荐投票,登上维基百科首页的“你知道吗?”栏位。 |
条目评选
[编辑]新条目推荐
[编辑]本讨论已经结束。请不要对这个存档做任何编辑。
- ~移动自Wikipedia:新条目推荐/候选~(最后修订)
-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是哪部小说的开头?(自荐,4,606位元组)蒙人 ->敖包相会 21:50 2006年9月8日 (UTC)
- (+)支持 确实是经典,不过总觉得可以换个问法…… 凉宫遥 01:05 2006年9月9日 (UTC)
- (+)支持--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02:15 2006年9月9日 (UTC)
- (+)支持,一样对问句稍有另想,这样不知好否:
使日本作家川端康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除了《古都》、《千羽鹤》外还有?--Danny.umd(对话页) 02:33 2006年9月9日 (UTC) - (+)支持--华德禹(前海豚)(向我死谏)(骚扰我) 02:45 2006年9月9日 (UTC)
- (+)支持,--Hayden 05:13 2006年9月9日 (UTC)
- (+)支持,帮您加上图片--天上的云彩 找我聊天 06:53 2006年9月9日 (UTC)
- (!)意见,
(-)反对(无投票权,仅示意),反对提问方式,“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在华人群体中并未有太高认知度,不符合百科全书“科普”之原则。另提醒Danny.umd,诺贝尔文学奖是对人而言,虽然更多时候,作者是依靠某部显而易见的作品而取得此奖,而且评委会在颁布奖项时可能也多有提及其作品,但精确而言,并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这种概念,个人认为该条目概述部分对作品与诺贝尔文学奖的关系的提法最为准确。--Ffn 07:41 2006年9月9日 (UTC)
违反NPOV的嫌疑
[编辑]条目中‘译本比较’那一段,基本上可说是不同译本之间的简短书评。维基百科是收集资讯而非提供评论的场合,但书评无论如何公正,毕竟都是‘评论’因此很难符合NPOV原则,建议应该取消此段落的收录!--泅水大象 讦谯☎ 13:56 2006年10月2日 (UTC)
以下移动自本文
金溟若译文如下(1985年《雪乡》)
“ | 人物是透明的虚空,风景是昏暗中朦胧的流光,这两者融在一起,描绘出超然物外的象征世界。尤其是那小姐的脸庞映著野山灯火的时候……映出形象的部分,虽看不见窗外,但在小姐的轮廓周围,不住地闪动著黄昏景色,连那小姐的面孔也成了透明似的。流动在面孔后面的暮色,给人仿佛从她脸上驰过的错觉,……岛村也渐渐忘掉了镜子,简直觉得那个小姐就像在黄昏景色中流动著一般。 | ” |
叶渭渠同一段的译文(2002年《雪国》)
“ | 而且人物是一种透明的幻像,景物则是在夜霭中的朦胧暗流,两者消融在一起,描绘出一个超脱人世的象征的世界。特别是当山野里的灯火映照在姑娘的脸上时……只有身影映在窗玻璃上的部分,遮住了窗外的暮景,然而,景色却在姑娘的轮廓周围不断地移动,使人觉得姑娘的脸也像是透明的。是不是真的透明呢?这是一种错觉。因为从姑娘面影后面不停地掠过的暮景,仿佛是从她脸的前面流过。……这使岛村看入了神,他渐渐地忘却了镜子的存在,只觉得姑娘好像漂浮在流逝的暮景之中。 | ” |
比较可以看出,前一版本“虽看不见窗外”是误译,因为这和之后的“连那小姐的面孔也成了透明似的”逻辑连贯不上。另外“野山”的使用不如“山野”。“在黄昏景色中流动”比“漂浮在流逝的暮景之中”稍逊一筹。叶渭渠的版本虽然忠实原著,但有些行文罗索。
另外韩侍桁的译文被很多人认为最有川端康成的神韵。
移动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