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o Parametric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3年2月1日) |
开发者 | Parametric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
首次发布 | 1987年 |
当前版本 |
|
操作系统 | Microsoft Windows |
平台 | x86、x64 |
语言 | 多国语言 |
类型 | 电脑辅助设计、制造、工程 |
许可协议 | 专有软体 |
网站 | http://www.ptc.com/product/creo |
Creo Parametric,旧称Pro/ENGINEER,是美国PTC( Parametric Technology Corporation)推出的一款EDA工具,主要用于三维制图、建模,在复杂的三维模型设计方面有优势。该软件是第一个运用“参数化设计”、“实体造型”“特征导向”思想的三维设计软件,即用有限个数的参数去约束模型,而不用担心模型有多么复杂。该软件运行在WINDOWS上。
为了和新的“Creo”设计工具集统一名称,Pro/ENGINEER在2010年8月改名为“Creo Elements/Pro”[2],2011年6月再改名为“Creo Parametric”
版本历史
[编辑]名称 | 版本 | 日期 |
---|---|---|
Pro/ENGINEER Release 1.0 | 1 | 1987年 |
Pro/ENGINEER Release 8.0 | 8 | 1991年 |
Pro/ENGINEER Release 9.0 | 9 | 1992年 |
Pro/ENGINEER Release 10.0 | 10 | 1993年 |
Pro/ENGINEER Release 11.0 | 11 | 1993年 |
Pro/ENGINEER Release 12.0 | 12 | 1993年 |
Pro/ENGINEER Release 13.0 | 13 | 1994年 |
Pro/ENGINEER Release 14.0 | 14 | 1994年 |
Pro/ENGINEER Release 15.0 | 15 | 1995年 |
Pro/ENGINEER Release 16.0 | 16 | 1996年 |
Pro/ENGINEER Release 17.0 | 17 | 1997年 |
Pro/ENGINEER Release 18.0 | 12 | 1997年 |
Pro/ENGINEER Release 19.0 | 19 | 1998年 |
Pro/ENGINEER Release 20.0 | 20 | 1998年 |
Pro/ENGINEER 2000i | 21 | 1999年 |
Pro/ENGINEER 2000i2 | 22 | 2000年 |
Pro/ENGINEER 2001 | 23 | 2001年 |
Pro/ENGINEER Wildfire | 24 | 2002年 |
Pro/ENGINEER Wildfire 2.0 | 25 | 2004年 |
Pro/ENGINEER Wildfire 3.0 | 27 | 2006年 |
Pro/ENGINEER Wildfire 4.0 | 29 | 2008年 |
Pro/ENGINEER Wildfire 5.0 | 31 | 2009年 |
Creo Elements/Pro 5.0 (M065) | 31 | 2010年10月 |
Creo Parametric 1.0 | 32 | 2011年6月11日 |
Creo Parametric 2.0 | 33 | 2012年4月9日 |
Creo Parametric 3.0 | 34 | 2014年6月17日 |
Creo Parametric 4.0 | 35 | 2016年12月15日 |
Creo Parametric 5.0 | 36 | 2018年3月19日 |
Creo Parametric 6.0 | 37 | 2019年3月26日 |
Creo Parametric 7.0 | 38 | 2020年 |
Creo Parametric 8.0 | 39 | 2021年 |
CPU利用率
[编辑]![]() |
这个系统开发的历史可以回溯至1980年代,其系统设计的模型几何决定,系依顺序逐一计算模型所累积的各个参数特征(Feature)历史而得到最后的结果。这个具有高度依赖循序特性的过程,本质上很难套用计算机平行处理技术。因此,可以说这一类基于特征的实体模型系统,在计算特征累积的过程中,都不是由多个执行绪平行处理的。然而现代的程式系统,可以说几乎都是多执行绪的,也包括当前的Creo版本在内,只是在几何计算的过程,难以被平行化处理。
随著1990年代中期,采用x86软、硬体的个人电脑计算能力逐步与采用UNIX为作业系统的工作站相当时,PTC公司已逐步将之过渡到以Windows作业系统为主。对软体图形介面的支援也从过去工作站所共同支援的OpenGL,转为微软为Windows开发的OpenCL。在Windows OpenCL之前推出的旧版本,在图形上仍受 OpenGL支援,但不同图形处理器厂商的硬体支援,结果可能略有差异。
在这种计算特性的基础上,处理器核心的效能,具有较高频率者,理论上可以较短的时间得出计算结果。然而由于硬体的复杂性,使得结果不如此简单。不同CPU代号的频率规格比较,并不简单或单一地决定其最终效能。
这个系统另一个常见被使用者诟病的问题可能是稳定性。由开发历史的时序以及客观需要来看,这个系统最初以及最主要的部分,是以C语言写成。由于C语言的特性以及系统本身的复杂性,除错始终是负担很大的工作。
选IPC 低的CPU产品经常导致画面反应缓慢、甚至当机频频。 验证方式:使用曲面作双轴向大量阵列(如绘制产品表面纹路),即可证明其只能利用单核心运作(只跑一个执行序)
IPC 低的CPU产品
[编辑]2016/4月 以前的全线 AMD CPU
低阶intel CPU ,如:2016/4月 以前发表的 Celeron、Pent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