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袁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袁𫖮(420年—466年),景章,陈郡阳夏人。袁𫖮出身高门甲族陈郡袁氏,其叔就是因反对刘劭弑逆而被杀的袁淑。袁𫖮历仕内外,义嘉之难时支持寻阳刘子勋政权,并以都督征讨诸军事领导大军,但因遭明帝军阻断粮道、主将逃亡而弃军溃逃,不久被杀。

生平

[编辑]

袁𫖮初获授豫州主簿,举秀才,但他没有应职。后来当过始兴王刘濬的后军行参军、著作佐郎、庞陵王刘绍的南中郎主簿、武陵王刘骏的征虏及抚军主簿、庐江太守、尚书都官郎、江夏王刘义恭的骠骑记室参军,汝阴王文学、太子洗马等职。元嘉三十年(453年),刘劭起兵变弑宋文帝,当时袁𫖮跟著担任吴郡太守的父亲袁洵住在吴郡,及后会稽太守随王刘诞出兵讨伐刘劭,板授袁𫖮为其谘议参军。

同年刘劭被杀,武陵王刘骏即位,是为宋孝武帝,当过正员郎及晋陵太守。袁洵去世后,袁𫖮在守丧期过后再出仕,任中书侍郎,再除晋陵太守,并承袭父爵南昌县五等子大明二年(458年),袁𫖮出任东海王刘祎的平南司马,兼寻阳太守,行江州事。同年十月,义阳王刘昶代刘祎担任江州刺史[1],袁𫖮留任寻阳太守,转为刘昶的前军司马,但不久刘昶罢前将军府,袁𫖮就解司马职。大明四年(460年),孝武帝以寻阳郡为寻阳国,封第六皇子刘子房为寻阳王,袁𫖮职位就改为寻阳内史,加宁朔将军。不久又1转任刘子房的冠军司马,以宁朔将军行淮南宣城二郡事。

大明五年(461年),袁𫖮受召入朝尚太子中庶子,御史中丞,领本州大中正,终于大明七年(463年)升任侍中。大明八年(464年)加领前军将军;当年孝武帝去世,皇太子刘子业即位为帝,即宋前废帝。前废帝在当太子时时常犯错,而且孝武帝在位后期宠爱殷淑仪所生的儿子刘子鸾,一度有废太子的念头,但袁𫖮却在孝武帝面前极言太子好学,并每日进步,最终都让前废帝保住了太子地位。另一方面,孝武帝原本对沈庆之的才能不太欣赏,言谈间都当贬损他,袁𫖮又对孝武帝称许庆之忠诚勤恳,又有才略,足以担当重任。这两事都让前废帝及沈庆之记在心中,而直至景和元年(465年)前废帝消灭了以江夏王刘义恭为首的几名大臣,得以自主朝政后就升袁𫖮为吏部尚书,并进封新淦县子,正打算重用。可是没多久,前废帝发现袁𫖮的想法与他并不合拍,就不再宠信他了,原本命令袁𫖮和沈庆之和及徐爰参与选举事,不久却以此为罪状命有司弹劾他;一次随同出游湖熟,共数日的行程都不获召见。袁𫖮见此,害怕大祸临头,于是托辞请求外任,时任太尉的沈庆之也出言襄助,终让前废帝批准袁𫖮任使持节、督北秦四州郢州竟陵二郡诸军事、领宁蛮校尉、雍州刺史[2]。临行前,袁𫖮舅舅蔡兴宗说代表雍州的星象很差,不应冒险。袁𫖮却认为这次外任是逃出虎口保命,缓急先后这正如白刃交前而暂时不避流矢一样,最终狼狈上路,一直走到江州寻阳时仍看不见前废帝有派人追还他,才放下心头大石,高兴地说:“今始免矣。”在寻阳时与行江州事邓琬相当亲好,每次拜会都达一整日夜,人们认为二人籍贯本就不同,这样亲好当有异志。袁𫖮到襄阳后就与将领刘胡修缮城墙,招集士兵,为作战做准备。后前废帝以何迈事遣使到寻阳赐死子勋,在邓琬主持下抗命,以子勋为主起兵反抗前废帝[3]

泰始元年(465年),前废帝被湘东王刘彧亲信阮佃夫等人所派的主衣寿寂之刺杀,众人于建康奉刘彧为主,不久更称帝,是为宋明帝。明帝进袁𫖮为右将军。当时袁𫖮根本无意奉戴明帝,然而碍于粮食和武器都未足够,故打算先奉表归顺,但在儿子袁戬建议下,决定假称得太皇太后命令起兵,建牙奉江州刺史、晋安王刘子勋为帝,并写信给邓琬,要他不要解甲。而邓琬接到明帝诏命后亦决意不从,并向四方征兵。泰始二年(466年)二月,子勋于寻阳称帝,进袁𫖮为安北将军,加尚书左仆射。其年六月,刘胡所率领的大军于鹊尾与明帝军队相持不下,邓琬以子勋名义下诏征袁𫖮到寻阳增援,袁𫖮就率领二万雍州军共千船楼船下江州,并加入鹊尾大军,更获加都亮征讨诸军事。可是,袁𫖮并无将帅才略,性格又怯桡,在军中未穿过戎装,谈话也无关战阵,只是在赋诗谈义,更没有抚慰将士,于是令众人相当失望,刘胡亦很恨他。时寻阳运来的物资未到,刘胡见军需不足就向袁𫖮求取雍州军物资,不过袁𫖮就以都下两间宅第未建成,需要资源而拒绝;而袁𫖮又相信当时说建康城内米价飞涨,认为只需等待对方自溃就可以。不过,明帝军的张兴世以奇计绕过鹊尾大军到上游的钱谿立寨,刘胡试图进攻不果,回来后对袁𫖮表示张兴世暂时无法攻灭,但不足为患,但袁𫖮认为粮道已被阻塞,形势严峻,不久让刘胡再攻立寨未稳兴世。明帝前锋都督沈攸之等人为支援兴世,派军直攻鹊尾浓湖,袁𫖮统军与其苦战,仍见不利,于是急急召还刘胡[4]

张兴世的营寨成攻断绝鹊尾大军的粮道,军中缺粮之下,刘胡迎粮不果,终在八月二十四日向袁𫖮谎称要再攻兴世并取粮,实质上就是率众逃走。袁𫖮发现刘胡出走后,大怒而命人取坐骑“飞燕”,对部众说要追刘胡,实质上是弃军逃走。袁𫖮到鹊头,与戍主薛伯珍及数千人同行至青林,打算走回寻阳,并在夜间露宿时杀马劳军,对薛伯珍说:“我举八州以谋王室,未一战而散,岂非天邪。非不能死,岂欲草间求活,望一至寻阳,谢罪主上,然后自刎耳。”并大声向身边人索取符节,但再无人理他。翌日早上,薛伯珍以有事相问为由请见,将袁𫖮斩首,送给钱谿马军主俞湛之,俞湛之杀伯珍而献首,以求独占功劳。袁𫖮死时四十七岁,明帝痛恨袁𫖮,将他的尸首丢到长江中,更将他的首级漆上袁𫖮二字,收藏于武库[5]。袁𫖮侄儿袁彖在江中找了四十一日才找回其尸身,与一旧奴仆将之秘密葬在石头城后冈,直到宋明帝去世后才得改葬。袁𫖮著有文集八卷,收录于《隋书经籍志注》。

子女

[编辑]
  • 袁戬,长子,以黄门侍郎驻盆城,寻阳失陷后亦被杀死。
  • 袁昂,幼子,父兄死时得沙门协助逃走,后获赦但仍一度被流放,随后先后仕南齐及南梁二朝,在梁官至司空。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宋书/卷84》,出自沈约宋书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宋书·孝武帝纪》:“大明二年冬十月甲午,以中军将军义阳王昶为江州刺史。”
  2. ^ 《宋书》卷7:〔九月〕甲寅,以安西长史袁𫖮为雍州刺史。
  3. ^ 《宋书·邓琬传》:“前废帝狂悖无道,以太祖、世祖并第数居三以登极位,子勋次第既同,深构嫌隙,因何迈之谋,乃遣使赍药赐子勋死。使至,子勋典签谢道遇、斋帅潘欣之、侍书褚灵嗣等驰以告琬,泣涕请计。琬曰:“身南土寒士,蒙先殊恩,以爱子见托,岂得惜门户百口,其当以死报效。幼主昏暴,社稷危殆,虽曰天子,事犹独夫。今便指率文武,直造京邑,与群公卿士,废昏立明。”景和元年十一月十九日,称子勋教,即日戒严。”
  4. ^ 《宋书·邓琬传》:“琬进袁𫖮都督征讨诸军事,给鼓吹一部。六月十八日,𫖮率楼船千艘,来入鹊尾,张兴世建议越鹊尾上据钱溪,断其粮道。胡累攻之,不能克……胡率其馀舸驰还,谓𫖮曰:‘兴世营寨已立,不可卒攻,昨日小战,未足为损。陈庆已与南陵、大雷诸军共遏其上,大军在此,鹊头诸将又断其下流,已堕围中,不足复虑。’𫖮怒胡不战,谓曰:‘粮运梗塞,当如此何?’胡曰:‘彼尚得溯流越我而上,此运何以不得沿流越彼而下邪!’𫖮更使胡率步卒二万,铁马一千,往攻兴世。休仁因此命沈攸之、吴喜、佼长生、刘灵遗、刘伯符等进攻浓湖,造皮舰十乘,拔其营栅,苦战移日,大破之。𫖮被攻既急,驰信召胡令还。”
  5. ^ 《南史·卷二十六》:“初𫖮败传首建邺,藏于武库,以漆题𫖮名以为志,至是始还之。昂号恸呕血,绝而复苏,以泪洗所题漆字皆灭,人以为孝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