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协调
欧洲协调(法语:Concert européen,英语:Concert of Europe),又称为会议制度(法语:Système du Congrès de Vienne,英语:Congress System),是1815年至1900年左右出现在欧洲的势力均衡,保护各王国既得利益,对抗民族主义和革命浪潮。其创建成员为英国、奥地利、俄罗斯、普鲁士,均属摧毁了拿破仑帝国的四国同盟成员。稍后,法国亦加入成为协调的第五个成员。最初,欧洲协调的领导人物为英国外交大臣卡苏里子爵、奥地利帝国首相梅特涅及俄罗斯帝国皇帝亚历山大一世。
在19世纪时,欧洲协调的理念其实是借由不同政治协定及外交经验的累积,逐步建立及发展起来的,其中最重要的首推维也纳会议及其相关的协定。广义的维也纳协定更包括储蒙条约、1814年巴黎和约、1815年巴黎和约、维也纳协定、神圣同盟、四国同盟。协调中曾经召开的会议,包括1814-15年在维也纳、1818年在爱斯拉沙伯、1819年在卡斯巴德、1820年在特拉波、1821年在莱巴赫、1822年在凡罗拿、1830年、1832年和1838、1839年在伦敦。欧洲协调至克里米亚战争时开始瓦解。1878年柏林会议为最后之欧洲协调。由于各强国之间的冲突连连,致令协调难以达成,最终会议制度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即告完全消失。一战后,凡尔赛体系取代了欧洲协调成为新的势力均衡。
起源
[编辑]过去已有人构思并提倡建立一个欧洲联邦,如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1]、初代格伦维尔男爵[2]。梅特涅综合欧洲联邦的想法,及权力平衡的概念,提出了欧洲协调,即各强国之野心被其他强国所制约。
自1792年起爆发法国大革命战争以来,至1815年拿破仑一世被流放至圣赫勒拿岛,欧洲各国数度处于法国对外扩张所引发的战争中。同时法国的四处军事征服已引致自由主义的大幅散布整块欧洲大陆,导致很多国家也采用了拿破仑法典。基于对法国大革命的激进主义的反对[3],欧洲各传统的封建王国统治阶层均决心于压抑自由主义及民族主义,将欧洲回复至1789年前的情况[4]。普鲁士、奥地利和俄罗斯组成了神圣同盟,以维护基督教的社会价值观及传统的君主主义[5]。除了英国以外,其馀反法同盟的成员国均随即加入了神圣同盟。
欧洲复辟
[编辑]欧洲复辟是标志著叛乱、工业革命和中产阶级的兴起,这段时期常指1814至1848年,反映在法国大革命战争及拿破仑战争以后,君主主义对其国民(如意大利的烧炭党)或军队(如俄国的十二月党人),为保持其合法统治所作出的争斗。
欧洲一些专制君主,如葡萄牙王国的若昂六世、两西西里王国的费迪南多一世、普鲁士王国的腓特烈威廉三世和法兰西王国的查理十世,均视国民的反抗为对其统治的威胁。作为回应,他们试图维护其保守主义及君主主义的合法统治,但却反而加强了反抗。
欧洲人民渴望改变的意欲,最后在1848年革命的广泛散布中完全显露出来。专制君主只能选择像奥皇斐迪南一世逊位,或是立宪改革。在这段动荡时间,欧洲大陆各国已经被成功推行工业革命的英国所抛离。
早期欧洲复辟行动
确保欧洲复辟的同盟
欧洲复辟的失败
1848年革命中不受影响的国家
梅特涅时代
[编辑]梅特涅时代反映在1815年滑铁卢战役中拿破仑战败后,至1848年革命之间的欧洲政治。在维也纳会议后,欧洲强国集体同意保持势力均衡。此举部份包括了协助镇压任何欧洲帝国境内的内部动乱。这段时期被标志是旧专制政权,成功镇压著平民阶层的起事。“梅特涅时代”一字取名于奥地利首相及外交家克莱门斯·梅特涅。他在这段时期操纵了奥地利及德意志地区的政治,并是证明当时反动态度的最佳例子。
梅特涅时代最后迎接来一个戏剧性的结束,因为欧洲的民族自决的渴求终于在1848年革命中一次过爆发出来。革命中几乎每个欧洲主要城市均有发生反抗。不过除了法国以外(因为法国民众已经在二月革命成功推翻七月王朝),其他欧洲强国均普遍地成功镇压了反抗行动。然而,政府都必须作出了重大让步(如奥地利皇帝斐迪南一世罢免了梅特涅本人),引致到日后的民族主义抬头、德意志统一及意大利统一的行动,以及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缓慢衰落。
主要会议
[编辑]亚琛会议
[编辑]亚琛会议举行于1818年10月,位于普鲁士莱茵兰的亚琛。其中有英国、奥地利、俄罗斯及普鲁士所参与。会议主要议定的事项,包括驻法国占领军的撤退事宜、抑制奴隶贸易及巴巴利海盗、对付西班牙殖民地叛乱事宜。其中只有撤退法国驻军成功,其他主要事项均被否决。
特拉波会议
[编辑]特拉波会议举行于1820年10月20日,位于奥地利波希米亚的特拉波。由于1820年革命的爆发,因此召开了是次会议。当中英国因为反对镇压那不勒斯王国的自由派,于是与法国一样只派出观察员。会议最后签订了《特拉波议定书》。此会议亦表现了东欧及西欧开始滋长的对抗。
莱巴赫会议
[编辑]莱巴赫会议举行于1821年1月,位于奥地利克拉尼斯卡的莱巴赫(今日斯洛维尼亚首都卢比安纳)。这次会议是特拉波会议的延续。会议亦邀请了两西西里的国王参与。英国同样只派了观察员出席,而法国则派了全权代表参与会议。会议决定奥地利出兵镇压那不勒斯的革命,并镇压了皮埃蒙特的革命。
凡罗拿会议
[编辑]凡罗拿会议举行于1822年10月,位于奥地利威尼西亚的凡罗拿。这次会议英国派出了威灵顿公爵作代表,而非观察员出席。会议主要决议关于西班牙革命及希腊独立战争的事宜。最终决定不对希腊作出任何干预,而法国则派兵于1823年协助西班牙国王复位,并镇压了西班牙的自由派人士。经此会议后,英国外相乔治·坎宁决定退出会议制度,并采取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
协调的结果
[编辑]1822年,凡罗拿会议协调法国波旁王室是否能派兵进入西班牙,支援西班牙的保王派。当法王路易十八得到批准后,旋派遣大军攻入西班牙,协助斐迪南七世复位。
1830年,比利时革命爆发。法国大使查理·莫里斯·德·塔列兰-佩里戈尔向协调提出了瓜分比利时的计划,但遭拒绝采纳。最后,1839年的伦敦条约中各国决定让比利时脱离荷兰联合王国,作为中立国独立。
协调的终结
[编辑]经过早期的成功后,协调开始因为各强国的共同目标不敌各国之间的军事、政治及经济对抗而走向衰落。进一步的衰落发生,在1848年各国不约而同的革命,以及1860年代普鲁士王国试图统一德意志地区及日后的对外扩张。在19世纪下半叶,欧洲协调,受它以往参与者发动的战争所破坏:
- 1854-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
- 1859年的第二次意大利独立战争
- 1866年的普奥战争
- 1870-71年的普法战争
欧洲协调,在1878年柏林会议中,虽然成功重划了巴尔干半岛上的政治版图,然而旧的势力均衡已被不可逆转地改变了。两个在普法战争后建立的新国家德意志帝国跟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长期对峙逐步将欧洲国家区隔成两个敌对阵营。传统的均势为一连串不稳固的同盟条约所取代。20世纪初期,各大国已经正式分裂成为两大阵营,英法俄三国协约及德奥意三国同盟,再加上各方面的冲突,最终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十九世纪的欧洲协调则随之而告终。
参见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Loemker, Leroy, 1969 (1956). Leibniz: Philosophical Papers and Letters. Reidel, 58, fn 9.
- ^ John M. Sherwig. "Lord Grenville's Plan for a Concert of Europe, 1797-99." The Journal of Modern History, Vol. 34, No. 3 (Sep., 1962), pp. 284-293.
- ^ Ibid., pg. 329.
- ^ Ibid., 330.
- ^ Spahn, M. (1910). Holy Alliance. In The Catholic Encyclopedia. New York: Robert Appleton Company. Retrieved May 15, 2010 from New Advent.. [2010-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