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女花
《帝女花》是香港著名粤剧剧作家唐涤生的粤剧剧本,改编自清朝戏曲家黄燮清(1805-1864)编写的同名昆剧[1]。唐涤生的《帝女花》是仙凤鸣剧团的第四届剧目,于1957年6月7日在香港利舞台首演,[2][3][4]6月24日移师九龙东乐戏院[5]。
历史
[编辑]黄燮清版
[编辑]昆剧《帝女花》的作者是清代黄燮清(1805年-1864年),黄氏乃道光乙未(1835年)举人,因多次会试落第,后充任实录馆誊录,庚申年(1860年)后,出为县令,再调任松滋知县。《帝女花》的创作,基于甲申之变的历史,除此之外亦包含黄燮清落第后的不平。其兄黄际清在《帝女花跋》中说:“岁壬辰,秋闱报罢,益放浪词酒,陈子琴斋,将发其郁以观其才,请传坤兴故事。”尽管《帝女花》故事中充满对清廷的歌颂,其中兴亡的感慨可能是别有寄托;亦有说是根据明末清初诗人吴梅村的《思陵长公主挽诗》写成。[6]
唐涤生版
[编辑]黄燮清的《帝女花》刊刻之后,即传到日本[6]。因故事哀艳,正符合日本人的民族性格,所以得到日本人的重视,传演不辍。直到五十年代依然受到观众欢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黄燮清的《帝女花》自日本传回上海上演,一时颇受重视。而唐涤生改编《帝女花》的念头,可能出于任剑辉和白雪仙的建议。五十年代初,任、白同组鸿运剧团,工馀之暇,同游日本,看到《帝女花》的演出,因此收集材料带回香港。
唐涤生看到的《帝女花》剧本只是断简残篇,所以改编时有难于措手之感(见仙凤鸣剧团第七届班《西楼错梦》特刊,唐涤生文)。为此他做过较细致的历史考证,致使改编所花的时间较长。如参考过包括《明纪》、《公主列传》、《流寇传》、《明外史》、《明正略》、《通鉴纪事本末》等史料。(《帝女花特刊》第18—19页)唐涤生改编的《帝女花》,并不像黄燮清一样依循正史的记载来铺排情节。作品的基调显然受孔尚任的《桃花扇》影响,站在反清的立场来描写长平公主和周世显的节烈。把长平公主和周世显的对立面,由李闯改为清廷,使主要矛盾,变成反对民族压迫,大大加强了斗争的正义性。
为了丰富舞台动作,加强矛盾冲突,改动和增添了不少情节。《帝女花》粤剧改编本前段情节,与黄燮清的原本基本相同,只是把周世显被册封为驸马,改为是长平公主自己的选择,加强了长平公主和周世显两人的爱情基础。长平公主选周世显为夫婿,是因为周世显是一个有为的爱国青年,这又把两人的爱情建基于爱国的情操之上。
改编本还安排周世显正式受封之日,恰好是皇城被攻破,长平公主被赐死的时候,周世显正在金殿上与崇祯皇帝力争,使第二场《香劫》的亡国悲剧更深刻地表现出崇祯的苍凉,长平公主的愿赴国难,周世显的勇于就死,使周世显和长平公主因亡国而分离的“枢纽矛盾”得到提升和确定。由于主要矛盾的改变,因此,全剧后半部情节与传奇本完全不同。
仙凤鸣修订版
[编辑]白雪仙为了纪念仙凤鸣剧团成立五十周年纪念,在2006年著手筹备纪念演出,并开始为《帝女花》在历史、用词等作出修订;由白雪仙作艺术总监,龙剑笙及梅雪诗主演,先后在香港及澳门一共演出40场。另外,香港中文大学为配合“粤剧国际研讨会﹕情寻足迹二百年”及纪念《帝女花》剧本诞生五十周年,于2007年9月筹演《帝女花》(青年版),由阮兆辉、叶绍德及李奇峰修改唐氏剧本,并由梁淑明、李沛妍、陈鸿进、梁炜康、何菁玮、邹丽玉主演。2022-23年桃花源粤剧工作舍为纪念《帝女花》六十五周年,重塑经典《帝女花》香港戏曲中心演出16场及澳门威尼斯人剧场演出3场。总监:陈善之、叶家宝;监制:黎宇文;导演:吴国亮;剧本修订:吴国亮、张群显;末代公主与驸马,每日不同组合,包括:五位周世显:李龙、梁兆明、卫骏辉、洪海、王志良;七位长平公主:南凤、白雪红、陈咏仪、邓美玲、郑咏梅、李沛妍、林颖施。
故事简介
[编辑]崇祯末年,崇祯帝由于疼爱长女长平公主,屡次委任礼部选婿,俱为长平所拒绝。这晚在昭仁公主的陪同下,在乾清宫前连理树下选驸马,接见了由周锺引荐的太仆之子周世显,折服于他才勇双全,二人在含樟树下题诗以表心迹及订下百年之约。
崇祯皇帝听闻周世显中选雀屏后,召他上殿面圣,得知他习文,虽然深为乱世文章难保江山而惋惜,但仍立即赐予驸马衔。在赐封之中,突然战鼓大作,当时闯军李自成成功攻入北京宫殿,明朝朝廷危在旦夕;崇祯见大势已去,赐周后及袁妃三尺红罗之后,不顾周世显的哀求,命令长平上殿殉国。骨肉之情难分难离;仓促之间,崇祯误杀昭仁公主,而长平公主则中剑倒地未死,被周锺发现,因而把她抱回家中去了。崇祯亦在手刃众皇女后,自缢于煤山。
皇城破后十日,在周锺家养伤的长平公主渐痊愈,却得悉周锺父子打算将她献于新帝以换取高官厚禄。长平公主万念俱灰,幸有瑞兰献移花接木之计,命维摩庵主持以刚身亡的道姑慧清身份和长平公主对调,诈死以逃离周府。周世显寻至周府乞求长平尸首,却饱受周氏父子奚落,瑞兰不屑父兄所为故借词避居紫玉山房。
化身慧清的长平公主上山拾柴时,庵外巧遇周世显,世显虽然百试是否长平公主本人,但她绝不相认。在庵中观音像下,周世显继续尽力追问,最后以自杀要胁,才得长平公主不堪他苦心一片,终向他表露身份。二人相约当晚于紫玉山房重聚,谁不知二人行踪被维摩庵新主持识破,并呈报周锺知道。周锺得知后赶赴维摩庵,要求周世显接长平公主回皇宫中面圣。
瑞兰在紫玉山房点上龙凤烛,以示庆贺世显及长平公主重聚之喜。世显携同周锺父子及清室宫女到紫玉山房以作准备迎接公主之举。长平公主接见周世显时,以为他也是卖国求荣,因而大受刺激,拈银簪威胁刺目。经世显解释,长平知道及明白世显实深思熟虑,以公主回朝作为厚葬崇祯及救出太子作交换条件;长平公主随即写表,二人并誓言在成事之后共赴黄泉。
周世显面见清帝时,为公主回朝展开谈判,清帝为求安抚前朝(明朝)人心,于是一一答应,包括安葬前朝先帝及释放前朝太子等等要求。长平公主终肯上殿面见,并表示接纳及感谢清帝安排,与周世显完婚。
洞房花烛夜,长平公主和周世显在当初选婿及定情的含樟树下完婚,其后二人一同仰毒,双双自杀殉国。
场次
[编辑]- 1957年公演版本
- 树盟(Oath Under the Twins Tree)
- 辞殿(Departure)
- 香劫(Princess' Sufferings)
- 庵遇(Reunion at the Nunnery)
- 上表(Negotiating with the Qing Emperor)
- 香夭(The Fragrant Death)
- 现时通用版本
- 树盟(Oath Under the Twins Tree)
- 香劫(Princess' Sufferings)
- 乞尸(Bearing For Princess' Dead Body)
- 庵遇(Reunion at the Nunnery)
- 相认(Recognizing each other)
- 迎凤(Welcome Princess)
- 上表(Negotiating with the Qing Emperor)
- 香夭(The Fragrant Death)
其中〈香夭〉一场于香港大获好评及观众支持,并曾于1990年获得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CASH最广泛演出金帆奖(戏曲)”。[7]
角色
[编辑]下列是1957年6月,仙凤鸣剧团首演粤剧《帝女花》时的开山演员。
演员 | 角色 | 简介 |
任剑辉 | 周世显 | 明朝太仆左都尉之子 |
白雪仙 | 长平公主 | 崇祯皇帝的长女 |
梁醒波 | 周锺 | 明朝官员 |
靓次伯 | 崇祯 | 明朝最后一名君主 |
靓次伯 | 清帝 | 清朝入主中原后的君主 |
苏少棠 | 周宝伦 | 周锺的儿子 |
任冰儿 | 周瑞兰 | 周锺的女儿 |
昭仁公主 | 崇祯皇帝的女儿,长平公主的皇妹 | |
周后 | 崇祯皇帝的皇后 | |
袁妃 | 崇祯皇帝的爱妃 | |
银铃 | 长平公主的近身侍婢 | |
维摩庵主持 | 也称为老道姑 |
经典诗白及唱词
[编辑]帝女花的辞藻瑰丽典雅,戏中〈香夭〉一节的诗白及调寄琵琶小曲〈妆台秋思〉的唱词情景交融,是整个剧本的精华之处。多数岭南地区人民及懂粤剧的海外华侨都懂得如何唱出此节;此外,非喜爱或通晓粤剧唱法的年青人也懂得如何唱出,反映〈香夭〉唱词深入民心。
根据1972年6月24日任剑辉及白雪仙于无线电视为六一八雨灾筹款赈灾而制作的直播筹款节目《无线电视筹款赈灾慈善表演大会》上的义演版本,〈香夭〉中寄调〈妆台秋思〉的一节曲词如下:
——
- 诗白:
- 【旦】倚殿阴森奇树双,
- 【生】明珠万颗映花黄。
- 【旦】如此断肠花烛夜,
- 【生】不须侍女伴身旁,下去。
- 【侍女们】知道。
- 唱词:
- 【旦】落花满天蔽月光,借一杯附荐凤台上。
- 【旦】帝女花带泪上香,愿丧生回谢爹娘。
- 【旦】我偷偷看、偷偷望,佢带泪带泪暗悲伤。
- 【旦】我半带惊惶,怕驸马惜鸾凤配,不甘殉爱伴我临泉壤。
- 【生】寸心盼望能同合葬;鸳鸯侣,相偎傍。
- 【生】泉台上再设新房,地府阴司里再觅那平阳门巷。
- 【旦】唉,惜花者甘殉葬。花烛夜,难为驸马饮砒霜。
- 【生】江山悲灾劫。感先帝,恩千丈;与妻双双叩问帝安。
- 【旦】唉,盼得花烛共谐白发,谁个愿看花烛翻血浪。
- 【旦】唉,我误君累你同埋孽网,好应尽礼揖花烛深深拜。
- 【旦】再合巹交杯,墓穴作新房,待千秋歌赞注驸马在灵牌上。
- 【生】将柳阴当做芙蓉帐,明朝驸马看新娘,夜半挑灯有心作窥妆。
- 【旦】地老天荒,情凤永配痴凰,愿与夫婿共拜相交杯举案。
- 【生】递过金杯慢咽轻尝,将砒霜带泪放落葡萄上。
- 唱词:
- 【旦】合欢与君醉梦乡,
- 【生】碰杯梦到夜台上。[注 1]
- 【旦】百花冠替代殓妆,
- 【生】驸马珈坟墓收藏。
- 【生】相拥抱,
- 【旦】相偎傍,
- 【合】双枝有树透露帝女香。
- 【生】帝女花,
- 【旦】长伴有心郎;
- 【合】夫妻死去与树也同模样。
典籍考据
[编辑]曲词修订
[编辑]下列是2006年帝女花50周年演出筹备时由白雪仙、叶绍德等在曲词字眼上作出的修订:
- 杜鹃啼遍十三陵
自清朝以来,北京有明十三陵区,该区是指出明成祖至明思宗十三个皇帝的陵墓。明思宗就是崇祯皇帝,既然“先帝桐棺尚未入葬皇陵”,而长平公主哭拜的应该是十二陵。不过,据历史记载,这个十二陵并未包括明朝开国君主朱元璋在南京的太祖孝陵在内,如果长平公主心中只有十二陵的话,就表示忘了明太祖,反属不孝。因此在〈庵遇〉中,长平公主口中的“杜鹃啼遍十三陵”应该是泛指当时十三个祖先的皇陵,即是十二陵加上明孝陵。这个和今天常说的“明十三陵”并非一样,为免引起不必要的混淆及误会,故把有关的曲词改为“倘若劫后鸳鸯重合并,点对得住杜鹃啼血泣皇陵。”
- 佢自缢在煤阁
根据明朝遗臣郑达[8]及计六奇[9]的文章,证明了“媒山红阁”是歇明朝末代帝王“登高山以谢民爱”的所在地。另一方面,唐涤生原创剧本写“此日红阁有谁个悼崇祯?”及“问谁个能忘佢自缢在红阁?”有根据及来源,因此还原了〈庵遇〉这两句唱词。
- 似是仁慈清世祖
明朝被灭后,满清入主中国,年号为顺治。在顺治在位十八年后去世,庙号为世祖。根据中国历史的惯例,中国的历代帝王都有年号、庙号。在《帝女花》的剧情发展上,〈迎凤〉及〈香夭〉时的顺治年仅六岁,又未死去,自然地还没有庙号。因此,〈迎凤〉中周世显口中的“似是仁慈清世祖”不应有“清世祖”的词汇,因此应改唱为“黄金嫩柳拂罗袍,清帝怀柔排圈套。”
- 驸马珈坟墓收藏
驸马珈是戏曲盔帽的一种。据《中国戏曲曲艺词典》[10]及《毛传》[11]中载,“珈”是古代妇女加在笄上的玉器,一如金步摇的饰物。“驸马珈”就等于把女儿家的装饰放在驸马盔帽之上,是不合理的装饰。且唐涤生原著版本〈香夭〉中写的是“百花冠替代殓妆,驸马盔坟墓收藏。”于是在修订版本中采用原创版本‘驸马盔坟墓收藏’”,惟唐氏去世后,即使任白录音(如1960年香港佑宁堂版)也重用“驸马珈坟墓收藏”歌词。
词汇考证
[编辑]下列是为在词汇上作出的考证:
- 长平公主
有关长平公主的封号历来有两个版本:一,崇祯封太子时也一起封公主曰“长平”。《明史‧列传第九》“长平公主,年十六,帝选周显尚主。”二,公主死后由清室封谥名长平。黄韵珊《帝女花卷下‧殡玉》“公主返魂而无术。……赐葬于彰义门外,谥曰长平。”现时戏曲中保留原著版本,也是取自《明史》记载,即“长平”为公主生前封号。
- 徽妮
长平公主的名字也有异说,有谓崇祯女儿,名叫徽妮。一,黄韵珊《帝女花卷上‧宫叹》“我坤兴公主,名唤徽娖,年方三五。”二,徐珂《清稗类钞》“明思宗长平公主,名徽娖,年十五,奉圣母命,偕宫人数十至嘉定伯周奎府中。”不知是否“娖娖”声不是太好,因而唐涤生改为“朱徽妮”。其实,是“徽娖”还是“徽妮”,无损认识长平公主的身份,因而继续保留原著的“徽妮”版本。
- 维摩庵及庵堂
有人认为剧中采用“道观”、“庵堂”的词汇是乱了戏剧。[来源请求]黄韵珊《帝女花卷上‧探讯》写“公主前儿到彰义门外维摩庵进香……谁知公主见了这维摩庵僻静幽雅……他就不肯回来,情愿带发修行。”唐涤生的版本说道“贞花乞寄仙庵”,因而可以确认“多清静”的“仙庵宝殿”就是长平公主的“驻香庭”。
- 道姑及尼姑
“道姑”及“尼姑”两个词汇在剧中时时混在一起。根据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三回写到贾政叫赖大“到水月庵里去,把那些女尼姑道士一齐拉回来。……且说水月庵中小女尼女道士时,初到庵中,沙弥与道士原系老尼收管,日间教他此经忏。”原来女尼道姑同处庵内学习诵经,非是为无根据的。乱世庵堂都只不过是一处清净场所,因此在修订版本中,继续保留观音莲座,佛前庵遇。
- 清帝
1644年,满清入关称帝,改元为顺治,年仅六岁。当年入关破李自成及迎清帝定都于北京的是皇叔多尔衮。多尔衮为顺治当上摄政皇时是三十三岁,负责出谋划策。剧中的“清帝”应该是多尔衮。他和周世显、长平公主对戏的;相反,假若以顺治出现作对戏的话,就没有发挥角力的效果。剧中为了突显清室政权霸主的气焰、增加戏剧的张力,因而设计了由多尔衮为“清帝”出场,也是顺治的“化身”。
- 万春亭
明代御花园称为宫后苑,位于紫禁城的北端,坤宁宫后方,内有花园、松柏、山石、书斋等等。清室入主紫禁城后,改称为御花园,紫禁城后面的万岁山改称为景山。乾隆时,依景山建造了五座不同形式的琉璃瓦亭,由东到西的依序是观妙、周赏、富览、辑芳亭;中间的主亭又叫做万春亭。这个“万春亭”在名称上闹了双胞,然而在建筑年代和形制显然各有特质的。在〈上表〉中,长平公主上殿时引白:“珠冠犹似殓妆,万春亭畔病海棠。”中的万春亭指的是当然是明代宫后苑的万春亭,而非乾隆兴建的那一个。
衍生作品
[编辑]电影版本
[编辑]《帝女花》曾两次被拍摄成粤剧电影。首次被拍成电影是在1959年6月30日上映的《帝女花》是大成出品,上映时托名龙图执导,导演实为左几(因当时左几被亲国民党派系列入黑名单)[12]。下列是为演员表:
《帝女花》在1976年第二度拍成粤剧电影,1月30上映,由嘉禾电影公司出品,吴宇森执导(战争场面则由吴宇森写好分镜,丁善玺于台湾拍摄),顾嘉煇编曲,并由雏凤鸣剧团台柱老倌主演[13]。下列是为演员表:
- 龙剑笙(饰演)周世显 (雏凤鸣剧团成员,任白学生)
- 梅雪诗(饰演)长平公主 (雏凤鸣剧团成员,任白学生)
- 靓次伯(饰演)崇祯/清帝
- 梁醒波(饰演)周锺
- 朱剑丹(饰演)周宝伦 (雏凤鸣剧团成员,任白学生)
- 江雪鹭(饰演)周瑞兰 (雏凤鸣剧团成员,任白学生)
- 言雪芬(饰演)周皇后 (雏凤鸣剧团成员,任白学生)
唱片版本
[编辑]《帝女花》粤剧全本唱片录音,在1960年[1]或1961年[14]为纪念唐涤生逝世之作,由仙凤鸣剧团全体老倌主唱,娱乐唱片制作及出品[14]:44,69,74,153,237,345[注 2]。下列是唱片的录唱者:
1994年由丽风唱片公司出品由任剑辉与白雪仙1959年主演之电影《帝女花》原声唱片。
1976年由娱乐唱片出品,龙剑笙与梅雪诗同年主演的电影《帝女花》原声唱片[14]:239,244,346,354。其中〈庵遇〉、〈香夭〉、〈香劫〉、〈迎仙〉四曲又收录于同为1976年由娱乐唱片出品的另一张《帝女花》唱片[14]:239,244,346,354。
纪录片版本
[编辑]- 1995年《香夭‧梦游仙踪鸣留别(A Fading Flower)》是“香夭系列:第一部曲,导演是吴国亮,关本良副导及摄影,以《帝女花》与白雪仙之连系为主题创作之独立纪录短片。
- 2004年《香夭‧一任魂梦飘渺间(Let It Be)》是“香夭系列:第二部曲,由香港电影资料馆监制,导演是吴国亮,关本良摄影,以《帝女花》与任剑辉的连系为主题创作为纪录短片;同年11月29日,为了纪念任剑辉逝世十五周年正日于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首映。
电视剧版本
[编辑]- 《民间传奇之帝女花》:电视广播有限公司1977年制作,由黄允材、汪明荃主演。主题曲:【并蒂花】(主唱:罗文、汪明荃)是首部改编自经典粤剧《帝女花》的电视剧。
- 《武侠帝女花》:亚洲电视1981年制作,刘松仁、米雪分别饰演周世显和长平公主。
- 《帝女花》:电视广播有限公司2003年制作,由马浚伟及佘诗曼主演
- 《帝女花》(又名《乱世不了情》),中国电视公司1994年制作、1995年首播的八点档连续剧,赵雅芝和叶童主演,制作人为曹景德,是中视“三花”系列的第一部(其余两部是《孽海花》与《状元花》)。
舞台剧版本
[编辑]- 《男装帝女花之不认不认还须认(Once A Princess,Always A Princess)》:非常林奕华于1995年制作,灵感是出自经典粤剧《帝女花》之创作。
- 《男装帝女花第二度发育之香港后妃列传(Once A Princess, Always A Princess Part 2)》:非常林奕华于1996年制作,《男装帝女花之不认不认还须认》的延续,灵感也是出自经典粤剧《帝女花》之创作。
- 《帝女花音乐剧场》:是林龙杰于2005年创作的爱情传说三部曲的第一部,改编自经典粤剧《帝女花》。
- 《帝女花》:华文戏剧节于2007年的节目,由香港演艺学院戏剧学院讲师邓树荣带领演艺学院的学生以简约现代剧场的特别手法演绎由陈敢权改编自经典粤剧《帝女花》。
- 2014年《香夭‧生死相许蝴碟梦(His Butterflies)》是“香夭系列:第三部曲,香港高山剧场新翼开幕节目之一,导演是吴国亮;为纪念唐涤生先生逝世55周年,以剧场演唱会新形式制作,由香港演艺学院多届毕业生献唱接近五十段唐氏作品(每首短歌约3-5分钟,称为粤曲小令)。歌曲来自不同剧目,经过剪辑重置后,一如电影蒙太奇,产生新的解读与视野。
特别演出版本
[编辑]- 1972年任剑辉、白雪仙在1972 年为 TVB 六一八雨灾筹款之夜的演出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g94KAEhXbo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07年粤港澳文化合作项目“粤剧国际研讨会:情寻足迹二百年”活动 ─《帝女花》五十周年纪念青年版,香港演艺学院演出1场。艺术总监:阮兆辉;执行艺术指导:李奇峰;剧本参订委员:叶绍德、阮兆辉、李奇峰、陈守仁、李伟声;制作策划:吴国亮;公开遴选六柱演员:梁淑明、李沛妍、陈鸿进、梁炜康、何菁玮、邹丽玉。
- 2022-23年桃花源粤剧工作舍主办,纪念《帝女花》六十五周年,重塑经典《帝女花》香港戏曲中心演出16场及澳门威尼斯人剧场演出3场。总监:陈善之、叶家宝;监制:黎宇文;导演:吴国亮;剧本修订:吴国亮、张群显,以唐涤生1957年舞台版及1959年电影版为蓝本,增补崇祯皇帝罪己自缢一段,修改为160分钟简炼版本;Traditional x ArtsTech;末代公主与驸马,每日不同组合,包括五位周世显:李龙、梁兆明、卫骏辉、洪海、王志良;七位长平公主:南凤、白雪红、陈咏仪、邓美玲、郑咏梅、李沛妍、林颖施;联合演出:廖国森、郭启煇、莫华敏、芯融、梁非同、黄安晴、梁振文。
手语版本
[编辑]- 《帝女花》:慈善机构龙耳于2015年制作,由聋人粤剧团的手语主任带领一群聋人以手语演绎经典粤剧《帝女花》[15]。(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79NdVjrJ-k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其他类型音乐作品
[编辑]唐涤生版的〈香夭〉一节最为家传户晓,因此关于《帝女花》的改编作品或二次创作,多取材自〈香夭〉。
- 1968年,郑君绵以〈香夭〉一节的旋律(妆台秋思)重新填词为市井题材的粤语流行曲《买面包》[16],其首句“落街无钱买面包” 亦脍炙人口。[17][18]
- 1969年,郑君绵再于电影《差利捉猫记》唱出一首英语版帝女花[19]。后世亦多次出现将〈香夭〉填上英语歌词的版本,如1991年版的电影《豪门夜宴》中曾志伟、刘嘉玲、张曼玉排练英语粤剧一幕;由岺南羚译词兼演唱的英语版(首句为“Wind blows flowers to the sky”)[20],流行歌手陈奕迅及蔡卓妍曾于电视节目上尝试合唱此版本;吕珊、苏姗演唱的《Never Say Goodbye》[21]。
- 1979年,从中国内地移居香港的作曲家屈文中完成了取材自《帝女花》的小提琴协奏曲《幻想序曲〈帝女花〉》,采用传统中乐多段体音乐结构,有别西乐结构原则。其唱片1985年于台湾获得金唱片销量。[22][23]
- 2020至2021年,国际唱片业协会(香港会)的“音乐永续2020”计划,安排新一代歌手翻唱逾百首经典歌曲,其中〈香夭〉由黄浩邦以电子音乐形式重新编曲,由赵展彤演唱。[24]
- 2022年,香港管弦乐团与桃花源粤剧工作舍合作之管弦乐音乐会《落花满天・管弦光影之旅》,为纪念《帝女花》65周年之原创跨界别作品“交响诗”:交响乐x粤剧;先由吴国亮构思、创作文本、分章节、剪接配以任白之电影片段及原有唱段,然后交由李哲艺作曲。世界首演:总监:陈善之、叶家宝;监制:黎宇文;导演:吴国亮、指挥:廖国敏、演奏:香港管弦乐团;音乐会全长90分钟。[25][26][27]
个别元素运用
[编辑]- 香港著名流行曲填词人林夕早期作品《传说》(Raidas原唱,1987年),以传统戏曲作为题材。其中歌词“庵中孤清清,长平难逃情,江山悲灾损,流离仍重圆”“花烛映窥妆, 难为郎情长,交杯饮砒霜,泉台谐盟鸾”取材自《帝女花》。其他元素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紫钗记》。[28][29]
- 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音乐家谭盾受邀为香港回归庆典的音乐表演环节创作《交响曲1997:天・地・人》,这个拼贴形式的作品包含了多种代表香港历史的元素,其中播放了一段据称录自油麻地庙街戏曲摊档现场演唱的〈香夭〉,但被一些文化评论人批评在庆典上采用了主题不吉利、类比不恰当的元素,其中便包括〈香夭〉的运用,疑有“香港夭亡”的食字隐喻[30][31]。受此食字说法及后来雨伞运动的政治气氛影响,2016年香港无伴奏合唱剧团“一舗清唱”创作了音乐剧场《香・夭》(Requiem HK)[32]:189-190,由伍卓贤作曲、周耀辉作词,此作以香港的安魂曲为主题,与《帝女花》已关连极少,但第一篇名称〈花落〉亦显然取自〈香夭〉唱段首句“落花满天蔽月光”;2018年城市当代舞蹈团与一舗清唱合作,将《香・夭》改编为现代舞剧版本。[33][32]
其他同名粤剧
[编辑]除了清代黄燮清的昆剧和唐涤生1957年的粤剧《帝女花》,梁金棠亦曾创作一个同样名为《帝女花》的粤剧剧本,该剧于1934年10月25日在九龙普庆戏院作首次公演,由广东省广州市的散天花剧团的楚宾(文武生)、林小梅(正印花旦)、廖梦觉(丑生)等主演。由于梁金棠的剧本迄今只馀残篇,难以判断它与黄燮清及唐涤生版本的关系。[35][36][37]
注释
[编辑]- ^ 唐涤生原剧剧本此句作“碰杯共到夜台上”。
- ^ 该书章节按人物划分,各页数依次为白雪仙、任冰儿、任剑辉、林家声、梁醒波、靓次伯章节。另外在白雪仙、梁醒波章节又记载了1966年娱乐唱片再次出品《帝女花》唱片,演唱者阵容虽与1961年版大致相同,但任剑辉等人章节却未有载1966年版,部分人物的1961年版及1966年版资料亦似有互讹之误,疑编辑时有缺漏或错误。
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凝視死亡: 死與人間的多元省思.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2005: 117–. ISBN 978-962-996-204-3.
- ^ 利舞台今晚起演帝女花. 华侨日报. 1957-06-07: 第3张第2页.
- ^ 仙鳳鳴端陽復起 頭台戲為文藝悲劇「帝女花」. 华侨日报. 1957-05-07: 14.
- ^ 「仙鳳鳴」是屆頭砲戲 「帝女花」劇情動人. 大公报. 1957-05-24: 6.
- ^ 仙鳳鳴劇團 今移往東樂. 华侨日报. 1957-06-24: 10.
- ^ 6.0 6.1 刘燕萍. 性格與命運.亂世情和謫仙 ── 論《帝女花》的改編. 文学论衡 (香港中国语文学会). 2009-12, (15) [2023-02-21]. ISSN 1683-531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20).
- ^ 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CASH最廣泛演出金帆獎(戲曲)歷年得獎名單. [2012-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19).
- ^ 郑达《野史无文》的“万岁山,紫禁城后山也,上缢即其处。野史多称媒山。又云上缢于山之寿皇亭。……上登山下望,见贼势猖獗,遂闭殿门而缢。”
- ^ 计六奇《明季北略》:“上登万岁山之寿星亭,即煤山之红阁也。”
- ^ 《中国戏曲曲艺词典》:“驸马套,戏曲盔帽的附属物。金银二色,圆形,上缀红绒球,两耳垂丝穗,用时套在纱帽上。”
- ^ 《毛传》:“珈,笄饰之最盛者,所以别尊卑。”
- ^ 郭静宁 (编). 香港影片大全第四卷(1953-1959). 香港: 香港电影资料馆. 2003: 291. ISBN 962-8050-18-4.
- ^ 郭静宁 (编). 香港影片大全第八卷(1975-1979). 香港: 香港电影资料馆. 2014: 64. ISBN 978-962-8050-69-7.
- ^ 14.0 14.1 14.2 14.3 香港电台十大中文金曲委员会 (编). 香港粵語唱片收藏指南 ─ 粵劇粵曲歌壇 (20's-80's). 香港: 三联. 1998. ISBN 978-962-04-1459-6.
- ^ 無綫電視︰文化廣場 - 聾人粵劇突破聽障界限. [2016-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4).
- ^ 香港电台十大中文金曲委员会 (编). 鄭君綿. 香港粵語唱片收藏指南 ─ 粵語流行曲 (50's-80's). 香港: 三联. 1998: 311,315. ISBN 962-04-1458-6.
- ^ 另類流行經典50年|「落街無錢買麵包」「零霖六長三六」東方貓王鄭君綿 他就是《審死官》的⋯⋯. 雅虎香港. 2021-08-27 [2023-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4).
- ^ 文化再發現101|在那遙遠附近:香港流行音樂文化 這麼近那麼遠. 香港01. 2021-08-16 [2023-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4).
- ^ 黄志华. 歌手雜談:鄭君綿與鄧寄塵. 早期香港粵語流行曲(1950-1974). 香港: 三联. 2000: 213. ISBN 962-04-1794-1.
- ^ 陈家愉. 【都會與我】粵劇英譯非新事 岑氏譯本更入腦. 文汇网. 2022-01-20 [2023-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4).
- ^ 帝女花英文版﹙Never Say Goodbye﹚(呂珊、蘇珊). KKBOX. [2023-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4).
- ^ 梁茂春. 屈文中. 香港作曲家: 三十至九十年代. 香港: 三联. 1999: 196. ISBN 962-04-1712-7.
- ^ 屈文中音樂作品展. 香港公共图书馆. 2012 [2023-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4).
- ^ 罗志宏. 【音樂永續】即睇完整歌單!精選12首人氣歌手改編經典歌 林家謙、C AllStar成員翻唱天后作品. U Lifestyle. 2021-02-04 [2023-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8).
- ^ 郭豪昌. 落花滿天 光影遍地─香港管弦樂團X桃花源. 明报月刊. 2023-02-01 [2023-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4).
- ^ 郑天仪. 落花滿天.管弦光影 《帝女花》65周年跨界變奏【#專訪】. 文化者. 2022-12-20 [2023-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4).
- ^ 程岚风. 94歲白雪仙貴氣現身《帝女花》65周年音樂會 前特首林鄭全程傍實. 香港01. 2022-12-27 [2023-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4).
- ^ 【合則為夢】林夕四大「神」詞. 明报周刊. 2018-01-06 [2023-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0).
- ^ 黄志华. 《傳說》vs《夢飛行》:立判高下. Chinaunix博客. 2007-06-02 [2023-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0).
- ^ 余少华. 樂在顛錯中:香港雅俗音樂文化. 香港: 牛津大学. : 26–28. ISBN 0195928431.
- ^ 朱振威. 拼貼. 文化研究60詞. 香港: 汇智. 2010: 109. ISBN 978-988-19064-7-2.
- ^ 32.0 32.1 董显亮. 壓抑的「言語」與再造的「身體」:《香・夭》重演之過程及其評論 (PDF). 文化研究 (国立阳明交通大学). 2019, (28): 187-212 [2023-02-1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3-16).
- ^ 首演之後│一舖清唱《香‧夭》表達向死而生的精神 - 101藝術新聞網. 101艺术新闻网. 2016-06-17 [2023-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9).
- ^ 游大东. 【轉載】年度推薦華語歌33首. 香港01. 2016-12-29 [2023-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0).
- ^ 陈守仁. 粵劇音樂的探討. 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粤剧硏究计划. 2001. ISBN 978-962-8104-10-9.
- ^ 陈守仁. 黃韻珊與唐滌生版本概說 (PDF). 《香港戏曲通讯》第十期:《帝女花》专辑. 2005-01-31.
- ^ 龚诗尧. 帝女花、趙氏孤兒與土耳其進行曲. 《生活潮艺文志》第八期.
书籍文献
[编辑]- 唐涤生《帝女花》,1957年仙凤鸣剧团演出之剧本
- 黄燮清《帝女花》,清朝戏曲剧目
- 《诗经‧毛传》
- 《中国戏曲曲艺词典》
- 张廷玉《明史》
- 徐珂《清稗类钞》
- 曹雪芹《红楼梦》
- 郑达《野史无文》
- 计六奇《明季北略》
- 刘毅《明清宫廷生活》
- 于倬云《紫禁城宫殿》
- 张敏慧《帝女花》剧本整理
- 张敏慧《花月总留痕》
- 吴凤平、锺岭祟、林伟业编《帝女花教室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