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宗主督护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宗主督护制北魏初期的一种地方组织形式,它是为了保护家业和因应混乱局势而建立的。在这个制度下,豪强地主被承认为乡村的宗主,并对依附于他们的农民征收赋税。虽然这使得地方豪强地主保持了一定的实力,但同时也导致了宗主与政府之间的矛盾。

背景与转变

[编辑]

五胡十六国时期,一些士族为了保护家业和应对混乱局势,建立了堡垒并聚族而居。北魏统一北方后,政府为了获得豪强大族的合作,承认了他们作为乡村的宗主。这些宗主对依附于他们的农民征收赋税,并享有一定的特权和权力。然而,宗主也利用这一制度与政府争夺劳动力,这导致了宗主与政府之间的矛盾。为了增加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北魏政府在公元486年推出了三长制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取代了宗主督护制。

特点

[编辑]

宗主督护制的特点是宗族在户口上没有一定的数量限制。坞堡内部的人口往往众多而分散,每五十到三十个家庭形成一户。宗主对依附于他们的农民征收赋税,这些农民依附于宗主以获得保护,但仍需支付高于官方赋税的负担。

评价及影响

[编辑]

宗主督护制在北魏初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它有助于收拢流民和维护地方豪强的利益。同时,它也加速了北魏政权的汉化进程,并得到了一部分汉人豪强的支持。然而,宗主督护制也带来了问题和矛盾,尤其是宗主与政府之间的矛盾以及社会的分化和不平等。最终,北魏政府推行了三长制以取代宗主督护制。

宗主督护制对北魏时期的地方社会和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并成为研究该时期地方组织和社会经济的重要议题。虽然这一制度在后来被淘汰,但其影响仍然存在。


参考资料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