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丢铜仔
外观
丢丢铜仔 | |
汉字 | 丟丟銅仔 |
---|---|
白话字 | Tiu-tiu Tâng-á |
台语罗马字 | Tiu-tiu Tâng-á |
闽南拼音 | Diūdiū Dáng'ǎ |
〈丢丢铜仔〉,是源自台湾宜兰的台语童谣,和〈啾啾啾〉、〈西北雨〉等,同样为台湾的民俗童谣。现今流传最广版本为吕泉生于日治时期所采集[1][2],但其由来考证有数种不同说法。
歌词
[编辑](使用台湾教育部推荐用字)
火车行到伊都,阿莫伊都丢,嗳哟磅空内。
磅空的水伊都,丢丢铜仔伊都,阿末伊都,丢仔伊都滴落来。
Hóe-chhia kiâⁿ kàu i to, a bo̍k i to tiu, ài-iō pōng-khang lāi.
Pōng-khang ê chúi i to, tiu tiu tâng-á i to, a bo̍k i to, tiu á i to tih-lo̍h-lâi.
Hué-tshia kiânn kàu i to, a bo̍k i to tiu, ài-iō pōng-khang lāi.
Pōng-khang ê tsuí i to, tiu tiu tâng-á i to, a bo̍k i to, tiu á i to tih-lo̍h-lâi.
释义
[编辑]其中“伊都”(i to)、“嗳哟”(ài-iō)、“阿莫”(a bo̍k)、“仔”(á)等在本曲中为虚词;“丢丢铜”是状声词,形容水滴落下的声音。“磅空”(pōng-khang)是台湾闽南语的“隧道”。
查禁
[编辑]1943年4月20日,厚生演剧研究会公演舞台剧,将〈丢丢铜仔〉、〈一只鸟仔哮救救〉与〈六月田水〉三曲搬上舞台,违反当时台湾总督府的皇民化政策,对于方言“只可演奏,不得演唱”的规定,因而被禁[3]。战后戒严时期,〈丢丢铜仔〉未被中华民国政府明列为禁歌,但仍受国语政策影响而传唱受阻[4]。
参考来源
[编辑]- ^ 甘智冈. 華聲廿八週年春季演唱會專輯之三 從〝丟丟銅仔〞談到台灣音樂教父—呂泉生. 达拉斯新闻网. [2014-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4) (中文(繁体)).
- ^ 连宪升. 從《丟丟銅仔》到《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試談呂泉生早期的民歌編曲、歌曲創作和他的鄉土關懷. 台湾音乐研究. 2007, 5: 47–75. doi:10.29785/FJMR.200710.0003 (中文(台湾)).
- ^ 陈郁秀、孙芝君. 呂泉生的音樂人生. 台北: 远流. 2005. ISBN 978-957-3256-39-7 (中文(台湾)).
- ^ 黄裕元. 《丟丟銅仔》、《四季紅》通通不准唱 ──戒嚴時代的校園音樂播放禁忌. 故事. 2018-11-26 [2023-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9) (中文(台湾)).
- 歌谣列传丢丢铜仔 (宜兰民谣)(繁体中文)
- 丢丢铜仔 - 台湾大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of Taiwa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杨翎,2009-09-09,文化部。(原分类:汉族传统音乐,乐曲)(繁体中文)
- 用音乐和世界做朋友 《丢丢铜仔》是最佳推手(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外部链接
[编辑]- YouTube上的2013毕业典礼之丢丢铜:台湾幼稚园小朋友的舞蹈表演,其背景歌曲即为丢丢铜仔。作者Yi Ting(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创用CC-BY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