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资治通鉴补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资治通鉴补》简称《通鉴补》,明代严衍撰。

严衍为明末秀才出身,精于史学,嗜读《资治通鉴》,常与门人谈允厚反复谈论通鉴内容,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开始撰写《资治通鉴补》500卷,拾遗补缺,辨证皆确,指出司马温公《资治通鉴》有七病——漏(删节太甚)、复(一事两载)、紊(前后事失序)、杂(张李互见)、误(事有舛误)、执(取舍固执己见,如不载屈原事)、诬(如皮日休仕于黄巢,近诬)。补充《通鉴》有二十二项之多,如“严正统”、“补文章”、“补贤媛”、“补艺术”、“补释道”……,此书订正《通鉴》处有百分之一二,补充的部分则有十分之三四。[1]此书不仅更正《通鉴》的失误,同时也更正胡三省的注误,如卷六十八:“此亦侏儒观一节之验也”胡注“侏儒,优人,以能谐笑取宠。”严衍更正为:“侏儒,短人……注非”。

崇祯十一年(1638年)七月,“五代史”部分告竣,全书基本完成。次年谈允厚作《〈资治通鉴补〉后序》,记十年来撰述的经历:“先生与厚之为此,亦綦慎矣。回忆戊辰(崇祯元年)至今,每联床对榻,彼此相商。一字未妥,抽翻百帙;片言无据,考订兼旬。至于得失已见,是非无疑,辄又迟徊久之,或竟日竟夕,而后下笔。先生与厚,亦重有苦心矣。然不将《通鉴》原本与十七史全书字字对勘一过,则先生与厚之苦心亦未易见也。”[2]钱大昕亦谓其“辨正皆确乎不可易”,“其有功于《通鉴》者,胡身之而后,仅见此书。”[3]但是,严衍补文偏滥,补文章,补贤媛,补艺术,导致内容庞杂,清人王应奎讥其为“涨膀通鉴”。[4]

此书早期只有抄本流传。嘉庆二年(1815年),张敦仁阮元处抄录一部,道光四年“补正《通鉴》正文者汇而录之”,有《严永思先生通鉴补正略》发刊。咸丰元年(1851年),由江夏童和豫排印全本《资治通鉴补》百余部。光绪二年(1876年)常州盛康再以“童和豫本”为基础再次勘订印行。

注释

[编辑]
  1. ^ 陶继明:〈严衍与《资治能鉴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谈允厚:《〈资治通鉴补〉后序》,刊载于冯惠民辑:《通鉴严补辑要》,齐鲁书社1983年版。
  3. ^ 钱大昕:《严先生传》
  4. ^ 《柳南随笔》卷三:“嘉定严永思衍,唐叔达先生婿也。尝取涑水《通鉴》广之,穷年矻矻一事,而遍采诸书,卷帙多至四倍,时人目为《涨膀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