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 (佛教)
外观
缠(梵语:paryavasthāna,巴利语:Pariyutthana),又译为缠缚、缠烦恼,佛教术语,与结、漏、缚有类似意义,为烦恼之一。佛教中有八缠与十缠的说法。
概论
[编辑]缠,有系缚的意思,佛教用来比喻让众生被拘限在恶趣的烦恼,释迦牟尼认为,经由修行戒定慧三学,可解脱缠[1]。在说一切有部中,《品类足论》立八缠,《大毘婆沙论》则立十缠[2]。
南传上座部认为,深层的潜藏烦恼为随眠,当随眠受到外界刺激,而升起至意门时,称为缠。由缠烦恼,而做出实际行为,称为违犯。
分类
[编辑]八缠
[编辑]惛沈,掉举,睡眠,恶作,嫉,悭,无惭,无愧八者,合称八缠[4]。
十缠
[编辑]一无惭、二无愧、三嫉妒、四悭吝、五悔恨、六睡眠、七掉举、八昏沉、九瞋忿、十掩过(覆)。
注释
[编辑]- ^ 《杂阿含经》卷22〈599经〉:“时,彼天子而说偈言:‘外缠结非缠,内缠缠众生,今问于瞿昙,谁于缠离缠?’尔时,世尊说偈答言:‘智者建立戒,内心修智慧,比丘勤修习,于缠能解缠。 ’”
《别译杂阿含经》卷9〈173经〉:“时,有一天,光色倍常,于其夜中来诣佛所,威光普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说偈言:‘云何外结发?内亦有结发?世界俱结发?我今问瞿昙:云何令结发,作于不结发?’尔时,世尊以偈答曰:‘坚持立禁戒,修心及智慧,懃行于精进,具念名比丘,速能令结发,作于不结发。’”
相当于《相应部》〈23经〉〈结缚经〉,其中的缠,巴利文为jaṭā,又译为缚,有束缚之意,字面上又有编头发的意思在,因此《别译杂阿含经》译为结发。 - ^ 玄奘译《阿毘达磨顺正理论》卷54:“根本烦恼亦名为缠,经说欲贪缠为缘故。若异此者贪等,云何可得名为圆满烦恼。然诸论者,离诸随眠,就胜说缠或八或十。谓品类足说有八缠,毘婆沙宗说缠有十。即于前八更加忿覆。如是十种,系缚含识,置生死狱,故名为缠。或十为因,起诸恶行,令拘恶趣,故名为缠。”
- ^ 玄奘译《阿毘达磨俱舍论》卷19:“然经部师所说最善。经部于此所说如何?彼说欲贪之随眠义,然随眠体非心相应,非不相应,无别物故。烦恼睡位说名随眠。于觉位中即名缠故。何名为睡?谓不现行种子随逐。何名为觉?谓诸烦恼现起缠心。”
- ^ 玄奘译《阿毘达磨品类足论》卷1:“行蕴心所,缠有八种:谓惛沈,掉举,睡眠,恶作,嫉,悭,无惭,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