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蕙
此条目已被提出存废讨论。请前往此处就该条目是否应该被删除进行讨论。? |
![]() | 此条目可能不符合人物收录标准。 (2025年6月6日) |
曾国蕙(1814年—1864年)是曾国藩的亲妹妹。
出生地,故居
[编辑]1814年7月初六生于湖南娄底双峰县(原湘乡县)荷叶镇天坪村白杨坪的白玉堂[1]。
新居
[编辑]曾国蕙和姐姐曾国兰先后嫁入同一个王家大门。曾国蕙的夫君王待聘(王率五)与曾国兰的丈夫王国九(王鹏远)是排行兄弟。近亲近邻的两家却总是为家庭锁事争吵,闹得鸡犬不宁。在曾家的劝解下,曾国蕙与王待聘带着长子子王兴韹搬到新窑(今娄底市双峰县新耀村),生下次子王兴韵后又在曾家的帮助下移居竹山湾(今娄底市双峰县井字镇竹山村)[2]。
家庭生活
[编辑]曾国蕙与王待聘曾经闹过一次大风波。那是因为王待聘嫖妓之事被披露。曾国蕙忿而携子回娘家。王待聘愧疚,想到去京城找个差事养家糊口,重新做人。他与从弟王仕四几乎步行到京城找到大舅子曾国藩,却被曾国藩好言劝说回湘。曾国蕙被曾国藩的暖心感动,与丈夫和好如初[2]。 在对待伯兄曾国藩的湘军事业中,曾国蕙的态度与其姊曾国兰相反。曾国兰视入军营为一危险途径,不愿其子涉足,临终留遗嘱禁止长子入营[2]。曾国蕙却坚决支持伯兄的事业,鼓励其子加入军营。事实上,曾国蕙的三个儿子或多或少地走上了儒将的道路,成为曾家后代继承儒将事业的唯一血脉[1]。
赠封
[编辑]同治元年,王待聘蒙诰赠奉政大夫,同时曾国蕙被诰封宜人。[1] 同治四年,曾国蕙诰赠一品夫人。同时,王待聘赠荣碌大夫,官阶至一品。[1]
亲属
[编辑]- 夫君:王待聘生于1815年(嘉庆二十年)6月初二,为双湾王氏的第19世,湖南湘乡双湾王氏的迁湘始祖叫王民远,生于南宋嘉泰其间(1201-1204)。[1][3]落魄书生。出身名门望族。其祖父王学士(倡民)及其夫人受朝廷诰封并因名声载入县志[4]。但当曾氏姊妹嫁进来时家境败落[2]。王氏与曾氏家境走向成剪刀差。
- 父母兄弟姐妹
父:曾麟书(1790—1857) 母:江氏 长兄:曾国藩 四兄:曾国潢 六兄:曾国华 九兄:曾国荃 姊:曾国兰 妹:曾国芝 满妹:痘殇
- 子女:长子兴韹先后被授予蓝翎候选县丞、五品衔候选知县、花翎候选通判、候选知州、道衔湖北补用知府、盐运使衔湖北特用道、湖北黄州襄阳府事等职。次子王兴韵以战功擢升甘肃候补知州,历任灵州、狄道州、秦州、直棣州知州,授三品衔花翎甘肃遇缺题奏道。幼子王兴䪧官名树圻,号淑琴,字德濨,行金七,生于1850年7月初六。曾任海南琼州澄迈县当知县,监生加同知衔,官至五品。1884年死在位上,葬在湖南二十三都旺冲的都乐山。昆六殇。有二女,失考[1]。
逝世日期与墓地
[编辑]曾国蕙于同治三年(1864年)三月十四去世。同治元年诰封宜人;同治四年(1865年)诰封一品夫人[1]。葬于衡阳十七都道士辛山,与夫王待聘同墓。衡阳十七都道士辛山的墓在文革时期被毁。1986年重新立碑。碑上的字样如下[实地录写]:
幼年轶事
[编辑]曾国蕙在幼小的童年就已显露出敏捷聪慧的才智,哥哥曾国藩都甘拜下风。当父亲曾竹亭用“狗尾草”作为上联来考他们兄妹俩时,妹妹曾国蕙能脱口对出“凤冠花”,而曾国藩却还在迟钝之中。不过当兄妹俩都被父亲的“观风桥”难倒时,曾国藩却能苦思几日对出‘听月楼’[5]。 兄妹俩,一个敏慧,一个持恒,都是人才。只是命运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