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高原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22年5月23日) |
巴西高原 | |
---|---|
位置 | 巴西 |
面积 | |
• 总计 | 5,000,000 平方公里(2,000,000 平方英里) |
尺寸 | |
• 长度 | 3,500 千米(2,200 英里) |
最高海拔 | 2,891 米(9,485 英尺) |
巴西高原(葡萄牙语:Planalto Brasileiro)是南美洲东部位于巴西境内的广阔高原,面积500多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第二大高原(第一大是南极高原)。巴西高原占巴西一半以上的国土,巴西总人口的80%居住于高原上。高原的海拔平均在500米-800米间。巴西高原南高北低,这种类型称为“桌状高地”。高原南跨亚热带,接近赤道,所以气候热,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且量大,大部分位于热带草原气候。主要生长着热带稀树草原植物,是南美洲杉的盛产地域。南纬20°以南的巴拉那河流域的高原地面上覆有大面积的熔岩。高原上的矿产资源尤为丰富,含有铁、锰、铅、锌、铬、镍、锡、石英晶、云母等多种矿藏。其中以伊塔比拉为中心的“铁矿四角地区”是世界著名的优质大铁矿区。
介绍
[编辑]巴西高原位于南美洲中东部,北邻亚马孙平原,西接安第斯山麓,南与拉普拉塔平原相连,东临大西洋。巴西高原是地球上面积最大的高原(约500万平方千米),平均高度1200~1500m,它是在古老变质基底上形成的起伏平缓的“桌状高地”;古老的基底岩系由花岗岩、片麻岩、片岩、千枚岩和石英岩等组成(de Almeida et al.,1981),地表起伏比较平缓,大部分具有上升准平原特征。由于各部分构造的具体情况、隆升程度及岩性等不同,巴西高原东部(圣弗兰西斯科河以东)属大西洋地盾,曾经遭受元古代的褶皱运动及新第三纪的断裂上升作用,经过长期的侵蚀和准平原化过程,形成了现今波状起伏的高原。[1]
巴西高原大部分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雨季,草原上一片葱绿,杂草丛生,是良好的天然牧场。一年中有四五个月是旱季。在干旱较严重的地方,生长着一种南美洲特有的植物——巴萨尔木。这种树中间粗、两头细,像纺锤一样,因此叫“纺锤树”。它特别轻,有抗干旱的本领,一棵10米高的纺锤树只要一个人就能举起来。巴西高原不仅是巴西的农牧业重要产地,铁、锰、金刚石等矿藏也很丰富。这里的伊塔比拉铁矿,是世界著名的优质大铁矿。自1960年后,巴西首都已从里约热内卢迁到巴西高原中部的新城巴西利亚。新都城的市政布局呈“十”字形,大部分建筑环绕在人工湖中间,生活设施全部电气化。巴西高原东部有高高的脊状山岭,在里约热内卢到桑托斯一带,形成了大西洋沿岸大峭壁。大峭壁背负高原,面对大洋,从大西洋中远远望去,就像一座铜墙铁壁屹立在大洋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