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巴吉爾米人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巴吉爾米
分布地区
 乍得1,100,000[1]
 苏丹125,000
 中非110,000
 喀麦隆5,000
语言
巴吉爾米语
宗教信仰
伊斯兰教

巴吉爾米人(Bagirmi)较一般的非洲人有较浅色的皮肤、较薄的嘴唇跟较直的头发。 [1]

民族分布、人口与语言

[编辑]

民族分布与人口

[编辑]
巴吉爾米分布图

巴吉爾米人是散布在非洲西部与中部的民族,属于富尔德人分支的民族之一,总人数一共有134万人,主要分布在查德(乍得)南部,少数分布在苏丹中非喀麦隆 [2]

语言

[编辑]

大多使用富尔德语(Fulfulde)的一些方言,属于尼日尔-刚果语,是西大西洋语支[1],如“Bangri”、“Dam”、“Gol”、“Kiba”[3] 。也使用巴吉爾米语,属于尼罗-撒哈拉语系 [2]

地理环境

[编辑]

属于热带莽原气候,全年气温高热,年均温为25度。全年可分为6-9月的旱季和10-5月的雨季,年降水量超过900毫米,有较高的草丛与沼泽利于鸟类、爬虫类和大型爬虫类生存[4]


历史沿革

[编辑]

16世纪初,巴吉爾米人在国王伯尼贝西带领下,在乍得湖东南地区建立了巴吉爾米王国,之后更征服蒂布人,展开在沙里河平原的统治,并征服了附近的一些小国,命令被征服的每一民族进贡牛100头。王国名称“巴吉尔”(指牛奶)和“米阿”(指一百)即来自于此[2]。 18世纪巴吉爾米王国进一步向南北扩大疆界。1870年遭邻国瓦代王国大规模进攻﹐首都马塞尼亚被攻陷。1880年代西方殖民主义者侵入﹐巴吉爾米人与当地各族人民一起进行了顽强抵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巴吉爾米人于1960年代成功独立[2]

社会、家庭与婚姻

[编辑]

社会

[编辑]

社会等级复杂,以王族为首的贵族享有特权[2]

家庭

[编辑]

衍生出来的大家庭通常会一起居住在同一个村落里,并且一起耕种[1]

婚姻

[编辑]

巴吉爾米实行重婚制,一个男人可以同时拥有多位妻子,而因为牲畜量即代表财富的象征,所以女方会依据对象的牲畜量来决定是否要嫁给他[1]

产业与生活

[编辑]

牧业

[编辑]

大多巴吉爾米人是从事游牧的牧羊人,逐水草而居最北远至撒哈拉沙漠,南至非洲嗤嗤蝇盛行地区,因为他们只在干季的时候从事游牧,所以也有固定居住的地方。年轻已婚的男人会带着他的羊群出外寻找更适合放牧的草原,而他的老婆们与小孩们会与部分的羊群留在家里照顾作物[1]

农业

[编辑]

黍类、御谷是他们主要的粮食作物,也会另外种植小黄瓜、花生、豆类等。野外的稻谷由女人负责采收[1]

生活

[编辑]

日常用品像是稻谷、农具或是衣服等都会在市级进行交易,同时市集也是用来跳舞、进行传统仪式的社交场所[1]

信仰与节日

[编辑]

宗教

[编辑]

约于1600年,博尔努国王博伊德里斯阿劳马(Idris Alawma)征服巴吉爾米人,伊斯兰教随之而入[2],至今巴吉爾米人高达99%仍然信仰伊斯兰教[1]

传统习俗

[编辑]

巴吉爾米人保存了许多富尔德人的习俗,他们相信牲畜、道德、美丽、诗歌、歌唱还有跳舞是人生里最重要的事情,有专门庆祝第一个小孩诞生的典礼,并且会在孩子出生七天后举行命名仪式。他们并不相信来世,对他们来说,孩子象征他们的未来,因为他们相信可以透过孩子将他们的名字与未来一代接一代传下去,因此没有下一代的人过世时会被视为死了两次[1]

艺术与文学

[编辑]

艺术

[编辑]

巴吉爾米的艺术起源于陶艺与冶金,发展到16世纪后一直到现在皆以木刻娃娃为人所知[5]

文学

[编辑]

几乎没有固定的格式与文法[3]

现况

[编辑]

目前有宗教人士在巴吉爾米族内致力推动基督教,如以富尔德语撰写新约圣经,也有富尔德语的耶稣电影,或是当地的基督徒用广播散播福音,但是一直到现在在巴吉爾米仍然总共只有8座教堂而已, 然而有越来越多人在努力让所有巴吉爾米人能听到福音[1]

知名人士

[编辑]

伯尼贝西, [2]:巴吉爾米王国建国国王


参考资料

[编辑]
  1. ^ 2.0 2.1 2.2 2.3 2.4 2.5 2.6 顾章义. 中國百科大全書. 1978. 
  2. ^ 3.0 3.1 [ https://www.ethnologue.com/language/bmi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 联合国人权委员会. Chad. 
  4. ^ [ https://www.neuberger.org/africanArtDetail.php?pid=247&catname=HIGHLIGHT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