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外交部
印度尼西亚政府政府机构 | |
---|---|
印度尼西亚外交部 | |
Kementerian Luar Negeri | |
部门概要 | |
成立时间 | 1945年8月19日 |
机构类型 | 外交部、ministry of Indonesia[*] |
机构驻地 | 印度尼西亚中雅加达珀詹邦街6号潘查希拉大楼 |
雇员数目 | 69332名公务员[1] |
年度预算额 | 5.4920亿美元 (2019财年) [2] |
机构首长 | 外交部长:苏吉约诺 |
网站 | www |
影像资料 | |
外交部总部——潘查希拉大楼 |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外交部(印尼语:Kementerian Luar Negeri Republik Indonesia,縮寫:Kemlu),是印度尼西亚共和国负责管理外交事务和对外关系的政府部门,前称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外务省(印尼语:Departemen Luar Negeri Republik Indonesia,縮寫:Deplu),在2008年法律变更后改为今名。
外交部长是和国防部长、内政部长一齐为《印度尼西亚宪法》所提及的政府首长之一,总统无权解散这些为宪法提及的部门。如果印尼的正副总统都不能履行其职责时,政府的重任将暂时落在上述的这三名部长身上,而印度尼西亚共和国人民协商会议也将在接下来的30天内尽快选举出总统和副总统。[3]
现任外交部长为苏吉约诺,自2024年10月上任。
历史
[编辑]印尼外交部建立于印尼从荷兰手中宣布独立的1945年[4]。其最早的总部是在第一任外交部长艾哈迈德·苏巴佐位于雅加达市区辛基尼路80-82号的车库里面,整个部门加上另一位创始人哈迪·塔耶布才只有6个人[4]
责任和义务
[编辑]外交部的主是负责印尼外交事务的法定部门,其部长也是总统外交事务的首席顾问,外交部支持和补充总统的外交政策,优先考量印尼在国际社会中的国家目标和国家利益,并同时也向印度尼西亚公民及外国游客提供重要服务,其包括双语项目、领事事务、以及代表印尼参加海外活动的所有事项都涵盖在印尼政府预算中,外交部的预算约占全部预算的不到0.30%。根据第56任印尼总统条例规定,外交部的主要目标包括[5]:
- 组织对外交流和对外事务,提出相应的政策方案
- 补充相应外交的政策方案的具体实施措施
- 为政策方案实施提供技术指导和监管
- 评估、衡量、并发展外交领域政策和关系
- 为外交部及驻外代表机构内所有组织提供实质性支持。
- 为外交部及驻外代表机构提供行政支持;
- 加强外交领域教育培训
- 处理外交部及印尼驻外代表机构的公共财产
- 监督外交部及印尼驻外代表机构履行职责
组织架构
[编辑]首要事务
[编辑]外交部首要工作有八:一则“印尼的海事外交和海上边界建设”,二则“提升印尼在东盟的领导地位”,三则“提升印尼在国际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四则“巩固经济外交”,五则“强化外交政策”,六则“优先服务和保护本国公民、法律实体及海外同胞”,八则“督导外交有效取得进展”。[6]
外交部长
[编辑]外交部长是外交部的总负责人,其团队需要管理和监察整个外交部门,部长同时也是内阁成员,需要直接对总统负责。[5]
办公机构
[编辑]外交部一共有69,332名雇员[1],其组织架构如下[7]:
- 外交部长
- 副部长
- 总秘书处
- 亚太和非洲总司
- 欧洲和美洲总司
- 东盟合作总司
- 多边合作总司
- 法务和国际条约总司
- 资讯和公共外交总司
- 礼宾和领事服务总司
- 总督查团
- 政策评估和发展局
- 部长经济外交特别顾问
- 部长社会文化事务及侨民援助顾问
- 部长部门协调特别顾问
- 部长管理事务特别顾问
- 部长战略事务特别顾问
- 部长优先事项推进特别顾问
职责和使命
[编辑]外交部的职责和使命因时而异。
1945–50年
[编辑]其主要使命在于争取外交援助:
- 努力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深化跟领域团结合作以争取对印尼独立的支持和承认。
- 出席各项国际会议并签署协定:
- 1947年签署林芽椰蒂协定,荷兰殖民当局承认囊括了爪哇和马都拉的印尼为独立国家
- 1948年签署伦维尔协定,联合国安理会承认包括爪哇和苏门答腊在内的印尼为独立国家
- 1949年召开圆桌会议,确定印尼为联邦制国家
- 1950年撕毁圆桌会议协定以维护印尼统一
印尼独立后的头五年是决定印尼独立抗争成果的五年,同时也决定了印尼外交的特征和本质,印尼的抗争外交也在1950年争取到了联合国社会的支持。
1966–98年
[编辑]其主要目的为:
- 承认西伊里安主权
-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成果承认印尼是一个群岛国家
- 发展东南亚国家联盟
- 努力争取国际社会认可印尼对东帝汶的主权
- 成为不结盟运动的主席国,为发展中国家争取利益
- 成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十五国集团的主席国
- 促进发展合作
1998年至今
[编辑]其任务主要在:
- 预防国家分裂的可能
- 尽力协助经济恢复
- 尽力提升印度尼西亚的国家形象
- 提升服务和保护印度尼西亚公民的水平
部长列表
[编辑]任数 | 图像 | 名字 | 起始 | 结束 |
---|---|---|---|---|
1 | 艾哈迈德·苏巴佐 | 1945年9月2日 | 1945年11月14日 | |
2 | 苏丹·夏赫里尔 | |||
3 | 阿古斯·萨利姆 | 1949年12月20日 | ||
— | 亚历山大·安德里斯·马拉米斯 | 1948年12月19日 | 1949年7月13日 | |
(3) | 阿古斯·萨利姆 | 1949年8月4日 | 1949年12月20日 | |
— | 穆罕默德·哈达 | 1949年12月20日 | 1950年9月6日 | |
4 | 穆罕默德·鲁姆 | 1950年9月6日 | 1951年3月20日 | |
(1) | 艾哈迈德·苏巴佐 | 1951年8月4日 | 1952年12月20日 | |
5 | 韦洛坡 | 1952年4月3日 | 1952年4月29日 | |
6 | 穆卡尔托·诺托维迪格多 | 1952年4月3日 | 1953年7月30日 | |
7 | 苏纳里奥·萨斯特罗瓦多约 | 1953年7月30日 | 1955年8月12日 | |
8 | 伊达·阿纳克·阿贡·格德·阿贡 | 1955年8月12日 | 1956年3月24日 | |
9 | 鲁斯兰·阿布杜加尼 | 1956年3月24日 | 1957年4月9日 | |
10 | 苏班德里约 | 1957年4月9日 | 1966年3月28日 | |
11 | 亚当·马利克 | 1966年3月28日 | 1978年3月23日 | |
12 | 穆赫塔尔·库苏马阿马查 | 1978年3月29日 | 1988年3月21日 | |
13 | 阿里·阿拉塔斯 | 1988年3月21日 | 1999年10月20日 | |
14 | 阿尔维·希哈布 | 1999年10月26日 | 2001年7月23日 | |
15 | 哈桑·维拉尤达 | 2001年8月9日 | 2009年10月20日 | |
16 | 马尔迪·纳塔莱加瓦 | 2009年10月22日 | 2014年10月20日 | |
17 | 蕾特诺·马尔苏迪 | 2014年10月27日 | 2024年10月20日 | |
18 | 苏吉约诺 | 2024年10月21日 |
参见
[编辑]参考书目
[编辑]- Nabbs-Keller, Greta. Reforming Indonesia's Foreign Ministry: Ideas, Organization and Leadership. Contemporary Southeast Asia. April 2013, 35 (1): 56–82.
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Civil Service employees. Ini 10 Instansi Dengan Jumlah PNS Terbanyak. [May 4,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6).
- ^ Komisi I Setujui Pagu Anggaran Kemenlu RP 7,8 T Tahun Depan. [May 5,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3).
- ^ Constitution of Indonesia, article 8 paragraph 3
- ^ 4.0 4.1 Senior diplomat Thayeb dies at 91. 雅加达邮报. 11 January 2013 [1 March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6).
- ^ 5.0 5.1 Peraturan Presiden Republik Indonesia Nomor 56 Tahun 2015 Tentang Kementerian Luar Negeri (PDF). [May 5, 201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1-13).
- ^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Strategic Goals. [May 5,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0).
- ^ Struktur Organisasi | Portal Kementerian Luar Negeri Republik Indonesia. kemlu.go.id. [2019-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5).
外部链接
[编辑]- 印度尼西亚外交部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