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光禄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光禄勋中国古代官名,雅称饱卿[1]

战国时代开始设置,称郎中令。“郎”,与“廊”通,指围绕殿中的走廊;“郎中”即在回廊中给事者。秦朝沿置,为九卿之一,掌管宿卫侍从,执事范围为殿门以内。汉武帝时改为光禄勋,东汉末年一度称郎中令,魏晋再改为光禄勋。据钱穆考证[2],光禄勋三字本为光麓阍之音借,乃指皇家门房。

秦朝与西汉前期,郎中令属官较少,有中郎、郎中、外郎,汉惠帝时依然如此。汉景帝时,卫尉改名中大夫令,属下的诸大夫(中大夫、太中大夫)最迟到武帝时改隶郎中令,随改中大夫为光禄大夫、并增设谏大夫。武帝增设侍郎、议郎,为郎中令的属官。

汉朝行察举制,诸郡国秀才孝廉俱得先补光禄所辖五官署、左署、右署之中郎、侍郎、郎中,俗谓“三署郎”,经过培养考核后方得任官,此制使得光禄俨然有了后世吏部的职权。九卿职权渐为尚书六曹侵吞以后,至南北朝光禄已不常设。晋朝时管理皇室膳食的太官署始隶光禄,北齐据此设立光禄寺,光禄勋改称光禄寺卿南梁光禄卿),职权仅剩管理皇室的膳食,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清代时为从三品文官。

属官

[编辑]
  • 五官署:五官中郎将1人(比二千) - 五官中郎(比六百) - 五官侍郎(比四百) - 五官郎中(比三百)
  • 左署:左中郎将(比二千) - 中郎(比六百) - 侍郎(比四百) - 郎中(比三百)
  • 右署:右中郎将(比二千) - 中郎(比六百) - 侍郎(比四百) - 郎中(比三百)
  • 虎贲中郎将(比二千) - 左右仆射各1人、左右陛长各1人、虎贲中郎(比六百) - 虎贲侍郎(比四百) - 虎贲郎中(比三百) - 节従虎贲(比二百)
  • 羽林中郎将(比二千) - 羽林郎(比三百)
  • 羽林左监1人(六百) - 羽林左监丞1人
  • 羽林右监1人(六百) - 羽林右监丞1人
  • 奉车都尉(比二千)
  • 驸马都尉(比二千)
  • 骑都尉(比二千)
  • 光禄大夫(比二千)
  • 太中大夫(千)
  • 中散大夫(六百)
  • 谏议大夫(六百)
  • 议郎(六百)
  • 谒者仆射1人(比千) - 常侍谒者5人(比六百) - 给事谒者(四百)、灌谒者(比三百)计30人

唐代光禄卿

[编辑]

唐代光禄少卿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北宋·王得臣,《麈史》(卷3):“七寺闲剧不同。大府为忙卿,司农为走卿,光禄为饱卿,鸿胪为睡卿。盖忙卿所隶场务,走卿仓庾,饱卿祠祭数颁胙醴,睡卿掌四夷宾贡之事。”
  2. ^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台北:东大图书,民国66年,第9页
  • 《唐九卿考(增订本)》

参见

[编辑]


九卿九寺
九卿

太常 | 光禄勋 | 卫尉 | 宗正 | 太仆 | 廷尉 | 大鸿胪 | 大司农 | 少府

九寺

太常寺# | 光禄寺# | 卫尉寺 | 宗正寺 | 太仆寺# | 大理寺# | 鸿胪寺# | 司农寺 | 太府寺

注:#者为明清五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