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用户:Countlesstars/沙盒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明石城
明石城あかしじょう Akashi-jō
鹤之城、喜春城、锦江城
明石城坤橹(左)・巽橹(右)
位置 日本兵库县
坐标34°39′10.07″N 134°59′30.47″E / 34.6527972°N 134.9917972°E / 34.6527972; 134.9917972
建立者小笠原忠真
建成时间元和4年(1618年)
主要城主府中小笠原氏日语小笠原氏户田松平氏日语戸田氏#康長の家系(戸田松平家、宗家)大久保氏日语大久保氏藤井松平氏日语藤井松平家本多平八郎家日语本多氏#平八郎家_(忠勝の家系)明石松平氏日语越前松平家#明石松平家
建筑风格城郭构造:连郭梯郭混合式平山城
废城时间明治2年(1869年)
修复者松平直常日语松平直常
现状现存遗迹:石垣、移筑门
指定文化财:国之史迹(城迹)
国家重要文化财(巽橹・坤橹)

明石城(日语:明石城あかしじょう Akashi-jō *)是一座位于日本兵库县明石市江户时代,明石城是明石藩的政厅所在地与藩主的住所。日本100名城之一,也被列为国之史迹(城迹)和国家重要文化财(巽橹・坤橹)。

明石城当初因本丸中有鹤而被称作鹤之城,后来儒者片山兼山从中国谚语“天子南面贵春”取出“贵”、“春”两字,并将“喜”取代“贵”,称明石城为喜春城。另外,也有一种说法是该名称来自“春の明石城が素晴らしい”这句话。此外,从残留的文献发现,明石城还有锦江城的别名。马徂常有一古诗是“岷峨山の下、锦、江を成す”,其中将明石城喻为岷峨山,明石港称为“锦江”。因此,明石城因能眺望锦江而得名锦江城。[1]

历史

[编辑]

元和3年(1617年),德川家康的外孙小笠原忠政大阪之役的军功被赠予10万,由信浓松本城移至播磨船上城日语船上城,且建立明石藩。翌年,2代将军德川秀忠为了牵制西国的大名下令建城,最后选址在畿内、中国、四国这些区域的要冲—播磨明石。[2]

之后,忠政的义父本多忠政担任指导,对城的设计和建筑物的配置都有所干涉。元和5年(1619年)正月,忠政开始建造明石城。同年8月,本丸和二之丸的石垣、三之丸的石垣、土垒和周遭的堀完成。同年9月,开始建筑橹、御殿、城门和墙的作业,用材是从废城的伏见城和领内的三木城日语三木城得来的。翌年,完成各建物的工程,忠政入城。[3]

宽永8年(1631年),三之丸的厨房发生火灾,本丸遭致烧毁,之后为三之丸西侧之内堀围绕的居屋敷曲轮成为藩主的居馆[1][4]。隔年,小笠原忠政转封至丰前小仓藩后,分别由户田松平氏日语戸田氏#康長の家系(戸田松平家、宗家)大久保氏日语大久保氏藤井松平氏日语藤井松平家本多平八郎家日语本多氏#平八郎家_(忠勝の家系)担任城主。天和2年(1682年),明石松平氏日语越前松平家#明石松平家入封,直到明治维新结束。

明治2年(1869年),遭废城。外堀也在明治年间被填平。

昭和32年(1957年),坤橹和巽橹被列为国家重要文化财[5][6]

平成16年(2004年)年,城迹被选为被列为国之史迹[7]。同18年(2006年),被选为日本100名城(58号)[8]

构造

[编辑]

明石城建于能眺望濑户内海的人丸山上。西邻明石川,北靠伊川,南连形成段丘崖的台地。

明石城的本丸以东分别是二之丸、三之丸(后为东之丸)[注 1],本丸和二之丸之间设有虎口(番之门)跟土桥。本丸西侧为西之丸(后为稻荷曲轮),更西侧是舍曲轮[注 2](后为山里曲轮)。城的北侧利用天然形成的谷作为堀,并与鸿之池(后为刚之池)相系。在本丸、二之丸、东之丸的南侧和东之丸的东侧分别是南带曲轮和东带曲轮。在南带曲轮的南侧是三之丸。[9]

城郭外侧的东面、西面、南面是武家屋敷,其中以水堀(中堀)相隔。位在外曲轮的武家屋敷被外堀所围绕。在外堀外围的东侧和西南侧是足轻等下级家臣的屋敷,南侧面向西国街道,街道两旁皆为町屋。寺院集中在靠近河川的西南侧,并形成寺町。[9]

本丸

[编辑]
本丸迹

东西114.5米、南北116.4米、面积约1公顷的梯状曲轮。当时建于本丸的城主御殿布满金箔,上的画是以松和小鸟为主题,画的作者是长谷川等伯的弟子长谷川等仁[1]。本丸四隅皆设有(干、艮、巽、坤),现今仅存西南隅的坤橹和东南隅的巽橹。

坤橹

[编辑]
坤橹
巽橹
天守台
二之丸迹
中堀
樱堀
刚之池
太鼓门迹

长10.9米、宽9.09米、高13.6米,采入母屋造形式的三层橹。该橹是明石城最大规模的橹,且坐落在西南侧,长面设计也朝向西侧,推测是监视西边的大名,也有展示威风的作用[1]。宽永期间因大火而烧毁,之后再建。此外,该橹传闻是从伏见城移建过来[2]。以下是各面的设计:

  • 南面

第一层是附三角形小窗的千鸟破风,第二层附有弓状的唐破风,第三层是入母屋。

  • 东面

第一层设有入口,该层和第三层的屋顶皆是直线状,第二层是弓状的唐破风上带有三角形的千鸟破风,呈现二重破风的造型。

  • 西面

第一层附有唐破风,第二层附有千鸟破风,第三层是直线状的屋顶。

  • 北面

第一层附有千鸟破风。第一层和第三层设有窗户。

巽橹

[编辑]

长9.09米、宽7.27米、高12.19米,采入母屋造形式的三层橹。该橹是从因一国一城令而废城的船上城移建过来[2]。与坤橹相同,因大火而烧毁后再建。昭和57年(1982年),执行大改修,使用当时的最新技术新建。以下是各面的设计:

  • 南面

第一层附有弓状的唐破风,第二层是附有三角形窗户的千鸟破风,第三层是直线状的屋顶。

  • 东面

对于第三层的山墙,第一层附千鸟破风,第二层是直线状的屋顶。

  • 西面

与东面大致相同,不同的是该面的第二层和第三层并无窗户。

  • 北面

与西面一样,第二层和第三层并无窗户。第一层设有入口。

天守台

[编辑]

长25米、宽20米,约152坪的天守台与熊本城的天守同个规模,具有能建筑五重天守的大小。在通往天守台的第一段台阶上,发现有使用转用石(宝箧印塔)。虽然不明晓没建造天守的原因,但可推断是避免天守成为敌军大炮的目标。另外,似乎曾经有将中津城天守移筑至此地的计划[10]

二之丸、东之丸

[编辑]

二之丸和东之丸以南北方向的石垣划分,该石垣的南边设有真之橹,北边设有礼之橹。二之丸西南隅有一枡形门(大之门),该处设有通往南带曲轮的石段。在东之丸的东南侧曾设有角之橹,现在残留该橹的础石和橹台的石垣。另外在北侧和东侧各设有一枡形门(真之门、天之门)。

南带曲轮、东带曲轮

[编辑]

南带曲轮位在从东之丸至本丸的南侧,设有与三之丸相比高约5米的石垣。该曲轮呈东西狭长状,在最西侧设有两个石段。一个是朝向西面,往内堀方向的石段;另一个是朝向北面,走向稻荷曲轮的石段。

东带曲轮的东北隅有弁之橹迹,东端有出之门,西端有与东之丸连结的天之门。

稻荷曲轮

[编辑]

因北端设有稻荷祠而得名[11]}}。具有防御西面的机能,因此在西北隅设置文之橹,西南隅设置正之橹。南面、西面、北面皆设有石垣,其中南面石垣的东端残留城门的遗迹,西端残留正之橹的础石和该橹台的石垣;北面石垣在中间部分往东北方向延伸,与从本丸北侧城门出来的坡道相交,该处设一朝向北方的搦手门(万之门)。

中堀

[编辑]

中堀的范围是从东北方向的药研堀和千石堀(现为箱堀)开始,经过东堀、南外堀,最后到西堀。大正7年(1918年),在开园之际将太鼓门处填平,中堀因而被分割。之后大正13年(1924年)的公园扩张和昭和23年(1948年)的陆上竞技场建造,西堀的北部被掩埋。[11]

樱堀、刚之池

[编辑]

樱堀是长245米、宽42米,位在本丸、二之丸的北侧,利用自然地形形成的堀。在本丸石垣下方有以石垣堆积的通道。现今樱堀因药研堀的土砂堆积,高度从东至西呈现高至低的走势。刚之池具有护城河的机能,且是城内最大的池,面积约有1万坪。

三之丸

[编辑]

设置家老屋敷、米藏、戡定所、武具库等,在西侧设有被内堀包围的居屋敷郭。居屋敷郭在宽永的火灾后变为藩主的生活居所,其中可分为表御殿、奥御殿、厨房等。现存南面的大手门、西南隅的西不明门和东南隅的东不明门。

大手门(太鼓门)

[编辑]

太鼓门正对西国街道。当时设有长20米、宽5.5米,称作“太鼓门桥”的木制栏杆桥,与名为“定之门”的高丽门相连。通过定之门后,直角拐弯会看到名为“能之门”的橹门,该门设有报时的大太鼓。此两门的设置形成一个称作“太鼓门”的枡形虎口。

另外在“太鼓门”南边约300米,设有区分城内与町屋的外堀,该处设有监视城内出入的“追手门”。

西不明门、东不明门

[编辑]

相关条目

[编辑]

注解

[编辑]
  1. ^ 二之丸和东之丸在战争时作为士兵待的场所,但从历史纪录上看未曾使用过。[9]
  2. ^ 作为守城时会故意地引敌人进入,以能攻击和射击的曲轮。[9]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明石城. 公益财团法人兵库县园艺・公园协会. [2024-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1). 
  2. ^ 2.0 2.1 2.2 明石城. kotobank (日语). 
  3. ^ 明石城の歴史 (PDF). 公益财团法人兵库县园艺・公园协会. [2024-11-0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5-11). 
  4. ^ 第1章 明石市の概要 (PDF). 明石市公所. [2024-11-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3-20). 
  5. ^ 明石城-坤櫓. 日本国指定文化财等数据库. [2024-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9). 
  6. ^ 明石城-巽櫓. 日本国指定文化财等数据库. [2024-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1-10). 
  7. ^ 明石城跡. 日本国指定文化财等数据库. [2024-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6). 
  8. ^ 日本100名城一覧. 公益财团法人日本城郭协会. [2024-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1-10). 
  9. ^ 9.0 9.1 9.2 9.3 史跡明石城跡保存活用計画 (CH1-CH3) (PDF). 兵库县厅. [2025-01-0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4-12-14). 
  10. ^ 明石城の見どころ. 明石观光协会. [2024-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17). 
  11. ^ 11.0 11.1 史跡明石城跡保存活用計画 (CH4-CH12) (PDF). 兵库县厅. [2025-01-2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8-08).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