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用户:Boki666/南森的弗拉姆号探险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A three-masted ship, under steam power, moves across a stretch of water attended by several rowing boats. In the background is a line of hills, with buildings faintly visible at the water's edge.
弗拉姆于 1893 年 7 月 2 日离开卑尔根,前往北冰洋
显示探险队穿越地区的时期地图[1]

南森1893年至1896年的弗拉姆探险是挪威探险家弗里乔夫·南森(Fridtjof Nansen)试图通过利用北冰洋东西向的自然洋流到达地理北极点。面对其他极地探险家的劝阻,南森将他的船前进号弗拉姆带到北冰洋东部的新西伯利亚群岛,将她冻结在浮冰中,等待漂流将她带到极地。18个月后,南森和一位选定的同伴Hjalmar Johansen带着一队萨摩耶犬和雪橇离开了这艘船,前往极点。他们没有到达它,但他们达到了北纬86°13.6′的记录,然后在冰和水上长时间撤退,到达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的安全地带。与此同时,弗拉姆继续向西漂移,最终出现在北大西洋。

1881 年在西伯利亚北部海岸沉没的美国船只USS Jeannette (1878)的物品在三年后在格陵兰岛西南海岸被发现后,便产生了探险的想法。残骸显然是被带到了极地海洋,也许是穿过了极地本身。基于这块碎片和从格陵兰海岸回收的其他碎片,气象学家亨里克·莫恩 ( Henrik Mohn ) 提出了一种跨极漂移理论,这让南森相信,一艘经过特殊设计的船只可以冻结在浮冰中,并沿着与珍妮特号残骸相同的轨迹行驶,从而到达极点附近。

南森监督建造了一艘具有圆形船体和其他特征的船只,旨在承受长时间的冰压力。在她长期监禁期间,这艘船很少受到威胁,三年后毫发无损。在此期间进行的科学观测为海洋学新学科做出了重大贡献,该学科随后成为南森科学工作的主要焦点。弗拉姆的漂移和南森的雪橇之旅最终证明,欧亚大陆和北极之间没有重要的陆地,并证实了北极地区作为深海、冰雪覆盖的海洋的一般特征。虽然南森在这次探险后退出了探险,但他与约翰森一起开发的旅行和生存方法影响了随后三十年的所有北极探险,包括北方和南方。

背景

[编辑]
Head and shoulders of a young, fair-haired man with a blond moustache, looking to the right. He is wearing a jacket buttoned to the neck.
穿越格陵兰岛时的弗里乔夫·南森 ( Fridtjof Nansen )

1879 年 9 月,由美国海军改装用于北极探险的前皇家海军炮舰珍妮特号,由乔治沃德龙指挥,进入白令海峡以北的浮冰 。她被冰封了近两年,漂流到新西伯利亚群岛地区,然后在1881 年 6 月 13 日被压碎并沉没[2]。她的船员乘船逃脱,前往西伯利亚海岸;包括德龙在内的大多数人随后在乘船旅行或勒拿河三角洲的荒地中丧生[3]。三年后,珍妮特的遗物出现在世界的另一端,格陵兰岛西南海岸的朱利安哈布附近。这些物品被冻结在流冰中,包括印有船员姓名的衣服和德龙签署的文件;他们无可争议地是真实的。[4]



在 1884 年给挪威科学与文学院的一次演讲中,现代气象学的奠基人之一亨里克莫恩博士认为,珍妮特遗迹的发现表明存在一股从东向西流过整个地球的洋流。北冰洋。丹麦 Julianehaab 州长在记录这一发现时推测,如果探险队的船只足够坚固,他们可能会在西伯利亚海中结冰,穿越极地海洋并在南格陵兰岛登陆。 [4] 23 岁的弗里乔夫·南森 (Fridtjof Nansen) 饶有兴趣地阅读了这些理论,然后在完成博士学业的同时在卑尔根博物馆担任馆长。 [5]南森已经被寒冷的北方迷住了。两年前,他在海豹捕猎船维京号上经历了为期四个月的航行,其中包括被困在流冰中的三个星期。 [6]作为一名滑雪专家,南森正在制定计划带领第一次穿越格陵兰冰盖, [7]这一目标因他的学术研究需求而推迟,但在 1888-89 年胜利地实现了。这些年来,南森牢记北极东西向漂移理论及其进一步极地探索的内在可能性,从格陵兰岛返回后不久,他就准备宣布他的计划。 [8]

准备工作

[编辑]

计划

[编辑]
Portion of the globe centred on the North Pole, showing the continental masses of Eurasia and America, also Greenland, Spitsbergen and the New Siberian Islands. The theoretical drift is shown by a line from the New Siberian Islands, through the North Pole and then reaching the Atlantic Ocean by passing between Spitsbergen and Greenland.
北冰洋,展示了从新西伯利亚群岛漂流到大西洋的理论过程

1890年2月,南森在奥斯陆(当时称为克里斯蒂安尼亚)的挪威地理学会会议上发表讲话。在提请注意从西方接近北极的许多探险队的失败之后,他考虑了发现珍妮特物品的影响,以及沿格陵兰海岸发现的来自西伯利亚或阿拉斯加的浮木和其他碎片的进一步发现。“把所有这些放在一起,”南森说,“我们得出的结论是,电流流动......从西伯利亚北冰洋到格陵兰岛东海岸,“可能经过极地。似乎显而易见的事情是“进入极地那一边的洋流,在那里它向北流动,并通过它的帮助下渗透到迄今为止所有与[洋流]作斗争的人徒劳地试图到达的地区。[9]

南森的计划需要一艘小型、坚固且机动的船,由帆和发动机提供动力,能够为十二人运送燃料和补给品五年。[10]这艘船将沿着珍妮特的路线前往新西伯利亚群岛,在珍妮特沉大致位置,当冰况合适时,“我们将尽可能地在冰层中耕作。”[10]然后,这艘船将随着冰向极点漂移,最终到达格陵兰岛和斯匹次卑尔根岛之间的海域。如果船沉没了,南森认为这种可能性很小,一行人就会在浮冰上扎营,让自己被带到安全的地方。南森说:“如果珍妮特探险队有足够的补给,并留在发现遗物的浮冰上,结果无疑会与现在大不相同。”[11]

当南森的计划为公众所知时,《纽约时报》热情洋溢,认为“极有可能存在一条通过北极穿越北冰洋的相对较短且直接的路线,而大自然本身提供了一种穿越北极的沟通方式” [12]然而,大多数有经验的极地之手都不屑一顾。美国探险家Adolphus Greely称之为“不合逻辑的自我毁灭计划”; [13]他的助手大卫·布雷纳德中尉称其为“有史以来最不明智的计划之一”,并预测它将以灾难告终。 [14]艾伦·杨爵士是一位寻找约翰·富兰克林爵士失踪探险队的老手,他不相信可以建造一艘船来承受冰的破碎压力:“如果没有膨胀,冰一定会穿过她,不管她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15] 1839-43 年与詹姆斯·克拉克·罗斯一起南航的约瑟夫·胡克爵士持相同观点,认为不值得冒险。 [16] [17]然而,同样经验丰富的利奥波德·麦克林托克爵士称南森的项目是“英国皇家地理学会有史以来最具冒险精神的项目”。瑞典慈善家奥斯卡·迪克森 ( Oscar Dickson ) 曾在 1878–79 年资助诺登舍尔德男爵 (Baron Nordenskiöld ) 征服东北航道,对此印象深刻,愿意支付南森的费用。然而,随着挪威民族主义的兴起,他们的联盟伙伴瑞典的这一姿态激起了挪威媒体的敌意;南森决定完全依靠挪威的支持,并拒绝了迪克森的提议。 [18]

金融

[编辑]

南森最初估计探险的总成本为30万克朗。在挪威议会Storting[a]南森最初估计探险的总成本为30万克朗。在挪威议会(Storting)发表热情洋溢的演讲后,南森获得了200,000挪威克朗的赠款;余额来自私人捐款,其中包括挪威和瑞典国王奥斯卡二世的20,000克朗。伦敦皇家地理学会捐赠了300英镑(约合6,000挪威克朗)。[20]不幸的是,南森低估了所需的资金——仅这艘船的成本就超过了他可支配的总成本。向议会提出的新请求又产生了80,000挪威克朗,全国上诉将总额提高到445,000挪威克朗。根据南森自己的说法,他用自己的资源弥补了剩余的不足。他的传记作者罗兰·亨特福德(Roland Huntford)记录说,12,000挪威克朗的最终赤字由两位富有的支持者阿克塞尔·海伯格(Axel Heiberg)和一位英国侨民查尔斯·迪克(Charles Dick)清除。

发表热情洋溢的演讲后,南森获得了200,000挪威克朗的赠款;余额来自私人捐款,其中包括挪威和瑞典国王奥斯卡二世的20,000克朗。伦敦皇家地理学会捐赠了300英镑(约合6,000挪威克朗)。不幸的是,南森低估了所需的资金——仅这艘船的成本就超过了他可支配的总成本。向议会提出的新请求又产生了80,000挪威克朗,全国上诉将总额提高到445,000挪威克朗。根据南森自己的说法,他用自己的资源弥补了剩余的不足。[21]他的传记作者罗兰·亨特福德(Roland Huntford)记录说,12,000挪威克朗的最终赤字由两位富有的支持者阿克塞尔·海伯格(Axel Heiberg)和一位英国侨民查尔斯·迪克(Charles Dick)清除。[22]

[编辑]
Four architect's drawings of Fram. A side section identifies the various compartments and their uses; a deck plan shows the ship's general layout; front and rear hull sections show the rounded nature of the hull.
Fram的剖面图和平面图,由 Nansen 和造船厂Colin Archer商定

为了设计和建造他的船,Nansen 选择了挪威领先的造船商和海军建筑师Colin Archer 。 Archer 以结合适航性和浅吃水的特殊船体设计而闻名,并率先设计了“双端”工艺,其中传统的船尾被一个点取代,增加了机动性。 [23] Nansen 记录说,Archer 制定了“计划中的飞船的一个又一个计划;一个接一个的模型被准备好又被放弃了”。 [24]最后,双方就设计达成一致,1891 年 6 月 9 日,两人签署了合同。 [23]

南森希望在一年内拥有这艘船;他急于在其他人采纳他的想法并阻止他之前逃脱。[25]这艘船最重要的外部特征是船体的圆形,其设计使得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抓住冰。船首、船尾和龙骨被四舍五入,侧面变得光滑,用南森的话来说,这艘船会“像鳗鱼一样从冰的怀抱中滑出”。[26]为了提供特殊的强度,船体被包裹在南美绿心中,这是最坚硬的木材。形成船体的三层木材提供了24至28英寸(60-70厘米)的总厚度,在船头增加到约48英寸(1.25米),并由突出的铁杆进一步保护。在整个船体长度上,横梁和支撑提供了额外的强度。[26]

Head and shoulders of bald-headed, heavily bearded man looking to right
Colin Archer, 弗莱姆的设计师和建造者

该船纵为三桅纵帆船,总帆面积为6,000平方英尺(560平方米)。它的辅助发动机功率为220马力,速度可达7节(13公里/小时;8.1英里/小时)。[27]然而,速度和航行质量是次要的,因为在可能持续数年的漂流中为南森和他的船员提供一个安全和温暖的据点的要求,因此特别注意生活区的绝缘。[20]这艘船的总吨位约为400吨位,比南森最初预期的要大得多,[b]总长度为128英尺(39米),宽度为36英尺(11米),比例刚刚超过三比一,使她看起来异常粗壮。[c]阿切尔解释了这种奇怪的形状:“一艘只考虑其对[南森]物体的适用性的船必须与任何已知的船只有本质的不同。[29]1892年10月6日,在拉尔维克的阿切尔船厂,南森的妻子伊娃在简短的仪式后下水。这艘船被命名为弗莱姆 ,意思是“前进”。[30]


船员

[编辑]

在1888-89年的格陵兰岛探险中,南森摆脱了对大规模人员、船只和后备的传统依赖,而是依靠一小群训练有素的团队。[31]弗拉姆航行中使用相同的原则  ,南森从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千份申请中选择了只有十二人的聚会。其中一位申请人是20岁的罗尔德·阿蒙森(Roald Amundsen),他是南极未来的征服者,他的母亲阻止他去。英国探险家弗雷德里克·杰克逊(Frederick Jackson)申请了申请,但南森只想要挪威人,因此杰克逊组织了自己的弗朗兹约瑟夫地探险队。[32]

为了担任这艘船的船长并担任探险队的副指挥官,南森选择了奥托·斯维尔德鲁普(Otto Sverdrup),他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水手,曾参加过格陵兰岛的穿越。西奥多·雅各布森(Theodore Jacobsen)曾在北极担任单桅帆船船长,他签约成为弗拉姆的副手,年轻的海军中尉西格德·斯科特·汉森(Sigurd Scott Hansen)负责气象和磁力观测。船上的医生和探险队的植物学家是亨里克·布莱辛(Henrik Blessing),他在弗拉姆的航行日期之前毕业于医学专业。Hjalmar Johansen是一名陆军预备役中尉和驾驶狗的专家,他决心加入探险队,他同意签约为司炉,这是当时唯一可用的职位。同样,拥有20年海上副手和船长经验的阿道夫·朱尔(Adolf Juell)在Fram航行中担任厨师一职。[33]伊瓦尔·莫格斯塔德是高斯塔德精神病院的一名官员,但他作为杂工和机械师的技术能力给南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4]党内最年长的人,40岁,是总工程师安东·阿蒙森(与罗尔德没有关系)。第二位工程师拉尔斯·佩特森(Lars Pettersen)保留了南森的瑞典国籍,尽管他的船友很快就发现了瑞典国籍,但他还是被允许留在探险队,这是党内唯一的非挪威人。[35]剩下的船员是彼得·亨里克森、伯恩哈德·诺达尔和伯恩特·本岑,他们是最后一个在很短的时间内加入特罗姆瑟探险队的人。[33]

航程

[编辑]
The eastern Arctic Ocean, including the Barents, Kara and Laptev Seas, showing the area between the North Pole and the Eurasian coast. Significant island groups (Spitsbergen, Franz Joseph Land, Novaya Zemlya, New Siberian Islands) are indicated.
1893–96 Fram探险期间的路线:

冰雪之旅

[编辑]

在航行开始之前,南森决定偏离他最初的计划:他没有沿着珍妮的路线通过白令海峡前往新西伯利亚群岛,而是进行一次更短的旅程,沿着西伯利亚北部海岸的东北航道[d]弗拉姆于1893年6月24日离开克里斯蒂安尼亚,途中从堡垒中响起了大炮礼炮和数千名祝福者的欢呼声。[37]这是弗拉姆绕海岸向北航行的一系列告别中的第一次,7月1日到达卑尔根(在那里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宴会以纪念南森),7月5日到达特隆赫姆,一周后到达北极圈以北的特罗姆瑟。挪威的最后一个停靠港是瓦尔多弗拉姆于7月18日抵达那里。在最后的准备工作结束后,南森、斯维尔德鲁普、汉森和布莱辛在桑拿房里度过了最后几个小时,被两个年轻女孩用桦树枝殴打。[38]


注释和参考

[编辑]

笔记

  1. ^ Nansen's speech ended with a peroration: "May Norwegians show the way! May it be the Norwegian flag that first flies over our Pole![19]
  2. ^ Nansen's original opinion had been that 170 gross register tonnage would be sufficient.[26]
  3. ^ By way of comparison, Scott's ship Discovery, the next ship purpose-built for polar exploration after Fram, had a length-to-beam ratio of more than five to one.[28]
  4. ^ Nansen gave no explanation of this decision, beyond stating that the shorter route was safer and would enable an earlier start to the drift.[36]

参考文献

    1. ^"Popular Science Monthly, Volume 57, August 1900". Retrieved 21 December 2012.
    2. ^ Holland, pp. 89–95.
    3. ^ Fleming, pp. 218–229.
    4. ^ Jump up to:a b Nansen, pp. 17–22, Vol. I.
    5. ^ Jump up to:a b c d e The Nobel Foundation 1922.
    6. ^ Huntford, pp. 21–27.
    7. ^ Huntford, p. 49.
    8. ^ Nansen, p. 15, Vol. I.
    9. ^ Nansen, pp. 15–29, Vol. I.
    10. ^ Jump up to:a b Nansen, pp. 30–31, Vol. I.
    11. ^ Nansen, pp. 32–33, Vol. I.
    12. ^ New York Times, "Dr. Nansen's Arctic trip".
    13. ^ Berton, p. 489.
    14. ^ New York Times, "Will Nansen Come Back?".
    15. ^ Nansen, pp. 42–45, Vol. I.
    16. ^ Berton, p. 492.
    17. ^ Nansen, pp. 47–48, Vol. I.
    18. ^ Huntford, pp. 180–182.
    19. ^ Fleming, p. 239.
    20. ^ Jump up to:a b Fleming, p. 240.
    21. ^ Nansen, pp. 54–57, Vol. I.
    22. ^ Huntford, p. 214.
    23. ^ Jump up to:a b Huntford, pp. 183–184.
    24. ^ Nansen, pp. 59–60, Vol. I.
    25. ^ Huntford, p. 186.
    26. ^ Jump up to:a b c Nansen, pp. 62–68, Vol. I.
    27. ^ Nansen, p. 69, Vol. I.
    28. ^ Savours, p. 13.
    29. ^ Jump up to:a b Huntford, pp. 192–197.
    30. ^ Archer, quoted in Nansen, p. 60, Vol. I.
    31. ^ Fleming, pp. 237–238.
    32. ^ Fleming, p. 241.
    33. ^ Jump up to:a b Nansen, pp. 78–81, Vol. I.
    34. ^ Huntford, p. 218.
    35. ^ Huntford, pp. 221–222.
    36. ^ Nansen, p. 31, Vol. I.
    37. ^ Jump up to:a b Fleming, p. 243.
    38. ^ Huntford, pp. 206–207.
    39. ^ Huntford, pp. 222–223.
    40. ^ Nansen, pp. 82–97, Vol. I

来源

[编辑]

延伸阅读

[编辑]

[[Category:1890年代科學]] [[Category:北极探险]]

  1. ^ Popular Science Monthly, Volume 57, August 1900. [21 December 2012]. 
  2. ^ Holland,第【2】页.
  3. ^ Fleming,第218–229页.
  4. ^ 4.0 4.1 Nansen,第17–22页,Vol. I.
  5. ^ The Nobel Foundation 1922.
  6. ^ Huntford,第21–27页.
  7. ^ Huntford,第49页.
  8. ^ Nansen,第15页,Vol. I.
  9. ^ Nansen,第15–29页,Vol. I.
  10. ^ 10.0 10.1 Nansen,第30–31页,Vol. I.
  11. ^ Nansen,第32–33页,Vol. I.
  12. ^ New York Times, "Dr. Nansen's Arctic trip".
  13. ^ Berton,第489页.
  14. ^ New York Times, "Will Nansen Come Back?".
  15. ^ Nansen,第42–45页,Vol. I.
  16. ^ Berton,第492页.
  17. ^ Nansen,第47–48页,Vol. I.
  18. ^ Huntford,第180–182页.
  19. ^ Fleming,第239页.
  20. ^ 20.0 20.1 Fleming,第240页.
  21. ^ Nansen,第54–57页,Vol. I.
  22. ^ Huntford,第214页.
  23. ^ 23.0 23.1 Huntford,第183–184页.
  24. ^ Nansen,第59–60页,Vol. I.
  25. ^ Huntford,第186页.
  26. ^ 26.0 26.1 26.2 Nansen,第62–68页,Vol. I.
  27. ^ Nansen,第69页,Vol. I.
  28. ^ Savours,第13页.
  29. ^ Archer, quoted in Nansen,第60页,Vol. I.
  30. ^ Huntford,第192–197页.
  31. ^ Fleming,第237–238页.
  32. ^ Fleming,第241页.
  33. ^ 33.0 33.1 Nansen,第78–81页,Vol. I.
  34. ^ Huntford,第218页.
  35. ^ Huntford,第221–222页.
  36. ^ Nansen,第31页,Vol. I.
  37. ^ Huntford,第206–207页.
  38. ^ Huntford,第222–2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