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二战时英国的反入侵战备
本条目依照页面评级标准评为乙级。 本条目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
||||||||||||||||||||||||||||||||||||||||||||||
---|---|---|---|---|---|---|---|---|---|---|---|---|---|---|---|---|---|---|---|---|---|---|---|---|---|---|---|---|---|---|---|---|---|---|---|---|---|---|---|---|---|---|---|---|---|---|
|
二战时英国的反入侵战备曾属优良条目,但已撤销资格。下方条目里程碑的链接中可了解撤销资格的详细原因及改善建议。条目照建议改善而重新符合标准后可再次提名评选。 | |||||||||||||
| |||||||||||||
当前状态:已撤销的优良条目 |
新条目推荐
[编辑]- ~移动自Wikipedia:新条目推荐/候选~(最后修订)
- 英国在二战中做了哪些战备?(自荐)Arma 2007年10月6日 (六) 13:25 (UTC)
- (+)支持—班会主席 2007年10月6日 (六) 13:43 (UTC)
- (+)支持—hoseumou 2007年10月6日 (六) 14:43 (UTC)
- (+)支持—SGT.Evers 2007年10月6日 (六) 14:48 (UTC)
- (+)支持—东北虎(Manchurian Tiger) 2007年10月6日 (六) 17:29 (UTC)
- (+)支持—黑暗魔君 2007年10月6日 (六) 19:00 (UTC)
- (+)支持—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抢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07年10月6日 (六) 21:46 (UTC)
- (+)支持—人神之间摆哈龙门阵 2007年10月7日 (日) 04:19 (UTC)
- (+)支持—翼星 2007年10月7日 (日) 05:09 (UTC)
- (+)支持--Iflwlou [ M { 2007年10月7日 (日) 07:43 (UTC)
- (+)支持—今古庸龙 2007年10月7日 (日) 15:10 (UTC)
- ~移动完毕~—天上的云彩 云端对话 2007年10月8日 (一) 08:11 (UTC)
历史主题你知道吗
[编辑]该条目已经在Portal:历史主题“你知道吗?”栏目展示。-下一次登录 2007年10月7日 (日) 10:07 (UTC)
优良条目评选
[编辑]:以下内容移动自Wikipedia:优良条目候选
- 英国在二战时的战备(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分类:军事。—长夜无风(风语者) 2007年10月6日 (六) 15:58 (UTC)
- (+)支持—长夜无风(风语者) 2007年10月6日 (六) 15:58 (UTC)
- (+)支持—今古庸龙 2007年10月6日 (六) 16:25 (UTC)
- (!)意见──条目命名有问题,“anti-invasion”不见了。—Quarty 2007年10月6日 (六) 17:09 (UTC)
- (+)支持 -- 沙田友 2007年10月7日 (日) 10:38 (UTC)
- (+)支持--DoraConan 按此入禀本人的对话页起诉本人 2007年10月8日 (一) 12:16 (UTC)
(+)支持,(!)意见,同Quarty,英文版的“anti-invasion”(反侵略)翻成中文之后消失了。—bstlee 2007年10月8日 (一) 16:07 (UTC)- (+)支持—Iflwlou [ M { 2007年10月9日 (二) 10:30 (UTC)
- (+)支持—hoseumou 2007年10月9日 (二) 13:30 (UTC)
(-)反对(!)意见内文没有提到雷达等空中预警或气球屏幕等阻碍设备,这些设施皆协助军力不足的英国空军抵抗德国空军来袭,节省巡逻等成本,功不可没。— Jason 22 对话页 贡献 2007年10月9日 (二) 16:47 (UTC)- 请给出相关资料,我会找时间加上的(也许是周末)。Arma 2007年10月9日 (二) 19:23 (UTC)
- 可以参考不列颠空战(星光图解战史)或雷达英雄传(上)(天下文化),仅须介绍英国空防部分即可(如防空炮、雷达塔、气球屏障)。 -- Jason 22 对话页 贡献 2007年10月10日 (三) 08:28 (UTC)
- 请给出相关资料,我会找时间加上的(也许是周末)。Arma 2007年10月9日 (二) 19:23 (UTC)
- (-)反对:先补充一下,雷达有在这个条目的章节中。但是,这一篇既然是翻译的,那么应该要翻译的完整一点,几个字没有翻译还可以,但是出现整句话少不少的字或者是一段之中有一两句没有翻译,或者是意思上并不相同,那就不能算是完整,。譬如说:
Every available aircraft was to be committed to the defence. In the event of invasion almost anything that was not a fighter would be converted to a bomber — student pilots, some in the very earliest stages of training, would use around 350 Tiger Moth and Magister trainers to drop 20 lb bombs from rudimentary bomb racks.[11]
英國空軍將所有還能飛的戰鬥機都調用了起來。而戰鬥機以外的其它飛機都被改裝成了轟炸機,一些新飛行員也會開著擁有簡易投彈裝置的教練機對德占區進行轟炸。
- 加以比较一下的话,是有一些意义和用词上的差距。请恕我有话直说,从以往几个同一位翻译的条目的经验来看,这样的翻译的状况实际上需要加以改进才能够参选优良条目。也许有人觉得意思到就可以了,不过,这是优良条目,本身又是翻译的,在审查的标准上是应该要高一点。—cobrachen 2007年10月10日 (三) 02:22 (UTC)
:移动完毕 7票支持,1票反对,达到至少6票支持的条件,获选优良条目。—木木 2007年10月13日 (六) 06:29 (UTC)
优良条目重审未通过
[编辑]先感谢翻译条目的使用者的心血和时间。
这个条目绝对有潜力,同时内容架构上也进入基本的门槛,但是,我很讶异的是,在互助客栈光是对条目名称讨论半天,对于条目内容有没有翻译上的问题,却看不出有人在注意,难道说只有注意到门面?这个投票是优良条目,不是一般条目,既然是翻译的,至少也要比对一下原文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
少翻译一些地方,只要意思没有问题,那无所谓,可是翻译错误了,那是两回事。投赞成票的人有没有先比较一下?还是中文看看,长度够就算了?
投票的时候我已经举出一个例子:
Every available aircraft was to be committed to the defence. In the event of invasion almost anything that was not a fighter would be converted to a bomber — student pilots, some in the very earliest stages of training, would use around 350 Tiger Moth and Magister trainers to drop 20 lb bombs from rudimentary bomb racks.[11]
英國空軍將所有還能飛的戰鬥機都調用了起來。而戰鬥機以外的其它飛機都被改裝成了轟炸機,一些新飛行員也會開著擁有簡易投彈裝置的教練機對德占區進行轟炸。
另外一个例子,在火炮章节:
In 1940, weapons were in critically short supply; there was a particular scarcity of anti-tank weapons, many of which had been left behind in France. Ironside had only 170 2-pounder anti-tank guns, but these were supplemented by 100 Hotchkiss 6-pdr guns dating from World War I,[79] improvised into the anti-tank role by the provision of solid shot.[50] By the end of July 1940, an additional 900 75 mm field guns had been received from the USA,[80] — the British were desperate for any available means of stopping armoured vehicles.
1940年的英軍極其缺乏武器,其中,它的反坦克武器最為缺乏,因為它將大部分反坦克武器都留在了法國。艾恩賽德手中的重型反坦克武器只有 170門發射2磅炮彈的反坦克炮與一戰時生產的,發射6磅炮彈的榴彈炮。[71][45]1940年7月底,美國送來了900門75毫米口徑反坦克炮。[72]
这个部分的错误可以从原文直接看,6磅炮原文没说是那一种,只说是个炮,我找过网络,这是由海军的舰炮改过来的陆军版。后面美国送来的炮,field gun也不会翻译成反坦克炮,这个部分我也找过 Ian Hogg的资料,美国送过去的口径相同的,但是型号涵盖三到四种。
即使不去找这些额外的资料,翻译时原文也的确和中文有差异。我只是随手抓出两段。那么,难道投赞成票的各位是认为只有这两个地方有错误?这种错误无所谓,对优良品质的定义没有影响?还是长度够了就可以了?
因此,我发起对这个条目的重新审查,我希望各位在肯定原翻译者的付出时,也要经过该经历的程序以及达到必要的品质,而我的目的是希望提醒参与的各位能够始终注意到优良条目即使要求不如特色条目,还是比一般条目高,既然要投票,那就得要为真的有关心其中的内容。
如果反对被撤销,那么请先将英文和中文比较一下,说明翻译错误的部分为何不重要以及没有翻译的部分不会影响意思。请不要让翻译者的心血和这篇有潜力的条目被埋没,该修正改进的,给一点时间让他变好。谢谢。—cobrachen 2007年10月15日 (一) 14:11 (UTC)
- (+)赞成:理由如上述,在修正过后是可以成为优良条目。-cobrachen 2007年10月16日 (二) 01:15 (UTC)
- (+)赞成:在修正过后完全可以成为优良条目。-Raiden 2007年10月16日 (二) 21:02 (UTC)
- (+)赞成:这提醒了大家投票时要看看原文。—User:Orion-留言 2007年10月16日 (二) 13:55 (UTC)
- (+)赞成:要注意内文的正确性-- Jason 22 对话页 贡献 2007年10月16日 (二) 17:05 (UTC)
—cobrachen 2007年10月22日 (一) 13:59 (UTC)
这样的移动是否合理?
[编辑]孔明居士将英国在二战时的战备移动到“英国二战战备”,其理由是,对于条目名来说这些虚词都是多余(且不论这个理由是否是维基的既定方针)。然而对于现在的普通话来说,虚词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英国二战战备”这样的句子或词组在大陆人看来非常难以理解,或者说明显缺少语法成分,因为普通话已经不能单靠语序来确定修饰关系。在大陆人看来,这像是把三个词简单地堆在一起,而没有语法关系结合。我认为这种句子更接近文言文。我想我的语文不至于差到各位都能顺利理解的句子我居然理解起来有困难,所以我想问问来自台湾和香港的朋友对“英国二战战备”这样的句子或词组有何看法,另外也想请教一下这样的移动是否合理。--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10月7日 (日) 02:40 (UTC)
- 另外一个问题是,维基百科是否允许甚至鼓励这种消灭被认为无用的虚词的做法(然而在大陆人看来,这些虚词是必须的)?或者说,与“英国二战战备”比起来,“英国在二战时的战备”有什么不好以至必须予以移动?我个人不赞同去除虚词的做法,我认为这是在用文言文的思想渗入中文维基。中文维基的编辑核心应该是通俗,而不是简洁或文雅。--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10月7日 (日) 02:49 (UTC)
- 手工转换怎么样?Arma 2007年10月7日 (日) 03:06 (UTC)
- 手工转换可以,但如果要做转换,那也应该先恢复原来的名字再做吧。--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10月8日 (一) 02:01 (UTC)
- 收回上面这句,原来在我不在线时条目名已经恢复了。那么对于手工转换我没意见。当然,前提是大多数港台用户都赞成“英国二战战备”的命名。--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10月8日 (一) 02:09 (UTC)
- 我只是觉得,在百科条目名称中,虚词的使用应可免则免,例如应使用“中国历史”而不是“中国的历史”,以保持条目名称简洁。我认为“英国二战战略”这个名称比“英国在二战时的战略”为佳。但假如中国大陆的用词习惯上是必须使用虚词,我也不反对手工转换。 -- Kevinhksouth (Talk) 2007年10月7日 (日) 03:13 (UTC)
- 我想您误解了。不是百科全书的条目名称要避免虚词,而是条目名大多是格式固定的专有词组。像“中国历史”和“参谋长联席会议”这类名称,他们本身已经形成了一个类似于专有名词的固定词组搭配,在报刊上经常见到,所以人们听起来和理解起来不会有困难。但是并没有形成自己的固定搭配的东西就不同了,尤其在修饰关系不只一层的情况下。比如“英国的二战战备”和“英国二战战备”的效果就不一样。“英国在二战时的战备”有两层修饰,你把直接表述它们的虚词都拿掉,恐怕真的只有热衷于文言文的人才不觉得别扭;哪怕只留一层,效果都极为不同。另外强调一下,没有任何方针要求条目名尽可能简洁,而是“请不要在一个页面上使用一个繁复或容易混淆的标题”。(见命名常规)也就是说,这个方针强调的是表达准确,而不是表达简洁。虚词是语法成分,应该与“繁复”不搭边吧。那么这种理解起来有问题的命名与命名方针并不吻合。--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10月7日 (日) 08:45 (UTC)
- 我想,百科全书的条目还是应该在可以不造成混淆的情况下,尽可能言简意赅一些吧!因此上面这例子来说,我个人认为“英国二战战备”比较好。如果是担心理解上的问题,内文的首段应该要详细说明清楚。除非因为跟专有名词造成重复(例如‘东京地下铁’是一家公司的专有名称,因此得改为‘东京的地下铁’或‘地下铁 (东京)’来避免混淆),否则应该没有必要加上虚字吧。由于‘英国二战战备’并不会跟什么既有的专有名词撞名,因此我认为还是比较适合一点。—泅水大象 讦谯☎ 2007年10月7日 (日) 15:52 (UTC)
- “个人认为”不能作为维基遵循的规范,且于讨论无助(这是孔明居士本人说的),另外“百科全书的条目还是应该在可以不造成混淆的情况下,尽可能言简意赅一些吧”也是没有依据和约束性的说法。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为何要移动一个条目的名称?而且还是在导致其他用户阅读不适的情况下?--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10月8日 (一) 01:51 (UTC)
- 我想,百科全书的条目还是应该在可以不造成混淆的情况下,尽可能言简意赅一些吧!因此上面这例子来说,我个人认为“英国二战战备”比较好。如果是担心理解上的问题,内文的首段应该要详细说明清楚。除非因为跟专有名词造成重复(例如‘东京地下铁’是一家公司的专有名称,因此得改为‘东京的地下铁’或‘地下铁 (东京)’来避免混淆),否则应该没有必要加上虚字吧。由于‘英国二战战备’并不会跟什么既有的专有名词撞名,因此我认为还是比较适合一点。—泅水大象 讦谯☎ 2007年10月7日 (日) 15:52 (UTC)
- 参见Wikipedia:命名常规#不要使用条目的名称来表示条目的层次。—Isnow 2007年10月7日 (日) 18:00 (UTC)
- 这是探讨子页面的问题,与我们探讨的语法问题无关。--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10月8日 (一) 01:51 (UTC)
- 正如“中国的历史”表示了条目的层次,“英国在二战时的战备”也表示了一定的条目层次,应该避免。—Isnow 2007年10月8日 (一) 11:35 (UTC)
- 第一,“英国在二战时的战备表示了一定层次”是什么意思,我实在无法理解。第二,这个方针明显是针对Wikipedia:子页面的,请不要任意引申。--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10月8日 (一) 11:48 (UTC)
- 在我看来,“中国的历史”表示了条目的层次“中国>历史”,同样“英国在二战时的战备”表示了条目的层次“英国>二战>战备”。—Isnow 2007年10月8日 (一) 11:58 (UTC)
- 您的看法或许有道理,但请不要曲解维基的方针。看看这两段,“主名字空间(条目页面)则没有子页面功能,这是由于为条目进行层级页面分类的组织是不允许的”,“不要把类别层次写进(分类)名称里,比如应该用“君主”,不要用“人物--君主”,也不要用“人物/君主”....或许会有帮助。该方针实际针对的是一种分类问题。--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10月8日 (一) 12:05 (UTC)
- 在我看来,“中国的历史”表示了条目的层次“中国>历史”,同样“英国在二战时的战备”表示了条目的层次“英国>二战>战备”。—Isnow 2007年10月8日 (一) 11:58 (UTC)
- 第一,“英国在二战时的战备表示了一定层次”是什么意思,我实在无法理解。第二,这个方针明显是针对Wikipedia:子页面的,请不要任意引申。--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10月8日 (一) 11:48 (UTC)
- 正如“中国的历史”表示了条目的层次,“英国在二战时的战备”也表示了一定的条目层次,应该避免。—Isnow 2007年10月8日 (一) 11:35 (UTC)
- 这是探讨子页面的问题,与我们探讨的语法问题无关。--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10月8日 (一) 01:51 (UTC)
- 我想您误解了。不是百科全书的条目名称要避免虚词,而是条目名大多是格式固定的专有词组。像“中国历史”和“参谋长联席会议”这类名称,他们本身已经形成了一个类似于专有名词的固定词组搭配,在报刊上经常见到,所以人们听起来和理解起来不会有困难。但是并没有形成自己的固定搭配的东西就不同了,尤其在修饰关系不只一层的情况下。比如“英国的二战战备”和“英国二战战备”的效果就不一样。“英国在二战时的战备”有两层修饰,你把直接表述它们的虚词都拿掉,恐怕真的只有热衷于文言文的人才不觉得别扭;哪怕只留一层,效果都极为不同。另外强调一下,没有任何方针要求条目名尽可能简洁,而是“请不要在一个页面上使用一个繁复或容易混淆的标题”。(见命名常规)也就是说,这个方针强调的是表达准确,而不是表达简洁。虚词是语法成分,应该与“繁复”不搭边吧。那么这种理解起来有问题的命名与命名方针并不吻合。--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10月7日 (日) 08:45 (UTC)
另外,我认为您有一个严重的误解。该方针的原文并没有“中国历史这种说法没有表现出条目的层次”这种意思,因为如果那样条目就错了。汉语使用者会立刻分析出“中国”是“历史”的定语。如果汉语竟然无法表示词汇间的修饰关系,那就太可怕了。该方针反对的是一种分类上的行为,即该条目可以分入两个大分类,而有人企图以子页面来表达这种分类法。另外,“英国在二战时的战备”并不表示“英国>二战>战备”这种层次,因为二战在这里是个状语。--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10月8日 (一) 12:13 (UTC)
- “个人以为“二战战备”有些语法错误,战争本身是不能进行战备的”我非常同意这句话,我觉得这就是当前问题之所在。另外,“建议将这个条目命名为英国战备 (二战)”不能说我支持这种做法,但我非常赞成您分析的语法关系,即“二战”并不是个定语。--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10月8日 (一) 12:17 (UTC)
以我个人的感觉,“英国在二战时的战备”像是未完成的句子,而不是一个辞条的名字(我会想:英国在二战时的战备如何了呢?很好?很差?还是怎样?)。我很少看到这种句子被当成Title,“英国二战战备”听起来比较正式。若是从英文直接翻译,也应该是“英国的二战战备”("of"等于"的")。—User:Orion-留言 2007年10月8日 (一) 05:42 (UTC)
我现在打开书架上,台湾三民书局出版的世界史目录(三民的地位相当于新华书店)。文艺复兴的传播一节。其下三小节分别是:阿尔卑斯山脉以北文艺复兴的背景、北区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的社会与科学。其他部分的Title也差不多,顶多在名词之间加上界系词“的”与连接词“与”。—User:Orion-留言 2007年10月8日 (一) 06:21 (UTC)
- 您说的意思我明白,这是因为维基收录了许多正式百科全书不会单独收录的条目,它们在一般参考书中只会作为一个大条目里的一节。对这种条目进行命名,很难实现言简意赅的效果,比如轴心国在澳大利亚水域的军事活动。如果强行想向一般条目的“专有词组”式格式靠拢,可能会弄巧成拙,反倒使条目名听起来有障碍。对于“英国的二战战备”,我认为就比“英国二战战备”好。--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10月8日 (一) 09:13 (UTC)
- 完全收回上面的最后一句话。从刚才起就一直陷入语法迷思,我一直在考虑其他两层修饰的短句为什么没有引起强烈的不适应感。后来发现本条目名字的语法结构与其说接近于“意大利文艺复兴”,不如说更接近于“轴心国在澳大利亚水域的军事活动”。也就是说,“二战”在这里是一个状语而不是定语。因为没有“XX战争的战备”这种说法,而只有“为XX战争而做”,“XX战争前的”战备。对于状语的虚词能否省略而不影响语感,是一个问题;但我想去掉状语标志“在”(介词)之后,状语的语法特征都失去了,“二战”会看起来像一个定语。请各位在我的说明下再考虑一次本条目名的问题,核心是“二战”在这里能否做定语,或者说生活中是否有“XX战争的战备”这种说法(注意战备的含义)。--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10月8日 (一) 09:45 (UTC)
- 对于这种维基百科尚未有进一步规范的议题,维基百科上大部分的参与者如果不是代表自己‘个人认为’的发言,难不成得用很权威性的‘我说的就是公理,不是个人意见’的态度来参与讨论才对?难道所谓的共识不就是每个用户的‘个人认为’所汇整统合起来的结论吗?回归本题,总觉得Douglasfrankfort有点陷入了文字的泥淖,忽略掉所谓“标题”的本质应该只是代表一个不会混淆的文章标签,有点像是店门口外的招牌,真正用来叙事的其实是内文,我相信也很少有人会把店里在卖些什么想要一清二楚地在招牌上表达出来吧?还有,不要忽略了中文中很常出现‘组合名词’的用法,也就是名词与名词组合,或是名词与形容词组合,产生出一个新的名词。我们大可以把‘英国二战战备’中的英国与二战看作是组合名词中的形容词部分,用来描述最后一样名词‘战备’。‘英国在二战时的战备’这句话其实也不是很通顺的中文,还是有外文硬翻的影子,若要更符合中文的语感,‘二战时英国的战备’才是更通顺的叙述方式吧?—泅水大象 讦谯☎ 2007年10月8日 (一) 10:59 (UTC)
- 首先非常感谢你替我反驳了孔明居士在上面关于译名表讨论中的意见,我要说的你都帮我说了。如果不是你这番话,恐怕以后我真的一个“我认为”都不会说了呢。其次,我刚开始可能是陷入“文字泥淖”,但现在恐怕不是了。我现在是真的怀疑这句子有语病,也就是关于状语的那番话。请再仔细考虑。--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10月8日 (一) 11:29 (UTC)
British anti-invasion preparations of World War II似应译为“二战时英国的反入侵战备”—Quarty 2007年10月8日 (一) 16:17 (UTC)
- 这是最贴切的译法。--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10月9日 (二) 03:02 (UTC)
- 大家有话好好说,把一个条目名称给好好协商出来不是很好吗?管见以为,译为“二战时期英国战备”似亦妥适。--Theodoranian|虎儿 =^-^= 2007年10月9日 (二) 02:33 (UTC)
- 谢谢您的提醒。我最近因为编写时间非常紧张,所以言语日趋刻薄无礼。不过我保证这种行为以后一定会停止。--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10月9日 (二) 03:02 (UTC)
- 我也认为Quarty译为“二战时英国的反入侵战备”的译法最贴切。--长夜无风(风语者) 2007年10月9日 (二) 03:53 (UTC)
- 谢谢您的提醒。我最近因为编写时间非常紧张,所以言语日趋刻薄无礼。不过我保证这种行为以后一定会停止。--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10月9日 (二) 03:02 (UTC)
关于同盟国军事占领德意志
[编辑]说实话,我真的不觉得“英国二战战备”和“二战时英国的战备”有什么区别,上面提到的所有译法我觉得意思都是一样的。如果挑个个人偏爱的,我就选“二战时期英国战备”。说到怪怪的名字,之前有个怪名字叫同盟国军属德意志的条目,后来我移动到盟军占领下的德国,后来作者又移动到同盟国军事占领德意志,改来改去他起的名字就是个怪,让人怎么读怎么别扭。 Mu©dener 留 言 2007年10月9日 (二) 16:41 (UTC)
- 我觉得两个名词在意思上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只有字词的先后次序。zzz……很困 找我 2007年10月9日 (二) 18:06 (UTC)
- 当然有区别,“盟军占领下的德国”是一个名词,而“同盟国军事占领德意志”是一个主谓宾齐全的句子。前者是说一个国家的一段时期,后者是说一个历史事件。看条目的内容,显然是“盟军占领下的德国”比较贴切。--长夜无风(风语者) 2007年10月11日 (四) 05:05 (UTC)
- 我指的是“英国二战战备”和“二战时英国的战备”。令你误会,抱歉。zzz……很困 找我 2007年10月11日 (四) 17:21 (UTC)
- 当然有区别,“盟军占领下的德国”是一个名词,而“同盟国军事占领德意志”是一个主谓宾齐全的句子。前者是说一个国家的一段时期,后者是说一个历史事件。看条目的内容,显然是“盟军占领下的德国”比较贴切。--长夜无风(风语者) 2007年10月11日 (四) 05:05 (UTC)
“反入侵”三字非常重要
[编辑]其实无论是“英国二战战备”,又或者是“二战时英国的战备”都是不严谨的名称,和条目内容有很大出入。“英国二战战备”,又或者是“二战时英国的战备”一词指的是二战时英国所做的所有战备,包括:1、英国在本土所做的反入侵战备,2、英国和盟军一起反攻德国占领的国家的战备,3、英国和盟军攻打德国本土的战备等等。大家看看条目的内容,可以很明显得看到,本条目只包括了第1项的内容,由此可见,该条目英文名翻译成中文名丢失的“反入侵”三字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认为Quarty将原英文条目名“British anti-invasion preparations of World War II”译为“二战时英国的反入侵战备”是最正确和严谨的,不知道大家还有什么反对意见?--长夜无风(风语者) 2007年10月11日 (四) 19:12 (UTC)
- 还注意到一个问题,Quarty译为“二战时英国的反入侵战备”也不严谨,因为“二战时英国的反入侵战备”其实还可以包括上面所说的第2项,因为,德国在入侵其他国家,而英国也当然是在反德国的这种入侵,所以也是“反入侵”。因此,我认为“British anti-invasion preparations of World War II”可以直译为“二战时大不列颠的反入侵战备”,这里大不列颠是指一个区域,而不是指一个国家了,这样也当然不包括英国派出的军队在帮其它国家反入侵时所做的战备了。这也是英文条目名为什么用“British”,而不用“United Kingdom”的原因。此外,我还认为可以意译为“二战时英国本土的反入侵战备”,这也是一个好的选择,不知道大家有何意见?--长夜无风(风语者) 2007年10月11日 (四) 19:39 (UTC)
- 用“British”,而不用“United Kingdom”的原因不见得是要表现地域性的概念。“British”更常用来表现“United Kingdom的”意思。--百楽兎 2007年10月12日 (五) 04:56 (UTC)
- 不然用反登陆看看,欧洲战场当时会需要反登陆的也只有英国,其他德国都可以由陆地抵达。而海狮作战的前戏要确保空优的目的,一是要保护登陆点,一是要压制英国舰队,参考看看。—cobrachen 2007年10月12日 (五) 16:29 (UTC)
- “反登陆”不准确,因为条目内容不单止有海岸防线,还讲到了内陆的,包括首都附近的防线。--长夜无风(风语者) 2007年10月13日 (六) 06:42 (UTC)
- 用“British”,而不用“United Kingdom”的原因不见得是要表现地域性的概念。“British”更常用来表现“United Kingdom的”意思。--百楽兎 2007年10月12日 (五) 04:56 (UTC)
- 内陆的防御准备虽然不是第一道放在海边的,但也是为了这个登陆作战所作的防御准备。如果不妥,或者换个二战初期英国反入侵XXX,加上个时间条件好了。既然想要和原文很接近比较难,那就选个中文意思比较贴切的。—cobrachen 2007年10月13日 (六) 12:52 (UTC)
- “二战初期英国的反入侵战备”也有问题,这个战备至少包括1、英国军队在法国境内反德国入侵的战备,2、英国本土的反入侵战备,很显然,该条目只把第1项内容放入背景介绍,而并没有当作正式内容。—长夜无风(风语者) 2007年10月13日 (六) 17:22 (UTC)
- 不然,反本土入侵吧。—cobrachen 2007年10月13日 (六) 19:44 (UTC)
- 呵呵,Cobrachen的中文不及格,“反本土入侵”一词有语病,如果一定要把“本土”塞到中间的话,就只能是“反本土遭到入侵”,连起来就是“二战时英国反本土遭到入侵的战备”,和我认为可以意译为“二战时英国本土的反入侵战备”一词比较,明显后者较佳。—长夜无风(风语者) 2007年10月14日 (日) 04:12 (UTC)
- 我不是说了,记依照原文比较有困难,那就取个中文通顺点的,怎么修辞就看大家讨论啰。这个名称就可以讨论这么久,但是当初这个条目竞选优良的时候,居然没有人去比对一下翻译的品质,这样是不是只看到表面,对于内容不怎么在乎呢?总不能因为长度比较长,或者是主要贡献者翻译过的条目多,就可以直接通过吧。这个情况我有投票的已经是第三个了。—cobrachen 2007年10月14日 (日) 13:15 (UTC)
这样的翻译品质可以吗?
[编辑]我都已经在投票的时候举出翻译方面需要校对加强的地方,连aircraft翻译成战斗机都可以放过去,field gun翻译成反坦克炮也无所谓,难道说投票的时候都没有和原文稍微参照一下?既然都已经表明是翻译的,少许没有翻译出来,只要不影响意思,也就还好,可是翻译错了就会影响到品质,那么,优良条目的优良所代表的品质的审查在哪里?条目长度长就够了?为了一个名称上面讨论这么多,怎么最重要的品质反而就这样给他放过去?有潜力的条目校正过后照样是条好汉,过去的冬季战争不就是这样。我记得以前对品质的要求蛮高的,怎么现在好像放松了?-cobrachen 2007年10月15日 (一) 01:13 (UTC)
- 我不敢抱怨,我只希望参加条目审查投票(新条目、优良条目、特色条目等)的朋友至少都能做到从头到尾逐字看过一遍就好了。--百楽兎 2007年10月16日 (二) 03:38 (UTC)
- 我来帮助复查吧....不过反入侵那个,我现在觉得真的有必要把它加进去,不管用什么方式,否则整个条目就文不对题了。--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10月16日 (二) 03:45 (UTC)
- 同意百楽兔的意见, 参与新条目推荐, 优良和特色条目评选的维基人更认真一些, 新条目推荐起码看一下条目的文字, 优良和特色最好能够逐字看一遍, 对于翻译的条目, 还要看一下原文, 看看有没有翻译上的错误. 投支持票容易, 但是选出真正优秀的条目来并不容易--用心阁(对话页) 2007年10月24日 (三) 03:56 (UTC)
外部链接已修改
[编辑]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二战时英国的反入侵战备中的6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 向 http://www.undergroundkent.co.uk/swingate_chain_home_station.htm 中加入存档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61129032733/http://www.undergroundkent.co.uk/swingate_chain_home_station.htm
- 向 http://www.nci-frowardpoint.org.uk/sitehistory.htm 中加入存档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61207203946/http://www.nci-frowardpoint.org.uk/sitehistory.htm
- 向 http://www.southsomersetmuseums.org.uk/heritage/chard-tankditch.htm 中加入存档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61003054835/http://www.southsomersetmuseums.org.uk/heritage/chard-tankditch.htm
- 修正 http://www.btinternet.com/~david.waller/BROmuseum.htm 的格式与用法
- 修正 http://www.btinternet.com/~david.waller/gbradfordintro.htm 的格式与用法
- 修正 http://homepage.mac.com/a.biermann/Sealion/Personal7.html 的格式与用法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报告软件缺陷) 2017年6月8日 (四) 10:29 (UTC)
外部链接已修改
[编辑]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二战时英国的反入侵战备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 向 http://www.bpears.org.uk/Misc/War_NE/w_section_05.html 中加入存档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60806075839/http://www.bpears.org.uk/Misc/War_NE/w_section_05.html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报告软件缺陷) 2017年6月12日 (一) 21:20 (UTC)
外部链接已修改
[编辑]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二战时英国的反入侵战备中的10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 向 http://www.iwmcollections.org.uk/qryPhotoImg.asp 中加入存档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312095946/http://www.iwmcollections.org.uk/qryphotoimg.asp
- 向 http://www.iwmcollections.org.uk/qryPhotoImg.asp 中加入存档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312095946/http://www.iwmcollections.org.uk/qryphotoimg.asp
- 向 http://www.iwmcollections.org.uk/qryPhotoImg.asp 中加入存档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312095946/http://www.iwmcollections.org.uk/qryphotoimg.asp
- 向 http://www.iwmcollections.org.uk/qryPhotoImg.asp 中加入存档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312095946/http://www.iwmcollections.org.uk/qryphotoimg.asp
- 向 http://www.iwmcollections.org.uk/qryPhotoImg.asp 中加入存档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312095946/http://www.iwmcollections.org.uk/qryphotoimg.asp
- 修正 http://www.btinternet.com/~david.waller/BROmuseum.htm 的格式与用法
- 修正 http://www.btinternet.com/~david.waller/gbradfordintro.htm 的格式与用法
- 向 http://www.flin.demon.co.uk/althist/seal1.htm 中加入存档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60901190247/http://www.flin.demon.co.uk/althist/seal1.htm
- 向 http://gateway.alternatehistory.com/essays/Sealion.html 中加入存档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60614123745/http://gateway.alternatehistory.com/essays/Sealion.html
- 向 http://ourworld.compuserve.com/homepages/PaddyGriffith/other.htm 中加入存档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929224146/http://ourworld.compuserve.com/homepages/PaddyGriffith/other.htm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报告软件缺陷) 2017年8月4日 (五) 01:03 (UTC)
外部链接已修改
[编辑]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二战时英国的反入侵战备中的2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 向 http://www.undiscoveredscotland.co.uk/usbiography/biographies/robertwatsonwatt.html 中加入存档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403143500/http://www.undiscoveredscotland.co.uk/usbiography/biographies/robertwatsonwatt.html
- 向 http://www.swanseaheritage.net/article/gat.asp?ARTICLE_ID=1865&PRIMARY_THEME_ID=3 中加入存档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927161433/http://www.swanseaheritage.net/article/gat.asp?ARTICLE_ID=1865&PRIMARY_THEME_ID=3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