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讨论:东南大学/2005年前的讨论存档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没有版权问题!学校领导提供的原始资料,个人整理出来的。


作为一位高等教育研究者,看了一下作为百科全书的wikipedia,部分大学的介绍很有问题。像东南大学江苏大学的介绍问题就很大。首先,东南大学、江苏大学都不是1902年建校的。东南大学创办于1952年,前身是南京工学院,大概是50年代以后南京工学院曾经分出几个院系,2000年又合并了三个学校,演变为现在的东南大学。所以东南大学是1952年建校,当然,南京工学院的前身是南京大学工学院,南京大学是1902年创办的,所以勉强可以所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02年,但是还是不是很严谨。另外,和东南大学一样,江苏大学把吕叔湘、金善宝当作自己的校友,也不够严谨,1952许多大学参加院系掉整,包括南京大学,但是,院系调整前东南大学、江苏大学都还不存在,南京大学历史上也曾经叫过国立东南大学、江苏大学,但是怎们能混淆那个时期的南京大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后创办的今天的东南大学、江苏大学呢?正因为容易让人误解,校园景点介绍“学校内有梅庵、六朝松、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南京大学)建造的体育馆、始建于1909年的健雄院(原口字房、科学馆、江南院)。另外还有南京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校长张乃燕筹款兴建的大礼堂。”修改为“学校内有梅庵、六朝松、建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体育馆、始建于1909年的健雄院(原口字房、科学馆、江南院)。另外还有南京中央大学(南京大学)校长张乃燕筹款兴建的大礼堂,为东南大学(南京工学院)之象征,同时也是原中央大学(原南京大学)之象征。”,这样在百科全书中,如至于让人为混淆南京大学的江苏大学、东南大学时期和现在的江苏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有关院系分离出来诞生的大学,东南大学、江苏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都是水平不错的。东南大学的前身南京工学院和大连工学院、华中工学院、华南工学院还被称为中国的四大工学院,南京工学院位居四大工学院之首。当然,其他大学在院系调整中分离出来的大学,如1952年中山大学院系调整是分离出来的华南工学院、华南农学院、华南师范学院、中山医科大学(已经和中山大学合并),也是比较优秀的。但是,在尊重历史的问题上,广州的华南工学院、华南农学院、华南师范学院明显比江苏的大学做得好。不管怎样,历史要弄清楚,不要歪曲历史。比如江苏大学、东南大学,1952年前都不存在,怎么历任校长还有1952年前的?而且是把南京大学1952年前的校长潘菽、吴有训作为自己的历任校长?就算是把南京大学以前的工学院院长、师范学院院长、农学院院长、农业机械组组长作为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农学院、江苏大学的历任校长,也不严谨,毕竟他们不是校长,而且1952年前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农学院、江苏大学这些学校都不存在。这种难登大雅之堂的错误百出的文章怎么能放在百科全书里?这种明显歪曲事实的内容,怎么能放在堂堂的百科全书里面?


作为百科全书,要反映史实。这是基本的要求。如果把小道消息、错误历史或者编造的事实放在百科全书,还算是百科全书马?岂不误人子弟?

这里先修改东南大学名词,不够严谨的地方,以及其他还有问题的许多名词,包括江苏大学,希望以后进一步修改,以符合事实,以有条件纳入百科全书。

Expertedu 05:17 2004年8月14日 (UTC)

不严谨的地方

对于不严谨的地方暂时修改,请讨论。

院系追溯问题

不严谨的地方,包括校友问题。东南大学、江苏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校都是1952以后成立的大学,但是因为这些学校的前身是南京大学的工学院、农业机械、师范学院等等,所以这些大学也把1952年前的南京大学校友作为自己的校友,而且不分院系。比如,东南大学、江苏大学都把南京大学外文系毕业的吕叔湘、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的吴健雄、南京大学农学院毕业的金善宝作为自己的校友,这明显是不符合逻辑、违背事实的。

但是,如果1952年后建校的东南大学把1952年前南京大学工学院的校友作为、1960年后建校的江苏大学把1952年前南京大学农业机械专业(以及1960年前南京工学院农业机械相关专业校友)、1952年后建校的南京师范大学把1952年前南京大学师范学院的校友作为自己的校友,这是否合适?这在华南工学院对中山大学工学院校友、华南农学院对中山大学农学院校友的追溯上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我认为,不是很严谨。

Expertedu 05:58 2004年8月14日 (UTC)


expertedu:

请不要在缺乏相关知识的情况下贸然粗暴删改条目。

Alexcn 12:53 2004年8月15日 (UTC)


条目修改的问题很大。Expertedu的资料应该是全面的,符合历史的。东南大学的前身是南京工学院,1952年独立建校,怎么说成了1902年?难道百科知识上也可以明目张胆的的篡改历史?当然,南京工学院前身是南京大学工学院,办学历史从1902年南京大学(时名三江师范学堂)的工艺学科追溯问题可能不大,正如南京师范学院从1902年南京大学的教育学科,南京农学院从1902年南京大学的农学科开始计算也未尝不可。可以参考上海财经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类似的院校。上海财经大学前身是国立上海商学院,1932年独立建校,而上海商学院前身是1917年建立的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商科,所以独立校史从1932年计算,而整个校史从1917年计算,所以上海财经大学首任负责人杨杏佛就是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首任商科主任,因此2002年举行70周年独立建校纪念,84周年办学校庆,2007年将举行90周年办学校庆。

恢复 Shizhao 01:05 2004年8月16日 的版本,有些文字稍作修改,另外再加上Alexcn所补充的组织结构内容。

希望以后大家修改的时候,说出修改的根据。


Kimaster 04:24 2004年8月17日 (UTC)

不要把南大的国立东南大学和今天的东南大学鱼目混珠

在历史上,南京大学曾经有过很多名字,1902起,先后有三江师范学堂、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1948年改名为南京大学。大家都知道南大历史上的东南大学、江苏大学,和现存的南大的衍生学校---(1952年南大工学院土木、建筑、电机、机械四系组建的)以工科为主的(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南大农业机械转业组建的)以工科为主的( 江苏工学院)江苏大学完全是两回事情。南高东大时期的南京大学,科学名世,文史哲也很著名,文理为主,工科停办,和以工科为主的现在的东南大学、江苏大学完全是李逵李鬼的关系,两回事情。

所以,可以看看东南大学、江苏大学个别人编造的介绍,“再度更名”可以说最经典的可笑之词之一:

“东南大学于1902年建校以来,几经风雨,几番离合,几度兴衰,从三江、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到20年代的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再到解放后的国立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后又于1 9 8 8年再度更名为东南大学。”

“江苏大学是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1902年建校,从三江、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到20年代的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再到解放后的国立南京大学、江苏工学院,后又于2001年再度更名为江苏大学。”

要知道,在1988年以前,“东南大学”一词都是历史名词,都是用来指南京大学的“国立东南大学”时期的,比如南大1962年60周年校庆时,竺可桢校友的题词中有“东南学府高”,“东南”当然是说南京大学。那时候现存的东南大学(南京工学院)还在举行10周年校庆呢。江苏大学一词同理。


难道篡改的历史可以放在百科全书?

历史演变很清楚,今东南大学前身是南京工学院,1988年改名为东南大学。到2000年合并了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等校即是今东南大学。

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南京地质学校的历史这里就不用提了。这里看一下南京工学院。南京工学院是1952年创建的学校,所以1982年举行盛大的30周年校庆。当然,南京工学院是1952年以南京大学工学院为主体创办的,所以南京工学院的前身即是南京大学工学院。南京大学,即是国立南京大学(国立中央大学), 先后在1959、1950年更名,和北京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曾名国立北京大学(京师大学堂)、国立中山大学、国立武汉大学一样。

东南大学的前身是南京工学院,正式独立建校是1952年(所以1962年举行10周校庆),而南京工学院前身是南京大学工学院,也就是中央大学工学院。为什么这里竟然光天化日之下伪造历史写成“东南大学前身为国立中央大学”?东南大学1952年年建校,怎么写成了“1902年建校”?

难道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是南京大学师范学院,就可以写成“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是南京大学(或者中央大学),1902年建校”?,江苏大学的前身是南京大学的农业机械专业,就可以写成“江苏大学的前身是南京大学(或者中央大学),1902年建校”?中国农业大学的前身是北京大学农学院,就可以写成“中国农业大学的前身是北京大学(或者京师大学堂),1898年建校”,华南理工大学的前身是中山大学工学院,就可以写成“华南理工大学的前身是中山大学,192x年建校”?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撒天下之大谎?这样的东西也能放在百科全书里?

希望在这里看到的是反映真实情况的百科全书,而不是反映伪造历史的百科撒谎书。请各位管理员也注意一下。

Expertedu 02:40 2004年8月18日 (UTC)


另外,强烈赞成Kimaster的观点,希望以后大家修改的时候,说出修改的事实根据。

Expertedu 02:49 2004年8月18日 (UTC)

貌似客观的立场

“篡改”?你没有资格这样说。如果你真如你自己所说研究中国的高等教育,你应该可以看到1952年南京大学于金陵大学院系调整方案这份文件,如果没有,那么你没有发言权。很明显,你是站在南大的立场,而不是中立的立场。这份文件很清楚: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南京农学院、南京师范学院等等都是从原来的南大和金大的院系基础上“建立”。也就是说,现在的南京大学并不是1952年前的南京大学。你在东南大学的条目下每提到“南京高师”、“中央大学”就一定要写上“今南京大学”,这就是真实的历史了?1952年院系调整,留在四牌楼的师生占了原南京大学的多数。同样是新建立的学校,南京工学院追溯前身就是伪造历史。好好反思一下你所持的立场是否公正,是否藏私。wiki要的是NPOV,而不是你单方面自称公正而不顾事实的攻击。

你再一次恶意删改校友名录,你是否逐条查证过?没有。这种BPOV的删改完全不能让人接受。

恢复到以前的版本。


分分合合,改名升级,弄的头脑昏昏沉沉,是不是中国特色?

No, just look at the grand theatre of the fusions, alliance buildings and their breaking ups of the world most biggest companies. --Wing 07:02 2004年8月18日 (UTC)
very good model Expertedu 07:28 2004年8月18日 (UTC)


分清学校:东南大学(南京工学院)创建于1952年的历史

百科全书最基本的原则是要尊重事实。不可能把任何人学校在家里编造的东西放到百科全书上。事实就是实施,客观就是客观,不存在貌似客观问题,如果是貌似客观,那就拿出事实来反驳他。

首先要界定各个大学的历史和性质。今天东南大学的前身是南京工学院,和南京师范学院、南京农学院等等一样,创建于1952年,这个是不是历史事实?这几个学院的前身是南京大学的一个学院或者系,和南京大学是不同的两个院校。就如同中山大学工学院、农学院为基础1952年分出来的华南工学院、华南农学院,和中山大学是不同的两个院校,前者是1952年建立的新学校,而中山大学也就是原国立中山大学、广东大学,是有多年历史的老学校,1952年搬到教会大学岭南大学旧址。同样,北京大学1952年分出的了很多院系,搬到教会大学燕京大学旧址,但北京大学也就是原国立北京大学、京师大学堂,这些不同名称的学校,都是一个学校。而解放后,教会大学都被共产党消灭了。

换句话说,国立南京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和今天的南京大学,国立北京大学、京师大学堂和现在的北京大学,国立中山大学、广东大学和现在的中山大学,都是一个学校,尽管其学科、校址在其多年发展过程中发生了多次变化。

而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南京农学院、华南工学院、华南农学院等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建立的新学校。和老校南大、北大、中山等老校是完全不同的学校,虽然和这些老校的某些院系有渊源关系。既然是不同的学校,难道能像你那样说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南京农学院、南京师范学院的前身是南京大学(中央大学),华南工学院、华南农学院的前身是中山大学,北京农业大学的前身是北京大学? 正如南京化工学院的前身是南京工学院化工系,难道能说南京化工学院和南京工学院是一个学校,南京化工学院的前身是东南大学吗?

难道这些历史事实都可以篡改?你自己在自己家里可以不尊重历史随便怎么编写,但是这里是百科全书,百科全书怎么能放你自己私家篡改的历史呢?百科全书只需要历史事实是和事情的本来面目。

Expertedu 07:28 2004年8月18日 (UTC)


事实在哪里?就在当年调整的文件。 南大、南工、南农、南师都是1952年在老南大、金大院系基础上分拆、重组、建立。(请你查阅文件)1952年建立的南大就是1952年以前的南大么?当然南大可以追溯1952年前的历史,但不是独占历史。 1952年完全是院校资源的重组,1958年的南京化工学院仅仅是微调,没有可比性。

篡改在哪里?贴出原来的版本给你批判:

东南大学肇始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三江师范学堂历经多次更迭,先后为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1950年称南京大学。1952年,南京大学工学院合并金陵大学化工系、电机系建立南京工学院,在南京大学原址办学,后又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等校的有关系、科加入。1958年前后先后分出食品、化工、农机三系,分别建立无锡轻工学院(今江南大学)、南京化工学院(今南京工业大学)、镇江农业机械学院(今江苏大学)。1988年5月,南京工学院更名为东南大学。2000年4月,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南京地质学校并入。


Alexcn 07:47 2004年8月18日 (UTC) 南大、南工、南农、南师等等都是1952年在老南大、金大等效院系基础上分拆、重组、建立的,中山大学、华南工学院、华南农学院不是老中山大学、岭南大等效院系基础上分拆、重组、建立的吗?不管采用怎样的用词,1952年前存在南工(东南大学)、南农、华南工学院吗?南工、南农、南师、华南工学院、华南农学院不都是南大、中山、北大都校等老校参与院系掉整后产生的大学吗?虽然地址、学科甚至校名经过多次掉整,难道老南大、老中山、老北大和今天的南大、中山、北大就不是一个学校了?

东南大学(原南京工学院)是以南京大学工学院为基础组建的工科大学,和华南工学院是以中山大学工学院等为基础组建的工科大学一样,都是解放后建立的学校,以前校庆都是以1952年为建校年份。东南大学(原南京工学院)的前身是南京大学(1950年前校名为国立南京大学,1949年前校名为中央大学)的工学院,而华南工学院是的主要前身是中山大学(1950年前校名为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在1952年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和南京大学等老校在院系调整中,命运基本类似,主要保留了自己的文理学院,而且校址都从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和南京大学地原址分别搬迁到了同城的原教会大学燕京大学、岭南大学、金陵大学旧址,而在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和南京大学的旧址则分别改为xxx?,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今华南理工大学)。换句话说,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等校,虽然历史上曾经经过都次改名、迁址,但还是一个学校,北京大学、国立北京大学、京师大学堂是一个学校,中山大学、国立中山大学、广东大学是一个学校,南京大学、国立南京大学、中央大学是是一个学校、虽然他们的名词、学科结构、地址在漫长的历史都经过多次变迁。

事实上,历史是很清楚的,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今华南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中工学院等等都是1952年创建的大学,而且事实上他们以前举行校庆都是以1952年为建校年份。

学校要分清楚。这些历史都不是古代历史,离现在都很近,所以都很明确,伪造有可能吗?有去伪造历史的必要吗?

Expertedu 08:47 2004年8月18日 (UTC)


请你注意,东南大学追溯历史并不否定与南京大学追溯历史。另外请你逐句批驳原来的版本,看看是否像你所说篡改历史:

东南大学肇始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三江师范学堂历经多次更迭,先后为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1950年称南京大学。1952年,南京大学工学院合并金陵大学化工系、电机系建立南京工学院,在南京大学原址办学,后又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等校的有关系、科加入。1958年前后先后分出食品、化工、农机三系,分别建立无锡轻工学院(今江南大学)、南京化工学院(今南京工业大学)、镇江农业机械学院(今江苏大学)。1988年5月,南京工学院更名为东南大学。2000年4月,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南京地质学校并入。

Alexcn 08:58 2004年8月18日 (UTC)

关于东南大学历史的讨论

我对这篇文章的内容的正确与否无法做任何判断,但目前我们这里爆发了一场编辑战争,也就是说有两位或多位作者就一个问题无法达成协议,因此互相不断地删改对方的编辑。这样的事情发生是可能的,但一般来说我们希望各位作者能够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在讨论页对这个事情进行讨论,而不要在这种情况下直接对文章进行更改和进入战争状态。

假如双方实在无法达成协议的话,一般维基的中立精神要求将两种意见都表达出来。在这篇文章中这可以象这样:关于东南大学的起源有不同的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另一种观点认为……。这是一种在维基文章中,尤其在有争议的文章中很常见的一种做法。请大家注意。

有人说,这样做不是把错误的意见也写在维基中了吗?是的,这是可能的,维基的文章中可能会有相互矛盾的内容,但是维基在有争议的情况下不是,也不能成为判断某种说法对或不对的机构。它只能记录下来,有这样两种说法。

请大家在此再次阅读以下Wikipedia:中性的观点。谢谢。--Wing 14:54 2004年8月18日 (UTC)

    • 如果不能逐句确切指出现在版本何处“篡改历史”,就以现在版本为基础修改。停止毫无意义的反复编辑和恶劣的攻击行为。--Alexcn 10:15 2004年8月19日 (UTC)



东南(南工)创建于1902年错误,创建时间为1952年。创建于1952年,为什么要篡改为近代南京大学的建校年份1902?如果你说东南大学(南京工学院)、江苏大学(江苏工学院)、南京师范学院、南京农学院等等可以追溯到中华民国时代以及以前南京大学(含中央大学等时期)的有关院系,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可以追溯到中华民国时代以及以前北京大学(含京师大学堂等时期)的有关院系,华南工学院、华南农学院可以追溯到中华民国时代中山大学(含广东大学等时期)的有关院系,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华民国时代以及以前的有关大学,多少可以理解。但是你说东南大学(南京工学院)、江苏大学(江苏工学院)、南京师范学院、南京农学院、华中工学院、华南工学院、中国政法大学等等大陆中华民国时代都不存在的大学建校已经100周年了,岂不可笑?同样,南大衍生院校的历任校长,把南大校长列上去显然也违背事实,这个目前在江苏大学版还存在这个问题。至于上海财经大学把南高东大时期南京大学校长郭秉文列为历任校长,是因为南高商科1921年迁到上海成为东大附设上海商科大学,郭秉文曾兼任校长。不论是任何人,尊重事实应该是基本的准则,而不应该伪造历史事实,刻意歪曲事实,教育界为人师表,更应该如此。所有东南大学(南京工学院)、江苏大学(江苏工学院)、南京师范学院、南京农学院所声称的建校于1902年的内容,以及企图与历史上的各个时期南京大学混淆的内容,都作修正,比如东南大学企图混淆南大的国立东南大学(1921-1927,1921-1923年与南京高师并存),南京师范大学企图混淆南大的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4-1923),镇江江苏大学企图混淆南大的南京江苏大学(1927)。本来都是南京大学各个院系分出建立的学校,本来存在好的亲密的亲缘关系,但是如果要人为歪曲事实,既不把亲密变成敌意?希望大家尊重事实。

另外,南大工学院校友列为南工东南校友仍有争议,南大师范学院的校友作为南京师范大学的校友,南大化工系的校友作为南京工业大学的校友,(那些后来在南大衍生院校工作或者被南大衍生学校授予名誉教授等的南大校友除外),存在争议,暂保留,供讨论。

这些高校的关系很明确,简单了解一下就知道这些高校的关系。东南大学(原南京工学院)、华南工学院(今华南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1952年院系调整后建立的大学作为独立的法人是从1952年开始的。换句话说,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等校1952年前发生的事情,和这些1952年后建立的学校没有任何权利义务的关系。


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校院系调整,分出很多院系,组建了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今华南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农业大学等校,但是学校院系调整后后新南京大学、新北京大学、新中山大学和原来的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还是一个学校。没有谁听说过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以1952年为建校年份举行校庆的吧?校名、校址、学科结构的变迁,很多大学都存在,而且每个大学每天都在发生变化,但是学校的法人主体不会因为这些因素变化,还是同一个学校,同一个法人主体。学科变化来说,一个大学今天增设了计算机系、商学院、法学院,难道增设了这些院系的新大学就不是原来的那个大学了吗?法人主体是不会随着这些次要的因素而变化的。1952年院系调整,南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等老校,虽然分出去很多院系,又调进来很多院系,但是法人主体还是同一个。

另一方面,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今华南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校都是1952年创建的大学,建校年份是1952年,所以当初也都以1952年作为校庆(虽然现在有的学校做了修改),这些大学作为独立的法人都是1952年开始的。


Expertedu 05:36 2004年8月20日 (UTC)


清楚说明历史,不要引起鱼目混珠

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学院)、东南大学(南京工学院)、江苏大学(江苏工学院)等等南京大学直接或间接的的衍生院校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三江师范学堂时期南京大学的有关学科,是追溯到另外一所大学(即今南京大学),这里要不要含混为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学院)、东南大学(南京工学院)、江苏大学(江苏工学院)等等就是三江师范学堂(南京大学),要说明清楚。就像中国政法大学可以追溯到京师大学堂时期北京大学的有关学科一样,是追溯到另外一所大学(即今北京大学),而不要混淆中国政法大学就是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百科全书要严肃严谨。

关于建筑群,实际上,在南京大学的历史上,尤其在中华民国时期,不仅是国立中央大学时期,南京高师、国力东南大学时期同样有卓越的发展和声望,而南高东大时期的南京大学并不逊于中央大学时期的南京大学。无论是在南京的四牌楼,重庆的沙坪坝,成都的华西坝,直至今天的鼓楼浦口,都留有南京大学各个时期的建筑群或遗址,而四牌楼的南京大学旧址建筑群,很多是在南高东大时期建造的,况且南高东大时期的历史地位可与中大时期并驾齐驱,所以单说原中央大学时期南京大学的建筑群是不合适的,南高东大在南京大学的历史上同样不可破灭,而终极的名称,为南京大学,故作为现东南大学(南京工学院)的校园的南京大学旧址,单说南大的中央大学时期是不合适的。特别是1952年创建的工科大学东南大学(南工)在名称上容易混淆文理平衡的国立东南大学(今南大),就像镇江江苏大学容易南京江苏大学一样,所以,特别应该注明是今南京大学的旧址建筑群。比如说南京大学的旧体育馆,不仅是中大时期的,南高东大时期的南京大学体育系一直在这里,直到1952年南京大学体育系移出。同样,在说北京大学的红楼时,不是要说原来的京师大学堂,以及曾经短时间并入的北平大学,而是要说北京大学旧址;说中山大学在华南理工大学校园的旧址时,不是要说原广东大学、广州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中山大学的旧址,而是要说现中山大学的旧址,以相对于1952年后现中山大学的新址。在1952年前,四牌楼大礼堂是南京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1952年后,南京大学的标志性建筑改为金陵园北大楼和大礼堂等,所以,在提及历史时,四牌楼大礼堂应称为南京大学(中央大学)旧大礼堂,原南京大学(中央大学)大礼堂或者南京大学原大礼堂,以区别于现南京大学(中央大学)大礼堂;同样,中央大学时期南京大学在重庆的大礼堂也是类似称呼.同样,1952年前,红楼是北京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1952年后,北京大学的标志性建筑改为燕京园的高塔,原北京大学的校园建筑群应称为原北京大学建筑群,或者北京大学旧址建筑群。至于南京大学旧大礼堂后来成为1952年创办的东南大学(南京工学院)的大礼堂,是东南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和是南京大学(中央大学时期和1949年后数年南京大学时期)的原标志性建筑完全是两回事情,应作特别注明,是前后两个不同学校的标志性建筑。旧址建筑一样,南京大学旧体育馆是南高东大中大南大个时期的体育馆,如果1952年南京大学搬走以后也成为其他新的学校的体育馆,比如南工东南的体育馆,也是前后不同的两个学校的体育馆,也须明确说明。


另外,关于校友的问题,即使东南大学(南京工学院)追溯其前身南大工学院的校友,也应该是机械、电机、土木、建筑等系,而南大工学院的航空、水利等系和东南大学(南京工学院)没有任何关系。东南大学(南京工学院)是否完全继承了南大的工学院,还请讨论。

至于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南京地质学校和东南大学合并办学的说法,原来是这样的:“2000年4月,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东南大学合并,南京地质学校并入,仍名“东南大学”。”现改为“2000年4月,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南京地质学校并入 ”。这个是原东南大学、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南京地质学校四个学校的事情,你们自己可以在不违背历史事实的情况下作出你们自己的说法。事实上,现东南大学的确是以原东南大学(1960年后南京工学院)为主体的。


Expertedu 01:44 2004年8月31日 (UTC)

中国高校校史确定的原则与标准

中国高校校史确定的原则与标准(第八届全国高校校史研讨会大会主题报告) (初稿) 刘海峰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校庆是纪念学校建立的庆祝活动,校史是对一所学校发展轨迹的真实记录。近年来,高等学校校庆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由于校史漫长往往与一所大学的办学传统和办学水平密切相关,百年或大几十年校庆隆重盛大,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学校传统教育和优良校风教育,也有利于增强校友对母校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有利于吸引更多的社会捐助,因此各高校多希望本校历史越悠久越好,希望校史能够尽量上延。同时,也出现个别高等学校互相攀比校庆年份,不尊重历史,牵强追溯校史,随意更改校庆年份的不良现象。   现在,每年都有许多大学举办隆重的校庆,而且还不时有百年校庆,不少高校已将校史上延到清朝末年的高等学校。有些高校经过自行组织的校史论证,申请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将校史上延,而有的高校则只向本校一些教师略作咨询便自作主张确定校史上延,突然将校庆年份拉长了许多,在教育界和社会上被人们议论纷纷,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因为中国高等学校校史追溯和校庆年份的核定问题相当复杂,以往又没有统一的标准,于是一些高校便自行其是,牵强附会找些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学校作为前身学校。即使上报给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也没有可操作的标准来衡量和核实其校庆年份的可靠性。目前中国已进入一个百年校庆高潮期,为了改变校史追溯中的随意性,使校史的上延和确定有一定的规范和依据,亟需制定高等学校校庆年份核定原则与标准。

一、问题的复杂性   制定校史确定的标准有如道路交通必须制定交通规则,否则会造成混乱。自1993年个别大学牵强附会将校史往前延伸举行百年校庆之后,如何科学地确定校史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界的一个问题。为此,笔者曾撰写了《中国高等学校的校史追溯问题》一文,对校史追溯中应考虑的因素作了初步的探讨。1996年原国家教委办公厅还曾发出征求意见稿。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举行百年校庆。现在已经出现个别高等学校刚合并组建1年,因为合并前某一院校在1952院系调整中曾有一小部分是从一老牌大学中调整而来,就将校史拉长到100年,并于2002年举办百年校庆。但是在1902年成立的前身学校当时根本就还没开办此一专业。有的论者已谈到一个例子,江南大学是2001年由无锡轻工业学院等3所学校合并而成的新学校,却要和南京大学等8所江苏高校联合举行百年校庆,因为这9所学校均把自己的历史追溯到1902年张之洞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但无锡轻工业学院建于1958年,是以当时南京工学院的食品工业系为基础建立的,而南京工学院的食品工业系又是在院系调整时由南京大学、江南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校的有关系科组成的。如果因为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有一小部分是从南京大学的食品工业系分过来的,新组建1年的江南大学的校史就可以追溯到100年前的三江师范学堂的话,那么其他刚组建的高等学校也可以纷纷举办百年或几十年校庆,中国的高等学校历史将变得全无章法。教育部办公厅还因此下发了《关于校史和校庆问题的通知》。确实,就像道路交通需要规则一样,中国的高等学校校史追溯也需明确一定的标准。   确定中国高等学校校史的原则与标准,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困难的问题。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中国近现代高等学校聚散离合特别频繁,存亡继绝变化多端,因此有的高校的校史追溯非常复杂。世界上著名大学都出版有详实的校史,有的还是多卷本的大部头的校史。但西方发达国家强调大学自治,大学独立性较强,受社会、政治等影响较小,大学较少关、停、并、转的情况,因此虽然十分重视校史的编写,但很少不易确定校史的问题,也鲜有校史追溯引发的最早大学之争的论著出现。   像中国高等学校这样一再进行令人眼花缭乱的聚散离合和频繁改名,在世界高等教育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中国高校的校史追溯问题有其特殊性。要确定高等学校校史原则与标准,国外大学校史追溯的做法可供参考,不过主要还是根据中国的高等学校发展史实和现实中国国情来做出判断。这既是一个现实问题,也是一个学术问题,它牵涉到一些高等学校变迁的具体史实,也涉及高等教育史研究中的理论问题,例如:   (1)两所高校之间应有成建置的人员转移才算有继承性,但人员转移要到多大比例才真正算其前身学校?   (2)校庆年份是否应以举办高等教育层次之后才能统计?若如此,一些已经将非高等教育层次的前身学校年份累积起来作为校庆年份的高校怎么办?   (3)现在已有个别高校将前身书院创办时间作为校庆始年,其他高校是否也可以将肯定具有连续性的前身书院创办时间作为校庆始年?应如何看待书院的高等教育性质?   (4)有的大学已将前身教会大学办学时间累计起来,举办过120余周年的校庆,是否可以承认教会大学的办学历史?   (5)办学中断后的接续问题,新时期高校合并又出现了新的校史确定问题,到底应以几所合并院校中的哪一所高校创办时间为校史初年?是以名称最大的还是以办学年代最久的?等等,本文将理清此类不易判断的问题。   目前,中国多数高等学校已出版了各自的校史,也有不少谈自己学校的校史的文章,但站在全国的角度对校史进行理论研究的成果并不多。   受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委托,由我负责于2001年10月承接了“高等学校校史确定的原则与标准研究”的课题研究任务,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已初步完成了课题。在此将研究报告的部分内容提出,以供大家讨论。

二、确定中国校史的原则   高等教育与高等学校是两个相关而又不同的概念,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高等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教育活动,高等学校是进行高等教育的具体机构。某一城市的高等教育史可以包含许多高等学校的历史,较为宏观;某一大学的发展演变历程可能成为某一城市或高等教育发展史的缩影。一个省市一个地方高等教育史中断后可以恢复和接上,我们可以说该省或该地的高等教育有一百年。但高等学校作为一个机构,就像一个活生生的有机体,或者一个家庭,其生存和发展脉络是容不得混乱的。前一个学校与另一个学校间若没有明显的继承关系,就不能将前一学校视为前身学校。具体而言,高等学校校史的确定,关键是看其校史是否真正具有连续性。而要考察某所学校与其前身学校是否有连续性、校庆年份是否能够确立,则需考察人员转移、办学层次、办学思想、学校性质等多方面的问题。   校史可以追溯最早的源头,不论最初是否高等学校,但既然是举办高等学校校庆,则应有标志性年代,通常应从举办高等教育时算起。经过研究和多方面征求意见,现提出如下确定高等学校校史的原则:   1.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对高等学校校史既不能缩小,也不能夸大。1976年以前,为了和“封资修”划清界限,一些高等学校曾经出现人为割断历史,不提建国前校史的情况。现在则出现不少高校人为夸大历史,拉长校庆年份情况,甚至出现个别高校生拉硬扯某所高等学校作为前身学校的情况。两者都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1990年以后,特别是在当前,主要是要防止夸大校史的倾向。   2.坚持标准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统一。在调查和征求意见时,许多人都反映标准不宜定得过严。因此,标准的制定不要限制过死。应考虑有利于高等学校声誉的提高,有利于吸引生源,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凝聚力。校史追溯要考虑连续性,但更重要的是考虑继承性。例如在抗战和文革期间不少高校曾有过中断,但后来重新复校,只要复办时明确是继承原高等学校且在人员等方面具有继承性,就应认可其最初的建校时间。又如有的学校在举办高等教育层次一段时间之后,中间又降格为中等教育层次,后来再重新复办高等教育。如1958年前后上马的不少专科学校,在1961年后又改回中等教育层次,到文革后再复办专科,现今许多师专或师院就属这种情况。似此情况便可以将校史追溯到1958年,而且这类高等学校目前也都是以1958年作为校庆始年的。   3.强调整体继承性原则。追溯校史应综合考虑学校整体的继承关系,而非个别因素的继承关系,不能只依据学校与其认定的前身学校个别科系的继承关系。在1953年前后院系调整时,有不少新建专业院校是由多所大学调整出的相同系科组合而成的,一般来说应以新组建的时间为建校时间。但若原高等学校的系科和人员成为分立或派生出的高等学校的主体,即达到新设高校师生一半以上,也就是占新建高校人员的多数的,应该可以追溯原高等学校的建校时间。   4.考察关键因素原则。在追溯高等学校校史的各因素中,主要考虑学校的核心因素,而非学校的次要因素。教师、学生和培养目标(包括学校性质和办学层次)是学校的核心因素,校址、校舍、校名等则是学校的次要因素。因此,判断两校是否有继承关系,严格意义上应综合考虑教师、学生、学校性质和办学层次四因素的承接关系,当然该学校主观上是否认为与早先学校具有继承性,也是一个因素。至于校址、校舍因素在校史追溯中只是参考因素,因为在同一校址办学的两所学校未必有继承关系,这好比张家在一座房子中住了10年后搬出,李家接着住进来,两家并无任何血缘关系,李家不会也不应认张家为其正宗。另外,在中国高等学校发展史上,先后出现同样校名,但不是同一所学校的情况相当多,因而校名也不是判断两校继承性的重要依据。同样,高等学校初建时的规模大小也是可以忽略的问题,国外一些大学最初举办时只有几名教师,但也不影响其校史追溯。   5.留有余地。对一些争论很大的学术问题,目前还无法下定论,因此暂时不做结论,留待以后解决。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术研究的深入,人们的思想认识更为深刻明晰时,再作处理。例如对高层次书院的定性问题,一些规模大的著名书院是古代高等学府,或者说是古代东方型的高等学校。既然西方许著名大学都连续计算中世纪大学的校史,如果某一中国高等学校确实是从原有大书院改制而来,为什么不能连续计算校史?这方面也存在一个破除欧洲中心论的问题。但现在就承认某一高等学校的前身书院历史,出现举办数百年甚至上千校庆的中国高等学校,一般中国人可能还很难接受。因此,此方面的标准不宜定死,有的可作个案处理。   20世纪是中华文化跌宕起伏的世纪,国人对中华文化经历了一系列疑惑、否定、迷茫和反思的过程。20世纪又是西方文化大行其道的世纪,中国从19世纪末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变为实际上的西体中用。在强势的西方文化面前,许多人丧失了民族自信心,对西方文化俯首称臣,唯西方马首是瞻。例如,对儒学、书院和科举,都曾经历过全盘否定的时期。由于清末高等教育经过脱胎换骨的转型,从典型的东方太学、书院改换为西式大学,今天人们计算一所高等学校的校史,通常只从学习西学之后算起。对古代东方型的高等教育形式,基本上采取割断历史的态度。这就难免出现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只有二百多年建国历史的美国,却有三百多年校龄的大学,而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大学的历史却仅有百年。这是否完全符合历史实际?规模大的书院是古代高等学府,或者说是古代东方型的高等学校。既然西方许多著名大学都连续计算中世纪大学的校史,而这些学校当时也不过是以神学及人文学科为主,与中国古代的太(大)学及大书院所学内容没有质的区别。如果某一中国高等学校确实是从原有大书院改制而来,为什么不能连续计算校史?这方面也存在一个破除欧洲中心论的问题。但现在就承认某一高等学校的前身书院历史,出现举办数百年甚至上千校庆的中国高等学校,一般人可能还很难以接受。只有在中华文明在世界上重放异彩之时,人们才会不再受欧洲中心论的羁绊,真正看重自身的教育传统和大学历史。

三、追溯高校校史起源的标准   制定追溯高校校史起源的标准是一个相当困难的问题,为了便于讨论,现提出以下几条,以供参考。   (一)高等学校校史的确定,应以政府正式批准创办的时间为建校起始时间。如最初为私立高等学校,后来才获准正式立案,则以实际开始招生时间为校史起始时间。   (二)高等学校由于战争、动乱或其他不可抗拒的原因停办,其后重新恢复办学招生的,可以延续其原建校时间。复办高校是指复办时即明确继承前身高校,以恢复前身高校为宗旨的高校。   (三)高等学校出现调整分立,凡属原高等学校的院、系等单位从高等学校中分离出去,单独成立或与其他高等学校的院、系等单位组建新的高等学校,而原高等学校继续存在的,由原高等学校继续延续其建校时间,派生出的高等学校以分立后正式成立的时间为建校时间。高等学校发生分立,原高等学校已被裁撤,其分立后新设立的高等学校都应以分立后正式成立的时间为建校时间。但若原高等学校的系科和人员成为分立或派生出的高等学校的主体,即达到新设高校师生一半以上的,可以追溯原高等学校的建校时间。   (四)高等学校出现调整合并,凡属以某一高等学校为主兼并其他高等学校的,该高校可延续为主合并的高等学校的原建校时间;凡属由两所以上高等学校在平等的条件下合并,成立新的高等学校的,则由该高校自行协商决定,以合并前其中一校的建校时间或以被批准合并的时间为其建校时间。   (五)由中等学校升格成立的高等学校,以其被批准变更的时间为其建校时间。但在20世纪80年代(1989年)以前已举办过校庆且当时已从前身中等学校算起的,可以承认其累积的校庆年份。如最初为高等学校,中间因故降格为中等学校,然后再复办高等学校,其校庆年份可从建校时连续计算。   (六)追溯清朝末年的教育机构或古代书院为前身的高等学校,需特别报请教育部组织专门的校史论证。   凡确定校史、进行校史论证,需提供相关的历史档案、文件或可信的记载。


参考文献:

1. 刘海峰:《中国高等学校的校史追溯问题》,《教育研究》1994年第5期。 2. 喻本伐:《中国近代大“第一”之争剖辨》,《教育研究与实验》1995年第4期。 3. 席龙飞:《“武汉是中国现代高教最早发祥地”质疑》,《交通高教研究》1994年第4期。 4. 凌安谷:《高校设置、停办、变更中的法律问题刍议——兼议编写校史沿革时的相应规则和审批认可问题》,《西北教育管理研究》1994年第4期。 5. 潘懋元、刘海峰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高等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1993年。 6. 季啸风主编:《中国高等学校变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 7. “世界著名学府丛书”,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1995年。 8. 刘海峰:《岳麓之会感怀》,《国际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第3期。 9. 李均:《对校史追溯问题的再探讨》,《教育评论》2002年第2期。 10. 国家教委办公厅:《关于征求〈关于规范高等学校建校时间的意见〉讨论稿的函》,教厅秘1997年第81号文件。 11.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校史和校庆问题的通知》,教发厅[2002]6号。 12. 肖玮萍:《中国近现代高等学校变迁的特点及启示研究》,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

外部链接

http://dangan.hnu.net.cn/zt/xsh8/lwZTBG.htm

Alexcn 03:49 2004年8月31日 (UTC)


关于老牌大学中调整而来的学校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举行百年校庆。现在已经出现个别高等学校刚合并组建1年,因为合并前某一院校在1952院系调整中曾有一小部分是从一老牌大学中调整而来,就将校史拉长到100年,并于2002年举办百年校庆。”

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工学院)、江苏大学(江苏工学院)、河海大学等等南京大学的衍生院校的一大部分都是老牌大学南京大学的有关院系直接或者间接分离出来的,前身为南京大学的有关院系,所以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南京大学的有关系科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就学校本身来说,是1952年及其以后建校,这是毫无疑问的。想当初八十年代的时候,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举行校庆时都要客套的感谢南京大学,感谢南京大学师范学院、工学院、农学院等相关院系的师生校友对于其在1952年创校的主体性贡献。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重庆大学松林坡以及柏溪华西坝等地,都是南京大学的旧址,南京气象学院主体是南大的气象学系,南京化工学院主体是以前南大的化工系,南京师范学院主体是南大的师范学院,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主体是南大的工学院部分系科,都和南京大学存在联系,这些也都说明南京化工学院、南京气象学院、南京师范学院、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是解放后以老牌的南京大学有关院系为基础创立的学校。所以,七八十年代考进东南大学(南京工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工学院)等校的韦钰等一大批人,都知道自己的母校是解放后创立的,建校年份是1952年,所以也举行二三十年代校庆,而母体学校则是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老牌大学。这些事实如此的清楚,还有提及的必要吗?


Expertedu 15:04 2004年8月31日 (UTC)

说句中立的公道话,对于容易引起争议以及推翻历史的话题,最好不要放在这里。比如本条目中的校内景点,不是在描述一个风景区或者动物园,景点没有太大意义,而且说的是南京大学/中央大学的历史建筑,位置却在东南大学,容易引起混淆争议。建议删除南京大学/中央大学旧址建筑群的介绍,华南理工大学也没有关于中山大学旧址建筑群的介绍。最为一个大学的条目,主要是要把一所大学的一些主要的信息和核心的东西说清楚就可以了。

218.81.88.98 15:55 2004年8月31日 (UTC)

请Experedu注意自己的言行

原中央大学建筑群

老南京大学(中央大学)建筑群

  1. 这是民国建筑的专用名词,“南京大学”是民国时期的?类似的还有“原金陵大学建筑群”,按你的说法要改成“南京大学(现址)建筑群”?
  2. 大礼堂等系列建筑在中央大学时期完成建造或进行重要扩建。
民国建筑是南京大学的民国建筑。民国时期南京大学旧址许多建筑,包括科学馆、图书馆、体育馆,都是南大在南高东大时期建造的,另外一部分则是中大时期的南京大学建造的,但说是中央大学时期南京大学建筑群当然不够全面。当然,南大所用过的其他校名,中央大学最近,所以日常中会说中央大学建筑群,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必须要明确是整个南京大学的民国建筑群,包括南高东大时期。单说南京大学民国建筑,容易引起误解,因为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民国时期南京大学建造的建筑,也就是南高东大中大个时期南京大学在四牌楼、沙坪坝、华西坝等地建造的建筑(特别是四牌楼),也就是南高东大中央大学时期建筑、南京大学旧址民国建筑群,一个是南京大学搬到新址以后现在的校园建筑,也就是原金陵大学建筑、南京大学现址民国建筑群。就像单说北京大学民国建筑一样,也包括红楼一带的北京大学旧址民国建筑群和北京大学现址(原燕京大学)民国建筑群。由于南京大学四牌楼旧址民国建筑群已经归另外一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建立的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工学院)使用,所以再说到东南大学-南京工学院校园的民国建筑时,自然应该说明是南京大学旧址建筑;正如说道华南理工大学-换那工学院校园的民国建筑时,自然应该说明是中山大学旧址建筑。Expertedu


东南大学追溯历史

你曾自称研究高等教育,第八届全国高校校史研讨会大会主题报告《中国高校校史确定的原则与标准》是高教界重要的学术成果,值得你仔细研究。

但若原高等学校的系科和人员成为分立或派生出的高等学校的主体,即达到新设高校师生一半以上,也就是占新建高校人员的多数的,应该可以追溯原高等学校的建校时间。

达到新设高校师生一半以上,可以追溯,追溯的是原原高等学校的有关系科,而不是整个学校,办学历史能否追溯还是一个问题。比如东南大学(南京工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大学(江苏工学院)、南京气象学院等一半以上的师生分别来自南京大学的工学院、农机专业、气象学系等,只能最追溯到这些相关院系,而不是整个南京大学,正如上海财经大学追溯到南大在南京高师时期的商科一样,而不是整个南京高师一样。如果追溯整个母体学校,说东南大学(南京工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大学(江苏工学院)、南京气象学院、上海财经大学等等这些南京大学的衍生院校是1902年建校,北京师范大学是1898年建校,岂不荒唐?你有这个意愿,但违背历史就荒唐了,你有这个意愿,侵犯了别人的利益就侵权了。至于办学历史的问题,还是值得讨论的,比如江苏大学(江苏工学院)等,1902年南大在三江师范学堂时并没有农业机械专业,办学历史也说成母体学校南京大学(实际上应该是爷爷辈了)的1902年,具有百年办学历史,是否合适,还值得讨论Expertedu 04:43 2004年9月3日 (UTC)


但若原高等学校的系科和人员成为分立或派生出的高等学校的主体,即达到新设高校师生一半以上,也就是占新建高校人员的多数的,应该可以追溯原高等学校的建校时间



南京工学院和新南大是老南大(中大)派生出的两所主要学校。工学院不仅仅是南工的主体,在老南大也占很大比重。由于工学院的规模很大,调整中只能留在原址。文理学院迁往金大原址。工学院继承校址,文理学院继承校名,还是很公平的。这两所学校——新南大、南工,完全可以追溯原母体学校的历史和建校时间(南高师——东南——中大——老南大)。

东南大学(南工)、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等等学校在1952年前都不存在,是老牌的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分离出来的新学校,1952年前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和这些新学校没有任何关系。Expertedu 04:43 2004年9月3日 (UTC)

我们应该为WP贡献什么

看了一下“你的贡献”,都是纠缠于所谓“南大继承中大的历史”,你来wp的动机是否妥当?举个例子,你对纯粹学术的名词“原中央大学建筑群”一定要加上“南大烙印”,这种行为很明显的反映出你来wiki的目的和你对wiki的态度,我认为这是不正确的。wiki需要大家贡献自己的知识,而不是一个争夺“话语霸权”的地方。请你就此重新理解wiki的精神,谢谢。


六朝松和大礼堂等是东南大学的标志,是东南大学的“文脉”,当然应该介绍。至于引起的争议,可能也就在于“原中央大学”这几个字上,但实际上这是一个民国建筑史中的中性概念。 --Alexcn 16:02 2004年8月31日 (UTC)

:不存在南大继承中大的问题,南京大学和中央大学本来就是一个学校。难道院系调整了,北京大学和国立北京大学就变成了两个学校,不是一个学校?文脉能通过建筑来传递吗?也太幼稚了。老南大四牌楼校园如果是被一所幼儿园使用,难道这个幼儿园也有了南大的文脉?在日本侵华时期,老南大搬到重庆,六朝松和大礼堂曾经是归日本陆军医院,难道日本陆军医学院也有了南大的文脉?难道重庆大学占有了中央大学时期老南大沙坪坝大礼堂,重庆大学也有了南大的文脉?滑天下之大稽

Expertedu 01:35 2004年9月2日 (UTC)


不要看一个人说什么话题,而要看他说得是否正确。我十分赞同expertedu并佩服他的知识。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等学校的确是南京大学分出来成立的大学,1952年前南京大学以及与之类似的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已经存在了几十年,而东南大学(即南京工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即南京师范学院)等等学校还不存在,这个毋庸置疑。根据我的了解,江苏的一些大学不够客观,对学校的介绍十分片面,比如东南大学只介绍是南京大学的工学院,江南大学只介绍是南京大学的食品工程专业。而在广州,华南理工大学虽然在原中山大学旧址创办,但是也不仅仅说自身是中山大学的工学院为主体创办的,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工学院部分)也不只是说自己是武汉大学的的工学院为主体创办的,会提到所以有贡献的主要老大学,这是客观的态度。建议江苏的大学也应该是明确事实一点,不要含糊,比如何时建校,源头来源之类的,客观叙述。 Coo 16:31 2004年8月31日 (UTC)


态度很重要。即使基于事实,不正确的态度也只能得到不正确的结论。
  1. 没有人否认“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等学校的确是南京大学分出来成立的大学”。
  2. “东南大学只介绍是南京大学的工学院”——相信你没有仔细看完原来的介绍:1952年,南京大学工学院合并金陵大学化工系、电机系建立南京工学院,在南京大学原址办学,后又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等校的有关系、科加入。
  3. 建议看看讨论页前面的Talk:东南大学#中国高校校史确定的原则与标准,那是全国高校校史研讨会大会主题报告,相信对校史问题有比价公正和权威的论述。
  4. 另外,南京工学院是1952年调整中由工学院直接建立,这个和江苏大学的问题是不同的。
  5. 暂时不再恢复原版,请心平气和尊重事实的进行讨论。

--Alexcn 16:41 2004年8月31日 (UTC)

  1. 从学校的角度,现东南大学主体是南京大学工学院(南大工学院的大概一半左右,包括南大的土木、建筑、机械、电机,而南大的水利、航空、化工等等不在东南大学),问题不大,南大历史上是以文理为基石的,南高东大时期南京大学就以科学与人文并重著称,工学院是在1927年以后南大的中央大学时期发展起来的,而且工学院发展很快,有点像共和国以后,南大的商学院、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和工科是在1978年以后发展起来的,而且发展很快,但这些都不影响百年来科学和人文作为南京大学基石的特性。虽然南大的师范学院、工学院也相当有规模,但是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继承南大工学院、师范学院的纯度远低于其他一些学校(即使不考虑最近几年的这些学校合并),如南京气象学院,基本上就是原南京大学气象系。说他们的主体是南大的相关院系应该没有问题,但是,要明确的是,南京气象学院、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等都是共和国时期才诞生的大学,因为和南大的亲缘关系,这些学校可以追溯到三江两江南高东大中大南大各时期老南大的气象、工学、教育等相关学科。
  2. 关于一些历史介绍,目前的东南大学、江苏大学等校,往往利用南大历史上用过的名字鱼目混珠,所以要特别注明南大的国立东南大学、江苏大学和共和国时期创办的的现在的工科大学东南、江苏大学是不同的两个学校。在介绍三江两江和南高东大中大南大各时期老南京大学的旧址建筑时,说明老南大建筑群是完全必要的。另外,老南大旧址及其建筑(包括四牌楼以及松林坡等地)的简要介绍,建议加入南京大学的条目之中,正如老北大红楼旧址建筑的简要介绍应该加入北京大学的条目之中,老中山在华南理工大学的旧址建筑的介绍应该加入中山大学的简要条目之中一样。

Expertedu 01:10 2004年9月1日 (UTC)

在现在的学校范围内没有的东西根本不需要加入--百无一用是书生 (Talk) 02:36 2004年9月1日 (UTC)

我同意旧址的详细介绍在百科全书的条目中冗长多余,而且没有太大意义,不过,简要说明在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的条目提及也可以。

Expertedu 06:16 2004年9月1日 (UTC)



溢美

现在整篇文章的风格太多赞美和歌颂了,这样不太像百科全书吧?我们应该站在第三者的立场来叙述,请大家再好好看看wikipedia:中性的观点,我觉得BNOPV--百无一用是书生 (Talk) 08:07 2004年9月2日 (UTC)

去掉了诸如“遒劲洒脱”之类的修饰语,如何?--Alexcn 10:02 2004年9月2日 (UTC)

规范一下讨论格式

  1. 请将新发表的文字放在讨论页最下方(简短的回复简单问题除外)
  2. 需要引用前面的发言,请拷贝、引用,标上引用标记和原作者,请不要在原文下方直接发表。
  3. 请不要删改已经存在的发言和标题。

--Alexcn 15:24 2004年9月2日 (UTC)

请Alexcn不要删除已有内容

OK,按照这些规则规范一讨论格式没问题。关于标题,曾经将请Experedu注意自己的言行改为请以尊重事实的态度注意自己的言行既然不能修改,。另外,这里也以请Alexcn不要删除已有内容为标题。因老南京大学包括南高东大中央大学各个时期,原中央大学建筑即是老南京大学建筑群,鉴于此不能修改标题的规则,在原中央大学建筑群目录夏添加下属目录老南京大学(中央大学)建筑群,一对刻意回避南京大学的内容作不正以正视听。


刚才Alexcn把一些重要内容删除,这是极其有问题的,包括关于所谓地址文脉的答复:不存在南大继承中大的问题,南京大学和中央大学本来就是一个学校。难道院系调整了,北京大学和国立北京大学就变成了两个学校,不是一个学校?文脉能通过建筑来传递吗?也太幼稚了。老南大四牌楼校园如果是被一所幼儿园使用,难道这个幼儿园也有了南大的文脉?在日本侵华时期,老南大搬到重庆,六朝松和大礼堂曾经是归日本陆军医院,难道日本陆军医学院也有了南大的文脉?难道重庆大学占有了中央大学时期老南大沙坪坝大礼堂,重庆大学也有了南大的文脉?滑天下之大稽 东南大学(南工)、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等等学校在1952年前都不存在,是老牌的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分离出来的新学校,1952年前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和这些新学校没有任何关系,以及关于南工(东南大学)和南气(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来自南大的纯度等的讨论。

此外,本讨论内容太多,而且很多是反复重复多余,建议下面整理出一些主要问题,一个一个讨论清楚。这里把本条之前的内容移动到下面,以讨论实质性的主要问题---东南大学(南京工学院)是否是在1952年创建的,在1952年前是否存在。因为如果在1952年前这个学校并不存在,那么之前的历史都是属于别的学校的,与其没有任何直接关系。也就是说,如果东南大学(南京工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工学院)等等在1952年前这个学校并不存在,之前的历史都是属于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与其没有任何直接关系,当然,通过母体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有关院系可以发生间接的关系。就如同江苏大学(江苏工学院)、(南京化工学院)如果在1956年前不存在,1956年前的历史都是属于别的学校,其没有任何直接关系,当然,通过母体南京工学院有关院系以及1952年前南京大学有关院系可以发生间接的关系。

另外,一切请尊重事实,讨论请有逻辑,不要故意修改事实已达到鱼目混珠的目的。比如南京大学旧址建筑,不是你所说的是“国立东南大学及国立中央大学修建时期修建、改造的系列建筑”,而是“南京高师、国立东南大学和中央大学各时期修建、改造的系列建筑”,比如老南大最重要的几个建筑,大礼堂等是中央大学时期的南京大学建立的,体育馆、梅庵等是南高师时期的南京大学建造的,图书馆、科学馆等是南高东大并存时期建造的,不要故意遗漏南京高师,就如同经过百般篡改的东南大学私家校史说东南大学(南工)是以原中大工学院为基础建立的一样,故意遗漏南京大学一样,其实南大的中央大学时期和东南大学(南工)没有任何直接关系,东南大学(南工)、南师等都是南大从中央大学改名为南京大学以后才诞生的学校。而且,这些旧建筑是属于另外一所学校---南京大学建造的,这当然有必要说明。就如同描述华南理工大学校园的老建筑要说是中山大学(包括广东大学各时期)建造的,南京大学现址的老建筑要说是金陵大学建造的、北京大学现址的老建筑要说是燕京大学建造的,中山大学现址的老建筑是岭南大学建造的一样。

东南大学(南京工学院)在1952年前是否存在

讨论一下东南大学(南京工学院)、江苏大学(江苏工学院)是否在民国时期已经存在。需要说明的是,不要把这两个工科学校和以文理为基石的国立东南大学、江苏大学时期的南京大学鱼目混珠。

东南大学(南京工学院)肇始于1902年南大的三江师范学堂时期相关工科课程,不能省略鱼目混珠

东南大学肇始于1902年南大的三江师范学堂时期相关工科课程可以理解,但是说肇始于1902年三江师范学堂时期的整个南京大学,省略工科,就如南京气象学院肇始于1902年南大的三江师范学堂时期相关气象课程可以理解,但是说肇始于1902年三江师范学堂时期的整个南京大学,这种企图含混篡改历史的行为,面对这么清楚的事实,是很让人可笑的。


南工(东南大学)和南气(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来自南大的纯度


  1. Alexcn和Expertedu的两个版本对院系调整中的事实并没有分歧——即,都认为原南京工学院是以原南京大学的工学院为主体建立。
  2. 在上述事实确认的情况下,根据全国高校校史研讨会大会提出的关于校史确认的原则,东南大学(原南京工学院)将校史追溯至原母体学校——原南京大学、原中央大学等,是完全合理的。摘录相关“原则”如下:……现提出如下确定高等学校校史的原则: ……3.强调整体继承性原则。……若原高等学校的系科和人员成为分立或派生出的高等学校的主体,即达到新设高校师生一半以上,也就是占新建高校人员的多数的,应该可以追溯原高等学校的建校时间
  3. 若对东南大学追溯历史有疑问,请指出是否此原则适用不当。
  4. 纯度问题。1952年时建立的南京工学院就是以原南京大学工学院之建筑、机械、电机、土木、化工等系与金陵大学机械、化工两系合并,其中来自原南大工学院学生共1600余人,来自金大的学生约200人;同时建立的文理综合大学——新的南京大学中,来自原南大的学生约600人,来自金大的学生约200人。就此而言,南工的所谓“纯度”还大于新建的南大。此后,两校都有其他学校的力量加入,南工有来自浙大、交大、厦大等校的力量,南大也有厦大、山大等校力量加入。所以,所谓“纯度”之说毫无意义。

--Alexcn 09:22 2004年9月1日 (UTC)

现在的南京大学是否肇始于原三江的文科和理科? --Alexcn 09:22 2004年9月1日 (UTC)

要有基本的逻辑能力。三江两江南京高师国立东南大学四中大江苏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各个时期的学校是同一个学校,所以近代南京大学历史是肇始于整个三江师范学堂。而无所谓什么学科。三江两江、中央大学等等时期的艺术科、工科、气象科、教育师范科,都是属于南京大学的,只是后来从南京大学分离出去了。难道北京大学的师范馆(京师大学堂时期)、农学院、工学院从北京大学分离出去了,北京大学说肇始于1898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是错误的?要说成“北京大学说肇始于1898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的文理科”? 北京师范大学是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分离出来的(分离时北京大学还叫做京师大学堂,后来京师大学堂才改名为北京大学),所以北京师范大学前身不是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而是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的师范馆,北京师范大学肇事于京师大学堂师范馆,而不是京师大学,京师大学的成立并不代表京师大学堂师范馆的成立,即使是同一天成立。同样东南大学(南京工学院)、江苏大学(江苏工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气象学院等南大的衍生院校的前身不是南京大学,而是南京大学的有关院系,他们肇事于南京大学有关时期的工科有关系科(后改为工学院)、农业机械、教育科(后改为师范学院)、气象系(后改为气象学院) 。


没有否认南京工学院是以原南京大学工学院为主体建立的。即使如此,东南大学(原南京工学院)也只能将校史追溯至原母体学校南京大学工学院,怎么能追溯到整个南京大学(原中央大学等等)呢?如此篡改历史岂不荒唐?“纯度”当然没有意义。就算南京工学院100%的师资、学生、设备、来自南大,也是1952年创办的新学校。南京气象学院几乎100%的师资、学生来自南大,南京气象学院可以追溯到老南京大学的气象学系以至南高时期竺可桢在南京大学建立讲授气象学课程,甚至三江师范学堂时期南京大学的史地相关课程,但是,你能说南京气象学院几乎100%的纯度就可以追溯到整个南京大学(包括中央大学等各时期)??所以,东南大学肇始于1902年南大的三江师范学堂相关工科课程可以理解,但是说肇始于1902年南大的三江师范学堂,省略工科,就如南京气象学院肇始于1902年南大的三江师范学堂相关气象课程可以理解,但是说肇始于1902年南大的三江师范学堂,这种企图含混篡改历史的行为,面对这么清楚的事实,是很让人可笑的。

南京气象学院、东南大学(南京工学院)、江苏大学(江苏工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等等都是南京大学有关院系直接或间接分离出去建立的学校,都和母体学校南京大学有亲缘关系,如果大家不篡改历史,尊重历史,尊重母体学校,都是很好的一种渊源。正如在八十年代以前,都尊重南京大学作为母体学校的事实,大家可以和谐互助相处,但是,某些无知的人却篡改历史,破坏这种本来和谐的亲缘关系不说,历史本身岿然不动,既能容忍篡改?尤其是近现代历史,都十分清楚。

Expertedu 01:35 2004年9月2日 (UTC)


南大北大等校是1952间建立的学校吗


  • 再一次要求你查看全国高校校史研讨会关于校史问题的报告。请正面回答适用的相关原则有什么不妥。
  • 新南大、南工、南师、南农等建校时都直接来自原南大和原金大,主源是原南大,而不是现在的南大。1952年文件清楚的指出上述诸校都为“建立”,后来新建的南大被批准将建校年份向前追溯。也就是说以上诸校都是原南大所分离,同为兄弟。如果一校以母体自居,就难免出现百年校庆九校联庆时其他各校为此退场抗议的结果。

--Alexcn 10:02 2004年9月2日 (UTC)

由于“南大北大等校是否是1952间建立的学校”和这个议题相关,在上位置建此目录。

首先,历史事实是,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分别是清末民国都已经存在的学校,虽然名称、地址、系科经过多次变迁。和以往发生的调整变化一样,1952年南京大学、北京大学都只保留了文理科,而并入了金陵大学、燕京大学等有关大学的文理科,而且也都搬到了原金陵大学、燕京大学旧址,学科和地址都发生里变化,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在1952年前和1952年后还是同一个学校,难道说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变成了另外一个学校?但是,正是因为发生了变化,才有所谓老南大、老北大的说法。老南大指1952年前南大中大东大南高各时期南京大学,校址长时期在四牌楼(抗战除外),老北大指1952年前的北大京师大学堂等各时期的北京大学,校址长时期红楼。南大、北大分别是个字有关直接或间接衍生的院校如东南大学(南工)、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气象学院等等的母体学校,这是事实。当然,学校和人的伦理关系不一样,南京气象学院、东南大学(南工)、南京师范大学等等由母体南京大学分离出来建立,并不要称南京大学为老妈老爸,还是兄弟院校。同样,江苏大学(江工)、南京工业大学(南化)也不称东南大学(南工)为老爸老吗,称南京大学为老爷爷老奶奶,而都是兄弟院校。

1952年院系调整后的新南大、新中山、新北大、新清华、新浙大、新武大等和1952年前的老南大、老中山、老北大、老清华、老浙大、老武大等分别是同一个学校,同一个法人,这种关系,不存在批不批准的问题,也从来没有发生过所谓建校年份向前追溯批准的问题。

另外,中共江苏在南大校庆日所搞得所谓百年校庆九校联庆,纯粹政府的闹剧,南大的衍生院校如南京气象学院、上海财经大学、医科大学等等并没有参加(当然,台湾中央大学有争议,他是南大在中央大学等时期的在台校友创办的、以中央大学传人自居的大学,本来和南京大学没有任何传承关系,完全是台湾新建的学校,但是,由于是校友创办并以传人自居,所以还是有着亲缘关系)。回顾一下历史,想想20年前南京大学举行八十周年校庆的时候,去看看东南大学(南京工学院)、江苏大学(江苏工学院)、南京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等等在举行几周年校庆呢?


至于所谓“建立”之类的,只是用词的问题,并不影响事实本身。南大在1921年南高时期,曾高师改大,“建立”国立东南大学,南高校长郭秉文被称为“东南大学之父”,而1927年国立东南大学和其他多所院校合并建立中央大学(初名第四中山大学,不久先后改为江苏大学、中央大学),1952年南京大学分离出许多学科并入其他一些大学的文科建立新的南京大学,1960年南大分离出气象学系成为没有气象学系的新的南京大学、1978年后恢复建立医学院、商学院、法学院等等成为设立了医学院、商学院、法学院等等的新的南京大学,并不影响南高、东大、中大、南大各时期的南京大学是同一个大学。1952年北京大学分离出许多学科并入其他一些大学的文科建立新的北京大学,和老北大还是同一个学校。就像东南大学和南京铁道医学院、交通专科学校、地质学校合并组建为新的东南大学,并不影响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时期的东南大学是同一个学校一样(当然,南大历史上的国立东南大学、江苏大学和今天的东南大学、江苏大学是不同的学校)。相反,难道同样用了建立一词的1952年之后建立南京师范学院(东南大学)、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江苏工学院(江苏大学)、华南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难道之前这些学校都不存在的时候还有老南师、老南工(老东南)、老江工(老江大)、老华南工?大家看的是事实,而不在于你怎么说法。

前面说到讨论重复太多,针对条目中所争论的东南大学(不做特别说明以及语境没有变表明,东南大学、江苏大学都是指现在的中华共和国时期创办的工科大学现东南大学、江苏大学都,而不是以文理为基石的南大的东南大学、江苏大学时期)的追溯问题、东南大学校园内的旧建筑两个问题的争论,特设以下两个讨论题目说明。

Expertedu 04:43 2004年9月3日 (UTC)

回答 Alexcn所说“ 南大与北大在1952年的调整中有相似之处,但并不相同。原北大并没有一个占全校4成的学院分离出去继续办学,并且为新建学校的主体。1952年的调整文件是否指出北大为“建立”?请给出相关文件。”

学校的继承和学生人数没有任何关系。比如现在的南大,如果把商学院、计算机信息学院、法学院独立出去组建一所南京应用科技大学,北大把医学院、管理学院、信息技术学院独立出去组建一所北京应用科技大学,人数都超过全校学生的一半,因为这些应用专业社会需求量大,招生人数多,但南大、北大还是南大、北大,新组建的应用科技大学还是全新创立的。正如1952年南大工学院招生人数多(其中包括1949年中共接管南京大学办了许多为所谓社会主义建设所用的工农兵速成班)很多,而南大工学院的大概一半多从南大分离出去成立南京工学院(1988年改名东南大学),今天的东南大学继承了南京大学工学院约一半的学科规模,东南大学(南京工学院)仍然是和应用科技大学性质一样,还是全新创立的学校。 Expertedu 12:40 2004年9月5日 (UTC)


追溯校史问题:东南大学前身是南京工学院,1952年前并不存在这个学校

首先,东南大学(南京工学院)是1952年建立的大学,而南京工学院前身为南京大学工学院,在追溯校史时,可以追溯南京大学工学院(包括南大中大东大南高等时期的工学院、工科),而不是整个南京大学,就如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气象学院)在追溯校史时,可以追溯南京大学的气象学系(包括南大中大东大南高等时期的气象学系、气象组)而不是整个南京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样可以追溯中山大学的工学院(包括中山大学广东大学广州高师等时期的工学院、工科)而不是整个中山大学一样。这一点在条目中要明确,不能像经过百般篡改的东南大学私家校史说东南大学(南工)是以原中大工学院为基础建立的一样,故意遗漏南京大学一样,鱼目混珠是不允许的,百科全书上必须明确历史,不能有任何夸大的错误。Expertedu


  1. 关于Alexcn所说校史追溯的问题,关于高校院系调整,关于《校史追溯原则》,前面也说得很清楚。再做重复。按照所谓的“新设高校师生一半以上,也就是占新建高校人员的多数的,应该可以追溯原高等学校的建校时间”,如果“建”字理解为全新创建,这句话本来就是不严谨的,既然是新建高校,那么这所学校建校时间就是这所学校建立的时候,怎么会是另外一所学校建立的时间呢,明显逻辑矛盾?前一个“建”显然是全新创建的意思,这句话如果要符合逻辑,后一个所谓“可以追溯原高等学校的建校时间”必然是“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原高等学校的建校时间”。比如,东南大学(南京工学院)、江苏大学(江苏工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气象学院)、上海财经大学等等由南京大学在有关时期衍生而来,新设高校师生一半以上来自南京大学,这些学校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南京大学,这大概也是南大许多衍生院校办学历史都追溯到南京大学的建校时间1902年的原因。另外,既然大家都不敢不承认“东南大学前身是南京工学院,建立于952年,1952年前并不存在这个学校”这个历史事实,既然东南大学1952年前都不存在,怎么还会存在1952年前(比如1902年)这所学校建校的问题呢,1952年前不存在,当然不可能在1902年建校,否则,岂不自相矛盾、荒唐?

实际上,“办学历史”这个名词也是很含糊的,比如近代南京大学在成立的时候(三江师范学堂时期的南京大学),1902年未必设立了工科、农机、农科、气象学科、商科等等,假设当时没有设立农机学科,尽管你可以狡辩“虽然农机学科在1902年没有设立,但是如果没有这所学校的设立,怎么会有后来的农机学科”,但是这种办学历史的追溯也是没有实际意义的。比如南京气象学院,只有在南大在三十年代设立气象学系或者气象学组的时候(或者你也可以说最早在南高时期南京大学开设气象学课程始),对于南京气象学院才有真正的意义。

更重要的是,学校的追溯不能夸大,背离事实。尽管你可以说因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气象学院)建校时几乎100%来自南京大学气象学系,东南大学(南京工学院)建校时超过50%来自南京大学工学院(其他来自金陵大学浙江大学交通大学等等)...,这些学校办学历史(注意,是办学历史,不是建校历史)可以往前追溯,那也只是追溯到南京大学的相关院系,比如东南大学追溯南京大学的工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追溯南京大学的气象学系。如果因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几乎100%来自南京大学气象学系,就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2年前的整个南京大学(包括三江两江南高东大中大南大等各时期的南京大学)而不是南京大学气象学系,如果说因为东南大学超过50%来自南京大学工学院就说东南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2年前的整个南京大学(包括三江两江南高东大中大南大等各时期的南京大学)而不是南京大学工学院,岂不要冒出十个冒充李逵的李鬼,荒谬到了极点?

在这方面,上海财经大学的校史说明值得参考。上海财经大学前身为国立上海商学院,独立建校是从1932年开始的,100%来自中央大学时期的南京大学商学院,所追溯的是南大的商科,即南京大学在1917年南高时期建立的商科。上海财经大学的校庆,从1917年计算,即是追溯到相关的南大商科学科建立时间。这样的校庆追溯,也并不影响对1932年独立建校的历史事实德承认。

东南大学(南京工学院)的真实历史变迁历程是,1952年建校,校名南京工学院,1988年改名为东南大学,2000年和其他几所学校合并组建为新的东南大学。尽管1952年前并不存在东南大学(南京工学院)这个学校,但是这个学校可以最追溯到1952年前的南京大学工学院(1952年前的南京大学工学院的历史当然也是属于南京大学,而不是南京工学院,尽管东南大学(南京工学院)可以来追溯)。南京大学工学院最早的渊源我没有做过考证,1902年三江师范学堂时是否有工科相关的学科有带考证。南高成立以后,曾经设立工科,南高时期南京大学的首任工科主任是杨杏佛,1921年南高成立国立东南大学,进入南京大学历史上南高东大两名称并存的时代(直到1923年撤去南京高师校牌),工科由南高划归东大。在南高栋大时期,南大工科虽然很小,但已经设有土木、电机、机械三科。1924年,南大停办工科,工科分出和河海工程学校合并组建河海工科大学,由东大时期南京大学工科主任茅以升档任校长,到1927年河海工科大学在此并入南大,成立工学院,工学院随着南大改名先后改名为第四中山大学工学院(1927年6月)、江苏大学工学院(1928年2月)、中央大学工学院(1928年5月)和南京大学工学院(1949年8月)。简言之,南京大学各时期的工学院或者工科的演变为,为三江师范工科相关学科课程(1902)——>两江师范工科学科相关课程(1906年)——>南京高师工艺专修科(1915)——>国立东南大学工科(1921年)——>(河海工科大学(1924--1927年间,南大没有工科,工科转出合组为另外一所学校,1927年时再合并回来))——>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工学院(1927年6月)——>(国立)江苏大学工学院(1928年2月)——>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1928年5月)——>国立南京大学工学院(1949年8)——>南京大学工学院(1950年10月)。在加上1978年后复建的南大工科有关学科,这就是南京大学工科/工学院的历史。1952年前的南大工学院有关系科的历史,南大工学院的衍生院校,包括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大学、江南大学等等,都可以做相关的追溯。




民国建筑问题:东南大学校园的民国建筑是另外一所大学--南京大学的历史建筑

东南大学前身是南京工学院,1952年前并不存在这个学校。东南大学校园里1952年前的旧建筑由另外一所大学---南京大学在各个历史时期(包括南高东大中大南大等时期)建造。因此,要么不谈东南大学校园的民国建筑,要么说到东南大学校园的民国建筑群时,必须说明这些建筑是南京大学的历史建筑。华南理工大学提到校园里1952年前由另外一所大学--中山大学(包括广东大学等时期)建造的旧建筑时,一定要说明是中山大学的旧建筑。这是真实反映历史的基本要素,也是对有关方面的起码尊重Expertedu 05:46 2004年9月3日 (UTC)


关于南京大学旧址民国建筑问题,回答Alexcn原中央大学建筑群中的回复:原中央大学建筑群,为国立东南大学及国立中央大学修建、改造的系列建筑。 两者对比,哪个更客观?再一次提醒,“原中央大学建筑群”是一个专用语。再看你所说的“健雄院(原南京大学(南大中大东大南高各时期南京大学)”,简直就是语无伦次,不知所云。对于你来说,所谓事实就是把所有的“中央大学”四个字改成“原南京大学(南大中大东大南高各时期南京大学)”,把多校同源共有的历史当成某一个分支的历史,甚至为此将毫无歧义、毫无偏见的“原中央大学”代替以“南京大学中大时期”这样一个明显有可能带来歧义和争论的BPOV,究竟是什么用意?“南京高师”是一个历史词汇,清楚、中立、客观,“南京大学的南高时期”又是什么?

  1. 前面说到,请不要故意遗漏历史。南京大学旧址建筑群,不仅是国立东南大学、国立中央大学时期修建、改造的,还包括南京高师等时期,比如见证1952年前南京大学体育系三十多年历史的体育馆等重要建筑。单说“为国立东南大学及国立中央大学修建、改造的系列建筑”,明显和历史事实不符,这种可以遗漏,其目的只能理解为想以东南(南工)的名字来鱼目混珠南大的国立东南大学时期。
  2. 南京高师、国立东南大学、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南京大学都是一个大学,分别为南京大学的不同时期。比如南京高师时期,即是南京大学的南京高师时期(南京大学的南高时期),或者南京高师时期的南京大学,国立东南大学、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等同样;一般称1952年前的南大为老南大,老南京大学包括南京高师、国立东南大学、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和1952年前的南京大学等各个时期。正如老北大、老中山,老北京大学一般指1952年前的北京大学,包括京师大学堂时期。老南大科学馆,是南高东大并存时期建立的,为南大中大东大南高各时期的南京大学所使用,这些具体的时期注释列上是冗长而且没有必要的,根据你的建议,直接用老南京大学科学馆,不用再在后面说明南京大学的哪些时期。Expertedu 12:40 2004年9月5日 (UTC)


回答Expertedu

刚才Alexcn把一些重要内容删除,这是极其有问题的,包括关于所谓地址文脉的答复--by Expertedu
是否删除,查找便知。指控之前请先查实

原中央大学建筑群

引用Expertedu:比如南京大学旧址建筑,不是你所说的是“国立东南大学及国立中央大学修建时期修建、改造的系列建筑”,而是“南京高师、国立东南大学和中央大学各时期修建、改造的系列建筑”,

引用Alexcn:原中央大学建筑群,为国立东南大学及国立中央大学修建、改造的系列建筑。

两者对比,哪个更客观?再一次提醒,“原中央大学建筑群”是一个专用语。再看你所说的“健雄院(原南京大学(南大中大东大南高各时期南京大学)”,简直就是语无伦次,不知所云。对于你来说,所谓事实就是把所有的“中央大学”四个字改成“原南京大学(南大中大东大南高各时期南京大学)”,把多校同源共有的历史当成某一个分支的历史,甚至为此将毫无歧义、毫无偏见的“原中央大学”代替以“南京大学中大时期”这样一个明显有可能带来歧义和争论的BPOV,究竟是什么用意?“南京高师”是一个历史词汇,清楚、中立、客观,“南京大学的南高时期”又是什么?

南京大学的南高东大时期就是从1914年到1927年间的南京大学时期,也就是南高时期、南高东大并存时期、东大时期的南京大学,这么简单的东西都不懂?看看南工东南的条目介绍,一大堆都是建筑介绍,除了南大旧址建筑文物外,就没什么东西了,乍一看一看东南大学要办成旅游公司,旅游的主题是南大旧址建筑,也够可怜的。怎么不介绍一下你们在教育界有什么地位、成就、贡献,以及你们的发展历程,比如东南大学的其他几个前身?南京工学院只是东南大学的前身之一,还有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专科学校、南京地质中专学校,也分别是新东南大学的前身之一,虽然是次要的前身,但是也不能完全忽略了,比如比如南京交通专科学校、南京地质中专学校的建校历史比南京工学院还早,地盘也在新东南大学,为什么不去挖掘一下那些地盘下面还有什么老掉牙的古代建筑文物? 作者:一针见血建百科


南京工学院追溯历史的正当性

1952年以前,东南大学(南京工学院)是否存在?——不存在。但是建立南工的实体——原南京大学工学院是存在的,并且人员、办学,都延续至南京工学院。引用全国高校校史研讨会大会报告《中国高校校史确定的原则与标准》(以下简称《原则》):“断两校是否有继承关系,严格意义上应综合考虑教师、学生、学校性质和办学层次四因素的承接关系。

  1. 基于事实,以《原则》一文确立的校史追溯原则和标准为判断依据。
  2. 《原则》=>3.强调整体继承性原则。追溯校史应综合考虑学校整体的继承关系,而非个别因素的继承关系,不能只依据学校与其认定的前身学校个别科系的继承关系。在1953年前后院系调整时,有不少新建专业院校是由多所大学调整出的相同系科组合而成的,一般来说应以新组建的时间为建校时间。但若原高等学校的系科和人员成为分立或派生出的高等学校的主体,即达到新设高校师生一半以上,也就是占新建高校人员的多数的,应该可以追溯原高等学校的建校时间。
相关事实=> 1952年,原南京大学工学院建筑、机械、电机、土木、化工以及农机等系科与金陵大学机械、化工两系合并建立南京工学院。原南大工学院1952年时是原南京大学最大的学院,师生人数接近全校四成,而金大工科规模较小。南工学生中,来自原南大1600人,来自原金大200人。
  1. 追溯建校年份的态度,是确认历史而不是占有历史。没有任何人能够占据历史,因为历史不是私家财产。对于多校同源的事实,只有一校可以追溯建校年份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2. 东南大学源于两江师范工科,自此一脉而传,一直在原址办学,现南京大学源于两江的文科和理科,两校同源,都是“肇始”于两江。两江、南高、国立东南大学、中大、老南大不是东南大学也不是现在的南京大学可以一身代表的。

“东南大学源于两江师范工科,自此一脉而传,一直在原址办学”,哈哈,Epertedu说得对,Alexcn又在企图鱼目混珠了,是谁一直在原址办学,是南工东南大学吗?1952年前还没有出生的学校,怎么会在1952年前一直在办学呢?再说了,两江师范时期南京大学有工科吗?即使有,南京大学工科一直在四牌楼办学吗?1952年以后南京大学时期的南大工科不是在汉口路么?日本占领南京,难道四牌楼被日本陆军医学院占用的时期南京大学的工科难道不在重庆,而是留在在四牌楼和日本陆军医学院合并办学?难道1924年东大时期南京大学停办工科,工科分离组建河海工科大学,河海工科大学在南京大学旧址四牌楼? Alexcn真是胡搅蛮缠,这里说话要严谨,不要像你这样信口雌黄。三江、两江、南高、国立东南大学、第四中山、江苏大学、中大、老南大,和南大不是一个学校吗?还要谁来代表? 看看南工东南大学篡改历史的介绍,真是不知天高地厚,老南大衍生了你,多少知道点投桃报李的道理,有点感恩的基本精神,南大的衍生院校,南师、南农、上财,哪一个像南工这样没有一点基本的尊重历史的道德?难道南大对你还不够好,1952年南大分出学科出来成立南京工学院、南京师范学院、南京农学院的时候,不仅师资都抽调过去,而且相关院系专业的图书设备都给了这些独立建校的学院,就差没把从1902年到1952年南大积累的档案文物之类的给你们。这还不够?1980年你们是多少年校庆?难道不是28周年吗?问问你们的哪些学长校友,他们的母校是1952年诞生的年轻大学还是你篡改历史的所谓百年老校? 作者:一针见血建百科


1952年,南大、南工、南农、南师等校为“建立”,见于《南京高校院系调整方案》。其中南大为新建的文理综合大学,南工为新建的多科性工科大学。南工继承原南大校址,南大继承原南大校名。但是《原则》指出,校名和校址都只是追溯校史的次要因素。关键因素是人员和办学的继承性。后来南大被批准将建校年份确认在1902年,这一事实客观公正,无需回避。

:难道南大和老南大、北大和老北大是同一个学校,还需要批准吗?前面Expertedu都说过了南大北大等校院系调整后校史追溯没有所谓的批不批准的问题,虽然学科调整里,地址变了,南大就是老南大,北大就是老北大,Alexcn怎么还在这里出来信口雌黄?如果说说你信口雌黄不符合事实,你拿出证据来,把你杜撰的批文贴出来! 作者:一针见血建百科


南大与北大在1952年的调整中有相似之处,但并不相同。原北大并没有一个占全校4成的学院分离出去继续办学,并且为新建学校的主体。1952年的调整文件是否指出北大为“建立”?请给出相关文件。



最后,请Experedu明确指出,是《原则》中确立的追溯准则不当,还是南京工学院适用此原则的事实不当,如果不能正面回答,这场滑稽的争论也就可以平息了。 还有,希望你注意讨论的用语,不要用诸如“篡改”“鱼目混珠”等攻击性语句恶化讨论的空气。 --Alexcn 09:54 2004年9月3日 (UTC)

由于以上Alexcn的目录重复,以上目录中的南京大学旧址建筑群和东南南工校史追溯问题,在原有目录回答 。关于“篡改”、“鱼目混珠”,这是对南工东南大学介绍文字性质的真实描述,前面有很多说明,比如建校时间从1952年篡改为1902年---1952年前都不存在的学校,怎么可能1902年建校呢?南大的其他衍生院校,南京师范大学说办学历史从1902年开始,上海财经大学说办学历史从1917年开始,都不否认1952年、1932年独立建校的历史事实,而只是办学历史历史可以追溯。这就叫做没有篡改历史。这就叫做尊重历史,尊重事实。 Expertedu 12:40 2004年9月5日 (UTC)


建校时间从1952年篡改为1902年---1952年前都不存在的学校,怎么可能1902年建校呢?哈哈,真如同我的名字,一针见血。Alexcn一遍又一遍用苍白无力的理由来胡搅蛮缠,实在太无聊了。 建议Epertedu,对于Alexcn这种人不理也罢。这里是百科全书,应该是不允许的,应该以道服人,以事实服人,不要连基本的逻辑能力都没有就来搬弄是非。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怎么不能务点正业,把你们自己发展好,而不是把时间花在歪曲历史上?热衷于改名、热衷于夸大篡改学校校史,学校就变好了? 作者:一针见血建百科

“大礼堂(原南京大学(中央大学)大礼堂)”很不伦不类

关于东南大学校史是否可以追溯到更早,我了解的不多,我对此不作评述。我只是觉得Expertedu版本中的“大礼堂(原南京大学(中央大学)大礼堂)”之类的描述有些不伦不类,既然是在中央大学时期修建的,直接标注中央大学就可以了,至于中央大学和南京大学的关系,读者自可以去查阅其他资料。--Mountain(Talk) 14:04 2004年9月5日 (UTC)


可以理解你了解得不多,所以才会这么说。根据什么名称时候修建就标注什么名称也不合适,因为这些建筑为以后的这所大学所用。其实,尽管这所大学最终的名称是南京大学,但是历史上有很多名称。那些比较主要的建筑,大礼堂是南京中央大学时期(1928-1949)修建的,梅庵、体育馆是南京高师时期(1914-1921-1923)修建的,科学馆、图书馆是南高东大并存时期(1921-1923)并存时期修建的,如果按照什么时候修建的,就称为什么建筑,那么会出现南高梅庵、南高体育馆、南高东大科学馆、中大大礼堂等许多名称,而这些建筑,如体育馆,不仅是南高东大时期的体育馆,也是第四中山大学时期(1927-1928)、江苏大学时期(1928)、中央大学时期(1928-1949)、南京大学时期(1949-1952)的体育馆,体育馆是南京大学体育系在各个时期的见证,而不仅是南高时期,如果称为南高体育馆,那么东大中大南大各个时期南京大需体育系的历史怎么能够反映?比如生物馆,一直都是各个时期南京大学生物系所用(抗战时期除外),直到1952年南京大学生物系搬到汉口路。像科学馆,从南高东大到中大南大,直到1952年,一直都是南京大学数理等系的师生所用,直到1952年南京大学搬到新的校址。其他建筑也一样。其实这些建筑,除了日占时期(1937-1945)被日本陆军医院所占用和1952年后南京大学转交当时创建的南京工学院所用外,都为南京大学所使用,尽管南京大学的名称经历了多次改名。因为最终的名称是南京大学(最早正式采用被中共军队所占的1949年8月民国时期),所以南京大学旧址的建筑的正式名称当然应该用原南京大学***,比如原南京大学体育馆,原南京大学大礼堂,而不是用任何一个南京大学历史上的名称。正如华南理工大学校园里的中山大学旧址建筑,应该用原中山大学***,尽管可能是中山大学在广东大学时期建造的;红楼北京大学旧址的建筑应该用原北京大学***,尽管可能是京师大学堂时期的北京大学建造的。采用这所大学最后采用的名称,无疑是必要的。尤其是在有关学校企图在校史鱼目混珠的时候。其实南京大学是很大度的,看南京大学官方在许多方面的态度可以反映出来。南京大学其实并不反对南京大学有关院系的衍生院校对南京大学有关院系历史的追溯,以至衍生院校对整个南京大学历史的介绍,比如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你可以追溯南京大学的师范学院/教育科,工学院/工科,以至可以对整个南京大学历史的介绍。但是,前提是要尊重事实,要尊重母体学校,不要盗窃南京大学的历史,而是要明确那是南京大学的历史。这种基本的态度,大家是应该有的。我相信华南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等在介绍1952年前追溯中山大学有关院系的历史时,一定会说明那是中山大学的历史,同时也是华南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的孕育时期。218.82.36.33

中央大学和南京大学是同一个学校的关系

中央大学和南京大学的关系,历史都很明白,国立中央大学就是国立南京大学(除了校名以及管制变化外,没有其他任何变化),而在1950年时,国立南京大学直接称为南京大学,也没有任何变化。就如同国立北京大学和北京大学、国立中山大学和中山大学一样。严格来说,不存在中央大学和南京大学的关系问题,而是1952年前的老南南京大学和和1952年后的新南京大学的关系问题。到1952年,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校参加院系调整,分离出许多院系,组建了许多新学校(如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这些学校都是1952见创立的,所以1962年时曾出现许多年轻大学举行10周年校庆的热闹景观),又并入一些院系,并搬离旧址,成为新的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新老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显然是同一所大学,只是院系地址发生了变化--历史上这样的变化又何其之多?比如属于老南大、老北大、老中山校方的档案等各种文物,都是随着南大、北大、中山的搬迁而搬迁。如果你要查询老南大(包括南高东大中大南大各时期)、老北大(包括京师大学堂等时期)、老中山(包括广东高师、广东大学时期)官方纪录,比如要查询老南大、老北大、老中山的各个院系,包括老南大、老北大、老中山工学院、师范学院等院系的毕业校友的情况、学业成绩等等的官方纪录(当然,北大在京师大学堂以后就没有了师范学院),必须到南大、北大、中山。如果你到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新创办的院校去查,必然是枉去一趟---1952年前这些学校都不存在,他们怎么会存在1952年前的毕业校友呢?(当然,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在1952年时曾经把分离出去的相关院系的资料图书设施等给了新创的学校,包括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北京医科大学等,以给他们办学所用。但是,当时并不是分家,而是老大学分出一些院系来创办新大学,所以尽管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的工学院、农学院、医学院等等分离出去建立新的学校了,这些院系的官方资料(新办大学并没有实际需要的),如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的工学院、农学院、医学院1952年前毕业生的档案,并没有分到新创办的东南大学(南京工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医科大学等等,毕竟不是分家。如果是分家,是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学院、南京工学院、南京农学院等等共同平等的瓜分继承了老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和华南工学院、华南师范学院等等共同平等的瓜分继承了老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和北京医科大学等等共同平等的瓜分继承了老北京大学,那么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应该只保留老南京大学、老北京大学、老中山大学的文理科院系的官方档案,而工科的应该分给南京工学院、华南工学院,农科的应该分给南京农业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正是因为是老大学分出院系创办了新大学,而老大学本身保留了,才不会如此瓜分。当然,当时取消的教会大学的官方档案,如金陵大学、燕京大学、岭南大学,都给了其并入的大学,即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正如1958年创办的南京铁道医学院以及南京交通专科学校等和东南大学合并了,南京铁道医学院以及南京交通专科学校等的档案都给了新的东南大学一样) 1952年前的这些毕业校友是南大、北大、中山的师范学院、工学院等院系的校友,是南大、北大、中山的的校友,而不是其他学校的。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是1952年创办的学校,1952年前自然不可能有毕业校友。尊重事实的素养是人人都应该具备的,更何况是在百科全书。同样,尊重他人权益、尊重母体学校也是应有的精神。只有如此,才能有和谐友好的关系;如果盗窃母体学校历史,自然破坏了和谐友好的关系。学会尊重事实、尊重他人,应该是一个人的基本品质 218.82.36.33

请问Expertedu之流你们是什么“研究者”?

研究者的基本态度首先是力图客观研究问题,个人评论和客观描述应当分开表达。 请各位把冲突的观点另外分词条来表达,可否?

如果双方对本词条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可以分列词条:东南大学(东南大学校史观),东南大学(南京大学校史观), 或者在“东南大学”词条下分列章节,增加“争议”部分,将不同观点各自表述,而不要去篡改别人的文字,可否?

难道东南大学的校友,没有利权来撰写他们认可的东南大学的词条?南京大学的校友如果有不同意见(即使 我作为东南大学的校友,也不同意东南大学官方写的校史),可以在“南京大学”词条下辟章节专门论述,并提供 交叉参考,也可以在“东南大学”词条中争议部分增加交叉参考到“南京大学”词条中的相关章节。这样,才是 尊重他人言论自由利权的学术研究者的态度。

你不同意别人的见解,你可以撰写论文来批驳,但是你没有利权去篡改他人编写的内容。这是基本学术规范。 这种编辑战显示出 Expertedu 之流缺乏基本的学术教养,不是南京大学的荣耀。

更何况,新南大,北大,清华,浙大,在我看来,也不是老南大,北大,清华,浙大。自命为老中央大学的学统 唯一继承者,那要看你继承了什么东西!思想态度,学术风气,办学理念,才是关键。在我看来,49年以后的 中国大学,都已经亡了。

与其在这里争“正宗”,不如来重温一下精彩的小说片段::)

而阿Q自己也不说,独有和别人口角的时候,间或瞪着眼睛道: “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 你算是什么东西!”

  阿Q又很自尊,所有未庄的居民,全不在他眼神里,甚而至于对于两位“文童”⒅也有以为 不值一笑的神情。

加以进了几回城,阿Q自然更自负,然而他又很鄙薄城里人,譬如用三尺三寸宽的木板做成的凳 子,未庄人叫“长凳”,他也叫“长凳”,城里人却叫“条凳”,他想:这是错的,可笑!油煎 大头鱼,未庄都加上半寸长的葱叶,城里却加上切细的葱丝,他想:这也是错的,可笑!

- lihlii@hotmail.com

如果要说阿Q, 你所写的东西才阿Q。看你所谓的“东南大学(1921-1926)口子房”等等,此东南大学是指南京大学的国立东南大学时期,指南京大学,而不是前身为南京工学院的现在的东南大学。口子房不仅是东南大学时期的南京大学的口子房,而且也是两江师范、南京高师、中央大学、南京大学时期的南京大学的口子房,除开南京大学搬到汉口路以及搬到重庆的时期。想借南大的国立东南大学和现在的东南大学来鱼目混珠,像江苏大学一样,李鬼充李逵,你才是十足的阿Q。在南京工学院改名为东南大学,江苏工学院改名江苏大学之前,东南大学、江苏大学使用来专指南京大学那段历史的。正如前面所说,1962年南大举行60周年校友所题的“巍巍东南学府”、“东南三杰美名传”、“东南第一学府”、“南高东大名垂青史”之类的,此东南、东大当然是在说南京大学。那时现在的东南大学还在举行10周年校庆呢,名字上看还只是一所工学院。前后对比一下,想想这所大学翻天覆地的篡改历史的行为,实在让人恶心之极、鄙视之极 一针见血建百科 01:49 2004年9月8日 (UTC)


这里是百科全书,并不是要提供舞台给篡改历史者

请篡改历史者不要捣乱,不要把南大的国立东南大学、江苏大学和现在的东南大学、江苏大学鱼目混珠。现在的江苏大学的前身是镇江农业机械学院(当然一直往前是南大的农业机械专业),1960年建校,现在的东南大学的前身是南京工学院(当然一直往前是南大的工学院一半左右的学科),1952年建校,都是工科为主的大学。而南大的国立东南大学时期之前是南京高师,江苏大学时期之前是第四中山大学,第四中山大学之前是国立东南大学,南大的各个时期都是以文理为基石的大学。这里是百科全书,并不是要提供舞台给篡改历史者。百科全书唯一的依据是人们已经掌握的事实,而不是对明显的能够分辨的事实的篡改版本也进行保留。既然你作为东南大学的校友,也不同意东南大学官方写的校史,那么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不应该纵容这种篡改,而是尊重事实、尊重历史为最高准则,进行澄清,而不是从恶如流。“南京大学”词条对南大的十几个衍生院校中的任何一个大学包括东南大学江苏大学等等篡改历史的行为进行澄清说明,是没有任何必要的,而应该在这些衍生院校的条目中弄清事实。我十分赞成你所说的,自从1949年中共控制大陆以来,大陆的南京大学、北京大学等校,思想态度,学术风气,办学理念等等都发生了变化,其实是出现了毁灭性的倒退。但是,这并不影响新南大,北大,清华,浙大和老南大,北大,清华,浙大是同一个学校的事实。另外,不存在南京大学自命为老中央大学的学统的问题,南京大学就是中央大学,中央大学是在1949年改名为南京大学的,而新南大、新北大是1952年由老南大、老北大院系掉整、校址搬迁而成的,都是指同一所大学。南大对所有的衍生院校,包括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江苏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等,都是怀着共通血缘的亲密感情的,前提是,要尊重南大,尊重南大的历史,而不是盗窃南大的历史。Expertedu 01:05 2004年9月8日 (UTC)

百科全书可以留给那些心地扭曲、执意要污蔑历史、篡改史实的人舞台,不过需要在篡改的地方同时作相应的事实注明。比如东南大学江苏大学所写的建校于1902,注明“实际建校时间1952年”、“实际建校时间1960年”,他们把1952年前毕业的南京大学工学院的校友称作自己的校友,可以在在后面注明“经查几所声称此人为其校友的学校,包括1952年创办的东南大学、1960年创办的江苏大学,没有此人档案,实际母校为南京大学,毕业于****时期,如需查询此人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官方纪录,请到南京大学,以免被人欺骗,白跑一趟,否则耽误了你的时间,浪费了你的交通费,不要指望这些学校会赔偿你”,其他如法泡制一针见血建百科

究竟谁对谁错我不作评价,但我个人不喜欢Expertedu一针见血建百科的言论,这完全都是文革式的语言。--Mountain(Talk) 02:11 2004年9月8日 (UTC)

Alexcn的最后观点

最后说几句话,东南大学建校时间追溯到何时,并不意味着现在的东南大学可以代表当时的学校(不是和谁“抢”历史),建校的时间只能表明办学上的承接。事实上,我不认为现在有任何一所学校能够代表上个世纪前叶的南高师、东大和中大,中央大学的历史只属于已经熄灭的中大,剩下的余烬谁也没有资格将过去的烈火据为己有。当然灰烬们可以声称自己来自过去燃烧的大火(东南大学可以追溯建校年份),而他们真的就是过去的烈火么(就像ExpertEdu所说,现在的南京大学就是中央大学)?

我的观点很明确,东南大学追溯建校年份完全是按照全国高校校史研讨大会提出的报告,上面的讨论中我已经给出全文。ExpertEdu在讨论中不能对大会报告确立的原则和东南大学应用这一原则的事实提出质疑,却一再删改条目并且在讨论页中进行长篇攻击,使得正常的交流无法继续,真的很让人遗憾。

我不想再卷入这样无聊的编辑战。我来wiki是为了乐趣和朋友,wiki慷慨的给了我。我不想在这里亵渎自己的这份感情。我也不想再恢复以前的编辑,因为事实是怎样的,不在于这个条目现在是谁的版本。就此退出这一条目的讨论和编辑。

--Alexcn 09:22 2004年9月11日 (UTC)

继承

前两年东大南大两校同时举行百年校庆,可谓一段佳话。可是偏偏有一些心胸狭隘的人士被奇怪的心理支配,利用WIKI可以自由编辑的特性,屡屡强行删改东南大学历史。这位高人何不去查查“国立中央大学”这个词条呢,不知对于这个台湾学校的校史,他有何评论呢? 还有一个问题:崇明岛以北的是长江,还是以南的是长江?

by Chmchm

一针见血 Q 百科 ;)

:所写的东西才阿Q。看你所谓的“东南大学(1921-1926)口子房”

这个词条没有我写的任何文字,不过我倒也看不出什么不妥,倒是横加的括号里不断重复的“原南京大学(中央大学)”宛如祥林嫂式重复唠叨着“儿子打老子”的阿Q,可笑可叹。历史沿革写清楚就可以了。任何学术文章,有如此不断重复同一个名词而不使读者怀疑作者有强迫症的么?:) 具有正常学术思维素养的人,即便有ctrl+c, ctrl+v的便利,也只要在一处注明‘中央大学,系原南京大学(这真叫人奇怪,论辈分也应该是“南京大学,系原中央大学”才对)’就够了。请活在“先前阔”的历史中的现南京大学的“高等教育研究”专家们,不要以自己的党同伐异之心度人,请原谅我们无法理解你们所鄙视的说“条凳”的可笑。:) 所有问题,看官自可看这个讨论页,也可以在主词条末尾增加该讨论页连接,让地球人看看当今南京大学学子和“教育专家”的文笔和气魄。:)

说到“盗窃南大的历史”,我有个小问题。现南京大学官方自称 1902 年建校,也被wikipedia“南京大学”词条编写者所承认。可是,1902 年的三江师范学堂,既非理科,也非工科,乃是一所师范性质的学校。那么按照“一针见血”Q“百科”的意思(“那时现在的东南大学...名字上看还只是一所工学院”),正统继承历史的,应该是所师范大学才对。南京师范大学明明是直接继承者,只不过地方让给了卑鄙无耻盗用南京师范大学的历史的现伪东南大学,而部分历史文献又被光荣的现南京大学光荣占用,“那么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不应该纵容这种”卑鄙盗用行为,“进行澄清,而不是从恶如流”。难道因为现南京大学历史上的校庆犯过盗用名义的错误,就可以成为篡改更早的历史的依据吗?:) 即使时保存了历史文献,说明什么呢?大英博物馆,美国国会图书馆,还保存了不少大清帝国,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文献呢,它们都是以上政治实体的历史正统么?

我感兴趣的首先是历史学术。Expertedu 说“南大的各个时期都是以文理为基石的大学”,如果站在他的“三江师范学堂是历史上的南京大学”的立场上看,这是有问题的。三江师范学堂是所师范学校,不但有文理,也有农学博物手工图画各科,学科配置面向中学教育培养师资,充其量是高等师范学校,而不是文理研究性大学。如此,至少三江,两江,南高的历史,不许算现南大的历史咯?

另外,wikipedia 南京大学词条开篇告诉我们,南京大学“追溯学脉古为源自公元258年的南朝太学”,请问,这里“唯一的依据是人们已经掌握的事实”是什么呢?尚企词条作者不吝赐教。:)

文中“实用主义哲学的鼻祖杜威(J. Dewey)”,也存在常识错误问题。John Dewey 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但是一般认为这一流派的创始人是 Charles Pierce [1] 或者撰写了《实用主义》(Pragmatism)一书的 William James (这是 J. Dewey 自己承认的[2])。既然“南大的各个时期都是以文理为基石的大学”,关于哲学史的小处也不可忽视,否则基石危矣,非但不能“南高东大名垂青史”,倒有贻笑大方之危矣。

其次我觉得有趣的是,看南大东南中大校友会三者的会刊,都承认汪精卫政府的中央大学的历史是“中央大学”的历史一部分了,为了拉那个“闷声大发财”校友入伙,倒也是两厢情愿,不知教育专家们对此有何评论?

这种荒谬的争议,纯属无聊。既然大有无聊的人在,不妨陪个无聊。就是在虚荣心作祟的无聊游戏之外,不要把真正的学术正经事情忘记了才好。好在南京大学尚有王彬彬,高华,李永刚等令人敬仰的名师,倒是卑鄙无耻的伪东南大学“盗用”不了的。若论几个阿Q级专家的荣耀,要是有人急着盗用,那确是自我炒作的成功典范了。;)

[1] Robert Burch: Charles Sanders Peirc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http://plato.stanford.edu/entries/peirce/,

   "Charles Sanders Peirce (1839-1914) was the founder of American pragmatism (later called by Peirce 'pragmaticism')",

[2] Richard Field: John Dewey (1859-1952), The Internet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http://www.iep.utm.edu/d/dewey.htm, 2004.10.22.,

   "Dewey identified the view expressed in Studies with the school of pragmatism, crediting William James as its progenitor."

- lihlii@hotmail.com

路过,说几句

我来自浙大,来说几句.

  • 说说"校友"
校友是个模糊的概念,而且不是独占资源,可以共享.任何学校都愿意拉沾亲带故的校友,北大,浙大...都不能免俗.既然校友是装点门面的,何况数校可以共享校友,大家何乐而不为?
所以,东南大学的朋友要共享南京大学的著名校友,个人觉得合情合理.请其他朋友多点宽容.利人不损己,何乐而不为?:)
  • 说说"校史"
我想,最重要的是,让一个陌生人能够准确地掌握东大的变迁,尤其是"国立东南大学""东南大学"的区别,这是很重要的.否则,就是在打马虎眼,说得难听点,就是在糊弄读者.
所以,多写一笔好过少写一笔.爱校之心,人皆有之.但如果让人发现条目写得不够中立客观,反而是给母校抹黑,不是吗?呵呵...希望我这番话没有给浙大丢脸.:)
个人觉得,目前条目开头,仍可分下段落,语言锤炼一下.谢谢!--Hamham 12:54 2005年2月3日 (UTC)

几个不够严谨需要改进的地方

赞同Hamham的看法。

另外目前文中有违背历史条目撰写规范的混乱写法,比如:

1952年东南大学(南京工学院) 原国立东南大学(南京大学)

1952年哪来的“东南大学”呢?严谨的历史学条目不可以写。同样的,提到“原国立东南大学”的时候,附注“南京大学”也让人莫名其妙。因为在国立东南大学历史时期,和几十年后的南京大学,毕竟是不同主体,不同的历史概念。

按照历史事实撰写,什么时候,叫什么名字,经过如何的过程重组,变革,说明白,才是百科全书条目的任务。

不要学会中共的 propaganda 那一套恶劣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