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草稿:超然主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超然主义(超然主义,ちょうぜんしゅぎ),日语的字面义为在外界动静中不作干预,保持超然(冷静)态度,坚守独立立场的主义[1]。一般而言,该术语指的是日本帝国宪法颁布、帝国议会开设直至大正时代初期内阁所采取的一种政治立场,即内阁应不受议会和政党意志的制约,自主行事。此外,采纳此主义的内阁被称为“超然内阁[2]

超然主义演说

[编辑]

1889年2月12日(明治22年),即大日本帝国宪法颁布的第二天,第二任首相黑田清隆鹿鸣馆举行的午宴上首次提出超然主义。以下是他向地方官员发表的演讲(即“超然主义演说”)。

……宪法当然不容许臣民的片面之词。然就施政意见而言,人们各持己见,持相同意见者往往会团结形成所谓的政党,这在社会中是无法避免的。但是,政府必须始终保持一定的方向,超然于政党之外,秉持公正无私的原则。各位应当将其铭记于心,以不偏不党之心面对人民,妥善治理,以助国家繁荣昌盛。……

次日,主持起草大日本帝国宪法的伊藤博文发表讲话,表达了类似的主张。

井上毅伊东巳代治金子坚太郎等其他的一部分宪法起草人员对此提出了批评。换句话说,黑田清隆、伊藤博文等人试图将俾斯麦式的独裁统治引入日本,这意味着国务大臣不需要对国会负责。超然主义的反对者引用下面的三个论点:

主张“天皇并没有理由信任一个不代表国民舆论的内阁,因此,国务大臣的责任并不是单纯地对天皇负责,实际上应该是通过议会对国民负责”。

超然主义的脆弱性

[编辑]

然而当帝国议会真正召开时,自由民权派各政党(民党)进行了激烈的抵抗。黑田内阁的民党分裂工作和不平等条约修改谈判的失败、第一届山县内阁通过收买民党来通过预算案、第一届松方内阁的选举干预事件等,不仅使议会的审议陷入停滞,还引发了一般国民的反感。

实际上,帝国宪法本身并不是以超然主义为前提制定的。例如,根据帝国宪法第71条,如果次年预算在本年未能通过,那么本年度预算将作为次年预算继续执行。这一提案是由井上毅提出的,旨在防止政府预算被议会作为筹码,迫使政府妥协。然而,如果继续执行上一年的预算,政府将无法实施殖产兴业富国强兵政策。因此,政府不得不用职位和金钱来拉拢民党,以确保次年预算能够确保新政策的实施,同时满足军部的要求。此外,随着民族主义色彩的加强,亲政府的温和派吏党(りとう)也开始展现出与政府对抗的姿态。

面对这样的状况,伊藤博文重新考虑了自己的立场。他认为与其继续支持超然主义与议会的对立,不如通过组建政党来实现自己所追求的近代国家方向。于是,在1900年(明治33年),伊藤博文成立了立宪政友会,从政府内部否定超然主义。这一举措标志着他从超然主义的立场转变为积极参与政党政治,以推动日本近代化进程。

此后,贵族院中的两大会派——山县有朋亲信清浦奎吾的研究会和平田东助的茶话会,仍然奉行超然主义,实施清除政党政治的运动。不久后,在1924年(大正13年)成立的清浦内阁中,除内阁总理大臣(前枢密院议长)、外务大臣(外交官)、陆军大臣(现役武官)、海军大臣(现役武官)外,全部内阁成员均由贵族院议员担任,建立了名副其实的超然内阁。清浦内阁不仅遭到了立宪政友会等政党的反感,也引起了普通民众的不满,因而被第二次护宪运动推翻。在大正民主的时代潮流中,过时的超然主义已经失去了立足之地。

  1. ^ 超然主義. kotobank (日语). 
  2. ^ 超然内閣. kotobank (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