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甲式105毫米榴弹炮
外观
(重定向自63甲式105毫米榴弹炮)
口径 | 105毫米 |
炮管长 | 2.364米 |
炮管重 | 320kg |
炮全长 | 6米 |
炮全重 | 2260千克 |
炮宽 | 2.146米 |
炮高 | 1.575米 |
射角 | -5度至65度 |
射界 | 左右23度 |
平衡机 | 弹簧式 |
制退复进机 | 液体气压式 |
正常射击速度 | 2发/分钟 |
最大射击速度 | 4发/分钟 |
额定最大膛压 | 2285千克/毫米² |
最大射程 | 11270米 |
编制人员 | 8员 |
63甲式105毫米榴弹炮是目前中华民国陆军现役火炮,63甲式是自63式改良而来,而63式则是仿美制M101 105毫米榴弹炮而来。
历史
[编辑]M101榴弹炮来自美国于1919年开始发展,1928年定型“M1 105毫米榴弹炮”。1934年改良为M2,1940年再度进行改良为M2A1 105毫米榴弹炮并且开始量产。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M2A1重新命名为M101。
中华民国于1973年(民国62年)仿制M2A1,也就是M101成功,命名为63式,63式完全参照M2A1炮身、炮架与制退复进系统,可能军方对其老旧性能不甚满意,因此没有量产。
次年8月,M101A1榴弹炮的蓝图翻译完成,9月进入仿制工作。1974年10月18日完成第一门,19日牵引至大福靶场并且在20日试射12发成功。63甲式则以M2A2炮身、炮架与M2A2A5的制退复进系统,结合改良炮身护盾,以及将机械千斤顶改成油压千斤顶,全部零组件皆为中华民国自行生产。
63甲式于1977年(民国66年)正式量产,配属活跃于步兵师的营级炮兵之中。但毕竟是老旧的设计,在精实案、精进案以及炮兵自走化理念的影响下,63甲式很可能是中华民国陆军最后一款105毫米榴弹炮,目前无任何更新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