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2011年至2012年度香港政府财政预算案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11年至2012年度香港政府财政预算案

2011年至2012年度香港政府财政预算案》,由时任财政司司长曾俊华于2011年2月23日上午11时在香港立法会大楼发表,发表预算案的时间由于要处理立法会秩序的问题顺延至上午11时06分开始,至中午12时58分结束,历时为1小时52分钟。该份财政预算案是曾司长任内的第4份报告

背景

[编辑]

通涨上升

[编辑]

香港渐渐走出金融海啸的阴影,经济渐渐变好,但同时通涨却日渐上升,故不少政党要求政府推出措施,协助抗击通涨。

中产阶级的不满

[编辑]

香港政府近年以来的抒困措施,大多以基层公屋市民为主,而政府的政策则主要优待社会上最富裕的一群。但社会上的中产阶级,既因为其入息超出申请公屋的限制(中产人士的最低收入一般是8,000至10,000多元,而单身人士的公屋入息限额为6,000多元)由于他们未能申请公屋,他们只能租住私楼,然后再储钱买楼。他们既要交税,又要负担至少7,000多元的屋租,以前的电费津贴亦没有他们的份儿(因有的租约列明租客不会受惠)。由于楼价日渐提高,有的中产人士租楼不到一年因业主收楼(有的业主是希望收楼放售赚取差价)而迫迁,而政府则拒绝复建居屋。既然中产的处境并没有受惠,于是他们对政府的不满愈深。

N无人士的存在

[编辑]

所谓N无人士,其实是指抒困措施没有帮助的人,他们不是电费户主、不是公屋居民,不需要交税,不需要交差饷。这些人多数是社会最基层的人士,他们并没有资格申请公屋或轮候公屋极久而未能入住公屋,他们只能以高昂的费用租用“板间房”。他们入息低,支援又少,所以渐渐支援N无人士的呼声愈来愈高。

内容摘要

[编辑]
善用公帑 持续改善民生
  • 预计政府新一年度总开支为3,711亿元,较2010-11年度修订预算增加22%。预计政府总收入为3,750亿元,综合盈余为39亿元。
  • 政府经常开支为2,421亿元,比2010-11年度修订预算增加接近8%,增幅为过去十年最大。
  • 教育社会福利及卫生开支占经常政府开支总额的56.4%,分别为:
    • 教育:545亿元,比2010-11年度修订预算增加6%;
    • 社会福利:422亿元,比2010-11年度修订预算增加11%;
    • 卫生:399亿元,比2010-11年度修订预算增加9%。
教育
  • 拨款25亿元成立“自资专上教育基金”,支持自资专上教育的发展。
  • 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奖学金基金”注资2亿5,000万元,让奖学金亦能惠及公帑资助副学位课程学生。
  • 增拨每年3亿元,加强支援清贫学生,放宽学生获取全额资助的入息上限,预计可让额外75,000名各级学生获发全额资助。
  • 增拨每年1亿4,000万元,调整现时适用于专上学生的资助级别,预计会令22,000名通过入息及资产审查的专上学生取得更多资助。
  • 增拨每年4,800万元,为每名合资格领取“学习开支助学金”的专上学生,按入息及资产审查结果额外发放最多1,000元助学金,预计约有52,000名学生受惠。
  • 预留1亿1,000万元,在小学推行为期三年的计划,为来自基层家庭的小学生提供课后功课辅导。
  • 拨款1亿元,推行为期5年的专上学生内地体验计划,预计超过30 000名学生受惠。
社会福利
  • 增拨10亿元,延长长者医疗券试验计划3年,并增加医疗券面额一倍至每人每年500元。
  • 调高在综援计划下向严重残疾受助人发放的社区生活补助金,并扩展其受惠范围至残疾属非严重程度、健康欠佳和年老的受助人,预计约19万名受助人会受惠,涉及额外经常开支约5亿9千万元。
  • 调高综援计划下60岁以下残疾人士和健康欠佳的成年受助人的标准金额,使之与60岁以上身体情况相同者看齐,预计约55,000万名受助人会受惠,涉及额外经常性开支约3亿2,800万元。
  • 增拨每年超过2亿元,为长者增加1 300个资助安老宿位和1 700个长者社区照顾服务名额。
  • 增拨每年1亿4,800万元,全面推行“离院长者综合支援计划”,估计每年可惠及的长者数目可由目前的8,000名大幅增加至33,000名。
  • 增拨每年4,500万元,增加资助安老院舍的补助金,并将“照顾痴呆症患者补助金”的资助范围扩展至所有资助长者日间护理中心。
  • 增拨每年4,000万元,调高“改善买位计划”下甲一级宿位的买位价格,并要求院舍为长者安排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
卫生
  • 医院管理局增拨27亿4,000万元以满足新增需求,以及推行包括与医疗改革相关的各项措施,包括:
    • 扩大《医管局药物名册》的范围,加强九种疾病的药物治疗成效;
    • 加强精神健康服务;
    • 加强对长期病患者的支援;
    • 缩短专科服务轮候时间;以及
    • 加强公共基层医疗服务。
  • 预留10亿元设立“医疗卫生研究基金”,推动公共卫生及医疗服务的研究及发展。
  • 增拨3,100万元加强药物监管,包括在卫生署成立药物专责办事处。
  • 拨款2,600万元加强控烟工作,包括2,100万元用于提供及推广戒烟服务。
建设社区
  • 楼宇安全:增拨10亿元,全数满足“楼宇更新大行动”第二轮符合资格的申请。
  • 文物保育:额外预留5亿元,资助更多历史建筑活化项目。
  • 体育发展:成立70亿元的“精英运动员发展基金”,为精英运动员提供更全面的支援,加强发掘及培训有潜质的年青运动员。
  • 文化艺术:2011-12投放逾28亿元发展文化艺术软件,并善用“艺术及体育发展基金”的投资回报,推动本地文化艺术的持续发展及建立香港文化品牌。
  • 社会企业:预留1亿5,000万元在未来五年继续推行“伙伴倡自强”社区协作计划,资助期延长至三年。
稳定楼市 增加土地供应
  • 勾地表内,指明4幅住宅用地,在年内主动推出作公开拍卖招标
  • 在勾地表以外,以招标形式出售5幅住宅用地,规定用作兴建约共3 000个中小型单位。
  • 2011-12年度可供出售的住宅用地包括18幅新增土地,连同在早前勾地表内尚未出售的34幅土地,合共52幅。
  • 估计2011-12年度私人住宅土地供应将可提供30,000至40,000个单位,远高于每年平均20,000个的工作指标。
  • 在2011-12年度至2012-13年度,预计分别有11,200及16,700个新建公屋单位落成。
  • 政府在未来会继续为《置安心资助房屋计划》物色更多适当的土地。
  • 投放约3亿元,研究在维多利亚港以外进行适度的填海和发展岩洞,以增加中长期的土地供应
抗击通胀 纾缓市民压力
  • 宽免2011-12年度全年差饷,以每户每季1,500元为上限。估计约82%物业在新一年度不用缴交差饷,政府收入减少约99亿元。
  • 向每个电力住宅用户户口提供1,800元的电费补贴,惠及约260万用户,涉及开支约为47亿元。
  • 为公屋租户代缴两个月租金,涉及开支约为19亿元。
  • 额外发放一个月的综援、高龄津贴及伤残津贴,涉及额外开支约为19亿元。年中并会按需要调整综援、高龄津贴及伤残津贴。
  • 调高子女免税额20%,约30万名纳税人受惠,政府收入减少6亿5,000万元。
  • 调高供养父母或祖父母的免税额和长者住宿照顾开支的扣除上限20%,约51万名纳税人受惠,政府收入减少5亿7,000万元。
  • 预留240亿元向合资格人士的强积金户口一次过注入6,000元,加强市民退休后的保障。
  • 额外预留1亿元,在有需要时拨款延续“短期食物援助计划”。
  • 发行50亿至100亿港元的“通胀挂钩债券”,促进债券市场发展,亦可为市民提供多一个应对通胀的投资选择。
投资末来 推动经济发展
  • 持续着力投资基础建设,带动发展。预期2011-12年度基本工程开支高达破纪录的580多亿元,在未来几年的开支每年均会超过600亿元。
  • 维持稳定及足够的甲级写字楼供应,提升竞争力。2011-12年度可出售的土地包括60万平方米商业/商贸楼面面积。
  • 发展新的优质办公室群,在启德发展另一写字楼枢纽。主动出售两幅位于观塘和九龙湾的商贸用地,加快这两区的商业发展。
  • 持续提高四大支柱产业的竞争力。
  • 发展六项优势产业,并推动葡萄酒贸易和发展新兴市场,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
  • 加强与广东省、澳门和台湾等地区的多方面合作,增强香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
  •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外资企业来港投资。
  • 持续支援中小企,大幅提高“中小企业信贷保证计划”的信贷保证承担总额至300亿元。
其他涉及税项措施
  • 为保障公众健康,每支香烟烟草税调高五角,并按同等比例提高其他烟草产品的税率。
  • 为控制私家车数目的增长,增加私家车首次登记税约15%。

主要内容

[编辑]
关注楼市泡沫风险
  • 需要时会再出手保持楼市健康发展
卖地安排
  • 以招标形式出售五幅住宅用地
  • 下年度可提供52幅住宅地
置安心计划
增加土地供应
  • 投放三亿研究填海增加土地供应
商业楼宇
增加写字楼供应
  • 运输基建带动写字楼地带分散发展
活化工业大厦
  • 将继续推动活化工厦,正研究购买工厦改装为水务署新界西区办事处
  • 于改装工厦时引入绿化设计元素,以及环保及节水措施,以符合政府推动绿色建筑政策
通胀
  • 将控制政府开支增长应付通胀
  • 打击炒楼以纾缓租金上升压力
  • 为楼市降温
通胀挂钩债券(iBond)
  • 将发行50至100亿通胀挂钩债券,促进本地零售债券市场发展,又可为本地市民提供多一个应对通胀的投资选择
楼宇维修
  • 增拨10亿元予“楼宇更新大行动”
教育
  • 国际学校学额将增加5,000多个
  • 将推动发展自资学位课程
  • 下年度教育开支预算540多亿元
  • 放宽全额学生资助入息上限
  • 合资格专上学生可获发额外助学金
  • 拨款一亿助学生到内地实习或学习
  • 再培训局有需要时可多提供30,000名额
环保
  • 为欧盟二期和欧盟三期巴士安装催化器
  • 将推动设立更多电动车充电设施
安老服务
  • 增1700个长者社区照顾服务名额
  • 建议增加1300个资助安老宿位
  • 安老按揭试验计划将优化
利民措施
  • 向每个住宅用户提供1,800元电费补贴
  • 将代缴两个月公屋租金
  • 综缓户将获额外一个月津贴金额
  • 供养父母免税额将增加
  • 子女免税额提高20%
其他重点
  • 将深化区域合作维持经济发展
  • 将继续发展六项优势产业及葡萄酒贸易
  • 将跟进粤港澳合作计划
  • 将推进与台湾商贸发展
  • 将继续优化营商环境
  • 中小企信贷保证计划承担额增至300亿
  • 将提高四大支柱产业竞争力
  • 要加强区域合作开拓新贸易机会
  • 将继续投资运输基建
  • 继续为物流业提供用地
  • 将推动人民币离岸业务发展
  • 将促进融资平台国际化
  • 将与联交所合作吸引公司来港上市
  • 将继续为专业服务开拓内地市场
  • 将探讨主题公园进一步发展
  • 将推动医疗专科发展
  • 重点发展中药、食品等检测和认证服务
  • 将检讨创新及科技基金申请程序
  • 将继续发展文化及创意产业
  • 将继续推广与新兴市场合作
  • 将继续提供就业支援
  • 将继续协助少数族裔融入社会
  • 长者医疗券拟增至每人每年500元
  • 提高60岁以下残疾人士综援金额
  • 拨款2亿1000万支援精神健康服务
  • 将扩大药物名册涵盖范围
  • 将致力缩短专科服务轮候时间
  • 增拨3100万元加强药物监管
  • 每支烟的烟草税加五角
  • 私家车首次登记税加约15%
  • 建议成立70亿元精英运动员发展基金
  • 预留1亿5000万支持社会企业
  • 向就职人士强积金户口注入6,000元(此措施已被取消,见下面预算案修订一节)

预算案修订

[编辑]

由于预算案受社会各界批评,财政司司长于2011年3月2日公布修订预算案,将“向就职人士强积金户口注入6,000元”改为向18岁或以上香港永久居民派发现金港币6,000元,此外亦会宽免薪俸税及个人入息课税75%,宽免上限为港币6000元[1][2][3]

预算案公布后阐述

[编辑]

财政司司长曾俊华于发表预算案后,举行了一系列公开阐述活动,其中包括:

  • 财政预算案记者招待会,于预算案公布当天下午(2011年2月23日)举行。
  • 财政预算案论坛,于预算案公布当天晚上7时至8时(2011年2月23日)举行,由无线电视亚洲电视有线电视now宽频电视香港电台联合播出。
  • 财政司司长热线,于预算案公布翌日早上(2011年2月24日)由香港电台播出。

回响

[编辑]

减税刺激通涨论

[编辑]

香港市民对“派糖”有期望。是次虽有“派糖”,但市民期望更多,或批评“人有我无”不公平,例如向来未有在纾困措施受惠的“N无人士”,以及期望一如往年可获退税的香港中产阶级,均对预算案表示失望[4]。因为以往政府会退税,但曾俊华今年以“退税会刺激通涨”的理据反驳,引来社会更大的反弹声音。

注资强积金的反弹

[编辑]

此外,注资强积金户口的措施亦遭非议,主要是因为市民认为“远水不能救近火”(假如一个现在30岁的成年人,他至少要30年后退休才可领取这6,000元,说不定因为管理强积金的公司把这6,000元亏损掉),以及强积金制度本身存在管理费过高的问题(强积金的管理不在政府,是在各大金融机构,而这些金融机构亦从中抽取管理费,而有传指政府注资这6,000元,金融机构机构从会从中抽取管理费)[5]。而强积金实施多年,愈来愈多案例证实,强积金并不能使退休人士安享晚年。于是有人指责这是官商勾结。

从注资到派钱

[编辑]

泛民主派的议员在预算案公布以后,宣布于3月6日举办名为“紫荆花革命”的大游行,明显地泛民主派有意借近几个月来的革命风潮提高声势,而且正值选举年,年底将会举行区议会选举,于是亲建制派的议员亦表示“票投不下去”。于是曾俊华约见亲建制派的议员,而曾俊华亦表示会考虑亲建制派议员的意见。其间,曾俊华接纳亲建制派议员的意见,作出以人为本的改动。把注资6,000元到强积金的措施改为向所有成年香港永久性居民派发现金6,000港元,同时向来年香港纳税人退税。是次改动得到不少市民欢迎,而时任新闻主播曾美华甚至将是次改动形容为“香港历史进入新纪元”。虽然,还遭到不少“N无人士”批评,认为此等改动会“影响政府威信”或“破坏当局一直所奉行的谨慎理财原则”等等[6]

参考

[编辑]
  1. ^ 財爺破天荒改預算派錢六千. 2011-03-02 [2011-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3-05) (中文(香港)). 
  2. ^ 財爺:派錢六千 減稅六千. 2011-03-02 [2011-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3-03) (中文(香港)). 
  3. ^ 政府新闻稿:財政司司長談話全文. 2011-03-02 [2011-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2) (中文(香港)). 
  4. ^ 市民轰预算案不退税中产未受惠 Archive.is存档,存档日期2012-07-13,《星岛日报》,2011年2月24日
  5. ^ 纾解民困措施未到位 预算案与期望有落差 Archive.is存档,存档日期2012-07-11,《明报》,2011年2月24日
  6. ^ 预算案风暴3败坏 Archive.is存档,存档日期2012-07-13,《明报》,2011年3月3日

参见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