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黠戛斯汗国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黠戛斯地
𐰶𐰃𐰺𐰴𐰕:𐰅𐰠
K̂îrĝîz Ёl
840年—925年
地位汗国
常用语言古代突厥语
宗教
腾格里信仰摩尼教佛教景教、拜火教
政府可汗制
• 亦纳勒[1]
巴尔斯别克
历史 
• 建立
840年
• 终结
925年
前身
继承
回鹘汗国
蒙古帝国

黠戛斯汗国叶尼塞文𐰴𐰃𐰼𐰏𐰃𐰕:𐰅𐰠[来源请求] k̂yr̈g̈yz yl̈K̂îrĝîz Ёl图瓦语Кыргыс Эл罗马化:K̂ırĝıs Äl吉尔吉斯语ۇلۇۇ قىرعىز دۅۅلۅتۉ罗马化Uluu K̂ırĝız Döölötü 大柯尔克孜达乌莱),又译纥扢斯,《辽史》称“辖戛斯国王府”[2],蒙古人称之为“乞儿吉思”,俄称“叶尼塞吉尔吉斯汗国”,是今被称为“吉尔吉斯人”的民族在9世纪建立的汗国,前身为坚昆,是乌裕尔柯尔克孜哈卡斯人和天山山脉柯尔克孜族的祖先。在13世纪被蒙古帝国征服,一说在925年终结[3]。在6世纪时他们已生活在南西伯利亚,在840年他们摧毁了漠北回鹘汗国南下建国,被视为蒙古高原的新共主。但因追击回鹘残众反遭回鹘残众发起反攻,所以就迫离开蒙古高原,北归叶尼塞河故土。直至13世纪被蒙古灭亡。

拼写

[编辑]

“黠戛斯”一词的叶尼塞文拼写(𐰴𐰃𐰼𐰏𐰃𐰕)非常奇特,使用了两个阴性辅音r̈和g̈,可能源自后人的误植。由于突厥文碑铭中记载了名称“𐰶𐰃𐰺𐰴𐰕𐰴𐰃𐰺𐰴𐰕”(k̂(ᶭ)yr̂ĝzK̂(ᶭ)îrĝîz,该突厥碑不来自黠戛斯所在的叶尼塞地区),今天其后人语言中该词的读音亦为K̂ırĝız(天山山脉柯尔克孜族)或K̂ırĝıs(乌裕尔河柯尔克孜),均使用阳性(后)元音及阳性(小舌)辅音,故该疑似黠戛斯文也应理解作K̂îrĝîz(K̂ırĝız)而非K̂irg̈iz(K̂irgiz)或K̂îrg̈iz(K̂ırgiz)。黠戛斯文(突厥文)是向全音素文字发展中的辅音音素文字,其“元音”英语mater lectionis常常无法表达阴阳,故即便忠实原文也无法判断第一个“𐰃”的音位。

历史

[编辑]

叶尼塞吉尔吉斯人又被中国史书称为“结骨”、“坚昆”,最早的记录是在唐朝时期写的。在此期间,吉尔吉斯人没有保存可靠的书面记录。其前身坚昆,原附属于匈奴[4]

公元前50年,匈奴首领郅支单于击败了中国北方的丁零人。他还征服了位于鄂尔多斯以西7,000里(4,000公里)的坚昆。从560年代到700年代,他们是突厥汗国的属民[5],他们的首领巴尔斯别克毗伽可汗的的姐夫,默啜可汗在710年击败巴尔斯别克后他的儿子统治了黠戛斯人[6]。突厥人垮台之后,他们屈服于回纥[7],回纥的葛勒可汗杀死了他们的可汗,并任命了一个新的首领毗伽顿颉斤。按《蒙古秘史》和波斯文《史集》记载,他们的可汗称为亦纳勒(īnāl)[1][2]

汗国的首都初置在斡耳朵八里,970年后迁回南西伯利亚城市凯米克特,位于哈卡斯共和国,

对外关系

[编辑]

唐太宗在位期间第一次有中原人出使黠戛斯[8],在632年他接待了黠戛斯的使者失钵屈阿栈,后来被任命为燕然都护府坚昆都督府指挥官

传说黠戛斯人是汉朝李广的孙子李陵的后裔。前99年,李陵被匈奴俘虏,因此叛逃匈奴,受封为右校王,五凤二年(前56年),继任右校王的李陵之子拥立乌籍单于,后被呼韩邪单于打败[9][10],其后裔混入黠戛斯之中,所以李唐皇室曾认为黠戛斯统治者阿热氏与他们同宗,即同为汉族李氏之后[11]。当阿热氏入侵回纥汗国并杀死他们的㕎馺特勒时,这种关系缓解了紧张,黠戛斯大使注吾合素将这一消息带到了长安。

841年,叶尼塞吉尔吉斯的一位使者来到唐武宗皇帝那里。皇帝非常热情地接待了他,将他置于渤海国大使之上。皇帝还命令鸿胪寺的大臣和官员采访大使。860-874年,叶尼塞吉尔吉斯三次向唐派使。在那之后,历史学家没有记录,随后,汗国分裂成几个公国。

他们虽然成立了汗国,但并未占领蒙古高原,因此他们没有受到辽朝的入侵。按《辽史》说法,他们曾向契丹人进贡,被列为属国,保持友好往来[2]。他们也与后来的西辽有冲突,他们在1208年投降了术赤,蒙古人在那里成立了益兰州和谦谦州。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刘正寅. 《史集·部族志·乞儿吉思部》研究.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13年, (第1期). 
  2. ^ 2.0 2.1 2.2 王洁. 从《史集》管窥乞儿吉思历史. 《纪念成吉思汗诞辰850周年学术研讨会》 (内蒙古大学). 2012年: 181–189页. 
  3. ^ History of Central Asia.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8 November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6). 
  4. ^ 《新唐书》卷217〈回鹘列传下〉:“黠戛斯,古坚昆国也。地当伊吾之西,焉耆北,白山之旁。或曰居勿,曰结骨。其种杂丁零,乃匈奴西鄙也。”
  5. ^ Drompp, Michael. The Yenisei Kyrgyz from Early Times to the Mongol Conquest. [2019-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1) (英语). 
  6. ^ Butanaev, V. I︠A︡.; Бутанаев, В. Я. Istorii︠a︡ eniseĭskikh kyrgyzov. Khudi︠a︡kov, I︠U︡. S. (I︠U︡liĭ Sergeevich), Худяков, Ю. С. (Юлий Сергеевич), Khakasskiĭ gosudarstvennyĭ universitet imeni N.F. Katanova. Institut istorii i prava., Хакас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имени Н.Ф. Катанова. Институт истории и права. Abakan: Izd-vo Khakasskogo gosudarstvennogo universiteta im. N.F. Katanova. 2000: 69. ISBN 5-7810-0119-0. OCLC 47206450. 
  7. ^ Barfield, Thomas J. (Thomas Jefferson), 1950-. The perilous frontier : nomadic empires and China. Cambridge, Mass.: B. Blackwell. 1989: 152. ISBN 1-55786-043-2. OCLC 18629749. 
  8. ^ Theobald, Ulrich. Xiajiasi 黠戛斯 or Jilijisi 吉利吉思, Qirqiz (www.chinaknowledge.de). www.chinaknowledge.de. [2019-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1) (英语). 
  9. ^ The role of women in the Altaic world : Permanent International Altaistic Conference, 44th meeting, Walberberg, 26-31 August 2001. Veit, Veronika, 1944-. Wiesbaden: Harrassowitz. 2007: 61. ISBN 978-3-447-05537-6. OCLC 182731462. 
  10. ^ Drompp, Michael R. Breaking the Orkhon Tradition: Kirghiz Adherence to the Yenisei Region after A. D. 840.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 1999, 119 (3): 394–395 [2019-12-29]. doi:10.2307/60593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2). 
  11. ^ 《新唐书》卷217〈回鹘列传下〉:“黠戛斯……其种杂丁零,乃匈奴西鄙也。匈奴封汉降将李陵为右贤王,卫律为丁零王。……人皆长大,赤发、皙面、绿瞳,以黑发为不祥。黑瞳者,必曰陵苗裔也。……其文字言语,与回鹘正同。……高宗世,再来朝。景龙中,献方物,中宗引使者劳之曰:‘尔国与我同宗,非它蕃比。’属以酒,使者顿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