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地水库
外观
鹤地水库 | |
---|---|
银湖 | |
代码 | BHF21000081 |
级别 | 大(一)型水库 |
水库位置 | 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 |
大坝位置 | 河唇镇鹤地村 |
坐标 | 21°42′26″N 110°18′35″E / 21.70722°N 110.30972°E |
上游流入 | 九洲江 |
下游流出 | 九洲江、雷州青年运河 |
集水面积 | 1440平方千米 |
水库面积 | 122平方千米 |
总库容 | 11.44亿立方米 |
灌溉面积 | 200万亩 |
开工时间 | 1958年6月10日 |
竣工时间 | 1959年10月 |
鹤地水库,又称鹤地银湖,坝址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河唇镇,库区地跨两省区(广东、广西)、三市(湛江、玉林、茂名)、四县(陆川、博白、化州、廉江),总库容11.44亿立方米,集水面积1495平方公里,是雷州半岛的重要供水来源地[1]。2016年9月,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历史
[编辑]鹤地水库的建设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了解决雷州半岛地区的灌溉和饮水问题,1958年,中共湛江地委决定建设青年运河工程,拦截九洲江筑坝建设鹤地水库,并建设与之相配套的青年运河。搬迁工作从1958年4月8日动员开始,到1959年10月基本结束,涉及搬迁人口超过四万人、耕地八万多亩、房屋近六千间。1958年6月10日,鹤地水库正式开工,附近的廉江、遂溪、海康等7个县区、16万民工参与建设,最高峰时参与人数高达30万[2]。1958年12月16日,鹤地水库截流成功,1959年9月,鹤地水库基本建成,其中主、副坝36条,全长7.9公里。1960年5月14日,雷州青年运河主渠建成通水,鹤地水库首次向青年运河放水春耕,雷州半岛158万亩土地实现自流灌溉。
鹤地水库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雷州半岛的农业生产条件,1963年雷州半岛大旱,但因鹤地水库蓄水,当年粮食仍实现了增产。1964年,时任国家副主席董必武视察鹤地水库,曾题写“鹤地水为库,雷州旱不忧,渠分四干引,江截九洲流”的诗句。
图库
[编辑]-
1964年 雷州半岛青年运河 鹤地水库
-
雷州半岛青年运河
-
1964年 雷州半岛青年运河大渡槽
外部链接
[编辑]- 湛江市雷州青年运河管理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参考文献
[编辑]- ^ 张士珍. 沿海城市水资源战略规划与探讨 (PDF). 山西建筑. 2008, 34 (13): 20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11-09).
- ^ 腾讯网. 【岭南文史】肩挑手推建库开河,30万湛江民众“徒手”改变苦旱命运_腾讯新闻. news.qq.com. 2024-09-30 [2025-02-02] (中文(中国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