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风骨
外观
(重定向自魏晉風度)
魏晋风骨又称魏晋风度、建安风骨、建安风力、汉魏风骨,指中国魏晋时期的文化艺术气质。体现为清高独立,潇洒旷达,个性放诞,崇尚才情。
文学
[编辑]汉朝建安时代(196年-220年)(即建安文学)位于汉魏的转折期,具有慷慨悲凉、刚健明朗的风格。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与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等诗人继承《诗经》及东汉乐府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一方面在诗篇中真实地描写汉朝末年的大动乱、大分裂,表现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同时又在诗歌中抒发一己欲在天下建立伟业的雄心壮志。他们的作品通常为五言诗,以风骨遒劲,慷慨悲凉著称。
“风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自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学品评的主要标准。南朝刘勰的《文心‧风骨》中提到:“《诗》总六义,风冠其首,斯乃化感之本源,志气之符契也。是以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沈吟铺辞,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生焉。”又如初唐陈子昂反对六朝华靡虚弱的文风,提倡追求汉魏风骨。
性情
[编辑]此时期诞生了众多魏晋名士,他们个性、自我,经常使用五石散等娱乐性药物,作出各种行为艺术[1]如:
易中天《魏晋风度》:“道德评判退隐,个人价值彰显。吸引眼球颠倒众生的,不再是功业、节操、学问,而是气质、才情、风神。或者说,正因为怀疑和否定了外在权威,才有了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世说新语》中记载了大量魏晋名士的性情和言行。
参考资料
[编辑]- ^ 鲁迅.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鲁迅全集 3 (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