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文化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7年1月4日) |
此条目翻译品质不佳。 (2017年1月4日) |
高雅文化, 亦称高级文化,是对于美学价值的体现,是指一般社会大众所认知的“艺术”,更常见是用来指称上流社会或知识阶层的文化 ,用来与民俗文化做区别,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高雅文化的相对则是低等文化,即是大众文化。[1]
概念
[编辑]高雅文化的概念在欧洲大陆已有相当长的历史,而首次此概念被引入英文,是马修·阿诺德于19世纪中出版的文化与无政府混乱(1869),尽管他经常只用文化来指高雅文化,在序言中,马修阿诺德,对文化的定义是“人们追求完美后无私的努力”,并提到,拥有文化则能懂得世上已被说过或思考过的完美事物;文艺上的定义或是直接将文化理解为哲学,艺术哲学更提出说文化是道德与政治进步的推手,相同地,阿诺德也定义高雅文化为大众文化的对比。
美国作家T·S·艾略特在《Notes Towards the Definition of Culture》(1948)一书中说,高雅文化跟大众文化对于整个文化来说是必需且互补的。英国左翼文艺批评家理查·霍加特所著《读写何用》(1957)同样是部有影响力的作品,内容关于跟他一样从劳工阶层到知识阶层所经历文化上的转变。
在西方文化,高雅文化的起源是具有高知识及美学艺术的代表古希腊和罗马,在此之时,特定几部文学著作及其语言风格已成为高级文体的代表,例如古希腊众多城邦之一的雅典方言即是,且其已与培里克利斯时代的雅典或西赛罗的古典拉丁语的哲学家和剧作家被联想在一起,在文艺复兴时期,懂得古典文学(特指古希腊罗马)代表着贵族气息,此价值观更深植于上流社会人们的观念中,像是,诗人巴尔达萨雷·卡斯蒂利奥内的代表作《廷臣论》,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主义随着时间渐渐接纳更多使用当代语言创作的作家,例如,莎士比亚、歌德、赛凡提斯、与雨果。
在西方和部分东亚传统观念中,艺术是艺术家想像力的表现,且是高地位的象征,此观念从古希腊时代开始,并在文艺复兴时期被浪漫主义强化,即使浪漫主义除去了文体的阶级制度,中华文化中,水墨画也存在着士大夫与平民所画之区别,而风景画在中西方文化中,不同阶层的所表现的风格区别特别明显,艺术家凭想像力创作的作品会被视为高级的作品。
好几世纪以来,学习高雅文化被视为是绅士教育中重要的一环,且此观念透过上流社会的学校教导出去,遍布欧美,随着时间渐渐演变成学习希腊及拉丁的古典文学(更泛指“公认的”重要作家及作品)、礼节的修养、鉴赏艺术品(特别是雕刻品及油画)、对于高水准文学(包含剧作、诗歌)的基本认识、享受古典乐及歌剧、基督教神学、修辞学及政治、哲学及艺术; 美食及美酒的品味、旅行经验丰富(特别是欧洲地区的壮游)、上流社会的运动(马球、马术、击剑、游艇运动Yachting)。
高雅艺术
[编辑]高雅文化基本上是由所谓的“高雅艺术”组成,高雅艺术的定义比起马修·阿诺德对高雅文化的定义还要广泛,除了文学,还包括音乐、油画、传统戏剧演出(含歌剧),但高雅艺术不包含装饰艺术。
被视为形成高雅文化的文化产物,最有可能在高度文明的时期被创造,因为高度发展且富饶的社会能提供让艺术发展的地基,有大规模的文化训练环境,对于视觉艺术(绘画、电影等)来说,更便于寻求原料及资金,如此的环境让艺术家能轻易地实现创意。
参考资料
[编辑]- ^ Williams, Raymond. Keywords: A Vocabulary of Culture and Society (1983) Rev. Ed. p. 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