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马蹄大黄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马蹄大黄
《科勒药用植物》(1897)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目: 石竹目 Caryophyllales
科: 蓼科 Polygonaceae
属: 大黄属 Rheum
种:
马蹄大黄 R. officinale
二名法
Rheum officinale

马蹄大黄学名Rheum officinale)是一种源于亚洲蓼科大黄属植物。根据《本草》记载,马蹄大黄原产于中国,别名黄良将军[1]。在中国地区的文献里,“大黄”指的往往是马蹄大黄。为分辨两者,有时会把“马蹄大黄”称为“药用大黄”。

形态

[编辑]

马蹄大黄是一种四五尺高的多年生草本植物[1],有粗壮的根状茎,茎直立单一,上部有分枝;基出叶很大,丛出,掌状浅裂[1]茎生叶较小,互生[1],圆锥花序,分枝展开,夏季开淡绿色或黄白色花,三角形瘦果,有翅。多生于排水良好的山地,分布于中国的湖北、四川、陕西、云南等省,当中以四川出产的最好,陕西次之[1]

药用价值

[编辑]

中药

[编辑]

大黄(即本品的根和根茎)是中医常用的通便泻火药物,“药性峻利”,[1]“性大苦大寒[2]。其根部用作泻药的历史,至少有5,000年[3],不论是传统的中医药或是中世纪时期的阿拉伯世界及欧洲的药方中均有提及[4][5]。大黄能够令口腔鼻腔的黏膜具有收敛作用astringent effect[6]。大黄的根和茎含丰富的蒽醌类化合物,例如:大黄素(emodin)、芦荟大黄素(Aloe emodin)、大黄素甲醚英语Physcion(Physcion)、大黄酚英语Chrysophanic acid(Chrysophanol)及大黄酸(Rhein)等。这些化合物部分有轻泻的作用。马蹄大黄亦有活血的作用。这是由于马蹄大黄含有蒽甙衍生物,其中以番泻甙的泻下作用最强,另还含有大黄鞣质及相关物质,如没食子酸儿茶精大黄四聚素[2]

在东南亚,有研究中医药的学者研究把药用大黄用于治疗乙型肝炎[7]

按照《中国药典》2020版,中药“大黄”也可以采自掌叶大黄 Rheum palmatum L.和唐古特大黄 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8]

按照中药炮制方式不同,也叫生大黄熟大黄生将军生锦纹酒军

将军之名由来

[编辑]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记载:“弘景曰︰大黄,其色也。将军之号,当取其骏快也。”[9]意思为大黄因其药性强烈,而有将军之号。又记载:“杲曰︰推陈致新,如戡定祸乱,以致太平,所以有将军之号。”因其功效强大,犹如平定祸乱,恢复太平,而有将军之号。此外,又因大黄主要产于四川,故又被称为川军。

其他传统医学

[编辑]

古罗马的希腊医生迪奥斯科里德斯提到了一种东方来的,用于药用的,疑似大黄属植物的根。直到伊斯兰黄金时代才建立起稳固的商贸体系。在伊斯兰时期,这种根沿着丝绸之路进口,于14世纪经由阿勒颇士麦那等港口传入欧洲,在那里被称为“土耳其大黄”。[10] 后来,[何时?]它开始通过新的海上航线和经由俄罗斯的陆路运输。“俄罗斯大黄”最受重视,可能是因为俄罗斯帝国维持着专门针对大黄的质量控制体系。[11]

由于横贯亚洲的运输成本,大黄在中世纪欧洲价格昂贵。其价格是其他珍贵香料如肉桂鸦片藏红花的数倍。因此,商人探险家马可·波罗寻找该植物的种植和收获地,发现它是在西夏唐古特省的山区种植的。[12]鲁伊·冈萨雷斯·德·克拉维霍1403-1405年出使帖木儿撒马尔罕的报告中可以看出大黄的价值:“来到撒马尔罕的所有商品中最好的是来自中国的:特别是丝绸、缎子、麝香、红宝石钻石珍珠和大黄……”[13]

由于价格高昂以及药房需求的增加,促使人们努力在欧洲土地上种植各种大黄属植物作为替代。[11]在18世纪,这些用于医药用途的植物的本地种植供应,加上糖的供应增加和价格下降,推动了其在烹饪中的应用。[11]格里夫声称在英格兰这一转变发生于1820年。[14]大黄至少从1786年起就在苏格兰收获,此前由旅行家布鲁斯·金纳德于1774年引入爱丁堡植物园。他从阿比西尼亚带来种子,这些种子生产了3,000株植物。[15]

物种考

[编辑]

格里夫列出了以下几种大黄:[14]

  • 土耳其大黄,是 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Rheum rhaponticum 皆有
  • 英格兰大黄、英语也叫花园大黄,是 Rheum rhaponticum,但是药用的也有一些和马蹄大黄杂交引入的元素
  • 僧人大黄,是Rumex alpinus,引入不列颠但没有栽培,在路边野生。

之后北欧和英国选育出的食用大黄大多数是杂交大黄,应是波叶大黄R. rhabarbarumR. rhaponticum英语Rheum rhaponticum的某种杂交产物。[16]

外部链接

[编辑]
  • 大黄 Dahuang 中药材图像数据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中文)(英文)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辭海》合訂本. 中华书局. 1947年3月: 347第四栏. 
  2. ^ 2.0 2.1 大黄的作用. 华夏经纬网. 2009-12-23 [2010-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0). 
  3. ^ Foster, Steven; Chongxi, Yue. Herbal Emissaries: Bringing Chinese Herbs to the West: A Guide to Gardening, Herbal Wisdom, and Well-Being. Inner Traditions / Bear & Co. 1992-04. ISBN 978-0-89281-349-0 (英语). 
  4. ^ An Anonymous Andalusian Cookbook of the 13th Century. [2009-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3). 
  5. ^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www.oed.com. [2025-01-11] (英语). 
  6. ^ Mrs M Grieve. botanical.com - A Modern Herbal. [2009-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6). 
  7. ^ McCulloch, Michael; Broffman, Michael; Gao, Jin; Colford, John M.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and Interferon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2002-10, 92 (10): 1619. ISSN 0090-0036. doi:10.2105/AJPH.92.10.1619. 
  8. ^ 中国药典第一部 2020. : 24. 
  9.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第155卷 -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zh.wikisource.org. [2022-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4) (中文(繁体)). 
  10. ^ Warmington, E. H. The Commerce Between the Roman Empire and India.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28: 207ff. ISBN 978-1-00-136124-6. 
  11. ^ 11.0 11.1 11.2 Monahan, Erika. Locating rhubarb. Findlen, Paula (编). Early modern things: objects and their histories, 1500–1800. Abingdon: Routledge. 2013: 227–251. ISBN 978-0-415-52051-5. 
  12.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Lloyd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13. ^ 引自Wood, Frances. The Silk Road: Two Thousand Years in the Heart of Asia需要免费注册.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2: 13. ISBN 978-0-520-24340-8. 
  14. ^ 14.0 14.1 Grieve, M. Rhubarbs. botanical.com. A Modern Herbal. 1900 [2023-02-23]. 
  15. ^ Grants Old and New Edinburgh
  16. ^ Tanhuanpää, Pirjo; Suojala-Ahlfors, Terhi & Hartikainen, Merja. Genetic diversity of Finnish home garden rhubarbs (Rheum spp.) assessed by simple sequence repeat markers. Genetic Resources and Crop Evolution. 2019, 66 (1): 17–25. S2CID 52821042. doi:10.1007/s10722-018-0692-8. 
  1. Rheum officinale - Plants For A Future database repor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Calorimetric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 of hydroxyanthraquinones in Rheum officinale Baill on Staphylococcus aureus growth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Fugh-Berman, Adriane. Herb-drug interactions. The Lancet. 2000-01-08, 355 (9198). ISSN 0140-6736. doi:10.1016/S0140-6736(99)064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