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香港地下天文台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香港地下天文台
语言中文英文
总部
创始人方志刚
网址www.weather.org.hk
推出时间1995年6月,​29年前​(1995-06

香港地下天文台香港天文台前学术主任方志刚在1995年6月建立的网站。其主要列出各种跟气候有关的数据。除此之外,它还设有讨论平台予公众探讨天气,并收录其他气象网站的超链接。2011年,网站成立了官方Facebook专页。

香港地下天文台的网主方志刚曾任职天文台学术主任,但由于该天文台并没有花很多资源于研究上,所以他在那工作1年多或3年后决定离开。1995年6月,他建立了香港地下天文台网站,当中的各种程序由他自行编写,并自行在家设立自己的气象站——当中所得数据会输入到电脑,再在配合分析的情况下上传到该网站。2000年时,香港地下天文台已列出了源于香港天文台发送给世界气象组织的气候数据,并从中抽取香港天文台不在网页向公众发布的信息,然后对外公布。

历史

[编辑]

香港地下天文台的网主方志刚曾修读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课程,毕业后(1992年)于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物理系任职研究助理[1]。次年他开始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向人报导恶劣天气[2]。之后再任职香港天文台学术主任[3][1]。但由于该天文台并没有花很多资源于研究上,所以他在那工作1年多或3年后决定离开[1][4]

1995年6月,他建立了香港地下天文台网站,当中的各种程序由他自行编写,并自行在家设立自己的气象站——当中所得数据会输入到电脑,再在配合分析的情况下上传到该网站[5],并与其他爱好气象的人一起营运[6]。而他把网站取名为“地下”的原因是该网站具“非官方”性质[1]

该网站在2000年时已有列出源于香港天文台发送给世界气象组织的气候数据,并最迟在该年获得资助,用于网页托管服务方面的开支。同年总访问量已有600万以上[1]。2003年,有关数字再度突破3,200万,网站的更新亦已改由系统自动完成[7]。2008年,《e-zone》指出香港地下天文台会在香港受台风吹袭期间成为人们的常用搜索字眼[8],此一现象在2014年时仍然维持[9]

2011年,网站成立了官方Facebook专页[10]。到了2015年时,内容更新已只由方志刚负责,以前其他有参与营运的气象爱好者则忙于生活[6]。同年他亦有重新设计网站的计划,但亦因忙于生活而没有时间实现[6]。2年后它的Facebook专页点赞数字超过了13万[11]

内容

[编辑]

2000年时,香港地下天文台列出了源于香港天文台发送给世界气象组织的气候数据,并从中抽取香港天文台不在网页向公众发布的信息,然后对外公布。除此之外,还设有讨论平台予公众探讨天气[1],并收录其他气象网站的超链接[12]。方志刚在2003年表示该些信息较适合拥有相关知识者阅读[13]。次年《香港经济日报》的报导提道,该网站有的数据经过方志刚自行收集和分析[5]。该网站设有中文和英文两种显示语言[1]

它最迟在2001年举办“热带气旋预测比赛”予用家参与[14]。之后的报导亦有提到它会举办“天气预测比赛”[15]。2005年《澳门日报》写道网站包含的天气指数有“酷热指数、风寒指数、K指数,以及香港地面及高空天气报告、东亚地区高空天气图、闪电位置图、各国热带气旋预报路径图等”[16]。2014年时它已设有“专栏”项目,就气象议题向用家解释[17]

回响

[编辑]

香港地下天文台在2001年时已成为多间香港传媒的报导对象[18]。2000年《明报》的报导把香港地下天文台的天气报告形容为“详尽”[1]。负责有关报导的记者则赞扬网主方志刚愿意无偿付出[19]。2001年《星岛日报》亦赞同香港地下天文台“信息丰富”[14]。类似的评论后可见于《文汇报[13]。而《星岛日报》记者关慧玲评论道由于香港地下天文台比天文台更不考虑社会政治,重视准确性,所以“颇有点揭竿起义的意味”[20]。同年《东方日报》在介绍天气网站时,赞赏它比天文台官方网站“方便”[12]。2005年,《澳门日报》写道“热带气旋预测比赛”等比赛对天文爱好者有一定吸引力[16]。2017年,《新假期》的Keith认为香港地下天文台的数据发布速度比天文台快[21]

香港天文台有时会回应网民在该网站论坛的留言[5]。而香港地下天文台把更多气象数据在网站呈现的行为也驱使天文台在网页上公布更多信息[22],并让他们公布一些较有信心的预测性信息[23]。而当初天文台不发布更多信息的原因在于预报员“一定有东西看漏”[24]。2006年台风派比安吹袭香港时,天文台以维多利亚港的风速未达标准为由,拒绝发出八号烈风或暴风信号。引来地下天文台以研究报告质疑。天文台最终在2007年修改信号系统的参考标准[25]。2019年,天文台台长岑智明表示由于香港地下天文台是在转述天文台的资料,所以准确性以天文台较佳。不过仍形容香港地下天文台的发言顾忌较少[26]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何咏仪; 朱建德; 欧阳国安. 屋企有個天文台. 明报. 2000-11-14: K14. 
  2. ^ 八號波高懸登大帽山追風. 文汇报. 2003-11-11: A14. 
  3. ^ 追風一族香港有個地下天文台. 香港经济日报. 1999-09-29: C01. 
  4. ^ 黄绮湘. 地下測天評風雨. 明报. 2006-08-13: A12. 
  5. ^ 5.0 5.1 5.2 《 細味人間 :地下天文台 》準確度99%. 香港经济日报. 2004-03-18: C02. 
  6. ^ 6.0 6.1 6.2 朱一心. 氣象專家依然「高燒」方志剛地下觀天測風廿載. 明报. 2015-05-20: D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2). 
  7. ^ 罗敬文. 3200萬人次瀏覽網站. 文汇报. 2003-11-11: A14. 
  8. ^ 醬缸裏的書香. e-zone. 2008-03-27: 92. 
  9. ^ 惡劣天氣 港人最關注「食譜」. 晴报. 2014-09-05: P42. 
  10. ^ 陈勇坚. 心理救援失親人士、助小商舖反地產霸權,專業和關注弱勢成香港社團的人文標簽. 南方都市报. 2012-12-07: AII08. 
  11. ^ 梁智仪. 天氣似預期 氣象專家教睇天做人. 香港经济日报. 2017-08-11: C01 [2024-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28). 
  12. ^ 12.0 12.1 上網睇天氣 出門有準備. 东方日报. 2001-07-27: E08. 
  13. ^ 13.0 13.1 發燒友專業資訊可補官方不足 唐樓天台設私家氣象站. 文汇报. 2003-11-11: A14. 
  14. ^ 14.0 14.1 網上天文台打風日子要一到. 星岛日报. 2001-07-17: B16. 
  15. ^ 氣象達人網中尋. e-zone. 2008-08-28: 93. 
  16. ^ 16.0 16.1 萬千氣象 網上觀. 澳门日报. 2005-09-28: F02. 
  17. ^ 何敬鸿. 拆解天氣預報 認識氣象變化. e-zone. 2014-11-06: 56. 
  18. ^ 何婉华. 網上追蹤港氣象 防風有法. 香港经济日报. 2001-06-21: A44. 
  19. ^ 後記. 明报. 2000-11-14: K18. 
  20. ^ 关慧玲. 網站比併官方掛八號波 發燒友同天文台鬥準. 星岛日报. 2001-08-06: A15. 
  21. ^ Keith. 新手攻略 春天山中攝雲海 站於雲之巔. 新假期. 2017-03-23: E038–043. 
  22. ^ 李本瀅 掛好呢個波. 东周刊. 2009-07-01: A50-54. 
  23. ^ 陈业辉. 天文台長李本瀅 奮鬥40年見晴天. 明报. 2010-01-25: D12. 
  24. ^ 张绮霞. 預測下雨不準原因. 信报财经新闻. 2018-09-07: C03 [2024-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28). 
  25. ^ 文皓心. 網絡時代 顛覆專業光環?. U-magazine. 2019-03-29: L004–011. 
  26. ^ 尹淑君; 蓝善婷. 【天氣.台長專訪】岑智明挑戰快問快答:天文台定地下天文台準?. 香港01. 2019-01-29 [2024-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28). 

外部链接

[编辑]

延伸阅读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