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风神翼龙属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风神翼龙属
化石时期:白垩纪末期,68–66 Ma
飞行的风神翼龙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目: 翼龙目 Pterosauria
科: 神龙翼龙科 Azhdarchidae
亚科: 风神翼龙亚科 Quetzalcoatlinae
属: 风神翼龙属 Quetzalcoatlus
Lawson, 1975
模式种
诺氏风神翼龙
Quetzalcoatlus northropi

Lawson, 1975
  • 诺氏风神翼龙 Q. northropi
    Lawson, 1975
  • 劳氏风神翼龙 Q. lawsoni
    Andres and Langston Jr., 2021

风神翼龙属学名Quetzalcoatlus)又名羽蛇神翼龙披羽蛇翼龙贵叟寇翼龙,是一种白垩纪末期的巨型翼龙,属于神龙翼龙科中的代表性物种,它们是最晚演化出来的翼龙目动物,也是其中最先进的一支。其特点是拥有极其宽大的翅膀、粗长的脖子、尖利的巨、和退化至消失的牙齿,风神翼龙的“属名”源自于阿兹特克文明里披羽蛇神的名字——克察尔科亚特尔(Quetzalcoatl)。

风神翼龙的翼展超过10米(33英尺)甚至更长,站在地面上时和现代长颈鹿同高(约5.7米),和哈采格翼龙属并列为“地球已知最大型的飞行动物”;它们生存于约6800万年前到6600万年前的晚白垩纪马斯特里赫特阶,在全球各地均有其化石分布,但是完整的化石主要集中在美国南部和东部;在白垩纪末灭绝事件中,风神翼龙和非鸟类恐龙沧龙黄昏鸟菊石等史前动物一同灭绝。

发现与种

[编辑]
Quetzalcoatlus sp.的重建图

第一个风神翼龙化石是在1971年,由道格拉斯·劳森(Douglas A. Lawson)发现于德州大弯曲国家公园的Javelina地层发现。这个标本包括部分的翼(由前臂与延长的第四手指构成),从翼推测翼展超过10米。[1]劳森将这标本建立为新属:诺氏风神翼龙Quetzalcoatlus northropi)。[2]在1996年,Kellner与Langston在德州公布了了第二个未命名种。 [3]

这个暂时性被称为Quetzalcoatlus sp.的标本,比诺氏风神翼龙还完整,包括部分头颅骨。虽然较诺氏风神翼龙的小,而翼展已证实长达5.5米。[4]

在2002年,地狱溪组发现的一节神龙翼龙科的颈椎,可能属于风神翼龙。这个标本原本被研究人员与暴龙类的化石混在一起。这个标本并没有被暴龙类捕食的迹象。科学家估计这只神龙翼龙科的翼展为5到5.5米。[5]

在1995年,恐龙公园组发现一个神龙翼龙科的部分幼年骨骼,可能属于风神翼龙或其近亲,2019 年,David William Elliott Hone、Michael Habib 和 François Therrien 命名和描述了类型物种 Cryodrakon boreas 。属名来源于希腊语κρύος, kryos , “冰冷”, δράκων, drakon , “龙”。具体名称的意思是“属于北风,北风”,或者简称为“北方”,即北风冰神翼龙。根据翼骨上的断裂牙齿,这个骨骼曾被蜥鸟盗龙(一种小型驰龙类)所咬食。根据牙齿的断裂状况,风神翼龙与其近亲的骨头应该非常坚硬,而非易碎。[6]

古生物学

[编辑]
一群诺氏风神翼龙的想像图

关于风神翼龙的生活方式有许多不同看法。因为它的长颈椎、长而缺乏牙齿的颌部,它可能是以类似的方式捕食鱼类,或是像秃鹳以腐尸为食,或是像现代剪嘴鸥猎食。风神翼龙被假设可用自己的力量起飞,但一旦在空中,它可能需要花大部分时间在滑翔上。在地面上时,风神翼龙可能用四肢行走。最近有些研究人员认风神翼龙的生活方式,类似陆生的鹳鸟,会在空中长途飞行。[1]

两种风神翼龙与人类体型的比较图

关于风神翼龙的翼展上限仍处于争论中,也引发动物飞行的结构上限争论。在明尼苏达科学博物馆展示中的最大化石,可能显示它们翼展长12米长,近年另有翼展为10到11米的估计值。最大型的无齿翼龙个体翼展长达9米,在风神翼龙被发现前,是被认为生物飞行的尺寸上限。同属神龙翼龙科的哈特兹哥翼龙,翼展可能也达12米以上。[4]

白垩纪时期,德州的气候可能类似现在热带湿地或潟湖,该地当时处于分开北美白垩纪海路沿岸地带。相关物种的骨头来自于加拿大亚伯达省恐龙省立公园

风神翼龙与恐龙一起在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中灭绝了。

分类

[编辑]
Q. sp.的骨骼重建

以下演化树出自Andres和Myers于2013年的研究,显示了风神翼龙和新神龙翼龙类的演化位置。[7]

 新神龙翼龙类 Neoazhdarchia 
 掠海翼龙科 Thalassodromidae 

塞氏掠海翼龙 Thalassodromeus sethi

伦纳德氏妖精翼龙 Tupuxuara leonardii

长冠妖精翼龙 Tupuxuara longicristatus

 准噶尔翼龙科 Dsungaripteridae 

塞氏都迷科翼龙 Domeykodactylus ceciliae

魏氏准噶尔翼龙 Dsungaripterus weii

复齿湖翼龙 Noripterus complicidens

娇小湖翼龙 Noripterus parvus

 朝阳翼龙科 Chaoyangopteridae 

辽西始神龙翼龙 Eoazhdarcho liaoxiensis

朝阳神州翼龙 Shenzhoupterus chaoyangensis

张氏朝阳翼龙 Chaoyangopterus zhangi

无齿吉大翼龙 Jidapterus edentus

兰斯顿放射翼龙英语Radiodactylus Radiodactylus langstoni

 神龙翼龙科 Azhdarchidae 

神龙翼龙 Azhdarcho lancicollis

TMM 42489

临海浙江翼龙 Zhejiangopterus linhaiensis

费拉德菲亚阿氏翼龙 Arambourgiania philadelphiae

诺氏风神翼龙 Quetzalcoatlus northropi

风神翼龙未命名种 Quetzalcoatlus sp.

大众文化

[编辑]

风神翼龙出现在电视节目《恐龙王国》(Dinotopia)里,同时也出现在《与恐龙共舞》(Walking with Dinosaurs)电视节目的第六集《末代恐龙》(Death of a Dynasty)单元里,它们被描述成是最后的大型翼龙类。 纪录片《飞龙在天3D英语Flying Monsters 3D》曾对风神翼龙有较精确地描述和简介;在2022年的《史前地球》中,风神翼龙被描述为在南非地区繁殖,并利用潮湿的落叶堆帮革质的卵壳保湿。 手机游戏《Fate/Grand Order》中,作为魁札尔科亚特尔的坐骑出场。

展开翅膀的风神翼龙骨架。

风神翼龙也出现在2022年的电影《侏罗纪世界:统霸天下》中,但片中出现的风神翼龙能够以嘴喙和双翼上的爪子毁坏飞机外壳,实际上并没有证据显示它们具有此能力。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Witton, M.P., and Naish, D. (2008). "A Reappraisal of Azhdarchid Pterosaur Functional Morphology and Paleoecology." PLoS ONE, 3(5): e2271. doi:10.1371/journal.pone.0002271Full text onlin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Lawson, D. A. (1975). "Pterosaur from the Latest Cretaceous of West Texas. Discovery of the Largest Flying Creature." Science, 187: 947-948.
  3. ^ Kellner, A.W.A., and Langston, W. (1996). "Cranial remains of Quetzalcoatlus (Pterosauria, Azhdarchidae) from Late Cretaceous sediments of Big Bend National Park, Texas."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16: 222–231.
  4. ^ 4.0 4.1 Buffetaut, E., Grigorescu, D., and Csiki, Z. (2002). "A new giant pterosaur with a robust skull from the latest Cretaceous of Romania." Naturwissenschaften, 89(4): 180-184. Abstract[永久失效链接]
  5. ^ Henderson, M.D. and Peterson, J.E. "An azhdarchid pterosaur cervical vertebra from the Hell Creek Formation (Maastrichtian) of southeastern Montana."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26(1): 192–195.
  6. ^ Currie, Philip J.; Jacobsen, Aase Roland. An azhdarchid pterosaur eaten by a velociraptorine theropod (PDF). Canadia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1995, 32: 922–925 [2009-01-0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6-05-2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7. ^ Andres, B.; Myers, T. S. Lone Star Pterosaurs.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Edinburgh. 2013, 103 (3–4): 1. doi:10.1017/S1755691013000303.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