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韦渠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韦渠牟(749年—801年9月6日),字元均,道号遗名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朝中期的文人,做过道士和僧人,唐德宗时期出仕为官。因精通儒、释、道三教,被德宗看重,历任右补阙、左谏议大夫、太府卿、太常卿。有文集三十卷,今已佚。[1]

韦渠牟是诗人卢纶的舅舅。

家世

[编辑]

出身京兆韦氏

  • 六代祖:韦范,魏西阳太守、隋郿城庄公。
  • 曾祖:韦馀庆,唐坊州刺史。
  • 祖:韦景骏,房州刺史。
  • 祖:韦冰,著作郎兼苏州司马。

生平

[编辑]

韦渠牟是韦冰第二子,少小聪慧,十二岁即会赋诗做文章,年未弱冠,博览经史。初在茅山玄靖先生李含光门下为道士,道号遗名子[1][2],后为僧人,号尘外人。

德宗兴元元年(784年),韩滉出镇浙西,奏授韦渠牟为试秘书郎。

贞元二年(786年),韦渠牟起家拜校书郎。五年(789年),转左武卫骑曹参军,八年(792年),迁任四门博士[1]

贞元十二年(796年)四月十九日,德宗生日,在麟德殿召集给事中徐岱、兵部郎中赵需、礼部郎中许孟容与韦渠牟及道士万参成、沙门谭延等十二人,讲论儒、道、释三教。韦渠牟高谈阔论,德宗认为他很有才华,数日后任命他为秘书郎,韦渠牟又献诗七百字,十几日后,立即升迁右补阙、内供奉。德宗多次在延英殿与宰相奏对时,让宦官召韦渠牟一起参议,年末时又升为左谏议大夫。以往延英奏对漏刻时间常为二三刻,到韦渠牟奏事则拖到五六刻,皇帝经常与他谈笑,当时人认为韦渠牟不正经,无士君子器度,不能以正道引导帝王。[3]

陆贽自贞元十年(794年)被罢相后,德宗开始勤于政务,不再委托宰相处理政事。各地官员、御史,皆由皇帝自己选择任命。但他深居宫庭,所亲信的人如裴延龄李齐运王纯李实韦执谊及韦渠牟等人,都权倾相府。裴延龄、李实为奸诈小人,王纯则是无能之辈,韦渠牟素来被人轻视,于是他广召门客,以赚取名望,茅山处士崔芊、山人郑随被他举荐为官,冯伉自醴泉令被他荐为给事中、皇太子侍读。[3]

一年后,韦渠牟迁任太府卿,赐金紫,十六年(800年)十一月转太常卿。贞元十七年七月廿五日乙酉(801年9月6日)卒于靖恭里[1],时年五十三,赠刑部尚书,谥曰忠。[3]

韦渠牟有文集三十卷,撰《庄子会释》、《老子、金刚经释文》、《孝经、维摩经疏》、《三教会宗图》共十馀万言,又编修《贞元新集》、《开元后礼》,发行于当代。

子女

[编辑]
  • 子:韦博古
  • 子:韦近古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阅读此作者作品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旧唐书/卷135》,出自刘昫旧唐书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新唐书·卷167》,出自《新唐书

参考书目

[编辑]
  1. ^ 1.0 1.1 1.2 1.3 权德舆撰《唐故太常卿赠刑部尚书韦公墓志铭并序》
  2. ^ 颜真卿《有唐茅山元靖先生广陵李君碑铭并序》:真卿与先生门人中林子殷淑、遗名韦渠牟尝接采真之游。
  3. ^ 3.0 3.1 3.2 《旧唐书》卷一百三十五 列传第八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