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霞喀罗古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霞喀罗古道石鹿步道口

霞喀罗古道(英语:Syakaro Historic Trail[1])是位于台湾新竹县境内的一条步道,又名石鹿古道(英语:Shihlu Historic Trail[1])、霞喀罗国家步道(英语:Syakaro National Trail[1])。

历史

[编辑]
养老步道口

霞喀罗即清代文献的石加禄,曾在开山抚番之际和林朝栋率领的清军冲突,《淡新档案》记载“石加禄之番只知有威,而不知有恩也”。霞喀罗古道于日治大正10年(1921年)开辟,在霞喀罗事件之后逐步兴建,路线横跨今新竹县尖石乡五峰乡[2],由两条警备道路——霞喀罗警备道路、萨克亚金警备道路所构成,日治时期命名为霞喀罗、萨克亚金警备道路,在当时多为日本军警理番之用。霞喀罗古道是由清泉向东,经民生、松本、石鹿等部落,以及田村台、白石转东北至秀峦之步道[3],迄今已有90年以上的历史,现今古道部分路线已转为提供一般民众游憩、登山、健行等用途,2001年,林务局将霞喀罗古道规划为国家步道系统的示范道路,隶属于霞喀罗-鹿场连岭国家步道系统[4][5]

步道范围

[编辑]

以林务局所辖竹东事业区第50林班(石鹿附近)起,沿罗山林道南线至第124林班界为止(粟园附近),全长22.5公里。[3]

步道14个驻在所遗址

[编辑]

霞喀罗古道沿线有14个警察官吏驻在所遗址,包括[3]

  • シャカロ(石鹿):高度1510米,位民都有山东方小山头之南向长棱上,终战后改称为“石鹿派出所”。[6]
  • 小林:高度1652米,位于霞喀罗驻在所东方的第一条长棱上。
  • 庄子:高度1780米,位于今日霞喀罗步道入口停车场上方,1922年4月1日设置,1924年撤废。
  • 田村台:位于高桥山与1998峰山腰上,在1917年、1920年霞喀罗事件爆发后,此地被命名为“木喀拉卡高地”。1925年开凿鹿场连岭道路,即以田村台为起点。
  • 高桥ː因崩塌遗迹难觅。
  • 松下ː 标高2043米,霞喀罗道路沿线最高的驻在所,位于霞喀罗大山北棱线鞍部。
  • 楢山(青山)高度1978米,位于霞喀罗大山东南向长棱上。
  • 朝日:高度1722米,位于霞喀罗大山东南向长棱上。
  • 石楠:高度1683米,位朝日驻在所南方隔小溪的小支棱上。
  • サカャチン(白石):高度1630米,位于佐藤山北侧沿棱2328峰之东北延伸棱尾上,48M的夯土围墙是目前霞喀罗道路中,最完整的遗址之一。与北坑溪道路间之桧山警察官吏驻在所有联络道,昔登大霸尖山多由此驻在所出发。终战遭改名为白石派出所,1969年改建新派出所与宿舍。
  • 见返:高度1484米,位于萨克亚金驻在所所在的长棱棱尾,驻在所得位置突出,视野辽阔。昭和5年(1930年),萨克亚金社、马鞍社及塔拉卡斯社,接受官方集团移住,见返驻在所撤废。
  • 武神:高度1427米,大正11年(1922年)4月1日设置,位布奴加里山西北棱,隔萨克亚金溪与对岸之见返驻在所相望。
  • 马鞍:高度1458米,大正11年(1922年)4月1日设置,位于养老山西棱小鞍部。
  • タラッカス:高度1500米,大正9年(1920年)9月1日设置,终战后更名为“栗园派出所”。

人文与自然资源

[编辑]

奥样断崖(Luhe Okusan)

[编辑]

奥样断崖传说是松下驻在所日本巡查的太太,深夜中与先生吵架并遭到殴打,气愤之余奔向奥样断崖跃下自杀而得名。[7]

栗园驻在所森恒太郎君之碑

[编辑]

桃园厅牙奥眼支厅罩兰驻在所勤务巡查森恒太郎,于大正九年(1920年)8月27日下午4点20分,率隘勇于距罩兰驻在所二十町之地,受到台湾原住民之狙击,森恒太郎巡查身中三弹,倒地遭馘首。[3]

山葵溪

[编辑]

白石驻在所至石楠驻在所之间的溪流,泰雅语称之为Gon Wasabi,意思乃山葵溪,今仍可发现少许山葵株。日治时期白石驻在所斋藤松五郎巡查部长,倡导种植山葵和荞麦有成,使得当地的山葵和荞麦成为著名山产。[3]

观雾型山椒鱼(Hynobius sp.)的栖地

[编辑]

台湾为山椒鱼分布的南限,Hzikan乃为霞喀罗古道最为阴暗潮湿路段,也是观雾型山椒鱼(Hynobius sp.)的栖地。[7]

参考资料

[编辑]
脚注
  1. ^ 1.0 1.1 1.2 Syakaro Historic Trail. [2022-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9). 
  2. ^ 霞喀罗─鹿场连岭国家步道系统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湾:行政院农委会林务局。
  3. ^ 3.0 3.1 3.2 3.3 3.4 李瑞宗《步道規劃資源調查方法與資料建置》 林務局、森林遊憩設施規劃設計與施工研習會暨94年度林務局育樂工程計畫內容說明 (PDF). [2017-02-1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02-17). 
  4. ^ 林锹(2005),〈国家步道生态旅游之社区配套营造─以霞喀罗古道为例〉,《国家步道研讨会论文集》,第83-86页,台湾 :行政院农委会林务局。
  5. ^ 杨南郡(2002),《霞喀罗国家森林步道人文史迹调查与解说》,第1-4页,台湾 :行政院农委会林务局。
  6. ^ 汪明辉、潘英海、郑安睎《霞喀罗古道与聚落研究报告书》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员会文化园区管理局,台湾原住民族传统聚落(含古道)及文化历史记忆委托研究报告建置计划案,2009年10月15日。
  7. ^ 7.0 7.1 李瑞宗《霞喀罗古道的资源调查研究》林务局、2005年国家步道研讨会论文集[永久失效链接]
文献
  1. 杨南郡. 《霞喀羅國家森林步道人文史蹟調查與解說》. 台湾: 行政院农委会林务局. 2002年5月 (中文(台湾)). 
  2. 林锹. 國家步道生態旅遊之社區配套營造─以霞喀羅古道為例. 《国家步道研讨会论文集》 (台湾: 行政院农委会林务局). 2005 (中文(台湾)). 
  3. 李瑞宗. 《流放旅人的山徑》. 台湾: 内政部营建署雪霸国家公园管理处出版. 2006年 (中文(台湾)). 
  4. 林一宏《日治时期台湾山地“驻在所”建筑之初步研究》立台湾博物馆98年度自行研究计划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相关条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