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传兴
外观
陈传兴(1952年—)是一位台湾的艺术家,同时身兼摄影家、艺术评论者、作家与电影创作者等身份,且长期投入于美学、影像论述、哲学,与精神分析等领域。[1]
简历
[编辑]学术经历
[编辑]陈传兴于1976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大众传播学系之后赴法国巴黎第三大学戏剧系进修,并于1979年毕业后进入同校现代文学电影所研读,于次年取得硕士学位。陈传兴在接下来的数年间留在巴黎并进入社会科学高等学院专攻语言学博士。[2]在1985年取得博士学位之后,陈传兴回到台湾,进入了台湾艺术学院美术系及戏剧系。往后进入了台湾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进行后博士研究,对鲁凯族的原始艺术进行调查。1989年至2012年间,陈传兴于清华大学文学研究所研读。[3][需要较佳来源]
职业生涯
[编辑]陈传兴长期于美学、影像论述、哲学,以及精神分析领域耕耘。他本身同时是作家、艺术评论学者与电影创作者。[4]此外,陈传兴亦有涉足摄影,但自1975年《芦洲浮生图》展后便淡出了台湾摄影圈。陈传兴的摄影作品主题广泛,包括了台北车站来来往往的旅客、戏班子在幕前与幕后的对比,也曾到兰屿拍摄重刑犯。对于纪实摄影,他表示“每个时代有其美学、价值观与世界观”。陈传兴特别推崇过去绿色小组投入社运的纪实作品,他认为“把生命摆在前面而不是意识形态,影像会有其自主性和生命,而非只是附属品。”[5]1990年代后半,陈传兴为了出版尚·拉普朗虚的书《精神分析辞汇》(Vocabulaire de la psychanalyse),之后为了处理翻译、编辑、印刷等事务,遂于1988年成立了行人出版社。
荣誉
[编辑]作品
[编辑]著作
[编辑]- 《忧郁文件》(1992年),雄狮图书,台北 ,台湾[8]
- 《道德不能罢免》(2006年),如果出版社,台北,台湾
- 《银盐热》(2009年),行人文化实验室,台北,台湾[9]
- 《木与夜孰长》(2015年),行人文化实验室,台北,台湾
- 《银盐热: 21 世纪影像启示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广西,中国
- 摄影集《未有烛而后至》,行人文化实验室,台北,台湾
- 摄影集《未有烛而后至》,光明日报出版社,北京,中国
- 《岸萤》(2020年),中信大方,上海,中国
- 《夕露帖》(2023年)
纪录片
[编辑]- 1978–1980 《阿坤》,16mm,45 分钟
- 1979 《移民》,Beta,45 分钟
- 1993 《郑在东》,Super VHS,45 分钟
- 2010 《他们在岛屿写作》文学大师系列电影(监制)
- 《如雾起时》(执导)
- 《化城再来人》(执导)[10]
- 2020 《掬水月在手》— 叶嘉莹传记纪录片[11]
参考来源
[编辑]- ^ 陳傳興. 台湾电影网. [2021-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4).
- ^ 汪正翔. 專訪陳傳興:讓攝影還是攝影,不是現實或意識形態的佐證. 台北: 端传媒. 2020-03-29 [2021-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4).
- ^ 陳傳興 Tsun-shing Cheng Biography. TKG+. [2021-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6).
- ^ 张淑伶. 赖言曦 , 编. 陳傳興導演葉嘉瑩紀錄片 獲中國電影金雞獎. 中央社. 2020-11-29 [2021-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8).
- ^ 李怡芸. 陳傳興40年返台攝影展 紀實歷史. 中时电子报. 旺报. 2020-03-19 [2021-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6).
- ^ 李宇政. 陳傳興獲頒法國藝術與文學勳位. 台湾英文新闻. 台北: 中央社. 2012-12-14 [2021-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4).
- ^ 如霧起時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台湾国际纪录片影展. [2021-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4).
- ^ 龚卓军. 時延與微感覺:懸置於一九八○年代的兩個未來美學思想命題. 艺术观点ACT. 2010年10月 [2021-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4).
- ^ 陈传兴. 銀鹽熱. 行人出版社. 2009年02月. ISBN 978-986-84859-1-4. OCLC 814602687.
- ^ 陳傳興-鄭愁予《如霧起時》、周夢蝶《化城再來人》導演. [2021-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4).
- ^ 白佳丽; 孙丽萍. 【紀錄片導演】 陳傳興 談記錄葉嘉瑩的《掬水月在手》. 人间福报. 2020-11-22 [2020-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4).
外部链接
[编辑]- 相关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