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锣湾避风塘
外观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e/e2/Causeway_Bay_Typhoon_Shelter_201804.jpg/280px-Causeway_Bay_Typhoon_Shelter_201804.jpg)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9/9b/%E9%A6%99%E6%B8%AF%E7%81%A3%E4%BB%94_%E6%9D%B1%E8%A7%92_%E9%8A%85%E9%91%BC%E7%81%A3_%E7%87%88%E7%B1%A0%E6%B4%B2%E6%98%8E%E4%BF%A1%E7%89%87_Hong_Kong_Wan_Chai%2C_East_Point%2C_Causeway_Bay%2C_Kellett_Island_Postcard%2C_1900.jpg/280px-%E9%A6%99%E6%B8%AF%E7%81%A3%E4%BB%94_%E6%9D%B1%E8%A7%92_%E9%8A%85%E9%91%BC%E7%81%A3_%E7%87%88%E7%B1%A0%E6%B4%B2%E6%98%8E%E4%BF%A1%E7%89%87_Hong_Kong_Wan_Chai%2C_East_Point%2C_Causeway_Bay%2C_Kellett_Island_Postcard%2C_1900.jpg)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d/dc/Causeway_Bay_Typhoon_Shelter.jpg/280px-Causeway_Bay_Typhoon_Shelter.jpg)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5/HK_Causeway_Bay_Typhoon_Shelter.jpg/280px-HK_Causeway_Bay_Typhoon_Shelter.jpg)
铜锣湾避风塘(英语:Causeway Bay Typhoon Shelter)位于香港湾仔区铜锣湾,是维多利亚港内主要的避风塘之一。也是可以欣赏烟花好去处之一。
历史
[编辑]1883年,香港政府于铜锣湾进行填海工程,由现时的铜锣湾道填至现时的高士威道。高士威道对出的海湾,被修建成香港第一个避风塘[1]。1950年,该避风塘被填平,原址兴建维多利亚公园,旧堤则变成了现时的维园道,避风塘则迁至维园道对出至今。
在1970年代,在铜锣湾避风塘内有不少提供饮食及娱乐的船艇,提供具特色的避风塘美食,例如避风塘炒蟹。
铜锣湾避风塘内,有一艘红色的三角天后庙船,是香港唯一的浮在海上的天后庙渔船,时有庙祝守庙,信众以渔民为主,游人可于避风塘码头乘舢舨往来,该船的编号“40426S”。
为兴建中环及湾仔绕道及沙中线过海段,当局曾在2010年代在铜锣湾避风塘内分阶段进行临时填海,至今隧道均已完成,而临时填海区亦已还原。
环境
[编辑]![](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9/92/Causeway_Bay_Typhoon_Shelter_1.jpg/800px-Causeway_Bay_Typhoon_Shelter_1.jpg)
铜锣湾避风塘由西面的奇力岛至东面兴发街对开海面止。由于西面的奇力岛是香港游艇会会址所在地,因此避风塘主要供游艇停泊。奇力岛亦是香港海底隧道的港岛入口所在地。避风塘东面是港岛东区走廊的起点。
在盛夏天晴的时候,铜锣湾避风塘沿岸为观看日落的上佳地点,刺眼的太阳会在中环和尖沙咀之间落下,并在远方的新界没入地平线下。连接维多利亚花园和铜锣湾海滨花园的行人天桥因为居高临下的关系,为拍摄夕阳的理想地点,而中环湾仔绕道则途经本避风塘连接上环至炮台山。
-
避风塘小歇亭
-
水上三角天后庙
-
铜锣湾避风塘街渡小船
-
渔护署告示
-
日落铜锣湾避风塘 (1)
-
日落铜锣湾避风塘 (2)
邻近
[编辑]交通
[编辑]交通路线列表 | |||||||||||||||
---|---|---|---|---|---|---|---|---|---|---|---|---|---|---|---|
港岛巴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