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达饶嘎
外观
![]() | 此条目可参照英语维基百科相应条目来扩充。 |
邦达饶嘎(藏语:སྤོམ་མདའ་ཚང་རབ་དགའ་,威利转写:spom mda' tshang rab dga,1902年—1974年),西藏昌都芒康人。中华民国大陆时期的西藏商人、革命家,为邦达昌的主要人物之一。
邦达饶嘎是邦达尼江的次子,有一兄邦达养璧、一弟邦达多吉。他支持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张推翻西藏的达赖喇嘛封建政权,并将英国帝国主义的势力驱逐出西藏。1934年,他和弟弟邦达多吉发动康巴叛乱,反对西藏噶厦政权。叛军计划首先要先占领昌都,后再攻取拉萨[1]。叛乱发生后,噶厦政府没收了邦达昌家族在拉萨的住所。由于邦达昌家族是西藏羊毛的主要出口商,任何进一步事件都可能影响噶厦政府的资金,因此噶厦政府放弃对邦达昌家族的叛乱责任,邦达饶嘎在叛乱失败后途经康定和南京流亡到印度噶伦堡[2]。1935年前往重庆,并加入蒙藏委员会。1939年返回噶伦堡,成立西藏革命党[3]。该党奉行三民主义,寻求推翻噶厦政权并在西藏进行改革,使西藏成为中华民国之内的“西藏自治共和国”[4],且寻求将英国人驱逐出印度[5]。1947年,他被英属印度驱逐到上海。
1950年,邦达饶嘎前往昌都。解放军进入康区,他向昌都总管阿沛·阿旺晋美提供一些康巴战士,希望换取西藏噶厦政府承认康区独立,但遭阿沛的拒绝。昌都战役期间,他和弟弟邦达多吉对解放军和藏军双方进行斡旋。1959年西藏骚乱期间,他参与对康巴叛军的培养以对抗共产党。失败后逃亡台湾[6]。1974年去世。
参考资料
[编辑]- ^ Patterson, George Neilson. Requiem for Tibet
. Aurum Press. 1990. ISBN 978-1-85410-111-2.
- ^ Arpi, Claude. The Karma of Tibet (PDF): 96. [24 April 201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3 September 2015).
- ^ Arpi, Claude. The Karma of Tibet (PDF): 51, 53, 56, 66, 80, 94, 95, 96, 97. [24 April 201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3 September 2015).
- ^ Melvyn C. Goldstein. A history of modern Tibet, 1913-1951: the demise of the Lamaist state. 1 of A History of Modern Tibet reprint, illustrate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1: 450 [2011-12-27]. ISBN 0-520-07590-0.
- ^ Sawerthal, Anna. The Melong An Example of the Formation of a Tibetan Language Press (PDF) (学位论文): 72. 2011 [24 April 2014].
- ^ John W. Garver. The Sino-American alliance: Nationalist China and American Cold War strategy in Asia illustrated. M.E. Sharpe. 1997: 172 [2011-12-27]. ISBN 0-7656-00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