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远续缘起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遠續

远续缘起梵语prākarṣika-pratītya-samutpāda),佛教术语,由说一切有部提出,是说一切有部四大缘起理论之一[1]。远续缘起认为,业烦恼可能起源自遥远的无始过去,虽然远隔着时间,但仍然与现在相续,到了今生才受报。

概论

[编辑]

远续(梵语प्राकर्षिकprākarṣika),指过去之顺后受业[2]不定受业[3]烦恼,相隔久远而相续至今,其本际不可追溯[4][5]。远续缘起理论来自说一切有部,《顺正理论》中举出远续缘起的根据,来自《中阿含经》[6]和《杂阿含经》[7]

因为与分位缘起同样,主张缘起只限于有情,被认为与《发智论》的思想架构一致[1]。主要差异在于,远续缘起,不只涉及造业受果只间隔一次死生的顺生受业[2],而是业因还可能从不可追溯的遥远过去,一直连续至今才受果[5]

现代研究

[编辑]

水野弘元认为,远续缘起主要是用来说明顺后业[8]

印顺法师认为,远续缘起最早由提婆设摩在《识身论》中提出[9]

学者杨郁文在其著作《阿含要略》中,根据《大毘婆沙论》的叙述[1],将分位缘起与远续缘起,都列在时分缘起之下,认为这两者都是以时间因素来解释缘起;而刹那缘起连缚缘起则属于非时分缘起。

注释

[编辑]
  1. ^ 1.0 1.1 1.2 大毗婆沙论》:“《品类足论》作如是言:‘云何缘起法?谓一切有为法。’问:此(《发智论》)与彼论,所说何异?答:此说不了义,彼说是了义。……复次缘起有四种:一、刹那,二、连缚,三、分位,四、远续;此说分位、远续,彼说刹那、连缚。”
  2. ^ 2.0 2.1 大毘婆沙论》:“有三种受异熟业,一、顺现法受业,二、顺次生受业,三、顺后次受业。顺现法受业者,若业,此生造作增长,即于此生,受异熟果,非于余生。顺次生受业者,若业,此生造作增长,于次后生,受异熟果,非于余生。顺后次受业者,若业,此生造作增长,于第三生,或第四生,以后如次,受异熟果。”
  3. ^ 大毘婆沙论》:“云何业异熟决定、时分不定?谓:顺不定受业中,异熟定业。……云何业时分不定、异熟亦不定?谓:顺不定受业中,异熟不定业。”
  4. ^ 玄奘译《阿毘达磨俱舍论》卷9:“即此悬远,相续无始,说名远续。”
  5. ^ 5.0 5.1 普光《俱舍论记》卷9:“即此悬远至说名远续者,即此分位缘起,隔远相续,名为远续。此约后,及不定说。故正理云:远续缘起,谓前后际,有顺后受及不定受业烦恼故,无始轮转。”
  6. ^ 中阿含经·本际经》:“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爱者,其本际不可知。本无有爱,然今生有爱,便可得知,所因有爱。……具不正念、不正智已,便具不护诸根;具不护诸根已,便具三恶行;具三恶行已,便具五葢;具五葢已,便具无明;具无明已,便具有爱。如是此有爱,展转具成。”
  7. ^ 杂阿含经·二六六经》:“尔时,佛告诸比丘:于无始生死,无明所盖,爱结所系,长夜轮回,不知苦之本际。……诸比丘!无明所盖,爱结所系,众生生死轮回,爱结不断,不尽苦边。……诸比丘!随色转,随受转,随想转,随行转,随识转。随色转故,不脱于色,随受、想、行、识转故,不脱于识。以不脱故,不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
    《杂阿含经》卷34〈940经〉:“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众生无始生死,长夜轮转,不知苦之本际。诸比丘!于意云何?若此大地一切草木,以四指量,斩以为筹,以数汝等长夜轮转生死所依父母;筹数已尽,其诸父母数犹不尽。诸比丘!如是无始生死,长夜轮转,不知苦之本际。是故,比丘!当如是学:当勤精进,断除诸有,莫令增长。’”
  8. ^ 释慧敏译,水野弘元〈原始佛教的心〉:“后世阿毗达摩中,也有部派将缘起说连结三时业,而说刹那缘起、连缚缘起、分位缘起与远续缘起。不过,刹那、连缚二缘起意指‘顺现业’,分位缘起指‘顺次业’,远续缘起指‘顺后业’。我想,原始经典的缘起说大多与现实中具体生起的‘顺现业’有关。”,收入《佛教教理研究》。
  9. ^ 印顺《印度佛教思想史》:“远续(prākarṣika)缘起:是‘识身足论’说的。生死业报,是不限于前后二生的。可能很久以前的惑业因缘、到今生才受报;今生的惑业因缘,要多少生以后才受报。所以生死业报的十二支,是通于久远的,名为远续。”
    印顺《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识身论》所说的十二缘起,与《发智论》不同,《大毘婆沙论》称之为‘远续缘起’;虽没有取为正义,但也没有加以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