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国光
贺国光 | |
---|---|
第2任西康省政府主席 | |
任期 1949年12月16日—1950年3月27日 | |
前任 | 刘文辉 |
继任 | 末任 |
第1任重庆市(院辖市)市长 | |
任期 1939年5月11日—1939年12月7日 | |
前任 | 蒋志澄 |
继任 | 吴国桢 |
个人资料 | |
性别 | 男 |
出生 | 1885年11月30日 大清湖北省武昌府蒲圻县 |
逝世 | 1969年4月21日 中华民国台北市 | (83岁)
贺国光(1885年11月30日—1969年4月21日),字元靖,湖北省武昌府蒲圻县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政治人物。他为创建抗日战争时期四川省的战争体制作出了贡献。
生平
[编辑]从直系到国民革命军
[编辑]贺国光早年学习旧学,19歳时赴四川省入陆军速成学校,升入高级班。毕业后参加四川新军。武昌起义发生后,他归乡参加革命派的鄂军。1913年(民国2年),他入陆军大学第4期正则班,1916年(民国5年)12月毕业回到湖北省,投北京政府方面的鄂军。此后,他顺利昇进,1925年(民国14年)冬,成为直系吴佩孚手下的陆军第15军军长兼开封警备司令。[1][2]
1926年(民国15年)秋,国民革命军进军武汉,贺国光易帜转投唐生智的国民革命军。此后,他任新编第4军军长。1927年(民国16年)秋,他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陆军处处长兼武汉卫戌副司令。转赴南京后,任军事委员会高级参谋。1928年(民国17年)8月,任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同年11月,任国民政府训练总监部步兵监。以后,他历任建设委员会委员、国军编遣委员会遣置局局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长、武汉行营参谋长兼第1縦队司令、湖北省政府委员。[1][2][3]
1929年(民国18年)冬,他出任第1路军总指挥部参谋长。翌年中原大战爆发,他兼任命令传达所所长,12月转任南昌行营参谋长兼作战厅厅长。1931年(民国20年)12月,任训练総监部副监兼首都警备副司令。1932年(民国21年)4月,任军事委员会第3厅副厅长兼赣粤闽湘四省剿匪总部参谋长,从事讨伐中国工农红军的工作。1934年(民国23年)2月,转任军事委员会第2厅副厅长。[1][2][3]
四川省任职
[编辑]同年12月,贺国光任委员长参谋团主任,入四川省。此后,他负责指导四川省及西康地方的军事及政治工作。1935年(民国24年)4月,他获授陆军中将之位。10月,他任重庆行营参谋长兼第1厅厅长兼川康军事整理委员会秘书长。1937年3月,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重庆行营副主任(代理主任)。[1][2][3]
抗日战争爆发后,贺国光在四川省整备组织抗日体制。1939年(民国28年)1月,他转任成都行营代理主任,5月兼任重庆市市长。9月,任四川省政府委员兼秘书长,代表兼任省政府主席的蒋介石负责四川省的政务。1941年(民国30年)1月,改任军事委员会宪兵司令部司令以及军事委员会军法执行副监。1944年(民国33年)3月,任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1][2][3]
抗日战争结束后的1946年(民国35年)2月23日,国民政府令: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贺国光另有任用,应免本职,特任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西昌行营主任;特任朱绍良为军事委员会副参谋总长兼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4]:7993。9月,任重庆行辕副主任兼西昌警备司令兼川康黔边区边务设计委员会主任委员。1947年1月,西康省发生空前激烈之民变,有组织之民兵超过10万人,有枪支4万余,已占领县城四座,西康保安团6个团前往镇压,反被包围,重庆行辕已派3个旅前往清剿;1月14日,行辕副主任兼西康警备司令贺国光乘军用飞机离开南京经汉口、重庆,飞往西康[4]:8266。
1948年(民国37年)8月,重庆行辕改组为重庆绥靖公署,他继续任副主任。1949年(民国38年)秋,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其间,他兼任西昌警备司令,受蒋介石委托监视西康省政府主席刘文辉。[1][2]
第二次国共内战
[编辑]同年12月7日,西昌警备司令部着改为西昌警备总司令部,并派贺国光为西昌警备总司令[5]。刘文辉等人发动彭县起义,归顺中华人民共和国。12月16日,任命贺国光为西康省政府委员兼主席[5]。贺国光以西昌为据点同中国人民解放军抗衡。但大势已决,1950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西昌后,贺国光经海口往台湾。在台湾,他任总统府国策顾问。1969年4月21日,他在台北市因脑溢血病逝。享年85岁(满83岁)。[1][2]
著作
[编辑]- ‘八十自述’
注释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徐友春主编. 民国人物大辞典 増訂版.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7. ISBN 978-7-202-03014-1.
- 刘国铭主编. 中国国民党百年人物全書. 団结出版社. 2005. ISBN 7-80214-039-0.
- 东亜问题调查会编. 最新支那要人伝. 朝日新闻社. 1941.
中国(国民政府)
|
---|